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九十二回 赵子龙力斩五将 诸葛亮智取三城

古典白话合集 第九十二回 赵子龙力斩五将 诸葛亮智取三城

    话说孔明率领大军前行至沔阳,途中经过马超的坟墓。孔明当即让马超的弟弟马岱为其挂孝,自己则亲自前往祭奠。祭奠完毕后,孔明回到营寨,与众人商议进兵之事。忽然,负责侦察的骑兵前来报告:“魏主曹睿派遣驸马夏侯楙,调集关中各路军马,前来抵御我军。” 魏延上帐献上计策,说道:“夏侯楙不过是个养尊处优的富家子弟,懦弱且毫无谋略。我愿带领五千精兵,从褒中出发,沿着秦岭向东,朝着子午谷方向往北进军,不出十日,便可抵达长安。夏侯楙若听闻我军突然杀到,必定会弃城朝着横门邸阁逃窜。我从东方杀来,丞相您则率领大军,从斜谷进军。若依此行事,咸阳以西之地,便可一举平定。” 孔明听后,微微一笑,说道:“此计并非万全之策。你莫要小瞧中原,以为没有能人。倘若有人献计,在山路偏僻之处设伏截杀,不仅这五千人会性命不保,还会极大地挫伤我军锐气,决然不可采用。” 魏延又说:“丞相要是从大路进发,敌军必定会倾尽关中之兵,沿途迎击,如此一来,战事必将旷日持久,何时才能夺取中原呢?” 孔明回应道:“我从陇右选取平坦大路,依照既定策略进兵,何愁不能取胜!” 于是,没有采纳魏延的计策。魏延心中怏怏不乐。孔明派人传令,让赵云进兵。

    且说夏侯楙在长安集结各路军马。当时,西凉大将韩德,擅长使用开山大斧,有万夫不当之勇,率领西羌各路兵马八万前来。韩德拜见夏侯楙后,夏侯楙对他重加赏赐,并任命他为先锋。韩德有四个儿子,个个精通武艺,骑马射箭的本领尤为过人,分别是长子韩瑛、次子韩瑶、三子韩琼、四子韩班。韩德带着四个儿子以及西羌八万兵马,取道前往凤鸣山,恰好与蜀兵相遇。双方摆开阵势,严阵以待。韩德纵马出阵,四个儿子分列两旁。韩德厉声大骂:“你们这些叛国贼,怎敢侵犯我魏国边境!” 赵云听后,勃然大怒,挺枪跃马,单人独骑上前,点名要与韩德交战。韩德的长子韩瑛,拍马而出,迎战赵云。两人交手不到三个回合,韩瑛便被赵云一枪刺死在马下。次子韩瑶见状,纵马挥刀,冲上来与赵云厮杀。赵云抖擞精神,施展出往日的虎威,与之酣战。韩瑶渐渐抵挡不住。这时,三子韩琼急忙手持方天戟,催马前来夹攻赵云。面对两人的夹击,赵云毫无惧色,手中枪法丝毫不乱。四子韩琪见两位兄长难以战胜赵云,也纵马挥舞两口日月刀,加入战团,将赵云团团围住。赵云身处中央,独自与三员敌将拼杀。没过多久,韩琪中枪,落马倒地,韩德阵营中的偏将急忙上前将他救走。赵云见状,拖着长枪佯装败退。韩琼见状,放下手中方天戟,急忙取来弓箭,朝着赵云连射三箭,却都被赵云用长枪一一拨落。韩琼恼羞成怒,再次绰起方天戟,催马追赶赵云。不料,赵云突然回身一箭,正中韩琼面门,韩琼当即落马身亡。韩瑶见此情形,纵马举起宝刀,朝着赵云砍去。赵云果断弃枪于地,侧身闪过韩瑶的宝刀,顺势一把将韩瑶生擒,带回自己阵中。随后,赵云再次纵马提枪,杀入敌阵。韩德眼见四个儿子都丧生于赵云之手,吓得肝胆俱裂,率先逃入阵中。西凉兵向来听闻赵云的威名,如今见他虽年事已高,却依旧如此英勇,谁还敢上前与之交锋?赵云所到之处,敌军纷纷倒退。只见赵云匹马单枪,在敌阵中往来冲突,如入无人之境。后人有诗称赞道:“忆昔常山赵子龙,年登七十建奇功。独诛四将来冲阵,犹似当阳救主雄。”

    邓芝见赵云大获全胜,便率领蜀兵乘胜掩杀,西凉兵大败而逃。韩德险些被赵云擒获,无奈之下,只得丢弃铠甲,徒步逃走。赵云与邓芝收兵回营。邓芝祝贺道:“将军年已七旬,却依旧英勇不减当年。今日在阵前力斩四将,如此壮举,世间罕有!” 赵云感慨地说:“丞相因我年迈,不肯重用我,我不过是借此机会,稍稍展示一下自己罢了。” 于是,派人押解着韩瑶,带着捷报,前往孔明营帐汇报。

    再说韩德率领败军回去拜见夏侯楙,哭着将战事经过详细告知。夏侯楙听后,亲自统领兵马,前来迎战赵云。侦察骑兵将消息报入蜀寨,告知赵云夏侯楙引兵前来。赵云闻言,翻身上马,手持长枪,带领一千多士兵,在凤鸣山前摆开阵势。当日,夏侯楙头戴金盔,骑着白马,手提大砍刀,站在门旗之下。他见赵云跃马挺枪,在阵前往来驰骋,心中便想亲自出战。韩德在一旁说道:“赵云杀我四个儿子的血海深仇,我怎能不报!” 说罢,纵马抡起开山大斧,直取赵云。赵云见状,怒目圆睁,挺枪迎敌。两人交手不到三个回合,赵云长枪一挥,便将韩德刺死在马下。随后,赵云迅速拨转马头,直逼夏侯楙。夏侯楙吓得慌忙闪入本阵。邓芝趁机驱兵掩杀,魏军又吃了一场败仗,被迫后退十余里,扎下营寨。

    夏侯楙连夜与众将商议对策,他忧心忡忡地说:“我早就听闻赵云的大名,只是一直未曾谋面。今日一见,他虽已年老,却依旧英雄不减当年,这才相信当阳长坂坡之事所言非虚。如此勇猛之人,无人可敌,这可如何是好?” 参军程武,乃是程昱之子,他上前献计道:“依我看来,赵云虽勇,却无谋略,不足为惧。明日都督可再次引兵出战,预先在左右两侧埋伏两支人马。都督临阵佯装败退,引诱赵云进入埋伏圈。届时,都督登上高处,指挥四面军马,将赵云重重围住,便可将其擒获。” 夏侯楙觉得此计可行,便采纳了程武的建议,派遣董禧率领三万兵马埋伏在左侧,薛则率领三万兵马埋伏在右侧。两人领命,各自率兵埋伏妥当。

    第二天,夏侯楙重新整顿金鼓旗幡,率领大军再次出战。赵云和邓芝出营迎敌。邓芝在马上对赵云说:“昨夜魏军大败而逃,今日却又前来,其中必定有诈,老将军可要多加防备。” 赵云满不在乎地说:“就凭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儿,能有什么作为?我今日定要将他生擒!” 说罢,跃马出阵。魏将潘遂出阵迎战,两人交手不到三个回合,潘遂拨马便逃。赵云拍马追赶,魏阵中八员将领一齐杀出,放过夏侯楙先行逃走,八员将领则陆续撤退。赵云乘势追杀,邓芝率领大军紧跟其后。赵云一路深入敌阵,突然听到四面喊声震天。邓芝见势不妙,急忙收兵退回。此时,左边董禧,右边薛则,两路伏兵杀到。邓芝所带兵马较少,无法解救赵云。赵云就此被困在垓心,他东冲西突,却发现魏军越聚越多。当时,赵云手下仅有一千多人,且已杀到山坡之下。赵云抬头望去,只见夏侯楙在山上指挥着三军。赵云想要往东突围,夏侯楙便指挥魏军往东堵截;赵云想要往西突围,夏侯楙又指挥魏军往西阻拦。赵云无奈,只得引兵杀上山去。然而,半山腰中,擂木炮石如雨般滚落下来,赵云无法上山。赵云从辰时一直厮杀到酉时,始终无法突出重围,只得下马稍作歇息,打算等月出之后再战。赵云刚刚卸下铠甲坐下,月光便洒了下来。忽然,四下里火光冲天,鼓声震耳欲聋,箭石如雨点般射来,魏军齐声高喊:“赵云,早早投降!” 赵云急忙上马迎敌。只见四面军马逐渐逼近,八方弩箭密集射来,赵云的人马根本无法向前。赵云仰天长叹:“我不服老,今日却要死在此地了!”

    就在这时,东北角上突然喊声大起,魏军纷纷逃窜。一彪军杀到,为首大将手持丈八点钢矛,马项下挂着一颗人头。赵云定睛一看,原来是张苞。张苞见到赵云,说道:“丞相担心老将军有失,特地派我率领五千兵马前来接应。听闻老将军被困,我便杀透重围。正巧遇到魏将薛则拦路,被我斩杀。” 赵云大喜,当即与张苞一同杀出西北角。只见魏军纷纷弃戈逃命,又有一彪军从外面呐喊着杀入,为首大将手提偃月青龙刀,手挽一颗人头。赵云一看,原来是关兴。关兴说:“奉丞相之命,担心老将军有危险,特地率领五千兵马前来接应。刚才在阵上遇到魏将董禧,被我一刀斩杀,首级在此。丞相随后就到。” 赵云说:“二位将军已经立下奇功,何不在今日趁势擒住夏侯楙,以成就大事?” 张苞听后,立刻引兵而去。关兴也说:“我也要去建功。” 说罢,同样引兵而去。赵云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对身边的将士说:“他们两个是我的子侄辈,尚且争先建功。我身为国家上将,朝廷旧臣,怎能不如这两个年轻人?我当舍出这条老命,以报答先帝的恩情!” 于是,引兵前去捉拿夏侯楙。当夜,三路兵马夹攻,大破魏军。邓芝率领兵马前来接应,杀得魏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夏侯楙本就是个毫无谋略之人,又兼年幼,从未经历过战事,见军中大乱,便带着帐下一百多名骁勇战将,朝着南安郡方向逃去。其余魏军见主帅逃走,顿时军心大乱,纷纷逃窜。关兴、张苞二人听闻夏侯楙逃往南安郡,连夜追赶而来。夏侯楙逃入城中后,下令紧闭城门,驱使士兵加强防守。关兴、张苞二人赶到后,将城池团团围住,赵云随后也赶到,三人从三面展开攻打。没过多久,邓芝也率领兵马赶到。他们一连围城十日,却始终未能攻克。

    忽然有军报传来,说丞相留下后军驻扎在沔阳,左军屯驻在阳平,右军屯驻在石城,自己则亲自率领中军赶到。赵云、邓芝、关兴、张苞都前去拜见孔明,向他报告连日攻城不下的情况。孔明乘坐小车,亲自来到城边,围绕城池仔细查看了一圈,然后回到营寨升帐而坐。众将环绕站立,听候命令。孔明说:“这座郡城壕沟深、城墙高,难以攻取。我真正的目标并非这座城,倘若我们一味地长久攻城,倘若魏军分兵几路杀来,夺取汉中,我军就危险了。” 邓芝说:“夏侯楙是魏国的驸马,若能擒获此人,胜过斩杀百名敌将。如今他被困于此,怎能弃之而去?” 孔明说:“我自有妙计。此处西边连接天水郡,北边抵达安定郡,不知这两处的太守分别是谁?” 侦察士兵回答说:“天水太守是马遵,安定太守是崔谅。” 孔明听后,心中大喜,于是叫来魏延,如此这般地交代计策;又唤来关兴、张苞,同样授以计谋;还叫来两名心腹军士,吩咐他们依计行事。众人领命,各自率兵而去。孔明则在南安城外,命令士兵将柴草堆积在城下,扬言要火烧城池。魏军得知后,都哈哈大笑,并未将其放在心上。

    再说安定太守崔谅,在城中听闻蜀兵围困了南安,困住了夏侯楙,心中十分惊慌恐惧,立即清点兵马,大约共有四千,用来守住城池。忽然,有一人从正南方向赶来,声称有机密要事相告。崔谅将其唤入,询问详情。来人回答说:“我是夏侯都督帐下的心腹将领裴绪。如今奉都督之命,特地前来向天水、安定二郡求救。南安形势危急,每日城上都以纵火为信号,急切盼望二郡的救兵,却始终不见踪影。因此,都督又派我杀出重围,前来报信。希望二郡能星夜起兵,作为外援。都督若看到二郡兵马赶到,便会打开城门接应。” 崔谅问道:“有都督的文书吗?” 裴绪从贴身之处取出文书,文书已经被汗水湿透。崔谅匆匆看了一眼,急忙命令手下为裴绪换了一匹好马,裴绪便出城朝着天水方向而去。没过两天,又有侦察骑兵来报,说天水太守已经起兵救援南安,让安定郡尽快接应。崔谅与府中官员商议对策。众多官员都说:“倘若不去救援,一旦南安失守,夏侯驸马性命不保,那都是我们两郡的罪过。只能出兵救援了。” 崔谅于是点齐兵马,离开城池,只留下文官守城。

    崔谅率领兵马朝着南安的大路进发,远远望去,只见南安方向火光冲天,他赶忙催促士兵连夜赶路。当距离南安还有五十多里地时,忽然听到前后喊声震天。侦察骑兵前来报告:“前面有关兴拦住去路,背后张苞正追杀过来!” 安定的士兵们顿时惊慌失措,四下逃窜。崔谅大惊失色,只能带着手下一百多人,朝着小路拼死突围,最终逃脱,朝着安定城奔去。

    崔谅好不容易逃到安定城的城壕边,城上却突然乱箭齐发。蜀将魏延站在城上大声喊道:“我已经夺取了这座城!你为何不早早投降?” 原来,魏延假扮成安定军,趁着夜色骗开了城门,蜀兵一拥而入,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拿下了安定城。

    崔谅无奈,只能慌张地逃往天水郡。还没走出多远,前方突然出现一彪军队,摆开了阵势。大旗之下,有一人头戴纶巾,手持羽扇,身穿道袍,披着鹤氅,端坐在车上。崔谅定睛一看,竟是孔明,他吓得急忙拨转马头往回跑。关兴、张苞两路兵马迅速追了上来,齐声高喊:“快快投降!” 崔谅见四面都是蜀兵,实在无路可逃,不得已只好投降,跟着关兴、张苞一同回到了蜀营大寨。孔明以贵宾之礼相待崔谅。

    孔明问崔谅:“南安太守与你交情深厚吗?” 崔谅回答说:“南安太守是杨阜的族弟杨陵,与我所在的郡相邻,我们交情很好。” 孔明接着说:“现在我想麻烦你进入南安城,劝说杨陵擒获夏侯楙,你觉得可以吗?” 崔谅说:“丞相如果让我去,能否暂时让军队后退,好让我进城去劝说他。” 孔明听从了崔谅的请求,当即传令,让四面的军马各自后退二十里扎营。

    崔谅单人匹马来到南安城边,叫开城门,进入城中,来到太守府。他与杨陵见过礼后,详细地说明了情况。杨陵说:“我们深受魏主的大恩,怎么能背叛他呢?我们可以将计就计。” 于是,杨陵带着崔谅来到夏侯楙那里,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夏侯楙问:“那应该用什么计策呢?” 杨陵说:“我们就假装我献出城门,把蜀兵骗进城来,然后在城中将他们一网打尽。” 崔谅依照这个计划,出城去见孔明,说:“杨陵愿意献出城门,放大军入城,以便擒获夏侯楙。杨陵本想亲自捉拿夏侯楙,只是他手下勇士不多,不敢轻易行动。” 孔明说:“这件事很容易。现在你原来的降兵有一百多人,我们可以让蜀将扮作安定军,混在他们当中,一起带入城中,先埋伏在夏侯楙的府下;再暗中与杨陵约定,等到半夜的时候,打开城门,来个里应外合。”

    崔谅暗自思忖:“如果不带蜀将进去,恐怕孔明会起疑心。不如先把他们带进去,找机会在城内先把他们斩杀,然后举火为号,把孔明骗进城来,将他杀掉。” 于是,崔谅答应了孔明的安排。孔明叮嘱他说:“我派亲信将领关兴、张苞跟随你先去,就说是救援的军队杀进城去,好让夏侯楙安心;只要你们一举火,我就亲自进城去捉拿夏侯楙。”

    当时正值黄昏,关兴、张苞领受了孔明的密计,披挂整齐,上马手持兵器,混杂在安定军之中,跟着崔谅来到了南安城下。杨陵在城上撑起悬空板,靠着护心栏问道:“是哪里的军马?” 崔谅回答:“是安定的救军到了。” 崔谅先射了一支带着密信的箭上城,密信上写着:“如今诸葛亮先派了两名将领,埋伏在城中,打算里应外合;千万不可惊动,以免泄漏计策。等进入府中再动手。” 杨陵拿到密信后,去见夏侯楙,详细说明了情况。夏侯楙说:“既然诸葛亮中计了,可让一百多名刀斧手埋伏在府中。等那两名将领跟随崔太守到府上下马时,就关闭大门,将他们斩杀;然后在城上举火,把诸葛亮骗进城来。伏兵一齐杀出,就能擒获诸葛亮了。”

    一切安排妥当后,杨陵回到城上,说道:“既然是安定的军马,就放他们进城吧。” 关兴跟着崔谅走在前面,张苞跟在后面。杨陵下城,在城门口迎接。关兴眼疾手快,手起刀落,将杨陵斩杀于马下。崔谅大惊失色,急忙拨转马头朝着吊桥边奔去。张苞大喝一声:“贼子,休要逃走!你们的诡计,怎么能瞒得过丞相!” 说罢,手起一枪,将崔谅刺死在马下。关兴迅速跑到城上,放起火来。四面的蜀兵见信号已发,立刻一齐涌入城中。夏侯楙措手不及,急忙打开南门,拼尽全力杀出。却被一彪军拦住了去路,为首的大将正是王平。两人刚一交手,王平便将夏侯楙生擒于马上,其余魏军则全部被斩杀。

    孔明顺利进入南安城,安抚城中军民,蜀军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众将纷纷献上战功。孔明将夏侯楙囚禁在车中。邓芝问道:“丞相是如何知道崔谅有诈的呢?” 孔明说:“我早就知道此人并无真心投降之意,故意让他进城。他一定会把所有情况都告诉夏侯楙,企图将计就计。我看他的来意,就足以知道他有诈,又派关兴、张苞二将与他一同去,是为了稳住他的心。如果他有真心投降,必然会阻拦二将同去;他欣然同意,就是怕我起疑。他心里想着等把二将骗进城后再杀也不迟,又能让我军有所依靠,放心进城。我已经暗中叮嘱二将,到城门口见机行事。城内敌军必然没有防备,我军随后就到,这便是出其不意的计策。” 众将听后,都对孔明的神机妙算佩服得五体投地。

    孔明接着说:“骗崔谅的,是我派的心腹假扮成魏将裴绪。我又派人去骗天水郡,至今还没有消息,不知是什么缘故。现在可以乘势夺取天水郡。” 于是,孔明留下吴懿镇守南安,刘琰镇守安定,调回魏延的军马,前去攻打天水郡。

    再说天水郡太守马遵,得知夏侯楙被困在南安城中,便召集文武官员商议对策。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人说:“夏侯驸马是金枝玉叶,倘若有什么闪失,我们难逃见死不救的罪责。太守为何不倾尽本部兵马前去救援呢?” 马遵正犹豫不决的时候,忽然有人来报,说夏侯驸马的心腹将领裴绪到了。裴绪进入府中,取出公文交给马遵,说:“都督请求安定、天水两郡的兵马,星夜前去救援。” 说完,便匆匆离开了。第二天,又有侦察骑兵来报,说:“安定的兵马已经先去了,让太守赶紧前去会合。”

    马遵正准备起兵,突然有一人从外面走进来,说:“太守中了诸葛亮的计了!” 众人一看,此人是天水冀县人,姓姜名维,字伯约。姜维的父亲姜囧,曾经担任天水郡功曹,在羌人叛乱时,为国捐躯。姜维自幼博览群书,对兵法武艺无一不通,而且极为孝顺母亲,深受郡人敬重;后来担任中郎将,参与本郡军事。当天,姜维对马遵说:“最近听说诸葛亮打败了夏侯楙,将他围困在南安,水泄不通,怎么可能有人从重重包围中突围而出呢?而且裴绪是个无名小将,我们从来都没见过;况且安定的报马,又没有公文,由此可以推断,这个人是蜀将假扮成魏将。他们是想骗太守出城,估计城中没有防备,必然在附近暗中埋伏了一支军队,打算乘虚夺取天水郡。” 马遵恍然大悟,说:“若不是伯约这番话,我险些中了奸计!” 姜维笑着说:“太守放心。我有一计,不仅可以擒获诸葛亮,还能解除南安之围。” 正是:运筹又遇强中手,斗智还逢意外人。不知道姜维究竟有什么计策,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