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白话合集 第五十四回 入云龙斗法破高廉 黑旋风探穴救柴进
热门推荐:
综武:大离逍遥王,群魔震惊
四合院:采购员从打猎开始致富
综影视之春坞桃花发
以身诱她,六爷动情谁招架得住?
我有一炉,炼尸,炼诡,炼仙!
七零农村大旱,我家挖出地下暗河
抗日峰火之铁血川军团
陨落的救世主
重生之系统征服洪荒
有诗这样说道:
奉辞伐罪号天兵,主将须将正道行。
自谓魔君能破敌,岂知正法更专精。
行仁柴进还存命,无德高廉早丧生。
试把兴亡重检点,西风搔首不胜情。
话说当时罗真人对公孙胜说:“弟子,你以往学的法术,和高廉的差不多。如今我传授给你五雷天罡正法,你依照此法行事,便能解救宋江,保国安民,替天行道。千万不要被私欲束缚,耽误了大事,要保持从前学道的专注之心。你的老母亲,我会派人早晚照看,你不必挂念。你本是上界天闲星下凡,所以才让你去协助宋公明。我有八个字,你要记住,千万别在关键时刻出错。” 罗真人说出那八个字:“逢幽而止,遇汴而还。” 公孙胜拜谢接受了诀法,便和戴宗、李逵三人向罗真人辞行,告别了一众道伴,下山而去。回到家中,公孙胜收拾好道衣、两口宝剑,以及铁冠、如意等物品,向老母亲拜别后,便踏上了路程。
走了三四十里路,戴宗说:“我先去给哥哥报信,先生和李逵从大路上来,到时候我再来迎接。” 公孙胜说:“这样正好。贤弟你先去通报,我也会加快赶路。” 戴宗又叮嘱李逵:“一路上你要小心伺候先生,要是出了什么差错,有你苦头吃!” 李逵回答:“他和罗真人一样有法术,我怎么敢怠慢他!” 戴宗拴好甲马,施展神行法,提前出发了。
公孙胜和李逵二人离开了二仙山九宫县,沿着大路前行,到了晚上就找客栈休息。李逵因为惧怕罗真人的法术,对公孙胜十分小心地伺候,丝毫不敢任性。两人走了三天,来到一个地方,名叫武冈镇,只见街市上热闹非凡,人来人往。公孙胜说:“这两天赶路走得累了,买碗素酒素面吃了再走。” 李逵说:“好啊。” 他们看到驿道旁边有一家小酒店,便走了进去,在店里坐下。公孙胜坐在上首,李逵解开腰包,坐在下首。他们叫来伙计,一边要酒,一边让准备些素菜给二人吃。公孙胜问:“你们这里有什么素点心卖吗?” 伙计说:“我们店里只卖酒肉,没有素点心。集市口有人家卖枣糕。” 李逵说:“我去买些来。” 他从包裹里拿出铜钱,径直朝市镇走去,买了一包枣糕。
正要回来的时候,只听见路旁有人大声叫好:“好大力气!” 李逵一看,一群人围着一个大汉,那大汉正在使一把铁瓜锤,众人都在为他喝彩。李逵打量那大汉,身材七尺有余,脸上有麻子,鼻子上有一道疤痕。再看那铁锤,大约有三十来斤重。大汉越使越起劲,一瓜锤重重地砸在压街石上,把石头砸得粉碎,众人齐声叫好。李逵忍不住了,把枣糕揣在怀里,上前去拿那铁锤。大汉喝道:“你是什么人,敢来拿我的锤!” 李逵说:“你使的这算什么,值得众人喝彩?看着真碍眼!看老爷我给众人露一手。” 大汉说:“我把锤借给你,你要是使不动,可别怪我揍你一顿!” 李逵接过瓜锤,就像玩弹丸一样,轻松地舞动了一番,然后轻轻放下,面不改色,心不跳,气也不喘。大汉见了,立刻倒身便拜,说:“请问哥哥大名?” 李逵问:“你家在哪里住?” 大汉说:“就在前面。” 他带着李逵来到一个地方,只见一把锁锁着门。大汉用钥匙打开门,请李逵到里面坐。
李逵看屋里都是铁砧、铁锤、火炉、钳子、凿子等打铁工具,心想:“这人肯定是个铁匠,山寨里正需要这样的人,不如叫他也去入伙。” 李逵又问:“汉子,你叫什么名字,让我知道。” 大汉说:“小人姓汤名隆。我父亲原本是延安府知寨官,因为打铁的手艺,得到老种经略相公的赏识,在他帐前任职。近年来父亲在任上去世,我因为好赌,流落江湖,所以暂时在这里打铁为生。我特别喜欢使枪弄棒,因为我浑身有麻点,大家都叫我金钱豹子。敢问哥哥您贵姓大名?” 李逵说:“我就是梁山泊好汉黑旋风李逵。” 汤隆听了,再次下拜说:“早就听闻哥哥威名,没想到今天能偶然相遇。” 李逵说:“你在这里什么时候才能出人头地!不如跟我上梁山泊入伙,也能做个头领。” 汤隆说:“要是哥哥不嫌弃,愿意带着兄弟,我愿意追随左右。” 于是他拜李逵为兄。有四句诗专门说汤隆的好处:
铜筋铁骨身躯健,炉冶钳锤每用功。
原是延安知寨后,金钱豹子是汤隆。
当时李逵便认了汤隆做弟弟。汤隆说:“我又没有家人随从,和哥哥去市镇喝几杯淡酒,以此表示结拜之意。今晚在这里歇一夜,明天一早再走。” 李逵说:“我有个师父在前面酒店里等我,我买了枣糕吃了就得走。不能耽搁,现在就得出发。” 汤隆问:“怎么这么着急?” 李逵说:“你不知道,宋公明哥哥现在正在高唐州边界厮杀,就等我这师父去救援。” 汤隆问:“这个师父是谁?” 李逵说:“你先别问,赶紧收拾东西走。” 汤隆急忙收拾好包裹、盘缠和银两,戴上毡笠儿,挎上腰刀,拿起朴刀,舍弃了家中的破房旧屋和那些笨重的打铁工具,跟着李逵,来到酒店见公孙胜。
公孙胜埋怨道:“李逵,你怎么去了这么久!再来晚点,我就又回去了。” 李逵不敢吭声,把汤隆拉过来拜见公孙胜,详细说了结拜的事情。公孙胜听说汤隆是打铁出身,心里也很高兴。李逵拿出枣糕,让伙计拿去加工一下。三人一起喝了几杯酒,吃了枣糕,结清了酒钱。李逵、汤隆各自背上包裹,和公孙胜离开了武冈镇,朝着高唐州缓缓进发。
三人在路上走了大约三分之二的路程,那天早上正好遇到戴宗前来迎接。公孙胜见了非常高兴,连忙问:“最近交战情况怎么样?” 戴宗说:“高廉那家伙最近箭伤好了,每天都带兵来挑战。哥哥坚守不出,就等先生您来。” 公孙胜说:“这好办。” 李逵带着汤隆,拜见了戴宗,把事情的经过详细说了一遍,四人便一起朝着高唐州赶去。离宋江的营寨还有五里远,吕方、郭盛就率领一百多骑兵前来迎接。四人都上了马,一起回到营寨,宋江、吴用等人出寨迎接。众人互相施礼后,摆了接风酒,寒暄了一番,便请公孙胜等人进入中军帐,众头领也都前来祝贺。李逵带着汤隆来拜见宋江、吴用以及众头领,行礼完毕后,寨中便摆起了庆贺筵席。
第二天,中军帐里宋江、吴用、公孙胜商议如何破高廉。公孙胜说:“主将下令,先让大家拔寨起行,看看敌军的情况,我自有办法应对。” 当天宋江传令,各寨人马一起起身,一直抵达高唐州城壕边,安营扎寨完毕。第二天一大早五更时分,士兵们就开始做饭,都穿上了衣甲。宋公明、吴学究、公孙胜三人骑马来到军前,摇旗擂鼓,呐喊助威,一直杀到高唐州城下。
再说知府高廉在城中箭伤已经痊愈,前一天晚上小军来报告说宋江的军马又到了。第二天早上,高廉披挂整齐,打开城门,放下吊桥,率领三百神兵以及大小将领出城迎敌。两军渐渐靠近,旗鼓相对,各自摆开阵势。两阵中花腔鼍鼓敲响,五彩绣旗飘扬。宋江阵门打开,十骑人马像雁翅一样排在两边。左手边五员将领:花荣、秦明、朱仝、欧鹏、吕方;右手边五员将领是林冲、孙立、邓飞、马麟、郭盛。中间三骑马上,为首的是主将宋公明。他是怎样的打扮呢?
头顶茜红巾,腰系狮蛮带。锦征袍大红贴背,水银盔彩凤飞檐。抹绿靴斜踏宝镫,黄金甲光动龙鳞。描金随定紫丝鞭,锦鞍鞯稳称桃花马。
左边那骑马上,坐着的便是梁山泊掌握兵权的军师吴学究。他是怎样的打扮呢?
五明扇齐攒白羽,九纶巾巧簇乌纱。素罗袍香皂沿边,碧玉环丝绦束定。凫舄稳踏葵花镫,银鞍不离紫丝缰。两条铜链挂腰间,一骑青骢出战场。
右边那骑马上,坐着的便是梁山泊掌握行兵布阵的副军师公孙胜。他是怎样的打扮呢?
星冠耀日,神剑飞霜。九霞衣服绣春云,六甲风雷藏宝诀。腰间系杂色短须绦,背上悬松文古定剑。穿一双云头点翠皂朝靴,骑一匹分鬃昂首黄花马。名标蕊笈玄功着,身列仙班道行高。
三位总军主将,骑着马来到阵前。看对阵那边金鼓齐鸣,门旗打开,也有二三十个军官簇拥着高唐州知府高廉出现在阵前,他立马于门旗下。高廉是怎样的装扮呢?但见:
束发冠珍珠镶嵌,绛红袍锦绣攒成。连环铠甲耀黄金,双翅银盔飞彩凤。足穿云缝吊墩靴,腰系狮蛮金鞓带。手内剑横三尺水,阵前马跨一条龙。
知府高廉来到阵前,厉声高叫,喝骂道:“你们这些水洼草贼,既然有心来厮杀,就一定要分出个胜负,见个高低,临阵脱逃的可不是好汉!” 宋江听了,问道:“谁愿意出马,立刻斩杀这个贼子?” 小李广花荣挺枪跃马,径直来到阵中。高廉见了,喝问:“谁去给我直接拿下这个贼子?” 统制官队伍里走出一员上将,名叫薛元辉,他手持两口双刀,骑着一匹烈马,飞奔到阵中,来与花荣交战。两人在阵前斗了几个回合,花荣拨转马头,朝着本阵便跑。薛元辉不知是计,纵马舞刀,奋力追赶。花荣稍稍勒住马,拈弓搭箭,扭转身躯,只一箭,就把薛元辉射得头重脚轻,从马上栽了下来。两军同时发出呐喊声。
高廉骑在马上,眼睁睁看着薛元辉被花荣一箭射死,顿时怒不可遏。他急忙伸手到马鞍前的鞒上,取下那面聚兽铜牌,接着抽出佩剑,用力敲击铜牌。刚敲了三下,神兵队伍中瞬间卷起一阵黄砂,刹那间天昏地暗,太阳的光芒都被遮蔽了。伴随着阵阵喊杀声,豺狼虎豹、怪兽毒虫,仿佛从地狱中被召唤出来,在黄砂中汹涌地朝着梁山军队扑来。梁山众军见此情形,心里直发怵,正准备撤退。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公孙胜稳稳地坐在马上,迅速抽出那把松文古定剑,指向敌军,口中念念有词,随后大喝一声:“疾!” 只见一道耀眼的金光射向敌军,那些原本张牙舞爪的怪兽毒虫,瞬间像断了线的风筝,在黄砂中纷纷坠落在阵前。梁山众军定睛一看,原来这些猛兽竟是白纸剪成的虎豹走兽,而那漫天的黄砂也渐渐消散,不再飞扬。宋江见状,挥动手中的鞭梢,发出进攻的指令,大小三军如同汹涌的潮水一般,齐声呐喊着,一同朝着敌军掩杀过去。战场上顿时人仰马翻,军旗倒地,战鼓破碎,一片混乱。高廉见势不妙,急忙带着神兵退回城中。宋江的军马一路追到城下,城上的守军急忙拉起吊桥,紧闭城门,随后擂木炮石如雨点般朝着城下砸来。宋江见攻城受阻,便下令鸣金收兵,聚集军马退回营寨。经过清点人数,发现各军都取得了重大胜利。众人回到营帐后,纷纷对公孙胜的神功赞叹不已,宋江也随即下令犒赏三军,以表彰大家的英勇表现。
第二天,宋江分兵四面围城,全力展开进攻。公孙胜找到宋江和吴用,分析局势说:“昨夜虽然杀败了敌军的大半兵力,但那三百神兵显然都退回城中了。如果今天我们攻城攻得太紧,高廉那家伙今晚肯定会来偷营劫寨。所以,今晚我们可以先把军队集中起来,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再分兵四面设下埋伏。这里只虚扎寨栅,让众将夜里听到霹雳声响,看到寨中火起,就一起进兵。” 宋江和吴用听后,觉得此计甚妙,当即传令下去。当天攻城一直到未牌时分,宋江便下令将四面的军兵都撤回寨中,还在营中大摆宴席,故意饮酒作乐,制造出一副放松警惕的假象。随着天色渐渐暗下来,众头领按照计划,悄悄地分头行动,在四面埋伏妥当,只等敌军上钩。
到了晚上,宋江、吴用、公孙胜、花荣、秦明、吕方、郭盛等人登上土坡,静静地等候着。果然,高廉点起了三百神兵,他们背上都背着铁葫芦,里面装满了硫黄焰硝、烟火药料,每个人手中都拿着钩刃铁扫帚,口中还衔着芦哨。二更左右,城门大开,吊桥放下,高廉一马当先,率领着神兵冲了出来,背后还跟着三千多骑兵,气势汹汹地朝着梁山营寨杀来。随着离营寨越来越近,高廉在马上施展妖法,顿时黑气冲天,狂风呼啸,飞砂走石,尘土弥漫,天地间仿佛陷入了一片混沌。三百神兵纷纷取出火种,点燃了铁葫芦口,一声芦哨响起,他们被火光笼罩,挥舞着大刀阔斧,杀气腾腾地冲进寨里。在高处,公孙胜仗剑作法,只见空寨中平地上突然 “轰隆” 一声,响起一声震耳欲聋的霹雳。三百神兵听到霹雳声,吓得想要后退,却发现空寨中燃起了熊熊大火,火光冲天,上下一片通红,他们已经无路可逃。这时,四面埋伏的伏兵一齐赶来,将寨栅团团围住。在黑暗中,伏兵们占据了优势,三百神兵一个也没能逃脱,都被杀死在寨里。高廉见大势已去,急忙带着三十多骑兵,拼命朝着城中逃去。背后林冲率领着一支军马紧追不舍,眼看就要追上高廉了。高廉急忙大喊着让城上放下吊桥,他只带着八九骑冲进了城中,其余的士兵都被林冲连人带马生擒活捉。高廉回到城中后,赶忙召集百姓上城守护,此时他的军马和神兵已经被宋江、林冲杀得片甲不留。有诗为证:
虎略龙韬说宋江,高廉神术更无双。
一时杀戮无噍类,不日开门就纳降。
第三天,宋江又率领军马更加猛烈地四面围城。高廉在城中苦苦思索,心中满是无奈:“我多年苦心学习的术法,没想到今天竟然被他们轻易破了,这可如何是好?” 实在没有办法,他只好派人去邻近州府求救。他急忙写了两封信,分别送往东昌和寇州,信中写道:“这两处离此地不远,两位知府都是我哥哥提拔起来的,让他们连夜起兵前来接应。” 随后,他派了两个帐前统制官,带着书信,打开西门,杀出一条血路,朝着西边夺路而逃。众将看到敌军突围,正打算去追赶,吴用却传令道:“先放他们走,我们可以将计就计。” 宋江有些疑惑,问道:“军师,这是何计?” 吴学究解释道:“城中兵少将寡,所以高廉才去求救。我们可以派两支人马,装作是救应军兵,在路上与他们混战,高廉必然会以为是救兵到了,从而开门助战。我们就趁机一面攻城,一面把高廉引入小路,定能将他擒获。” 宋江听后,大喜过望,立刻让戴宗回梁山泊再调两支军马,分两路赶来,配合此次行动。
高廉回到城中后,每天夜里都在城中空旷处堆积柴草,整天放火作为信号,城上的守军日夜盼着救兵到来。过了几天,守城军兵突然看到宋江阵中不战自乱,急忙报告给高廉。高廉听后,连忙披挂上城观望,只见两路人马战尘漫天,喊杀声震天,朝着这边冲了过来,而四面围城的军马则四散奔逃。高廉以为是两路救军到了,心中大喜,急忙召集城中所有军马,大开城门,分头冲杀出去。
高廉一马当先,冲到宋江阵前,只见宋江带着花荣、秦明,三人骑马朝着小路逃去。高廉见状,以为有机可乘,急忙带着人马追赶上去。正追着,突然听到山坡后连珠炮响,他心中顿时起了疑,便打算收兵返回。就在这时,两边锣声响起,左边吕方,右边郭盛,各率领五百人马冲了出来。高廉见势不妙,急忙夺路而逃,这一番混战下来,他的部下军马折损大半。好不容易突出重围,高廉抬头一看,却望见城上已插满了梁山泊的旗号。他再举目四望,根本没有看到救应的军马,这才知道自己中了计。无奈之下,高廉只好带着一些残兵败将,朝着偏僻的山间小路逃去。没走十里,山背后突然杀出一彪人马,领头的正是病尉迟孙立,他拦住去路,厉声高叫:“我们等你多时了,乖乖下马受缚!” 高廉见此情形,急忙率军回头,却发现背后又有一彪人马截断了去路,当先马上的是美髯公朱仝。两头夹攻,四面截断了去路,高廉见大势已去,只好弃了坐骑,往山上跑去。四下里步军一起追上山去。高廉慌了神,口中急忙念念有词,大喝一声:“起!” 只见他驾着一片黑云,缓缓升空,直上山顶。就在这时,山坡边转出公孙胜,他见此情景,立刻在马上挥剑朝着空中作法,口中同样念念有词,大喝:“疾!” 将剑朝空中一指,高廉便从云中倒撞下来。侧首插翅虎雷横迅速抢过,一朴刀将高廉砍成两段。可怜这位半世英雄,就此化为南柯一梦。有诗为证:
五马诸侯贵匪轻,自将妖术弄魔兵。
到头难敌公孙胜,致使阴陵一命倾。
雷横提着高廉的首级,和众人一起下了山,立刻先派人快马加鞭去给主帅宋江报信。宋江得知高廉已被斩杀,便下令收兵,率领大军开进高唐州城。进城后,他首先传下命令:“不得伤害百姓。” 同时张贴安民告示,确保军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紧接着,宋江带着众人前往大牢,打算救出柴大官人。此时,牢房里的节级、押狱禁子早已逃得无影无踪,只剩下三五十个罪囚。宋江下令将这些罪囚的枷锁全部打开,予以释放。然而,在这些人中,唯独不见柴大官人。宋江心中充满忧虑与烦闷。他们在一处监房里,找到了柴皇城的一家老小;又在另一座牢里,发现了从沧州捉来的柴进一家老小,他们都被关押在这里。由于连日来的厮杀,官府还没来得及对他们进行审问和处置,可柴大官人却怎么也找不到。吴学究让召集高唐州的押狱禁子来询问,其中有一个人上前禀报说:“小人是当牢节级蔺仁。前些日子,受知府高廉委派,专门严密看守柴进,不能有任何闪失。高廉还吩咐说:‘一旦有什么变故,你可自行处置。’三天前,高廉要把柴进提出来用刑。小人为觉得柴进是个好人,不忍心下手,就推脱说柴进病得很重,没必要用刑。后来高廉催得紧,小人只好回禀说柴进已经死了。因为连日厮杀,知府无暇顾及,便派人下来查看。小人害怕被治罪,昨天就把柴进带到后面的枯井边,打开枷锁,让他躲在里面,现在也不知道他是死是活。”
宋江听后,赶忙让蔺仁带路。他们来到后牢的枯井边,往里望去,里面黑洞洞的,深不见底。在上面大声呼喊,也没有人回应。他们放下绳索试探,大概有八九丈深。宋江叹了口气说:“柴大官人恐怕凶多吉少了!” 说着,眼中泛起泪花。吴学究安慰道:“主帅先别烦恼,谁愿意下去探个究竟,看看情况。” 话还没说完,黑旋风李逵冲了过来,大声喊道:“我下去!” 宋江说:“正好,当初也是你把他送来的,今天该你去回报这份情。” 李逵笑着说:“我下去倒不怕,你们可别割断绳索。” 吴学究说:“你这小子,还挺狡猾!” 众人找来一个大篾箩,把绳索系好,接长绳头,扎起一个架子,把绳索固定在上面。李逵脱得赤条条的,手里拿着两把板斧,坐在箩里,然后被缓缓放下井去。绳索上还绑了两个铜铃。慢慢放到井底后,李逵从箩里爬出来,在井底摸索,摸到一堆东西,竟是骸骨。李逵嘟囔道:“哎呀,这是什么玩意儿!” 又到另一边摸索,井底湿漉漉的,没有下脚的地方。李逵把双斧放进箩里,双手在井底摸索,发现四周很宽敞。突然,他摸到一个人,蜷缩在水坑里。李逵大喊一声:“柴大官人!” 那人没有动静。李逵伸手一摸,只感觉对方口中微微有气息。李逵惊喜地说:“谢天谢地,还有救!” 他立刻爬进箩里,摇动铜铃,上面的人赶紧把他拉了上去。
李逵上来后,把情况告诉了宋江。宋江说:“你再下去一趟,先把柴大官人放在箩里,先拉上来,然后再把箩放下去接你。” 李逵说:“哥哥,你不知道,我去蓟州的时候就上了两次当,这次可不能再来第三次了!” 宋江笑着说:“我怎么会骗你呢!你快下去。” 李逵没办法,只好又坐进箩里,再次下井。到了井底,李逵爬出箩,把柴大官人抱进箩里,摇动绳索上的铜铃。上面的人听到铃声,赶忙把箩拉了上来。众人一看柴进,只见他头破额裂,两腿皮肉被打得稀烂,眼睛微微睁开又闭上。宋江心中十分悲痛,赶忙让人请医士来为柴进治疗。这时,井底传来李逵的大喊大叫。宋江听到后,急忙让人把箩放下去,把李逵拉了上来。李逵上来后,抱怨道:“你们也太不够意思了!都不把箩放下去救我。” 宋江解释说:“我们只顾着照顾柴大官人,所以把你给忘了,别见怪。” 宋江让众人把柴进小心地抬到车上躺下,先把柴进两家老小以及夺回的许多家财,装了二十多辆车子,让李逵、雷横先护送回梁山泊。然后,把高廉一家老小、男女老少三四十口,押到集市上斩首示众。接着,又把府库里的财帛、粮仓里的粮食,全部装载上山。
大小将校们离开了高唐州,得胜回朝,返回梁山泊。一路上,他们所经过的州县,都严守纪律,秋毫无犯。军队行进中,马鞭轻敲金镫,众人齐声高唱凯歌。经过几天的行程,他们回到了大寨。柴进在众人的悉心照料下,身体稍有好转,便起身向晁盖、宋江以及众头领表示感谢。晁盖让人在山顶宋江的住处旁边,专门为柴进建造了一所房子,让柴进和他的家眷居住。晁盖、宋江等人都非常高兴。自从高唐州回来后,梁山泊又增添了柴进、汤隆两位头领,众人便摆下庆贺筵席,热闹非凡,这暂且不提。
再说东昌、寇州两地,得知高唐州的高廉被杀,城池也失陷了,只好写好奏章,派人上奏朝廷。同时,高唐州的逃难官员也纷纷赶到京师,向朝廷详细报告了事情的真相。高太尉得知自己的兄弟高廉被杀,心中大怒。第二天五更,他来到待漏院,专门等待景阳钟敲响。百官们都穿着整齐的公服,来到丹墀前,等候朝见道君皇帝。道君皇帝设朝,场面庄重: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列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当天五更三点,道君皇帝登上宝殿。净鞭响了三下,文武两班官员整齐站立。天子坐在龙椅上,殿头官高声喝道:“有事的官员出班启奏,无事的就卷帘退朝。” 高太尉出班奏道:“如今济州梁山泊的贼首晁盖、宋江,屡次犯下大罪,他们打劫城池,抢夺仓库,聚集了一群凶徒恶党。现在他们在济州杀害官军,还大闹了江州、无为军,如今又把高唐州的官民杀戮殆尽,仓库里的财物也被洗劫一空。这是朝廷的心腹大患,如果不早日将他们剿灭,日后他们的势力壮大起来,恐怕比北边的强虏敌国还要可怕。微臣十分惶恐,恳请陛下圣断。” 天子听了,大惊失色,随即降下圣旨,委派高太尉挑选将领、调遣兵马,前去围剿梁山泊,务必扫平水泊,将贼寇斩尽杀绝。高太尉又奏道:“这些草寇,用不着兴师动众。微臣保荐一人,定能收复梁山泊。” 天子说:“爱卿举荐的人,必定不会有错。即刻让他启程,尽快奏捷报功,朕自会加官赐赏,予以重用。” 高太尉奏道:“此人是开国之初河东名将呼延赞的嫡派子孙,单名一个灼字。他使两条铜鞭,有万夫不当之勇。现在担任汝宁郡都统制,手下有众多精兵勇将。微臣保荐他去征剿梁山泊,可任命他为兵马指挥使,率领马步精锐军士,定能早日扫清山寨,班师回朝。” 天子准奏,降下圣旨:让枢密院立刻派人带着敕令,前往汝宁州星夜宣取呼延灼。当天朝会结束,高太尉就在帅府让枢密院派一名军官,带着圣旨,前去宣取呼延灼。军官领命后,立刻启程,按照规定的时间,要求呼延灼尽快赶赴京城听命。
再说呼延灼正在汝宁州统军司衙门办公,听到门人来报:“有圣旨前来宣取将军赴京,有重要的委任。” 呼延灼便和本州的官员一起出城迎接,将使臣接到统军司。使臣宣读圣旨完毕,呼延灼设下宴席款待。随后,他急忙收拾好头盔、衣甲、鞍马、器械,带着三四十个随从,与使臣一同离开了汝宁州,日夜兼程赶赴京城。一路上没有耽搁,很快就到了京城内的殿司府前。呼延灼下马后,前去拜见高太尉。
当时高俅正在殿帅府办公,门吏禀报说:“汝宁州宣到的呼延灼,现在门外等候。” 高太尉十分高兴,让人把呼延灼叫进来相见。只见呼延灼仪表堂堂,气宇不凡,正是:
开国功臣后裔,先朝良将玄孙。家传鞭法最通神,英武惯经战阵。仗剑能探虎穴,弯弓解射雕群。将军出世定乾坤,呼延灼威名大振。
高太尉对呼延灼一番慰问后,赏赐了他。第二天早朝,高太尉带着呼延灼去拜见道君皇帝。徽宗天子看到呼延灼一表人才,心中欢喜,当即赐给他一匹踢雪乌骓马。这匹马浑身漆黑如墨锭,四蹄洁白如雪练,因此得名踢雪乌骓马,能够日行千里。圣旨将这匹马赐予呼延灼乘坐。呼延灼谢恩后,跟随高太尉回到殿帅府,一起商议起兵围剿梁山泊的事情。呼延灼回禀说:“恩相,小人观察梁山泊兵多将广,武艺高强,不可轻视。小人请求保荐两位将领作为先锋,一同率领军马前往,必定能立下大功。如果举荐失误,甘愿承担重罪。” 高太尉听后十分高兴,问道:“将军所保荐的是哪两位,可担任前部先锋?”
正是因为呼延灼举荐了这两位将领,才有了后来的故事:宛子城增添了新的力量,梁山泊大破官军。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这两位将领究竟是谁,且听下回分解。
奉辞伐罪号天兵,主将须将正道行。
自谓魔君能破敌,岂知正法更专精。
行仁柴进还存命,无德高廉早丧生。
试把兴亡重检点,西风搔首不胜情。
话说当时罗真人对公孙胜说:“弟子,你以往学的法术,和高廉的差不多。如今我传授给你五雷天罡正法,你依照此法行事,便能解救宋江,保国安民,替天行道。千万不要被私欲束缚,耽误了大事,要保持从前学道的专注之心。你的老母亲,我会派人早晚照看,你不必挂念。你本是上界天闲星下凡,所以才让你去协助宋公明。我有八个字,你要记住,千万别在关键时刻出错。” 罗真人说出那八个字:“逢幽而止,遇汴而还。” 公孙胜拜谢接受了诀法,便和戴宗、李逵三人向罗真人辞行,告别了一众道伴,下山而去。回到家中,公孙胜收拾好道衣、两口宝剑,以及铁冠、如意等物品,向老母亲拜别后,便踏上了路程。
走了三四十里路,戴宗说:“我先去给哥哥报信,先生和李逵从大路上来,到时候我再来迎接。” 公孙胜说:“这样正好。贤弟你先去通报,我也会加快赶路。” 戴宗又叮嘱李逵:“一路上你要小心伺候先生,要是出了什么差错,有你苦头吃!” 李逵回答:“他和罗真人一样有法术,我怎么敢怠慢他!” 戴宗拴好甲马,施展神行法,提前出发了。
公孙胜和李逵二人离开了二仙山九宫县,沿着大路前行,到了晚上就找客栈休息。李逵因为惧怕罗真人的法术,对公孙胜十分小心地伺候,丝毫不敢任性。两人走了三天,来到一个地方,名叫武冈镇,只见街市上热闹非凡,人来人往。公孙胜说:“这两天赶路走得累了,买碗素酒素面吃了再走。” 李逵说:“好啊。” 他们看到驿道旁边有一家小酒店,便走了进去,在店里坐下。公孙胜坐在上首,李逵解开腰包,坐在下首。他们叫来伙计,一边要酒,一边让准备些素菜给二人吃。公孙胜问:“你们这里有什么素点心卖吗?” 伙计说:“我们店里只卖酒肉,没有素点心。集市口有人家卖枣糕。” 李逵说:“我去买些来。” 他从包裹里拿出铜钱,径直朝市镇走去,买了一包枣糕。
正要回来的时候,只听见路旁有人大声叫好:“好大力气!” 李逵一看,一群人围着一个大汉,那大汉正在使一把铁瓜锤,众人都在为他喝彩。李逵打量那大汉,身材七尺有余,脸上有麻子,鼻子上有一道疤痕。再看那铁锤,大约有三十来斤重。大汉越使越起劲,一瓜锤重重地砸在压街石上,把石头砸得粉碎,众人齐声叫好。李逵忍不住了,把枣糕揣在怀里,上前去拿那铁锤。大汉喝道:“你是什么人,敢来拿我的锤!” 李逵说:“你使的这算什么,值得众人喝彩?看着真碍眼!看老爷我给众人露一手。” 大汉说:“我把锤借给你,你要是使不动,可别怪我揍你一顿!” 李逵接过瓜锤,就像玩弹丸一样,轻松地舞动了一番,然后轻轻放下,面不改色,心不跳,气也不喘。大汉见了,立刻倒身便拜,说:“请问哥哥大名?” 李逵问:“你家在哪里住?” 大汉说:“就在前面。” 他带着李逵来到一个地方,只见一把锁锁着门。大汉用钥匙打开门,请李逵到里面坐。
李逵看屋里都是铁砧、铁锤、火炉、钳子、凿子等打铁工具,心想:“这人肯定是个铁匠,山寨里正需要这样的人,不如叫他也去入伙。” 李逵又问:“汉子,你叫什么名字,让我知道。” 大汉说:“小人姓汤名隆。我父亲原本是延安府知寨官,因为打铁的手艺,得到老种经略相公的赏识,在他帐前任职。近年来父亲在任上去世,我因为好赌,流落江湖,所以暂时在这里打铁为生。我特别喜欢使枪弄棒,因为我浑身有麻点,大家都叫我金钱豹子。敢问哥哥您贵姓大名?” 李逵说:“我就是梁山泊好汉黑旋风李逵。” 汤隆听了,再次下拜说:“早就听闻哥哥威名,没想到今天能偶然相遇。” 李逵说:“你在这里什么时候才能出人头地!不如跟我上梁山泊入伙,也能做个头领。” 汤隆说:“要是哥哥不嫌弃,愿意带着兄弟,我愿意追随左右。” 于是他拜李逵为兄。有四句诗专门说汤隆的好处:
铜筋铁骨身躯健,炉冶钳锤每用功。
原是延安知寨后,金钱豹子是汤隆。
当时李逵便认了汤隆做弟弟。汤隆说:“我又没有家人随从,和哥哥去市镇喝几杯淡酒,以此表示结拜之意。今晚在这里歇一夜,明天一早再走。” 李逵说:“我有个师父在前面酒店里等我,我买了枣糕吃了就得走。不能耽搁,现在就得出发。” 汤隆问:“怎么这么着急?” 李逵说:“你不知道,宋公明哥哥现在正在高唐州边界厮杀,就等我这师父去救援。” 汤隆问:“这个师父是谁?” 李逵说:“你先别问,赶紧收拾东西走。” 汤隆急忙收拾好包裹、盘缠和银两,戴上毡笠儿,挎上腰刀,拿起朴刀,舍弃了家中的破房旧屋和那些笨重的打铁工具,跟着李逵,来到酒店见公孙胜。
公孙胜埋怨道:“李逵,你怎么去了这么久!再来晚点,我就又回去了。” 李逵不敢吭声,把汤隆拉过来拜见公孙胜,详细说了结拜的事情。公孙胜听说汤隆是打铁出身,心里也很高兴。李逵拿出枣糕,让伙计拿去加工一下。三人一起喝了几杯酒,吃了枣糕,结清了酒钱。李逵、汤隆各自背上包裹,和公孙胜离开了武冈镇,朝着高唐州缓缓进发。
三人在路上走了大约三分之二的路程,那天早上正好遇到戴宗前来迎接。公孙胜见了非常高兴,连忙问:“最近交战情况怎么样?” 戴宗说:“高廉那家伙最近箭伤好了,每天都带兵来挑战。哥哥坚守不出,就等先生您来。” 公孙胜说:“这好办。” 李逵带着汤隆,拜见了戴宗,把事情的经过详细说了一遍,四人便一起朝着高唐州赶去。离宋江的营寨还有五里远,吕方、郭盛就率领一百多骑兵前来迎接。四人都上了马,一起回到营寨,宋江、吴用等人出寨迎接。众人互相施礼后,摆了接风酒,寒暄了一番,便请公孙胜等人进入中军帐,众头领也都前来祝贺。李逵带着汤隆来拜见宋江、吴用以及众头领,行礼完毕后,寨中便摆起了庆贺筵席。
第二天,中军帐里宋江、吴用、公孙胜商议如何破高廉。公孙胜说:“主将下令,先让大家拔寨起行,看看敌军的情况,我自有办法应对。” 当天宋江传令,各寨人马一起起身,一直抵达高唐州城壕边,安营扎寨完毕。第二天一大早五更时分,士兵们就开始做饭,都穿上了衣甲。宋公明、吴学究、公孙胜三人骑马来到军前,摇旗擂鼓,呐喊助威,一直杀到高唐州城下。
再说知府高廉在城中箭伤已经痊愈,前一天晚上小军来报告说宋江的军马又到了。第二天早上,高廉披挂整齐,打开城门,放下吊桥,率领三百神兵以及大小将领出城迎敌。两军渐渐靠近,旗鼓相对,各自摆开阵势。两阵中花腔鼍鼓敲响,五彩绣旗飘扬。宋江阵门打开,十骑人马像雁翅一样排在两边。左手边五员将领:花荣、秦明、朱仝、欧鹏、吕方;右手边五员将领是林冲、孙立、邓飞、马麟、郭盛。中间三骑马上,为首的是主将宋公明。他是怎样的打扮呢?
头顶茜红巾,腰系狮蛮带。锦征袍大红贴背,水银盔彩凤飞檐。抹绿靴斜踏宝镫,黄金甲光动龙鳞。描金随定紫丝鞭,锦鞍鞯稳称桃花马。
左边那骑马上,坐着的便是梁山泊掌握兵权的军师吴学究。他是怎样的打扮呢?
五明扇齐攒白羽,九纶巾巧簇乌纱。素罗袍香皂沿边,碧玉环丝绦束定。凫舄稳踏葵花镫,银鞍不离紫丝缰。两条铜链挂腰间,一骑青骢出战场。
右边那骑马上,坐着的便是梁山泊掌握行兵布阵的副军师公孙胜。他是怎样的打扮呢?
星冠耀日,神剑飞霜。九霞衣服绣春云,六甲风雷藏宝诀。腰间系杂色短须绦,背上悬松文古定剑。穿一双云头点翠皂朝靴,骑一匹分鬃昂首黄花马。名标蕊笈玄功着,身列仙班道行高。
三位总军主将,骑着马来到阵前。看对阵那边金鼓齐鸣,门旗打开,也有二三十个军官簇拥着高唐州知府高廉出现在阵前,他立马于门旗下。高廉是怎样的装扮呢?但见:
束发冠珍珠镶嵌,绛红袍锦绣攒成。连环铠甲耀黄金,双翅银盔飞彩凤。足穿云缝吊墩靴,腰系狮蛮金鞓带。手内剑横三尺水,阵前马跨一条龙。
知府高廉来到阵前,厉声高叫,喝骂道:“你们这些水洼草贼,既然有心来厮杀,就一定要分出个胜负,见个高低,临阵脱逃的可不是好汉!” 宋江听了,问道:“谁愿意出马,立刻斩杀这个贼子?” 小李广花荣挺枪跃马,径直来到阵中。高廉见了,喝问:“谁去给我直接拿下这个贼子?” 统制官队伍里走出一员上将,名叫薛元辉,他手持两口双刀,骑着一匹烈马,飞奔到阵中,来与花荣交战。两人在阵前斗了几个回合,花荣拨转马头,朝着本阵便跑。薛元辉不知是计,纵马舞刀,奋力追赶。花荣稍稍勒住马,拈弓搭箭,扭转身躯,只一箭,就把薛元辉射得头重脚轻,从马上栽了下来。两军同时发出呐喊声。
高廉骑在马上,眼睁睁看着薛元辉被花荣一箭射死,顿时怒不可遏。他急忙伸手到马鞍前的鞒上,取下那面聚兽铜牌,接着抽出佩剑,用力敲击铜牌。刚敲了三下,神兵队伍中瞬间卷起一阵黄砂,刹那间天昏地暗,太阳的光芒都被遮蔽了。伴随着阵阵喊杀声,豺狼虎豹、怪兽毒虫,仿佛从地狱中被召唤出来,在黄砂中汹涌地朝着梁山军队扑来。梁山众军见此情形,心里直发怵,正准备撤退。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公孙胜稳稳地坐在马上,迅速抽出那把松文古定剑,指向敌军,口中念念有词,随后大喝一声:“疾!” 只见一道耀眼的金光射向敌军,那些原本张牙舞爪的怪兽毒虫,瞬间像断了线的风筝,在黄砂中纷纷坠落在阵前。梁山众军定睛一看,原来这些猛兽竟是白纸剪成的虎豹走兽,而那漫天的黄砂也渐渐消散,不再飞扬。宋江见状,挥动手中的鞭梢,发出进攻的指令,大小三军如同汹涌的潮水一般,齐声呐喊着,一同朝着敌军掩杀过去。战场上顿时人仰马翻,军旗倒地,战鼓破碎,一片混乱。高廉见势不妙,急忙带着神兵退回城中。宋江的军马一路追到城下,城上的守军急忙拉起吊桥,紧闭城门,随后擂木炮石如雨点般朝着城下砸来。宋江见攻城受阻,便下令鸣金收兵,聚集军马退回营寨。经过清点人数,发现各军都取得了重大胜利。众人回到营帐后,纷纷对公孙胜的神功赞叹不已,宋江也随即下令犒赏三军,以表彰大家的英勇表现。
第二天,宋江分兵四面围城,全力展开进攻。公孙胜找到宋江和吴用,分析局势说:“昨夜虽然杀败了敌军的大半兵力,但那三百神兵显然都退回城中了。如果今天我们攻城攻得太紧,高廉那家伙今晚肯定会来偷营劫寨。所以,今晚我们可以先把军队集中起来,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再分兵四面设下埋伏。这里只虚扎寨栅,让众将夜里听到霹雳声响,看到寨中火起,就一起进兵。” 宋江和吴用听后,觉得此计甚妙,当即传令下去。当天攻城一直到未牌时分,宋江便下令将四面的军兵都撤回寨中,还在营中大摆宴席,故意饮酒作乐,制造出一副放松警惕的假象。随着天色渐渐暗下来,众头领按照计划,悄悄地分头行动,在四面埋伏妥当,只等敌军上钩。
到了晚上,宋江、吴用、公孙胜、花荣、秦明、吕方、郭盛等人登上土坡,静静地等候着。果然,高廉点起了三百神兵,他们背上都背着铁葫芦,里面装满了硫黄焰硝、烟火药料,每个人手中都拿着钩刃铁扫帚,口中还衔着芦哨。二更左右,城门大开,吊桥放下,高廉一马当先,率领着神兵冲了出来,背后还跟着三千多骑兵,气势汹汹地朝着梁山营寨杀来。随着离营寨越来越近,高廉在马上施展妖法,顿时黑气冲天,狂风呼啸,飞砂走石,尘土弥漫,天地间仿佛陷入了一片混沌。三百神兵纷纷取出火种,点燃了铁葫芦口,一声芦哨响起,他们被火光笼罩,挥舞着大刀阔斧,杀气腾腾地冲进寨里。在高处,公孙胜仗剑作法,只见空寨中平地上突然 “轰隆” 一声,响起一声震耳欲聋的霹雳。三百神兵听到霹雳声,吓得想要后退,却发现空寨中燃起了熊熊大火,火光冲天,上下一片通红,他们已经无路可逃。这时,四面埋伏的伏兵一齐赶来,将寨栅团团围住。在黑暗中,伏兵们占据了优势,三百神兵一个也没能逃脱,都被杀死在寨里。高廉见大势已去,急忙带着三十多骑兵,拼命朝着城中逃去。背后林冲率领着一支军马紧追不舍,眼看就要追上高廉了。高廉急忙大喊着让城上放下吊桥,他只带着八九骑冲进了城中,其余的士兵都被林冲连人带马生擒活捉。高廉回到城中后,赶忙召集百姓上城守护,此时他的军马和神兵已经被宋江、林冲杀得片甲不留。有诗为证:
虎略龙韬说宋江,高廉神术更无双。
一时杀戮无噍类,不日开门就纳降。
第三天,宋江又率领军马更加猛烈地四面围城。高廉在城中苦苦思索,心中满是无奈:“我多年苦心学习的术法,没想到今天竟然被他们轻易破了,这可如何是好?” 实在没有办法,他只好派人去邻近州府求救。他急忙写了两封信,分别送往东昌和寇州,信中写道:“这两处离此地不远,两位知府都是我哥哥提拔起来的,让他们连夜起兵前来接应。” 随后,他派了两个帐前统制官,带着书信,打开西门,杀出一条血路,朝着西边夺路而逃。众将看到敌军突围,正打算去追赶,吴用却传令道:“先放他们走,我们可以将计就计。” 宋江有些疑惑,问道:“军师,这是何计?” 吴学究解释道:“城中兵少将寡,所以高廉才去求救。我们可以派两支人马,装作是救应军兵,在路上与他们混战,高廉必然会以为是救兵到了,从而开门助战。我们就趁机一面攻城,一面把高廉引入小路,定能将他擒获。” 宋江听后,大喜过望,立刻让戴宗回梁山泊再调两支军马,分两路赶来,配合此次行动。
高廉回到城中后,每天夜里都在城中空旷处堆积柴草,整天放火作为信号,城上的守军日夜盼着救兵到来。过了几天,守城军兵突然看到宋江阵中不战自乱,急忙报告给高廉。高廉听后,连忙披挂上城观望,只见两路人马战尘漫天,喊杀声震天,朝着这边冲了过来,而四面围城的军马则四散奔逃。高廉以为是两路救军到了,心中大喜,急忙召集城中所有军马,大开城门,分头冲杀出去。
高廉一马当先,冲到宋江阵前,只见宋江带着花荣、秦明,三人骑马朝着小路逃去。高廉见状,以为有机可乘,急忙带着人马追赶上去。正追着,突然听到山坡后连珠炮响,他心中顿时起了疑,便打算收兵返回。就在这时,两边锣声响起,左边吕方,右边郭盛,各率领五百人马冲了出来。高廉见势不妙,急忙夺路而逃,这一番混战下来,他的部下军马折损大半。好不容易突出重围,高廉抬头一看,却望见城上已插满了梁山泊的旗号。他再举目四望,根本没有看到救应的军马,这才知道自己中了计。无奈之下,高廉只好带着一些残兵败将,朝着偏僻的山间小路逃去。没走十里,山背后突然杀出一彪人马,领头的正是病尉迟孙立,他拦住去路,厉声高叫:“我们等你多时了,乖乖下马受缚!” 高廉见此情形,急忙率军回头,却发现背后又有一彪人马截断了去路,当先马上的是美髯公朱仝。两头夹攻,四面截断了去路,高廉见大势已去,只好弃了坐骑,往山上跑去。四下里步军一起追上山去。高廉慌了神,口中急忙念念有词,大喝一声:“起!” 只见他驾着一片黑云,缓缓升空,直上山顶。就在这时,山坡边转出公孙胜,他见此情景,立刻在马上挥剑朝着空中作法,口中同样念念有词,大喝:“疾!” 将剑朝空中一指,高廉便从云中倒撞下来。侧首插翅虎雷横迅速抢过,一朴刀将高廉砍成两段。可怜这位半世英雄,就此化为南柯一梦。有诗为证:
五马诸侯贵匪轻,自将妖术弄魔兵。
到头难敌公孙胜,致使阴陵一命倾。
雷横提着高廉的首级,和众人一起下了山,立刻先派人快马加鞭去给主帅宋江报信。宋江得知高廉已被斩杀,便下令收兵,率领大军开进高唐州城。进城后,他首先传下命令:“不得伤害百姓。” 同时张贴安民告示,确保军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紧接着,宋江带着众人前往大牢,打算救出柴大官人。此时,牢房里的节级、押狱禁子早已逃得无影无踪,只剩下三五十个罪囚。宋江下令将这些罪囚的枷锁全部打开,予以释放。然而,在这些人中,唯独不见柴大官人。宋江心中充满忧虑与烦闷。他们在一处监房里,找到了柴皇城的一家老小;又在另一座牢里,发现了从沧州捉来的柴进一家老小,他们都被关押在这里。由于连日来的厮杀,官府还没来得及对他们进行审问和处置,可柴大官人却怎么也找不到。吴学究让召集高唐州的押狱禁子来询问,其中有一个人上前禀报说:“小人是当牢节级蔺仁。前些日子,受知府高廉委派,专门严密看守柴进,不能有任何闪失。高廉还吩咐说:‘一旦有什么变故,你可自行处置。’三天前,高廉要把柴进提出来用刑。小人为觉得柴进是个好人,不忍心下手,就推脱说柴进病得很重,没必要用刑。后来高廉催得紧,小人只好回禀说柴进已经死了。因为连日厮杀,知府无暇顾及,便派人下来查看。小人害怕被治罪,昨天就把柴进带到后面的枯井边,打开枷锁,让他躲在里面,现在也不知道他是死是活。”
宋江听后,赶忙让蔺仁带路。他们来到后牢的枯井边,往里望去,里面黑洞洞的,深不见底。在上面大声呼喊,也没有人回应。他们放下绳索试探,大概有八九丈深。宋江叹了口气说:“柴大官人恐怕凶多吉少了!” 说着,眼中泛起泪花。吴学究安慰道:“主帅先别烦恼,谁愿意下去探个究竟,看看情况。” 话还没说完,黑旋风李逵冲了过来,大声喊道:“我下去!” 宋江说:“正好,当初也是你把他送来的,今天该你去回报这份情。” 李逵笑着说:“我下去倒不怕,你们可别割断绳索。” 吴学究说:“你这小子,还挺狡猾!” 众人找来一个大篾箩,把绳索系好,接长绳头,扎起一个架子,把绳索固定在上面。李逵脱得赤条条的,手里拿着两把板斧,坐在箩里,然后被缓缓放下井去。绳索上还绑了两个铜铃。慢慢放到井底后,李逵从箩里爬出来,在井底摸索,摸到一堆东西,竟是骸骨。李逵嘟囔道:“哎呀,这是什么玩意儿!” 又到另一边摸索,井底湿漉漉的,没有下脚的地方。李逵把双斧放进箩里,双手在井底摸索,发现四周很宽敞。突然,他摸到一个人,蜷缩在水坑里。李逵大喊一声:“柴大官人!” 那人没有动静。李逵伸手一摸,只感觉对方口中微微有气息。李逵惊喜地说:“谢天谢地,还有救!” 他立刻爬进箩里,摇动铜铃,上面的人赶紧把他拉了上去。
李逵上来后,把情况告诉了宋江。宋江说:“你再下去一趟,先把柴大官人放在箩里,先拉上来,然后再把箩放下去接你。” 李逵说:“哥哥,你不知道,我去蓟州的时候就上了两次当,这次可不能再来第三次了!” 宋江笑着说:“我怎么会骗你呢!你快下去。” 李逵没办法,只好又坐进箩里,再次下井。到了井底,李逵爬出箩,把柴大官人抱进箩里,摇动绳索上的铜铃。上面的人听到铃声,赶忙把箩拉了上来。众人一看柴进,只见他头破额裂,两腿皮肉被打得稀烂,眼睛微微睁开又闭上。宋江心中十分悲痛,赶忙让人请医士来为柴进治疗。这时,井底传来李逵的大喊大叫。宋江听到后,急忙让人把箩放下去,把李逵拉了上来。李逵上来后,抱怨道:“你们也太不够意思了!都不把箩放下去救我。” 宋江解释说:“我们只顾着照顾柴大官人,所以把你给忘了,别见怪。” 宋江让众人把柴进小心地抬到车上躺下,先把柴进两家老小以及夺回的许多家财,装了二十多辆车子,让李逵、雷横先护送回梁山泊。然后,把高廉一家老小、男女老少三四十口,押到集市上斩首示众。接着,又把府库里的财帛、粮仓里的粮食,全部装载上山。
大小将校们离开了高唐州,得胜回朝,返回梁山泊。一路上,他们所经过的州县,都严守纪律,秋毫无犯。军队行进中,马鞭轻敲金镫,众人齐声高唱凯歌。经过几天的行程,他们回到了大寨。柴进在众人的悉心照料下,身体稍有好转,便起身向晁盖、宋江以及众头领表示感谢。晁盖让人在山顶宋江的住处旁边,专门为柴进建造了一所房子,让柴进和他的家眷居住。晁盖、宋江等人都非常高兴。自从高唐州回来后,梁山泊又增添了柴进、汤隆两位头领,众人便摆下庆贺筵席,热闹非凡,这暂且不提。
再说东昌、寇州两地,得知高唐州的高廉被杀,城池也失陷了,只好写好奏章,派人上奏朝廷。同时,高唐州的逃难官员也纷纷赶到京师,向朝廷详细报告了事情的真相。高太尉得知自己的兄弟高廉被杀,心中大怒。第二天五更,他来到待漏院,专门等待景阳钟敲响。百官们都穿着整齐的公服,来到丹墀前,等候朝见道君皇帝。道君皇帝设朝,场面庄重: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列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当天五更三点,道君皇帝登上宝殿。净鞭响了三下,文武两班官员整齐站立。天子坐在龙椅上,殿头官高声喝道:“有事的官员出班启奏,无事的就卷帘退朝。” 高太尉出班奏道:“如今济州梁山泊的贼首晁盖、宋江,屡次犯下大罪,他们打劫城池,抢夺仓库,聚集了一群凶徒恶党。现在他们在济州杀害官军,还大闹了江州、无为军,如今又把高唐州的官民杀戮殆尽,仓库里的财物也被洗劫一空。这是朝廷的心腹大患,如果不早日将他们剿灭,日后他们的势力壮大起来,恐怕比北边的强虏敌国还要可怕。微臣十分惶恐,恳请陛下圣断。” 天子听了,大惊失色,随即降下圣旨,委派高太尉挑选将领、调遣兵马,前去围剿梁山泊,务必扫平水泊,将贼寇斩尽杀绝。高太尉又奏道:“这些草寇,用不着兴师动众。微臣保荐一人,定能收复梁山泊。” 天子说:“爱卿举荐的人,必定不会有错。即刻让他启程,尽快奏捷报功,朕自会加官赐赏,予以重用。” 高太尉奏道:“此人是开国之初河东名将呼延赞的嫡派子孙,单名一个灼字。他使两条铜鞭,有万夫不当之勇。现在担任汝宁郡都统制,手下有众多精兵勇将。微臣保荐他去征剿梁山泊,可任命他为兵马指挥使,率领马步精锐军士,定能早日扫清山寨,班师回朝。” 天子准奏,降下圣旨:让枢密院立刻派人带着敕令,前往汝宁州星夜宣取呼延灼。当天朝会结束,高太尉就在帅府让枢密院派一名军官,带着圣旨,前去宣取呼延灼。军官领命后,立刻启程,按照规定的时间,要求呼延灼尽快赶赴京城听命。
再说呼延灼正在汝宁州统军司衙门办公,听到门人来报:“有圣旨前来宣取将军赴京,有重要的委任。” 呼延灼便和本州的官员一起出城迎接,将使臣接到统军司。使臣宣读圣旨完毕,呼延灼设下宴席款待。随后,他急忙收拾好头盔、衣甲、鞍马、器械,带着三四十个随从,与使臣一同离开了汝宁州,日夜兼程赶赴京城。一路上没有耽搁,很快就到了京城内的殿司府前。呼延灼下马后,前去拜见高太尉。
当时高俅正在殿帅府办公,门吏禀报说:“汝宁州宣到的呼延灼,现在门外等候。” 高太尉十分高兴,让人把呼延灼叫进来相见。只见呼延灼仪表堂堂,气宇不凡,正是:
开国功臣后裔,先朝良将玄孙。家传鞭法最通神,英武惯经战阵。仗剑能探虎穴,弯弓解射雕群。将军出世定乾坤,呼延灼威名大振。
高太尉对呼延灼一番慰问后,赏赐了他。第二天早朝,高太尉带着呼延灼去拜见道君皇帝。徽宗天子看到呼延灼一表人才,心中欢喜,当即赐给他一匹踢雪乌骓马。这匹马浑身漆黑如墨锭,四蹄洁白如雪练,因此得名踢雪乌骓马,能够日行千里。圣旨将这匹马赐予呼延灼乘坐。呼延灼谢恩后,跟随高太尉回到殿帅府,一起商议起兵围剿梁山泊的事情。呼延灼回禀说:“恩相,小人观察梁山泊兵多将广,武艺高强,不可轻视。小人请求保荐两位将领作为先锋,一同率领军马前往,必定能立下大功。如果举荐失误,甘愿承担重罪。” 高太尉听后十分高兴,问道:“将军所保荐的是哪两位,可担任前部先锋?”
正是因为呼延灼举荐了这两位将领,才有了后来的故事:宛子城增添了新的力量,梁山泊大破官军。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这两位将领究竟是谁,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