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白话合集 第一回 纣王女娲宫进香
在那混沌初开之时,盘古率先诞生,随后太极分化出两仪,两仪又衍生出四象。子时对应天,丑时对应地,寅时人类出现。有巢氏贤能无比,他教会人们建造巢穴,躲避野兽侵害。燧人氏发明了取火之法,人们从此告别了生食。伏羲氏画出八卦,揭示阴阳奥秘。神农氏治理天下,亲尝百草,为百姓寻找治病良方。轩辕黄帝制定礼乐,促成婚姻制度,让社会更加有序。少昊等五帝时期,百姓安居乐业,物产丰富。大禹治水,平息了洪水灾祸。夏朝享国约四百年,却因桀王无道,致使乾坤颠倒。桀王每日纵情于酒色,成汤在毫都兴起,力图改变这腐朽的局面。他将桀王放逐到南巢,拯救百姓于暴虐统治之下,百姓如久旱逢甘霖,重获生机。历经三十一世,商朝传到了殷纣手中,此时商家的运势仿佛断弦一般岌岌可危。殷纣扰乱朝纲,纲常伦理尽失,他听信谗言,杀害妻子、诛杀儿子。在宫闱之中,他宠信妲己,设置虿盆、炮烙等酷刑,致使忠贞之士蒙冤。他在鹿台大肆聚敛财富,让百姓苦不堪言,哀怨之声直冲云霄。他对直言劝谏之人施以剖心之刑,对孕妇残忍地进行刳剔,还残害朝涉之人。他崇信奸佞,荒废朝政,将贤能的太师、太保等贤臣驱逐,性情偏执。他不修缮郊社,荒废宗庙,却一门心思钻研奇技淫巧。他亲近奸邪小人,毫无敬畏之心,沉溺于酒色,肆意暴虐,如同恶鸢一般。西伯侯姬昌前往商朝朝拜,却被囚禁在羑里。微子见商朝大势已去,抱着祭器远走他乡。皇天因此震怒,降下灾祸,天下百姓仿佛陷入无边的大海深渊,苦不堪言。此时,姜子牙出世,堪称人中神仙。他整日在渭水之滨垂钓,等待明主。周文王因飞熊入梦,在岐山打猎时遇到姜子牙,将他请上车,一同回到朝中,辅佐朝政。此后,天下三分,周朝已有其二。周文王未能完成大业便去世了,武王继承父亲遗志,勤勉治国。孟津大会,八百诸侯齐聚,共同讨伐殷纣的罪行。甲子日清晨,在牧野展开决战,殷纣的前军纷纷倒戈。众人纷纷跪地叩首,战场上血流成河,油脂如泉水般流淌。武王身着新衣,宣告天下平定,为成汤开创的基业增添了新的光彩。他将战马放养在华山,以示不再用兵,开启了周朝八百年的统治。大白旗高悬着殷纣的头颅,那些在战争中阵亡将士的幽魂也得以安息。上天降下贤能之人姜子牙,号称尚父,在封神坛上列出花笺,为各路英灵确定神位,商周时期的故事从此在世间流传。
成汤是黄帝的后裔,姓子氏。起初,帝喾的次妃简狄,在高禖神前祈愿,有玄鸟降临的祥瑞,于是生下了契。契在唐虞时期担任司徒,教导百姓,功绩卓着,被封在商地。历经十三世,生下太乙,也就是成汤。成汤听闻伊尹在有莘之野耕种,并且推崇尧舜之道,是个大贤之人。于是立即带着币帛,多次派遣使者前去聘请他。然而,成汤不敢擅自任用伊尹,而是将他举荐给天子。桀王无道,听信谗言,驱逐贤能,没有任用伊尹,伊尹又回到了成汤身边。后来桀王日益荒淫无道,杀害了直臣关龙逄,众人都不敢直言劝谏。成汤派人去哭祭关龙逄,桀王大怒,将成汤囚禁在夏台。后来成汤获释回到自己的国家,在郊外,他看见有人四面张网,并祈祷说:“从天上掉下来的,从地下钻出来的,从四面八方来的,都落入我的网中。” 成汤解开三面网,只留下一面,并且重新祈祷说:“想要往左的就往左,想要往右的就往右,想要高飞的就高飞,想要低走的就低走,不听从命令的,才进入我的网中。” 汉水以南的百姓听闻此事,都说:“成汤的仁德达到极致了!” 于是有四十多个国家归附于他。桀王的恶行日益暴露,百姓生活困苦,难以维持生计。伊尹于是辅佐成汤讨伐桀王,将桀王放逐到南巢。诸侯大会,成汤谦逊地退居诸侯之位,但诸侯们一致推举成汤为天子,于是成汤正式即位,定都在亳。成汤元年是乙未年,他在位期间废除了桀王的暴政,顺应百姓的喜好,远近的百姓都前来归附。由于桀王无道,天下大旱七年,成汤在桑林祈祷,上天终于降下大雨。他还用庄山的金属铸造货币,拯救百姓的性命。成汤创作了名为《大濩》的音乐,“濩” 有救护之意,寓意成汤宽仁大德,能够救护生命。成汤在位十三年后去世,享年百岁。商朝享国六百四十年,一直传到商纣王时期。
纣王是帝乙的第三个儿子。帝乙有三个儿子,长子是微子启,次子是微子衍,三子是寿王。帝乙在御园游玩,带领众文武官员观赏牡丹时,园内的飞云阁一根大梁突然坍塌,寿王竟然徒手托住大梁,更换了新梁,其力大无比。首相商容、上大夫梅伯、赵启等人上书,建议立东宫太子,于是立了三子寿王为太子。后来帝乙在位三十年后去世,将后事托付给太师闻仲,随后寿王即位,成为天子,称为纣王,定都朝歌。当时,文有太师闻仲,武有镇国武成王黄飞虎,文能安邦,武能定国。中宫原配皇后是姜氏,西宫妃是黄氏,馨庆宫妃是杨氏,三位后妃都品德贞静,柔和贤淑。纣王在位初期,天下太平,万民安居乐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方的少数民族都拱手称臣,八方的诸侯都前来朝拜。八百镇诸侯都向商朝称臣,其中有四路大诸侯,分别率领二百镇小诸侯。东伯侯姜桓楚,居住在东鲁;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纣王七年春二月,忽然传来消息,朝歌的北海七十二路诸侯袁福通等人造反…… 太师闻仲奉命前去征讨北方,此事暂且不表。一天,纣王早朝,登上金銮殿,召集文武百官。只见:
瑞霭纷纷,金銮殿上,君王端然而坐;祥光缭绕,白玉阶前,文武百官整齐排列。沉香和檀香在金炉中燃烧,珠帘高高卷起;兰麝的香气弥漫,宝扇轻摇,雉尾低垂。
天子问当驾官:“有奏章的出班奏事,无事就退朝。” 话还没说完,只见右班中一人出班,在金阶前俯伏,高高举起牙笏,高声呼喊称臣:“臣商容,身为宰相,执掌朝纲,有事不敢不奏。明日是三月十五日,是女娲娘娘的圣诞之日,请陛下前往女娲宫降香!” 纣王问道:“女娲有什么功德,朕要如此兴师动众前去降香?” 商容上奏说:“女娲娘娘是上帝的神女,生来就有圣德。那时共工氏头撞不周山,导致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女娲采集五色石,将青天补上,所以对百姓有大功,百姓立祠祭祀来报答她。如今在朝歌祭祀这位福神,可使四时安康,国运长久,风调雨顺,灾害潜藏消失。这是福佑国家、庇护百姓的正神,陛下应当前往行香!” 纣王说:“准了你的奏章!” 纣王回到后宫,旨意传出。第二天,天子乘坐辇车,带着两班文武官员,前往女娲宫进香。这一次,纣王要是不来还好,只因进香一事,引发了四海动荡,百姓流离失所。正所谓:“漫江撒下钩和线,从此钓出是非来。” 这是怎么回事呢?有诗为证:
“天子銮舆出凤城,旌旄瑞色映簪缨;龙光剑吐风云色,赤羽幢摇日月精。堤柳晓分仙掌露,溪花光耀翠裘清;欲知巡幸瞻天表,万国衣冠拜圣明。”
车队驶出朝歌南门,家家户户焚香设案,结彩铺毡。三千铁骑,八百御林,由武成王黄飞虎保驾,满朝文武跟随。前行至女娲宫,天子离开辇车,登上大殿,将香焚烧在香炉中,文武百官随班拜贺完毕。纣王观看殿内的华丽景象,只见:
殿前装饰华丽,五彩闪耀。金童成对,手持幢幡;玉女双双,捧着如意。玉钩斜挂,宛如半轮新月悬空;宝帐随风婆娑,万对彩鸾仿佛朝着北斗朝拜。碧落床边,都是飞舞的仙鹤和翱翔的鸾鸟;沉香宝座,雕刻着栩栩如生的走龙和飞凤。奇彩飘飘,不同寻常,金炉中瑞霭袅袅;祯祥腾腾,紫雾缭绕,银烛光芒耀眼。君王正在观赏行宫景色,突然一阵狂风袭来,令人胆寒。
纣王正在观赏女娲宫,只见殿宇齐整,楼阁宏伟壮观。忽然一阵狂风刮来,卷起帐幔,女娲圣像显露出来。那女娲容貌绝美,瑞彩萦绕,国色天姿,宛如蕊宫仙子下凡,又似月殿嫦娥降临人间。古语有云:“国家即将兴盛,必定会有吉祥之兆;国家即将灭亡,必定会出现妖孽乱象。” 纣王一看,顿时神魂飘荡,心中陡然生出邪念,暗自思忖:“我贵为天子,拥有四海之富,即便宫中设有六院三宫,却从未见过这般艳丽的容貌。” 于是,他命令侍从取来文房四宝。侍驾官赶忙将笔墨纸砚取来,呈献给纣王。纣王将紫毫毛笔在砚台中蘸满浓墨,在行宫的粉壁之上,挥笔作诗一首:
“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妆,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
纣王作完诗,只见首相商容上前启奏道:“女娲乃是上古时期的正神,也是朝歌的福主。老臣请陛下前来拈香,是为了祈求福德,使万民安居乐业,风调雨顺,战火平息。如今陛下作诗,亵渎了神圣,毫无虔诚敬意,这会得罪神灵,不符合天子巡幸祈愿的礼仪。希望主公能用清水将诗洗掉,否则一旦被天下百姓看见,传言出去,恐怕会说圣上没有德政!” 纣王却说道:“我见女娲的容貌,有绝世之美,因此作诗赞美她,哪有其他意思,爱卿不必多言!况且我身为万乘之尊,将此诗留与百姓观看,也能让他们见识到娘娘的绝世美貌,同时也是我的笔墨留存。” 说完,便起驾回宫。文武百官听了,只能默默点头,无人敢提出异议,都紧闭嘴巴,一同返回。有诗为证:
“凤辇龙驹出帝京,拈香祝女中英;只知祈福黎民乐,孰料吟诗万姓惊?目下狐狸为太后,眼前豺虎尽簪缨;上天垂象皆如此,徒令英雄叹不平!”
天子回宫后,登上龙德殿,百姓朝拜庆贺完毕后散去。当时正值望日,三宫的妃后前来朝见君王。中宫姜后、西宫黄妃、馨庆宫杨妃朝见完毕后便退下,暂且按下不表。且说女娲娘娘在三月十五日降诞之日,前往火云宫朝贺伏羲、炎帝、轩辕三圣后返回。她下了青鸾,坐在宝殿之上,玉女金童前来朝拜行礼完毕。女娲娘娘猛然抬头,看到粉壁上的诗句,顿时大怒,骂道:“殷受这个无道昏君!不想着修身立德,以保天下太平;如今反而不畏上天,作诗亵渎于我,实在可恶!我想成汤讨伐桀王,称王天下,享国六百余年,如今气数已尽。若不给他个报应,显不出我的神通。” 随即召唤碧霞童子,乘坐青云前往朝歌,此事暂且不表。且说二位殿下殷郊、殷洪前来参拜父王。这殷郊日后在封神榜上成为值年太岁,殷洪则成为五谷神,他们日后都将成为有名的神将。二人正在行礼时,头顶上有两道红光直冲天际。女娲娘娘正在前行,被这股红光挡住了云路。她往下一看,算出纣王还有二十八年的气运,不可贸然行事,于是暂且回宫,心中很是不悦。她召唤彩云童儿,将后宫中的金葫芦取来,放在宫殿前的台阶之下,揭开葫芦盖,用手一指。只见葫芦中有一道白光,粗大如椽木,高达四五丈有余。白光之上,悬出一面幡来,光分五彩,瑞气映照出千条光芒,此幡名为 “招妖幡”。不一会儿,悲风飒飒,惨雾弥漫,阴云四合,风刮过数阵,天下的群妖都来到了行宫,听候女娲娘娘的法旨。女娲娘娘吩咐彩云,让各处的妖魔暂且退下,只留下轩辕坟中的三妖留下伺候。三妖进入宫中参拜,口称:“娘娘圣寿无疆。” 这三妖,一个是千年狐狸精,一个是九头雉鸡精,一个是玉石琵琶精,她们俯伏在宫殿的台阶之下。女娲娘娘说道:“三妖听我密旨!成汤的气运已经黯淡,即将失去天下;岐山有凤鸣之声,西周已经诞生圣主。这是天意已定,气数使然。你们三妖可隐藏妖形,托身于宫院之中,迷惑君王之心;等到武王讨伐纣王时,协助其成功,但不可残害众生。事成之后,让你们也能修成正果。” 女娲娘娘吩咐完毕,三妖叩头谢恩,化作清风离去。正是:“狐狸听旨施妖术,断送成汤六百年。” 有诗为证:
“三月中旬驾进香,吟诗一首起飞殃;只知把笔施才学,不晓今番社稷亡。”
暂且按下女娲娘娘吩咐三妖之事不表。且说纣王自从进香之后,因看到女娲的美貌,日夜思念,寒来暑往都忘却了,寝食难安。每当看到六院三宫的妃嫔,都觉得如同土饭尘羹,不堪入目。他整日将此事放在心上,郁郁寡欢。一天,纣王登上显庆殿,当时常有侍从在旁。纣王忽然猛地想起,便让奉御官宣召中谏大夫费仲前来。这费仲乃是纣王的宠臣。近来因为太师闻仲奉皇命平定北海,大军远征在外,立功戍边,因此纣王更加宠信费仲、尤浑二人。这二人每日蛊惑纣王,进谗言、献媚态,纣王对他们的话无不听从。大概天下即将危亡之时,便是佞臣当道之日。不一会儿,费仲前来朝见。纣王说道:“我因在女娲宫进香,偶然见到女娲容貌艳丽,绝世无双,三宫六院的妃嫔都无法与她相比,我该如何是好?爱卿有什么计策,能宽慰我的心思?” 费仲上奏道:“陛下贵为万乘之尊,富有四海,德行堪比尧舜。天下所有的一切,都是陛下所拥有的,何必担忧得不到美女,这有什么难的?陛下明日传下一道旨意,颁布给四路诸侯,让每一镇挑选百名美女,充实王庭,还怕天下的绝色佳人,不能入选王宫吗?” 纣王听后十分高兴,说道:“爱卿所奏正合我意,明日早朝便发旨,爱卿暂且退下吧。” 随即下令起驾回宫。究竟此后会发生什么事呢?且看下回分解。
成汤是黄帝的后裔,姓子氏。起初,帝喾的次妃简狄,在高禖神前祈愿,有玄鸟降临的祥瑞,于是生下了契。契在唐虞时期担任司徒,教导百姓,功绩卓着,被封在商地。历经十三世,生下太乙,也就是成汤。成汤听闻伊尹在有莘之野耕种,并且推崇尧舜之道,是个大贤之人。于是立即带着币帛,多次派遣使者前去聘请他。然而,成汤不敢擅自任用伊尹,而是将他举荐给天子。桀王无道,听信谗言,驱逐贤能,没有任用伊尹,伊尹又回到了成汤身边。后来桀王日益荒淫无道,杀害了直臣关龙逄,众人都不敢直言劝谏。成汤派人去哭祭关龙逄,桀王大怒,将成汤囚禁在夏台。后来成汤获释回到自己的国家,在郊外,他看见有人四面张网,并祈祷说:“从天上掉下来的,从地下钻出来的,从四面八方来的,都落入我的网中。” 成汤解开三面网,只留下一面,并且重新祈祷说:“想要往左的就往左,想要往右的就往右,想要高飞的就高飞,想要低走的就低走,不听从命令的,才进入我的网中。” 汉水以南的百姓听闻此事,都说:“成汤的仁德达到极致了!” 于是有四十多个国家归附于他。桀王的恶行日益暴露,百姓生活困苦,难以维持生计。伊尹于是辅佐成汤讨伐桀王,将桀王放逐到南巢。诸侯大会,成汤谦逊地退居诸侯之位,但诸侯们一致推举成汤为天子,于是成汤正式即位,定都在亳。成汤元年是乙未年,他在位期间废除了桀王的暴政,顺应百姓的喜好,远近的百姓都前来归附。由于桀王无道,天下大旱七年,成汤在桑林祈祷,上天终于降下大雨。他还用庄山的金属铸造货币,拯救百姓的性命。成汤创作了名为《大濩》的音乐,“濩” 有救护之意,寓意成汤宽仁大德,能够救护生命。成汤在位十三年后去世,享年百岁。商朝享国六百四十年,一直传到商纣王时期。
纣王是帝乙的第三个儿子。帝乙有三个儿子,长子是微子启,次子是微子衍,三子是寿王。帝乙在御园游玩,带领众文武官员观赏牡丹时,园内的飞云阁一根大梁突然坍塌,寿王竟然徒手托住大梁,更换了新梁,其力大无比。首相商容、上大夫梅伯、赵启等人上书,建议立东宫太子,于是立了三子寿王为太子。后来帝乙在位三十年后去世,将后事托付给太师闻仲,随后寿王即位,成为天子,称为纣王,定都朝歌。当时,文有太师闻仲,武有镇国武成王黄飞虎,文能安邦,武能定国。中宫原配皇后是姜氏,西宫妃是黄氏,馨庆宫妃是杨氏,三位后妃都品德贞静,柔和贤淑。纣王在位初期,天下太平,万民安居乐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方的少数民族都拱手称臣,八方的诸侯都前来朝拜。八百镇诸侯都向商朝称臣,其中有四路大诸侯,分别率领二百镇小诸侯。东伯侯姜桓楚,居住在东鲁;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纣王七年春二月,忽然传来消息,朝歌的北海七十二路诸侯袁福通等人造反…… 太师闻仲奉命前去征讨北方,此事暂且不表。一天,纣王早朝,登上金銮殿,召集文武百官。只见:
瑞霭纷纷,金銮殿上,君王端然而坐;祥光缭绕,白玉阶前,文武百官整齐排列。沉香和檀香在金炉中燃烧,珠帘高高卷起;兰麝的香气弥漫,宝扇轻摇,雉尾低垂。
天子问当驾官:“有奏章的出班奏事,无事就退朝。” 话还没说完,只见右班中一人出班,在金阶前俯伏,高高举起牙笏,高声呼喊称臣:“臣商容,身为宰相,执掌朝纲,有事不敢不奏。明日是三月十五日,是女娲娘娘的圣诞之日,请陛下前往女娲宫降香!” 纣王问道:“女娲有什么功德,朕要如此兴师动众前去降香?” 商容上奏说:“女娲娘娘是上帝的神女,生来就有圣德。那时共工氏头撞不周山,导致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女娲采集五色石,将青天补上,所以对百姓有大功,百姓立祠祭祀来报答她。如今在朝歌祭祀这位福神,可使四时安康,国运长久,风调雨顺,灾害潜藏消失。这是福佑国家、庇护百姓的正神,陛下应当前往行香!” 纣王说:“准了你的奏章!” 纣王回到后宫,旨意传出。第二天,天子乘坐辇车,带着两班文武官员,前往女娲宫进香。这一次,纣王要是不来还好,只因进香一事,引发了四海动荡,百姓流离失所。正所谓:“漫江撒下钩和线,从此钓出是非来。” 这是怎么回事呢?有诗为证:
“天子銮舆出凤城,旌旄瑞色映簪缨;龙光剑吐风云色,赤羽幢摇日月精。堤柳晓分仙掌露,溪花光耀翠裘清;欲知巡幸瞻天表,万国衣冠拜圣明。”
车队驶出朝歌南门,家家户户焚香设案,结彩铺毡。三千铁骑,八百御林,由武成王黄飞虎保驾,满朝文武跟随。前行至女娲宫,天子离开辇车,登上大殿,将香焚烧在香炉中,文武百官随班拜贺完毕。纣王观看殿内的华丽景象,只见:
殿前装饰华丽,五彩闪耀。金童成对,手持幢幡;玉女双双,捧着如意。玉钩斜挂,宛如半轮新月悬空;宝帐随风婆娑,万对彩鸾仿佛朝着北斗朝拜。碧落床边,都是飞舞的仙鹤和翱翔的鸾鸟;沉香宝座,雕刻着栩栩如生的走龙和飞凤。奇彩飘飘,不同寻常,金炉中瑞霭袅袅;祯祥腾腾,紫雾缭绕,银烛光芒耀眼。君王正在观赏行宫景色,突然一阵狂风袭来,令人胆寒。
纣王正在观赏女娲宫,只见殿宇齐整,楼阁宏伟壮观。忽然一阵狂风刮来,卷起帐幔,女娲圣像显露出来。那女娲容貌绝美,瑞彩萦绕,国色天姿,宛如蕊宫仙子下凡,又似月殿嫦娥降临人间。古语有云:“国家即将兴盛,必定会有吉祥之兆;国家即将灭亡,必定会出现妖孽乱象。” 纣王一看,顿时神魂飘荡,心中陡然生出邪念,暗自思忖:“我贵为天子,拥有四海之富,即便宫中设有六院三宫,却从未见过这般艳丽的容貌。” 于是,他命令侍从取来文房四宝。侍驾官赶忙将笔墨纸砚取来,呈献给纣王。纣王将紫毫毛笔在砚台中蘸满浓墨,在行宫的粉壁之上,挥笔作诗一首:
“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妆,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
纣王作完诗,只见首相商容上前启奏道:“女娲乃是上古时期的正神,也是朝歌的福主。老臣请陛下前来拈香,是为了祈求福德,使万民安居乐业,风调雨顺,战火平息。如今陛下作诗,亵渎了神圣,毫无虔诚敬意,这会得罪神灵,不符合天子巡幸祈愿的礼仪。希望主公能用清水将诗洗掉,否则一旦被天下百姓看见,传言出去,恐怕会说圣上没有德政!” 纣王却说道:“我见女娲的容貌,有绝世之美,因此作诗赞美她,哪有其他意思,爱卿不必多言!况且我身为万乘之尊,将此诗留与百姓观看,也能让他们见识到娘娘的绝世美貌,同时也是我的笔墨留存。” 说完,便起驾回宫。文武百官听了,只能默默点头,无人敢提出异议,都紧闭嘴巴,一同返回。有诗为证:
“凤辇龙驹出帝京,拈香祝女中英;只知祈福黎民乐,孰料吟诗万姓惊?目下狐狸为太后,眼前豺虎尽簪缨;上天垂象皆如此,徒令英雄叹不平!”
天子回宫后,登上龙德殿,百姓朝拜庆贺完毕后散去。当时正值望日,三宫的妃后前来朝见君王。中宫姜后、西宫黄妃、馨庆宫杨妃朝见完毕后便退下,暂且按下不表。且说女娲娘娘在三月十五日降诞之日,前往火云宫朝贺伏羲、炎帝、轩辕三圣后返回。她下了青鸾,坐在宝殿之上,玉女金童前来朝拜行礼完毕。女娲娘娘猛然抬头,看到粉壁上的诗句,顿时大怒,骂道:“殷受这个无道昏君!不想着修身立德,以保天下太平;如今反而不畏上天,作诗亵渎于我,实在可恶!我想成汤讨伐桀王,称王天下,享国六百余年,如今气数已尽。若不给他个报应,显不出我的神通。” 随即召唤碧霞童子,乘坐青云前往朝歌,此事暂且不表。且说二位殿下殷郊、殷洪前来参拜父王。这殷郊日后在封神榜上成为值年太岁,殷洪则成为五谷神,他们日后都将成为有名的神将。二人正在行礼时,头顶上有两道红光直冲天际。女娲娘娘正在前行,被这股红光挡住了云路。她往下一看,算出纣王还有二十八年的气运,不可贸然行事,于是暂且回宫,心中很是不悦。她召唤彩云童儿,将后宫中的金葫芦取来,放在宫殿前的台阶之下,揭开葫芦盖,用手一指。只见葫芦中有一道白光,粗大如椽木,高达四五丈有余。白光之上,悬出一面幡来,光分五彩,瑞气映照出千条光芒,此幡名为 “招妖幡”。不一会儿,悲风飒飒,惨雾弥漫,阴云四合,风刮过数阵,天下的群妖都来到了行宫,听候女娲娘娘的法旨。女娲娘娘吩咐彩云,让各处的妖魔暂且退下,只留下轩辕坟中的三妖留下伺候。三妖进入宫中参拜,口称:“娘娘圣寿无疆。” 这三妖,一个是千年狐狸精,一个是九头雉鸡精,一个是玉石琵琶精,她们俯伏在宫殿的台阶之下。女娲娘娘说道:“三妖听我密旨!成汤的气运已经黯淡,即将失去天下;岐山有凤鸣之声,西周已经诞生圣主。这是天意已定,气数使然。你们三妖可隐藏妖形,托身于宫院之中,迷惑君王之心;等到武王讨伐纣王时,协助其成功,但不可残害众生。事成之后,让你们也能修成正果。” 女娲娘娘吩咐完毕,三妖叩头谢恩,化作清风离去。正是:“狐狸听旨施妖术,断送成汤六百年。” 有诗为证:
“三月中旬驾进香,吟诗一首起飞殃;只知把笔施才学,不晓今番社稷亡。”
暂且按下女娲娘娘吩咐三妖之事不表。且说纣王自从进香之后,因看到女娲的美貌,日夜思念,寒来暑往都忘却了,寝食难安。每当看到六院三宫的妃嫔,都觉得如同土饭尘羹,不堪入目。他整日将此事放在心上,郁郁寡欢。一天,纣王登上显庆殿,当时常有侍从在旁。纣王忽然猛地想起,便让奉御官宣召中谏大夫费仲前来。这费仲乃是纣王的宠臣。近来因为太师闻仲奉皇命平定北海,大军远征在外,立功戍边,因此纣王更加宠信费仲、尤浑二人。这二人每日蛊惑纣王,进谗言、献媚态,纣王对他们的话无不听从。大概天下即将危亡之时,便是佞臣当道之日。不一会儿,费仲前来朝见。纣王说道:“我因在女娲宫进香,偶然见到女娲容貌艳丽,绝世无双,三宫六院的妃嫔都无法与她相比,我该如何是好?爱卿有什么计策,能宽慰我的心思?” 费仲上奏道:“陛下贵为万乘之尊,富有四海,德行堪比尧舜。天下所有的一切,都是陛下所拥有的,何必担忧得不到美女,这有什么难的?陛下明日传下一道旨意,颁布给四路诸侯,让每一镇挑选百名美女,充实王庭,还怕天下的绝色佳人,不能入选王宫吗?” 纣王听后十分高兴,说道:“爱卿所奏正合我意,明日早朝便发旨,爱卿暂且退下吧。” 随即下令起驾回宫。究竟此后会发生什么事呢?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