古典白话合集 第二十七回 闻拒婚杨思文得病 趋势利莫士仁行强
热门推荐:
被全家合谋杀害后,我重生了
君问轮回
宝可梦?这个世界又杂又乱但自由
亿倍暴击:孙子筑基,我成大帝!
天命风水师林墨的一生
我混赌场那些年!
战国帝业
无限轮回,我用刀斩破诸天万界
凡人天神
杨尚书老两口一辈子就这一个儿子,要是他有个三长两短,杨家岂不是要断了香火。听到仆人说公子生病了,他们赶忙来到书房,让人赶紧把医生请来。虽说吃了几副药,却一点儿效果都没有。后来得知是因为花家的女子才这样,可花家又不答应这门亲事,实在是毫无办法。
这天,杨太太想到吴良之前去打听过这事,就跟杨尚书商量,把吴良叫进来问问详细情况。吴良说:“那个女子确实长得很漂亮,也难怪公子喜欢。老爷、太太要是不信,可以找个女人去他们家,仔细瞧瞧就知道真假了。”杨太太说:“既然这样,你就带着梅嫂去吧。”吴良答应后就和梅嫂一同前往。杨太太又悄悄叮嘱了梅嫂几句,两人便朝着花家出发,暂且按下不表。
再说花锦送走卜善仁后,回到内堂,把杨家来求亲以及自己如何回绝的事,跟安人说了一遍。花牡丹在一旁听着,心里明白劫数又来了。她想起那天在楼上看到的那个人很面熟,突然想起来,那就是获罪下凡、托身为杨思文的赵元帅。此番杨思文来提亲,肯定会有一场灾祸,只是不好说出口。安人问为什么要拒绝杨府的亲事,花锦就把杨尚书平日里的为人,还有杨公子品貌不佳、仗势欺人的事说了,所以不同意这门亲事。不过他也担心,杨尚书为人阴险,自己拒绝了亲事,得防备他搞出别的事。安人说:“这么说,都是那个道长惹的麻烦。他临走的时候说百日后再来相见,如今都快两个月了,等他来了,我得问问他为什么要惹这麻烦。”
正说着,只见花牡丹在一旁默默流泪。太太安慰道:“女儿别害怕,你父亲既然不答应这门亲事,他们想必不会再来纠缠,就算再来,咱们也绝不可能答应。”花锦也说:“女儿别伤心,哪怕我拼了这条老命,也绝不让他们得逞。”花牡丹到了这时,决定说出实情,便叫道:“双亲啊,女儿的大难就要来了。”花老夫妻听得一头雾水,问道:“不答应这门亲事,怎么就有大难了呢?快跟我们说说。”花牡丹说:“女儿前世是百草山前开药店的白富贵的女儿,也叫牡丹,和吕纯阳本有夫妻缘分,承蒙他指点,一心苦修大道,却不幸被人诬陷,含冤被斩于天曹。多亏吕纯阳在玉帝面前替我申诉,把害我的人贬下凡间,我也投生到人间。前几天来给我吃丹药的,就是上洞八仙之一的吕纯阳。他为了我,到阴司查问事情的缘由,才来到这里与我相见,还把仙丹给我服下。百日之后,他还要来传授我真仙秘诀,等我修炼功成,连父母也能一同飞升。如今杨尚书的这位公子,我之前在楼上看到他时就认出来了,他就是当初蒙骗玉帝、害我无辜被杀的那个人。所以孩儿一想到这些前因后果,就怕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大祸恐怕难以避免。”
花老夫妻听了女儿这番话,这才明白过来。花锦说:“这么说,吕纯阳真是神仙,难道他不知道杨思文的事吗?”花牡丹说:“他说百日后会来,说不定就是来化解这场灾难的,也未可知。要是没事那最好,万一有事,可以到本县的土地祠去通报一声,那里的土地正神就是我前世的父亲白富贵。”花锦说:“我儿说得没错。只是你前世的父亲既然是土地正神,就应该保佑女儿平安躲过灾祸啊。”花牡丹说:“这都是天意,土地正神法力有限,怎么能改变天道运化呢?要是事情紧急,也只能通报给他,让他去找吕纯阳来挽救。纯阳念及我们夫妻的缘分,怎么会坐视不管呢?”花锦说:“这样的话,女儿就别悲伤了。你说的事,我都记在心里,或许上天庇佑,从此平安无事呢。”安人也说:“女儿啊,你别发愁了。你父亲说得对,就算真有什么不顺,还有白老亲家、吕纯阳仙长,他们都和你关系匪浅,怎么会不搭救你呢?”说完,便拉着花牡丹回自己房间了。
此后,也没见卜善仁再来,过了两三天,依然平安无事,大家便渐渐把这事放下了。一天,花锦和安人、女儿刚吃完饭,正在中堂闲聊,忽然看见仆人领着一个女人进来。花锦一看,这女人三四十岁,自己并不认识,还以为是同村的邻居,便问她有什么事。仆人禀报说:“她是杨尚书府里来的。”花锦还没来得及回应,那妇人已经走上厅堂,对着花老夫妻请安,口称“老爷、太太”。她看到旁边坐着个美貌女子,心想肯定是这位小姐,连忙行了个万福礼,牡丹也回了一礼。花牡丹听说她是杨尚书家来的,就不爱听他们说话,转身回自己房间去了。花锦便让这妇人坐下,妇人说:“老爷、太太都在,我哪敢就坐。”花锦说:“不必客气。”又叫丫鬟倒了一杯茶,问道:“杨尚书叫你来有什么事?”妇人说:“之前杨尚书托卜大爷来求亲,卜大爷回来说府上想招赘女婿养老,还说小姐年纪小,杨尚书不太明白,所以特地让我来问个清楚。”花锦说:“我女儿才七岁,年纪确实小。孩子三朝的时候,你们卜大爷还在这里吃过酒,这还能有假?我膝下没儿子,想招赘女婿养老,这也是实话。”妇人说:“小姐既然才七岁,怎么长得这么快?”花锦听了这话,有些不耐烦,起身进内屋去了。
安人接着说:“说来话长,之前遇到一个道长,给了女儿一粒药丸,吃了之后就长成这样了。”安人把事情原原本本告诉了她。妇人说:“这么说,小姐肯定是遇到神仙了。既然有这福气,就该和有福气的人家结亲。杨尚书位高权重,他的公子年轻有为,又刻苦读书,将来肯定能高中科举,况且他家门第高贵,以后说不定能做到尚书、宰相呢。依我看,太太可别错过了这门好亲事。”安人说:“你这么说,听起来好像有道理。但我们只是乡下农户,哪敢和那些富贵的官宦人家结亲呢?我们可不想攀高枝,免得被乡邻笑话我们势利。而且我们打定主意,一定要招个女婿养老送终,绝不能把女儿嫁出去。再加上两家孩子年纪也不般配,这门亲事,就别再提了。”妇人还想开口,安人拦住她说:“你就别再三劝说、白费口舌了。婚姻大事,必须双方心甘情愿。偌大个洛阳城,难道除了我花家,就没别处可以说亲了吗?”说完,也起身进内屋去了。
这妇人被晾在那儿,心里很不是滋味,只得慢悠悠地站起来,走出花府大门。吴良在门外等了许久,一见梅嫂子出来,便问:“事情怎么样了?”梅嫂子说:“那个女子确实长得漂亮。他们说才七岁,我可有点不信。还说遇到神仙吃了仙丹,这些事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后来我提起亲事,他们就翻脸进屋里去了,真是让人难堪,气死我了。”吴良说:“你别生气,咱们现在回去,见到老爷、太太,就这么这么说,就算他们不答应这门亲事,也得让他们答应。”梅嫂子说:“这条计策确实不错。”二人一边说一边走,不知不觉就到了杨府门口。走进后堂,杨尚书和太太正因为儿子胡言乱语、病情严重,盼着梅嫂子回来回话,好拿主意。一抬头,看见吴良和梅嫂子进来,两人脸上都带着不悦。太太连忙问:“你们去花家,事情办得怎么样了?”梅嫂子说:“太太,别提了。要说花家那个女儿,长得可真是漂亮,看着有十七八岁的样子。我慢慢跟花家太太提起亲事,花家太太说,他们家不是普通人家,用不着攀高枝,只要女婿人品端正、学问出众,就招他入赘。要是提到咱家公子,她说花员外见过,别说学问了,就公子这长相,简直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也不自己掂量掂量,就来我家说亲,简直是痴心妄想。”
杨老尚书听了梅嫂子的话,顿时怒发冲冠,骂道:“这花家竟敢如此放肆,看我怎么整治他们!”又疑惑道,“他家女儿才七岁,怎么能长得这么快,真是奇怪。”杨太太说:“先不说这些闲话了。咱们儿子病得这么严重,难道花家不答应这门亲事,就这么算了?”杨尚书说:“夫人别急,我自有办法。”随即吩咐仆人,拿上自己的名帖,去把洛阳县的县令请来。
原来,这位洛阳县县令名叫莫士仁,是杨尚书举荐提拔的。杨府仆人拿着尚书的帖子进去通报,说尚书请他有事商议。莫士仁立即吩咐准备轿子,很快就来到了杨府。见到杨尚书后,行了礼,宾主分坐。仆人献上茶,喝完茶,杨尚书说:“今日请贤契来,不为别的,是为小儿的婚事。我已经备好了彩礼,想请贤契做媒,到花家去下聘。”莫士仁说:“原来是世兄的喜事,门生一定从命。”又闲聊了几句,莫士仁便告辞回县衙。
回到县衙后,莫士仁立刻派人准备好全套仪仗,带领三班六房的衙役,一路鸣锣开道,会同杨府的仆人,抬着彩礼、金银首饰、果盘等物品,浩浩荡荡地朝着花家进发,暂且按下不表。
再说杨府的太太,此时已经知道洛阳县去花府下聘了,心里十分高兴,急忙走到儿子房中。只见杨思文还是一副痴痴傻傻的样子,她心里很不是滋味,便想让儿子开心些,说道:“你别发愁了。如今你父亲已经请洛阳县去花家做媒下聘,等他回来,就选个好日子,给你们成亲。”没想到杨思文听了这话,心里欢喜得难以言表,病情竟一下子好了许多,正所谓:今番喜信从天降,顿使沉疴顷刻苏。
至于后面还会发生什么,且看下回分解。
这天,杨太太想到吴良之前去打听过这事,就跟杨尚书商量,把吴良叫进来问问详细情况。吴良说:“那个女子确实长得很漂亮,也难怪公子喜欢。老爷、太太要是不信,可以找个女人去他们家,仔细瞧瞧就知道真假了。”杨太太说:“既然这样,你就带着梅嫂去吧。”吴良答应后就和梅嫂一同前往。杨太太又悄悄叮嘱了梅嫂几句,两人便朝着花家出发,暂且按下不表。
再说花锦送走卜善仁后,回到内堂,把杨家来求亲以及自己如何回绝的事,跟安人说了一遍。花牡丹在一旁听着,心里明白劫数又来了。她想起那天在楼上看到的那个人很面熟,突然想起来,那就是获罪下凡、托身为杨思文的赵元帅。此番杨思文来提亲,肯定会有一场灾祸,只是不好说出口。安人问为什么要拒绝杨府的亲事,花锦就把杨尚书平日里的为人,还有杨公子品貌不佳、仗势欺人的事说了,所以不同意这门亲事。不过他也担心,杨尚书为人阴险,自己拒绝了亲事,得防备他搞出别的事。安人说:“这么说,都是那个道长惹的麻烦。他临走的时候说百日后再来相见,如今都快两个月了,等他来了,我得问问他为什么要惹这麻烦。”
正说着,只见花牡丹在一旁默默流泪。太太安慰道:“女儿别害怕,你父亲既然不答应这门亲事,他们想必不会再来纠缠,就算再来,咱们也绝不可能答应。”花锦也说:“女儿别伤心,哪怕我拼了这条老命,也绝不让他们得逞。”花牡丹到了这时,决定说出实情,便叫道:“双亲啊,女儿的大难就要来了。”花老夫妻听得一头雾水,问道:“不答应这门亲事,怎么就有大难了呢?快跟我们说说。”花牡丹说:“女儿前世是百草山前开药店的白富贵的女儿,也叫牡丹,和吕纯阳本有夫妻缘分,承蒙他指点,一心苦修大道,却不幸被人诬陷,含冤被斩于天曹。多亏吕纯阳在玉帝面前替我申诉,把害我的人贬下凡间,我也投生到人间。前几天来给我吃丹药的,就是上洞八仙之一的吕纯阳。他为了我,到阴司查问事情的缘由,才来到这里与我相见,还把仙丹给我服下。百日之后,他还要来传授我真仙秘诀,等我修炼功成,连父母也能一同飞升。如今杨尚书的这位公子,我之前在楼上看到他时就认出来了,他就是当初蒙骗玉帝、害我无辜被杀的那个人。所以孩儿一想到这些前因后果,就怕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大祸恐怕难以避免。”
花老夫妻听了女儿这番话,这才明白过来。花锦说:“这么说,吕纯阳真是神仙,难道他不知道杨思文的事吗?”花牡丹说:“他说百日后会来,说不定就是来化解这场灾难的,也未可知。要是没事那最好,万一有事,可以到本县的土地祠去通报一声,那里的土地正神就是我前世的父亲白富贵。”花锦说:“我儿说得没错。只是你前世的父亲既然是土地正神,就应该保佑女儿平安躲过灾祸啊。”花牡丹说:“这都是天意,土地正神法力有限,怎么能改变天道运化呢?要是事情紧急,也只能通报给他,让他去找吕纯阳来挽救。纯阳念及我们夫妻的缘分,怎么会坐视不管呢?”花锦说:“这样的话,女儿就别悲伤了。你说的事,我都记在心里,或许上天庇佑,从此平安无事呢。”安人也说:“女儿啊,你别发愁了。你父亲说得对,就算真有什么不顺,还有白老亲家、吕纯阳仙长,他们都和你关系匪浅,怎么会不搭救你呢?”说完,便拉着花牡丹回自己房间了。
此后,也没见卜善仁再来,过了两三天,依然平安无事,大家便渐渐把这事放下了。一天,花锦和安人、女儿刚吃完饭,正在中堂闲聊,忽然看见仆人领着一个女人进来。花锦一看,这女人三四十岁,自己并不认识,还以为是同村的邻居,便问她有什么事。仆人禀报说:“她是杨尚书府里来的。”花锦还没来得及回应,那妇人已经走上厅堂,对着花老夫妻请安,口称“老爷、太太”。她看到旁边坐着个美貌女子,心想肯定是这位小姐,连忙行了个万福礼,牡丹也回了一礼。花牡丹听说她是杨尚书家来的,就不爱听他们说话,转身回自己房间去了。花锦便让这妇人坐下,妇人说:“老爷、太太都在,我哪敢就坐。”花锦说:“不必客气。”又叫丫鬟倒了一杯茶,问道:“杨尚书叫你来有什么事?”妇人说:“之前杨尚书托卜大爷来求亲,卜大爷回来说府上想招赘女婿养老,还说小姐年纪小,杨尚书不太明白,所以特地让我来问个清楚。”花锦说:“我女儿才七岁,年纪确实小。孩子三朝的时候,你们卜大爷还在这里吃过酒,这还能有假?我膝下没儿子,想招赘女婿养老,这也是实话。”妇人说:“小姐既然才七岁,怎么长得这么快?”花锦听了这话,有些不耐烦,起身进内屋去了。
安人接着说:“说来话长,之前遇到一个道长,给了女儿一粒药丸,吃了之后就长成这样了。”安人把事情原原本本告诉了她。妇人说:“这么说,小姐肯定是遇到神仙了。既然有这福气,就该和有福气的人家结亲。杨尚书位高权重,他的公子年轻有为,又刻苦读书,将来肯定能高中科举,况且他家门第高贵,以后说不定能做到尚书、宰相呢。依我看,太太可别错过了这门好亲事。”安人说:“你这么说,听起来好像有道理。但我们只是乡下农户,哪敢和那些富贵的官宦人家结亲呢?我们可不想攀高枝,免得被乡邻笑话我们势利。而且我们打定主意,一定要招个女婿养老送终,绝不能把女儿嫁出去。再加上两家孩子年纪也不般配,这门亲事,就别再提了。”妇人还想开口,安人拦住她说:“你就别再三劝说、白费口舌了。婚姻大事,必须双方心甘情愿。偌大个洛阳城,难道除了我花家,就没别处可以说亲了吗?”说完,也起身进内屋去了。
这妇人被晾在那儿,心里很不是滋味,只得慢悠悠地站起来,走出花府大门。吴良在门外等了许久,一见梅嫂子出来,便问:“事情怎么样了?”梅嫂子说:“那个女子确实长得漂亮。他们说才七岁,我可有点不信。还说遇到神仙吃了仙丹,这些事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后来我提起亲事,他们就翻脸进屋里去了,真是让人难堪,气死我了。”吴良说:“你别生气,咱们现在回去,见到老爷、太太,就这么这么说,就算他们不答应这门亲事,也得让他们答应。”梅嫂子说:“这条计策确实不错。”二人一边说一边走,不知不觉就到了杨府门口。走进后堂,杨尚书和太太正因为儿子胡言乱语、病情严重,盼着梅嫂子回来回话,好拿主意。一抬头,看见吴良和梅嫂子进来,两人脸上都带着不悦。太太连忙问:“你们去花家,事情办得怎么样了?”梅嫂子说:“太太,别提了。要说花家那个女儿,长得可真是漂亮,看着有十七八岁的样子。我慢慢跟花家太太提起亲事,花家太太说,他们家不是普通人家,用不着攀高枝,只要女婿人品端正、学问出众,就招他入赘。要是提到咱家公子,她说花员外见过,别说学问了,就公子这长相,简直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也不自己掂量掂量,就来我家说亲,简直是痴心妄想。”
杨老尚书听了梅嫂子的话,顿时怒发冲冠,骂道:“这花家竟敢如此放肆,看我怎么整治他们!”又疑惑道,“他家女儿才七岁,怎么能长得这么快,真是奇怪。”杨太太说:“先不说这些闲话了。咱们儿子病得这么严重,难道花家不答应这门亲事,就这么算了?”杨尚书说:“夫人别急,我自有办法。”随即吩咐仆人,拿上自己的名帖,去把洛阳县的县令请来。
原来,这位洛阳县县令名叫莫士仁,是杨尚书举荐提拔的。杨府仆人拿着尚书的帖子进去通报,说尚书请他有事商议。莫士仁立即吩咐准备轿子,很快就来到了杨府。见到杨尚书后,行了礼,宾主分坐。仆人献上茶,喝完茶,杨尚书说:“今日请贤契来,不为别的,是为小儿的婚事。我已经备好了彩礼,想请贤契做媒,到花家去下聘。”莫士仁说:“原来是世兄的喜事,门生一定从命。”又闲聊了几句,莫士仁便告辞回县衙。
回到县衙后,莫士仁立刻派人准备好全套仪仗,带领三班六房的衙役,一路鸣锣开道,会同杨府的仆人,抬着彩礼、金银首饰、果盘等物品,浩浩荡荡地朝着花家进发,暂且按下不表。
再说杨府的太太,此时已经知道洛阳县去花府下聘了,心里十分高兴,急忙走到儿子房中。只见杨思文还是一副痴痴傻傻的样子,她心里很不是滋味,便想让儿子开心些,说道:“你别发愁了。如今你父亲已经请洛阳县去花家做媒下聘,等他回来,就选个好日子,给你们成亲。”没想到杨思文听了这话,心里欢喜得难以言表,病情竟一下子好了许多,正所谓:今番喜信从天降,顿使沉疴顷刻苏。
至于后面还会发生什么,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