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白话合集 第八回 方弼方相反朝歌
热门推荐:
琉璃莲之仗剑仙涯
不败战神
开局丧尸末世,觉醒神级卡牌天赋
绛珠仙子化身黛玉,走上人生巅峰
道途仙凡
下山后成了高冷校花的贴身高手
嫁个猎户,我怎么成太子妃了
崩坏三:以爱为名
木叶老六,开局成为七尾人柱力
美人误国,致使万民遭受灾祸,忠良之士被驱逐,如同对待杂草一般。纣王独宠妲己,诛杀皇后,天道伦常尽失,听信谗言,杀害亲子,使得国家储君之位化为灰烬。英雄豪杰因君主无道纷纷离去,有才之人也都选择隐居。可怜纣王孤立无援,天下即将陷入战火纷飞的混乱局面。
话说晁田、晁雷押着姜环来到西宫,让他跪在地上。黄妃对姜后说:“姜娘娘,你的对头来了!” 姜后遭受冤屈和酷刑,一只眼睛勉强睁开,骂道:“你这个贼子!是何人收买你陷害我?你竟敢诬陷我主谋刺杀君主,皇天后土都不会保佑你。” 姜环却说道:“娘娘差遣小人,小人怎敢违抗旨意?娘娘不必推脱,这情况属实。” 黄妃大怒:“姜环,你这个家伙,你看看娘娘遭受如此惨烈的刑罚,无辜含冤,皇天后土必定会惩罚你。” 暂且不说黄妃审问的事。
且说东宫太子殷郊和二殿下殷洪兄弟俩正在东宫下棋,闲来无事。这时,执掌东宫的太监杨容前来禀报:“千岁,出大事了!” 当时,太子殷郊年仅十四岁,二殿下殷洪年仅十二岁,年纪尚小,还沉迷于嬉戏玩耍,起初并未在意。杨容又急忙禀报:“千岁,别下棋了。如今宫闱之中祸事降临,国家恐怕要灭亡了。” 殿下这才急忙问道:“到底出了什么大事,竟然祸及宫闱?” 杨容流着泪说:“启禀千岁,皇后娘娘不知被何人陷害,天子大发雷霆,下令让西宫剜去娘娘一只眼睛,还用铜斗炮烙她的双手。现在正在和刺客对质,请千岁赶紧去救娘娘。”
殷郊听后,大叫一声,和弟弟一起冲出东宫,径直奔向西宫,很快来到殿前。太子看到母亲浑身是血,双手被烧焦,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气味,顿时心中一阵酸痛,身体也忍不住颤抖起来。他赶忙上前,俯伏在姜后身上,哭着说:“娘娘,您到底因为什么事遭受如此惨刑?母亲,就算您犯了大错,贵为中宫皇后,又怎能轻易遭受这样的刑罚?” 姜后听到儿子的声音,睁开那只未被剜去的眼睛,看到儿子,大叫一声:“我的儿啊!你看我被剜眼烙手,这刑罚比杀戮还残忍。这个姜环诬陷我谋反,妲己进献谗言,残害我的手和眼睛。你一定要为我洗刷冤屈,我辛辛苦苦把你养大啊。” 说完,大叫一声:“苦死我了!苦死我了!” 便呜咽着气绝身亡。
太子殷郊见母亲死去,又看到姜环跪在一旁。殿下问黄妃:“谁是姜环?” 黄妃指着姜环说:“跪着的这个恶人,就是你母亲的对头。” 殿下大怒,只见西宫门上挂着一口宝剑。殿下拿起剑,说道:“好你个逆贼,竟敢昧着良心行刺,还陷害国母。” 一剑下去,将姜环砍成两段,鲜血溅了一地。太子大叫:“我先去杀了妲己,为母亲报仇。” 说完,提着剑出宫,快步如飞。晁田、晁雷见殿下拿着剑冲过来,以为是要杀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转身就跑,朝着寿仙宫跑去。
黄妃见殿下杀了姜环,还拿着剑出宫,大惊失色:“这孩子太不懂事了。” 赶紧对殷洪说:“殷洪,快把你哥哥追回来,就说我有话要说。” 殷洪听从吩咐,出宫追着喊道:“皇兄,黄娘娘叫你回去,有话跟你说!” 殷郊听到喊声,又回到宫中。黄妃说:“殿下,你太急躁了。现在杀了姜环,死无对证。要是我用铜斗烙他的手,或者严刑拷打,他自然会招供,也能知道是谁主使的,我也好回旨。你却提着剑出宫去杀妲己,只怕晁田、晁雷跑到寿仙宫告诉昏君,到时候大祸就临头了。” 黄妃说完,殷郊和殷洪后悔不已。
晁田、晁雷跑到寿仙宫,慌慌张张地进宫报告:“二殿下拿着剑追来了。” 纣王听后大怒:“好你个逆子!姜后谋反行刺,还没处治,这逆子竟敢拿着剑进宫弑父,果然是逆种,不能留着。晁田、晁雷,去拿龙凤剑,把这两个逆子的首级取来,以正国法。” 晁田、晁雷领命,拿着剑出宫,很快来到西宫。这时,西宫的奉御官来向黄妃报告:“天子命令晁田、晁雷捧着剑来诛杀殿下。”
黄妃赶忙来到宫门,只见晁田兄弟二人捧着天子的龙凤剑走来。黄妃问道:“你们二人为什么又到我西宫来,想干什么?” 晁田、晁雷回答:“臣晁田、晁雷奉皇上旨意,来取二位殿下的首级,以惩治他们弑父之罪。” 黄妃大喝一声:“你们这两个家伙!刚才太子追你们,一起出了西宫,你们为什么不去东宫找,却跑到我西宫来?我看你们是仗着天子的旨意,在后宫肆意乱闯,戏弄宫妃。你们这些欺君罔上的家伙,要不是有天子的剑旨,我立刻就斩了你们的狗头,还不快退下!” 晁田兄弟二人吓得魂飞魄散,唯唯诺诺地退下,连头都不敢抬,径直往东宫去了。
黄妃急忙进宫,赶忙叫来殷郊兄弟二人。黄妃哭着说:“昏君杀子诛妻,我这西宫保不住你们。你们快去馨庆宫杨贵妃那里,或许能躲上一两天。要是有大臣进谏营救,你们才可能平安无事。” 二位殿下双双跪下,说道:“贵妃娘娘,此恩此德,我们何时才能报答?只是母亲的尸骸还暴露着,希望娘娘大发慈悲,念在母亲死得冤枉,帮她讨一块木板遮身,这份恩情我们没齿难忘。” 黄妃说:“你们赶紧去吧,我回旨的时候自有办法。”
二殿下出宫,径直前往馨庆宫。只见杨妃正倚在宫门,打听姜皇后的消息。二位殿下上前,哭着拜倒在地。杨贵妃大惊,问道:“二位殿下,娘娘的事情怎么样了?” 殷郊哭诉道:“父王听信妲己的话,不知道是谁收买了姜环,诬陷母亲,将母亲剜去一只眼睛,用烧红的铜斗烙她的双手,母亲含冤而死。现在又听妲己的谗言,要杀我们兄弟二人,希望姨母救救我们的性命!” 杨妃听后,泪流满面,呜咽着说:“殿下,你们快进宫来。”
二位殿下进了宫,杨妃心想,晁田、晁雷到东宫找不到太子,肯定会来这里寻找。我得先把他们打发走,再想办法。杨妃站在宫门,只见晁田、晁雷二人如恶狼般飞奔而来。杨妃命令传宫官:“给我把来人拿下,这里是深宫禁地,外官怎么敢擅自前来?按律法应当灭族。” 晁田听了,上前说道:“娘娘千岁,臣是晁田、晁雷,奉天子旨意,前来寻找二位殿下。我们带着龙凤剑,不敢行礼。” 杨妃大喝:“殿下在东宫,你们怎么跑到馨庆宫来。要不是天子的命令,我就把你们当贼臣抓起来了,还不快退下!” 晁田不敢顶嘴,只得退走。兄弟俩商量着,这事情可怎么办才好?晁雷说:“东宫和西宫都找遍了,我们对宫内不熟悉,不知道内廷的路径,还是先回寿仙宫向天子回旨吧。” 二人便回去了,暂且不表。
且说杨妃进宫,二位殿下来见。杨妃说:“这里不是你们兄弟能待的地方,耳目众多,君主昏庸,臣子奸邪,杀子诛妻,纲常大乱,人伦尽失。二位殿下可以去九间殿,满朝文武还没有散朝。你们去见皇伯微子、箕子、亚相比干、微子启、微子衍、武成王黄飞虎,就算你们的父亲要为难你们,也会有大臣保护你们!” 二位殿下听了,叩头拜谢姨母指点活命之恩,流着泪离开了。
杨妃送二位殿下出宫后,坐在绣墩上,暗自叹息:“姜后作为元配,被奸臣陷害,遭受如此横祸,更何况我们这些偏宫呢?如今妲己恃宠而骄,迷惑昏君。要是有人传说二位殿下是从我宫中放出去的,到时候罪责就会落到我头上,我也会遭受这样的惨刑。况且我侍奉昏君多年,却没有一儿半女。东宫太子是他的亲生儿子,父子天性如此,都落得这般下场。三纲已绝,不久之后必定会有祸乱,我以后肯定也没有好结果。” 杨妃想了很久,心中充满悲伤,关上宫门,上吊自杀了。宫官赶紧把消息报入寿仙宫,纣王听说杨妃自杀,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传旨用棺椁把她停放在白虎殿。
且说晁田、晁雷来到寿仙宫,只见黄贵妃乘坐辇车进宫回旨。纣王问:“姜后死了吗?” 黄妃奏道:“姜后临死前,大叫几声说:‘我侍奉陛下十多年,没有任何不轨的罪名,身为中宫皇后,一直谨慎小心,日夜操劳,没有丝毫懈怠,陛下也没有嫉妒之心。不知道是谁嫉妒我,买通刺客姜环,给我安上一个大逆不道的罪名,让我遭受如此惨刑,十指枯焦,筋酥骨碎。生的儿子就像浮云一样,夫妻恩爱也付诸流水,死了还不如禽兽。这场冤枉无处可申,只求把我的尸体停放在白虎殿,或许以后会有公论。’她还恳请妾身把这些话转达给陛下。姜后说完就气绝身亡,尸体躺在西宫。希望陛下念在她是元配,又生了太子的情分上,赐给棺椁收敛,也算是全了礼数,免得文武百官议论,不失陛下的仁德。” 纣王传旨准奏,黄妃回宫。
只见晁田、晁雷前来回旨,纣王问:“太子在哪里?” 晁田等人奏道:“我们到东宫去找,没找到殿下的下落。” 纣王说:“难道还在西宫?” 晁田、晁雷说:“不在西宫,连馨庆宫也找过了,都没有!” 纣王说:“三宫都没有,那想必在大殿;必须把他们抓住,以正国法。” 晁田领旨出宫,暂且不表。
且说二位殿下前往九间殿,两班文武大臣都还没有散朝,都在等宫内的消息。武成王黄飞虎听到慌乱的脚步声,往孔雀屏那边一看,只见二位殿下神色慌张,战战兢兢。黄飞虎迎上前去,问道:“殿下,为什么这么慌张?” 殷郊看到武成王黄飞虎,大叫一声:“黄将军,救救我兄弟的性命!” 说完大哭起来,一把拉住黄飞虎的袍服,跺脚说道:“父王听信妲己的话,不分青红皂白,把我母后剜去一只眼睛,用烧红的铜斗烙去双手,死在西宫。黄贵妃审问,根本没有半点实情。我亲眼看着生身母亲遭受如此惨刑,那姜环跪在面前对质。当时我心急如焚,没来得及多想,就把姜环杀了。我又拿着剑想去杀妲己,没想到晁田奏请父王,父王要赐我们二人死罪。希望各位皇伯可怜我母亲含冤而死,救救我殷郊,好歹保住成汤的血脉。” 说完,二位殿下放声大哭。
两班文武大臣都含着泪上前说:“国母遭受诬陷,我们怎么能坐视不管?可以鸣钟击鼓,请天子上殿,说明此事,或许能找出罪人,洗清皇后的冤枉。” 话还没说完,只听到殿西头传来一声大喊,如同空中霹雳,有人高呼:“天子失政,杀子诛妻,建造炮烙,阻塞忠良,肆意无道。大丈夫既然不能为皇后雪冤,为太子复仇,却在这里含泪悲啼,像个儿女一样。古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如今天子诛妻杀子,三纲已绝,违背大义,恐怕不能成为天下之主,我们也耻于做他的臣子。我们不如反出朝歌,另寻安身之所,离开这个无道的君主,保全社稷。” 众人一看,原来是镇殿大将军方弼、方相兄弟二人。
黄飞虎听了,大喝一声:“你不过是个小官,怎敢如此胡言乱语。满朝有这么多大臣,哪里轮得到你来说话?本应该把你这个乱臣贼子拿下,还不快退下!” 方弼、方相二人低头诺诺,不敢顶嘴。黄飞虎看到国政混乱,不祥之兆接连出现,也知道天意和人心都显示出国家将有离乱的迹象,心中郁闷,无话可说。又看到微子、比干、箕子等诸位殿下,以及满朝文武,人人咬牙切齿,个个长叹不已。正在无计可施之时,只见一位官员身穿大红袍,腰系宝带,上前对诸位殿下说:“今天的变故,正应了终南山云中子的预言。古话说,君主不正,臣子就会出现奸佞。如今天子冤杀太师杜元铣,用炮烙害死谏臣梅伯,如今又发生这样的怪事。皇上黑白不分,杀子诛妻。我想,那出谋划策的奸臣,行事的贼子,他们肯定在一旁暗自偷笑。可怜成汤的社稷,恐怕不久就会变成废墟,像我们这样的人,迟早会被他人掳走。” 说话的是上大夫杨任。
黄飞虎长叹几声:“大夫说得对!” 百官都默默不语,二位殿下悲痛哭泣不止。只见方弼、方相分开众人,方弼挟着殷郊,方相挟着殷洪,厉声高喊:“纣王无道,杀子绝宗庙,诛妻坏纲常。今天我们要保二位殿下往东鲁借兵,除掉昏君,恢复成汤的基业。我们反了!” 二人背着殿下,径直出了朝歌南门。大概是二人力气太大,当时不知道撞倒了多少官员,根本没人能拦住他们。后人有诗为证:
“方家兄弟反朝歌,殿下今朝出网罗;漫道妇人掉长舌,天心已去奈伊何?”
话说众多文武官员,见方弼、方相竟然反了,都大惊失色,唯有黄飞虎却像没看见一样。亚相比干走上前问:“黄大人,方弼反了,大人为何一言不发?” 黄飞虎回答道:“可惜文武官员中,竟没有一个像方弼二人这般的。方弼只是个莽汉,他不忍心国母含冤受屈,太子无辜枉死,自知自己官职卑微,不敢向君主进谏,所以才背着二位殿下离开了。要是被圣旨追拿回来,殿下必死无疑,忠良之士也会惨遭杀戮。这件事明知有死无生,可他出于一腔忠义,才犯下这‘罪孽’,其情状实在让人怜悯。”
百官还没来得及回应,就听到殿后传来奔跑追逐的声音。众官员正看着,只见晁田兄弟二人,手按宝剑走进殿内,说道:“列位大人,二位殿下可曾到九间殿来了?” 黄飞虎说:“二位殿下方才上殿哭诉冤枉,国母被屈打成招,惨遭杀害,又要赐死太子。镇殿将军方弼、方相听到后,不忍心看着他们蒙冤,就背着二位殿下,逃出都城,走得还不远。你们既然奉了天子旨意,就赶紧去把他们抓回来,以正国法。”
晁田、晁雷一听是方弼、方相反了,吓得魂不附体。要知道,方弼身高一丈六尺,方相身高一丈四尺,晁田兄弟哪敢招惹他们?他们一拳都承受不住。晁田心里暗自思忖:“这明显是黄飞虎故意刁难我,我自有应对之策。” 晁田说:“方弼既然保护二位殿下逃出都城了,末将这就进宫回旨。”
晁田来到寿仙宫,见到纣王奏道:“臣奉旨前往九间殿,见文武官员还没散朝,却没找到二位殿下。只听百官说:‘二位殿下向文武哭诉冤情,镇殿将军方弼、方相保护二位殿下,反出都城,向东鲁借兵去了。’请陛下定夺。” 纣王大怒道:“方弼反了!赶快去把他抓回来,不许疏忽,让他逃脱了律法制裁。” 晁田奏道:“方弼力大勇猛,臣怎么能抓得住他?要捉拿方弼兄弟,陛下得赶紧下一道手诏,派武成王黄飞虎去,才能成功,殿下也不至于逃脱。” 纣王说:“马上写手敕,让黄飞虎速速去捉拿。”
晁田把这个烫手的山芋,扔给了黄飞虎。晁田捧着纣王的手敕来到大殿,命令武成王黄飞虎:“速速捉拿反叛的方弼、方相,并取二位殿下的首级回旨。” 黄飞虎笑着说:“我就知道,这是晁田给我找的麻烦。” 随即领了剑敕,走出午门。只见黄明、周纪、龙环、吴谦说:“小弟们陪您一起去。” 黄飞虎说:“不用你们去。” 说完,他骑上五色神牛,这神牛日行八百里。
且说方弼、方相背着二位殿下,一天跑了三十里,才把殿下放下来。殿下说:“二位将军,这份恩情我们何时才能报答?” 方弼说:“臣想到千岁遭受如此冤屈陷害,心中实在不平,一时冲动,才反出朝歌。如今我们得商议一下,该逃到哪里去?” 正商量着,只见武成王黄飞虎骑着五色神牛,飞奔而来。方弼、方相慌忙对二位殿下说:“末将二人一时鲁莽,没仔细考虑,如今性命恐怕不保,这可如何是好?” 殿下说:“二位将军救了我们兄弟性命,大恩无以为报,怎么能说这样的话?” 方弼说:“黄将军来捉拿我们,此番前去,必定会被诛杀。”
殷郊正着急,黄飞虎已经赶到面前。二位殿下在道旁跪下,说:“黄将军此来,莫不是要捉我们?” 黄飞虎见二位殿下跪在道旁,赶忙从神牛上滚下来,也跪在地上,口称:“臣罪该万死!殿下请起!” 殷郊说:“将军此来,所为何事?” 飞虎说:“臣奉命差遣,天子赐下龙凤剑,要请二位殿下自行了断,臣才敢回旨复命。并非臣胆敢逼死储君,请殿下赶快动手!”
殷郊听罢,跪地哀求道:“将军您清楚我母子二人含冤受屈,母亲遭受惨刑,冤屈无法昭雪;如今又要杀我等幼子,让我一门尽绝。恳请将军可怜我们这些含冤的孤儿,开天地仁慈之恩,赐我们一线生机。倘若能有一方寸土得以安身,我们活着会衔环相报,死了也会结草报恩,至死都不敢忘记将军的大德。”
黄飞虎跪着说:“我反复思量,岂不知殿下冤枉,可命运往往由不得自己。臣若放了殿下,就犯了欺君卖国之罪;若不放殿下,又实在不忍心看着殿下蒙冤,臣心里怎么能过得去?想来想去,实在没有两全之策。”
只见殷郊自己心想,料想今日难以逃脱此劫,便说:“也罢!将军既然奉了君命,不敢违抗。我还有一言,希望将军能行此大德,保全我一脉生命。” 黄飞虎说:“殿下有何事?但说无妨!” 殷郊说:“将军可将我殷郊的首级,带回都城复命。可怜我年幼的弟弟殷洪,放他逃往别国,倘若他日他长大成人,或许能借兵报仇,洗雪我母亲的沉冤。我殷郊即便死了,也如同活着一样,希望将军可怜我们。”
殷洪上前急忙阻止说:“黄将军,此事万万不可!皇兄是东宫太子,我不过是个庶子,况且我年纪又小,没有什么大的作为。黄将军可将我殷洪的首级带回去复命,皇兄可以往东鲁,或者去西岐,借一支军队,或许能报母亲和弟弟的仇,我又怎会吝惜这条性命?”
殷郊上前一把抱住兄弟殷洪,放声大哭:“我怎么忍心让年幼的弟弟遭受如此惨刑?” 二人痛哭流涕,彼此都不忍心,你推我让,谁也不肯舍弃对方。方弼、方相看到如此悲痛的情景,二人喊道:“真是苦死人了!” 泪如雨下。
黄飞虎见方弼如此忠心,心中实在不忍,感到十分凄凉。于是含泪喊道:“方弼,不必啼哭,二位殿下也不必伤心。此事只有我们五人知晓,如有泄露,我举族都难以保全。方弼过来,你保护殿下往东鲁去见姜桓楚,方相你去见南伯侯鄂崇禹,就说:‘我在中途,放殿下往东鲁。’告诉他们:‘让他们两路调兵,清除奸佞,洗刷冤屈。’我黄飞虎到时候自有办法应对。”
方弼说:“我弟兄二人今日早朝时,不知会发生这样的异事,当时只顾临朝保驾,没带路费。如今要分头前往东南二路,这可怎么办?” 飞虎说:“这事你我都没料到。” 飞虎沉思了半晌,说:“可把我家内悬挂的宝物拿去,到前面路上卖掉,权当路费。这宝物上有金镶,价值百金。二位殿下,前途保重!方弼、方相,你们兄弟可要用心,这功劳可不小,臣回宫复命了。”
飞虎骑上神牛,返回朝歌进城时,天色已晚,百官还在午门。黄飞虎下了坐骑,比干问:“黄将军,事情怎么样了?” 黄飞虎说:“没追上,只能回来复旨。” 百官听了,都十分高兴。
且说妲己见没能抓住殷郊,又进言说:“陛下今日让殷郊逃脱了,倘若他投奔姜桓楚,只怕不久后大军就会杀来,那灾祸可不小。况且闻太师正在远征,不在都城。陛下不如赶快命令殷破败、雷开,立刻点三千飞骑,星夜前去捉拿,斩草除根,以免后患。” 纣王听了,说:“夫人此言,正合朕意。” 急忙传下手诏:“命令殷破败、雷开,点三千飞骑,速速捉拿殿下,不得延误,否则治罪。”
殷、雷二将领了诏书,便前往黄飞虎府内来领取兵符,调选兵马。黄飞虎坐在后厅,心里想着:“朝廷如此不正,将来必定民怨沸腾,百姓惶惶不安,四海分崩离析,八方战乱纷起,百姓生灵涂炭,永无宁日,这可如何是好?” 正想着,军政司来禀报:“老爷,殷、雷二将前来听令!” 飞虎说:“让他们进来。”
二将进入后厅,行礼完毕。飞虎问:“刚刚散朝,又有什么事?” 二将启奏说:“天子手诏,命令末将领三千飞骑,星夜追赶殿下,捉拿方弼等人,以正国法,特来请老爷发放兵符。”
飞虎暗想:“这二将前去追赶,必定会坏事。我之前的一番好意,恐怕要付诸东流。” 于是吩咐殷破败、雷开说:“今日天色已晚,人马还没集齐,明日五更,再来领取兵符,速速出发。” 殷、雷二将不敢违抗命令,只得退下。
要知道,黄飞虎是元戎,殷、雷二将是他的下属,哪敢强行争辩,只得回去,暂且不表。且说黄飞虎对周纪说:“殷破败来领取兵符,要调三千飞骑追赶殿下。你明日五更,把左哨那些年老体弱、疾病缠身、不堪作战的士兵,点三千给他。” 周纪领命。
第二天五更,殷、雷二将前来领取兵符,周纪来到教场,命令左哨点出三千飞骑,交给殷、雷二将领走。二将一看,都是些老弱病残的士兵,又不敢违抗命令,只得带领这些人马出了南门。一声炮响,催动三军前进,可这些老弱疾病的士兵,怎么能走得快?急得二将毫无办法,只能随军勉强前行。有诗为证:
“三千飞骑出朝歌,呐喊摇旗擂鼓锣;队伍不齐叫难支,行人拍手笑呵呵。”
暂且不说殷破败、雷开追赶二位殿下的事。且说方弼、方相保护着二位殿下走了一两天,方弼对弟弟方相说:“咱们保护二位殿下反出朝歌,可如今口袋空空,一点路费都没有,这可如何是好?虽说黄老爷赐了玉佩,但咱们哪能随便用呢?要是有人盘查起来,反倒麻烦。咱们现在身处东南两条路的岔口,你正好可以给二位殿下指引前往的方向,我兄弟俩再另寻去处,这样才能两全其美。” 方相说:“兄长这话极是。”
方弼于是向二位殿下说道:“臣有一句话,要启禀二位千岁。臣等不过是一介勇夫,心思愚笨。昨天看到殿下背负如此冤屈痛苦,一时冲动,就反出了朝歌,却没想到路途遥远,又没有盘缠。如今要是把黄将军留下的玉佩变卖使用,又怕被盘查出来,反而不利。况且咱们是逃灾避祸,得低调隐藏些才好。刚才臣想到一个办法,咱们得分头行动,各自潜藏,这样才能确保万无一失。还望二位千岁仔细考虑,并非臣不能善始善终。”
殷郊说:“将军所言甚是。可我兄弟俩年纪尚小,又不知道该走哪条路,这可怎么办?” 方弼说:“这一条路是往东鲁,那一条路是往南都,都是大路,沿途人烟密集,可以放心前行。” 殷郊问:“既然如此,二位将军打算前往何方,咱们何时才能再次相聚呢?” 方相说:“臣此去,不管在哪个镇诸侯处,暂且安身。等殿下借兵攻打朝歌的时候,臣自会前来投奔殿下麾下,做先锋打头阵。”
四人各自挥泪,就此分别。这里先不说方弼、方相告别殿下后,从小路离开了。且说殷郊对弟弟殷洪说:“兄弟,你打算往哪一方去?” 殷洪说:“全凭哥哥做主。” 殷郊说:“我往东鲁,你往南都。我去向外公哭诉这场冤苦,舅爷必定会调兵。我会派官员通知你,你也可以借几万军队,咱们一起讨伐朝歌,捉拿妲己,为母亲报仇。这件事千万不能忘记!” 殷洪流着泪点头:“哥哥,从此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 兄弟二人放声大哭,手牵着手,难舍难分。有诗为证:
“旅雁分飞最可伤,弟兄南北苦参商;思亲痛有千行泪,失路愁添万结肠。横笛几声催暮霭,孤云一片逐沧浪;谁知国破人离散,方信倾城在女郎。”
话说殷洪踏上路程,泪水止不住地流,心中满是凄惨,忧愁万千。况且殿下年纪幼小,一直在深宫里养尊处优,哪里懂得长途跋涉的艰辛?他走走停停,一会儿担心这,一会儿忧虑那,肚子也饿了起来。你想啊,殿下在宫中时,想要衣服就是绫罗绸缎,想要食物就是山珍海味,哪里会向别人乞讨呢?
他看到有一处村庄,人们都在家里吃饭。殷洪走到跟前,说道:“给孤家一些饭吃。” 众人见殿下身着红衣,相貌不凡,赶忙起身说:“请坐,请坐,有饭。” 急忙把饭端到桌上。殷洪吃了饭,起身道谢:“承蒙赐饭,打扰了,不知何时才能报答你们?” 乡人问:“小公子这是要去哪里?贵姓啊?” 殷洪说:“我不是别人,正是纣王的儿子殷洪。如今要前往南都去见鄂崇禹。” 那些人一听是殿下,赶忙跪地叩头,口称:“千岁!小民有眼不识泰山,没能迎接,还望恕罪!” 殿下问:“这里是前往南都的路吗?” 乡民回答:“这就是大路。”
殿下离开村庄,继续向前赶路,一天走不到二三十里。毕竟殿下在深宫里娇生惯养,哪里会走路呢?此时,他走到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无处歇脚,心里十分着急。又走了两三里,只见松树林茂密,道路清晰,前方有一座古庙。殿下大喜,径直朝庙前奔去。只见庙门上有一块匾额,上面写着 “轩辕庙”。
殿下走进庙中,拜倒在地,说道:“轩辕圣王,您制定衣裳、礼乐、冠冕制度,还开创了日中为市的交易方式,是上古的圣明君主。殷洪是成汤三十一代孙,纣王之子。如今父王无道,杀子诛妻,殷洪逃难至此,想借圣帝的庙宇借宿一晚,明日一早便启程,希望圣帝保佑。若能有一方安身之所,殷洪定会重修殿宇,重塑金身。” 此时殿下一路奔波,身体十分困倦,便在圣座下和衣而睡,暂且不表。
且说殷郊朝着东鲁的大道前行,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他只走了四五十里,便看到一座府邸,上面写着 “太师府”。殷郊心想:“这里是官宦人家,可以借宿一晚,明日一早再走。” 殿下问道:“里面有人吗?” 问了一声,见里面没人回应。殿下只好又走进一层门,只听到里面有人长叹一声,吟道:
“几年待罪掌丝纶,一片丹心岂白湮?辅弼有心知为国,坚持无地向私人。孰知妖孽生宫室,致使黎民化鬼;可叹野臣心魏阙,乞灵无计叩枫宸。”
话说殿下听完里面的人作诗,又问道:“里面有人吗?” 里面传来人声,问道:“是谁?” 天色已晚,在黑影中看不太清楚。殷郊说:“我是过路投亲的,天色晚了,想借府上一宿,明日一早便走。” 里面的老者问:“听你声音,像是朝歌人?” 殷郊回答:“正是。” 老者又问:“你是在乡下还是在城里?” 殿下说:“在城里。” 老者说:“请进来,我问你一事。”
殿下向前一看,惊讶道:“呀!原来是老丞相。” 商容见是殷郊,连忙下拜:“殿下!您怎么会来到这里?老臣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商容又说:“殿下是国家的储君,怎么会独自一人来到这里?想必国家发生了不祥之事,请殿下坐下,细细说与老臣听。” 殷郊流着泪,把纣王杀子诛妻的事情,详细地说了一遍。
商容跺着脚,大声叫道:“没想到昏君如此横暴,灭绝人伦,三纲尽失。我虽隐居山林,却心系朝廷。怎知平地起风波,发生如此变故。娘娘竟惨遭酷刑,二位殿下流离失所,百官为何都闭口不言,不犯颜直谏,致使朝政颠倒。殿下放心,待老臣与您一同进朝歌,直言劝谏天子,让他改弦更张,挽救祸乱。” 随即唤来左右,吩咐准备酒席,款待殿下,等明日再写奏本。这里暂且不说殷郊在商容府内的情况。
且说殷破败、雷二将领兵追赶二位殿下,虽然有三千人马,但都是些老弱不堪的士兵,一天只能走三十里,走不了多远。走了三天,才走了一百来里路。一天,他们来到一个三岔路口。雷开说:“兄长,咱们先把人马安置在这里。你带领五十名精壮士卒,我带领五十名精壮士卒,分头去追赶。你往东鲁方向,我往南都方向。” 殷破败说:“这个主意不错。不然,带着这些老弱士兵一起走,一天走不了二三十里,怎么能追得上,最终肯定误事。” 雷开说:“要是兄长先追上了,就在这里等我。要是我先追上了,也在这里等兄长。” 殷破败说:“有理。”
二人把那些老弱军卒屯扎在此处,各自带领五十名年轻力壮的士卒,分头追赶。不知道二位殿下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话说晁田、晁雷押着姜环来到西宫,让他跪在地上。黄妃对姜后说:“姜娘娘,你的对头来了!” 姜后遭受冤屈和酷刑,一只眼睛勉强睁开,骂道:“你这个贼子!是何人收买你陷害我?你竟敢诬陷我主谋刺杀君主,皇天后土都不会保佑你。” 姜环却说道:“娘娘差遣小人,小人怎敢违抗旨意?娘娘不必推脱,这情况属实。” 黄妃大怒:“姜环,你这个家伙,你看看娘娘遭受如此惨烈的刑罚,无辜含冤,皇天后土必定会惩罚你。” 暂且不说黄妃审问的事。
且说东宫太子殷郊和二殿下殷洪兄弟俩正在东宫下棋,闲来无事。这时,执掌东宫的太监杨容前来禀报:“千岁,出大事了!” 当时,太子殷郊年仅十四岁,二殿下殷洪年仅十二岁,年纪尚小,还沉迷于嬉戏玩耍,起初并未在意。杨容又急忙禀报:“千岁,别下棋了。如今宫闱之中祸事降临,国家恐怕要灭亡了。” 殿下这才急忙问道:“到底出了什么大事,竟然祸及宫闱?” 杨容流着泪说:“启禀千岁,皇后娘娘不知被何人陷害,天子大发雷霆,下令让西宫剜去娘娘一只眼睛,还用铜斗炮烙她的双手。现在正在和刺客对质,请千岁赶紧去救娘娘。”
殷郊听后,大叫一声,和弟弟一起冲出东宫,径直奔向西宫,很快来到殿前。太子看到母亲浑身是血,双手被烧焦,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气味,顿时心中一阵酸痛,身体也忍不住颤抖起来。他赶忙上前,俯伏在姜后身上,哭着说:“娘娘,您到底因为什么事遭受如此惨刑?母亲,就算您犯了大错,贵为中宫皇后,又怎能轻易遭受这样的刑罚?” 姜后听到儿子的声音,睁开那只未被剜去的眼睛,看到儿子,大叫一声:“我的儿啊!你看我被剜眼烙手,这刑罚比杀戮还残忍。这个姜环诬陷我谋反,妲己进献谗言,残害我的手和眼睛。你一定要为我洗刷冤屈,我辛辛苦苦把你养大啊。” 说完,大叫一声:“苦死我了!苦死我了!” 便呜咽着气绝身亡。
太子殷郊见母亲死去,又看到姜环跪在一旁。殿下问黄妃:“谁是姜环?” 黄妃指着姜环说:“跪着的这个恶人,就是你母亲的对头。” 殿下大怒,只见西宫门上挂着一口宝剑。殿下拿起剑,说道:“好你个逆贼,竟敢昧着良心行刺,还陷害国母。” 一剑下去,将姜环砍成两段,鲜血溅了一地。太子大叫:“我先去杀了妲己,为母亲报仇。” 说完,提着剑出宫,快步如飞。晁田、晁雷见殿下拿着剑冲过来,以为是要杀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转身就跑,朝着寿仙宫跑去。
黄妃见殿下杀了姜环,还拿着剑出宫,大惊失色:“这孩子太不懂事了。” 赶紧对殷洪说:“殷洪,快把你哥哥追回来,就说我有话要说。” 殷洪听从吩咐,出宫追着喊道:“皇兄,黄娘娘叫你回去,有话跟你说!” 殷郊听到喊声,又回到宫中。黄妃说:“殿下,你太急躁了。现在杀了姜环,死无对证。要是我用铜斗烙他的手,或者严刑拷打,他自然会招供,也能知道是谁主使的,我也好回旨。你却提着剑出宫去杀妲己,只怕晁田、晁雷跑到寿仙宫告诉昏君,到时候大祸就临头了。” 黄妃说完,殷郊和殷洪后悔不已。
晁田、晁雷跑到寿仙宫,慌慌张张地进宫报告:“二殿下拿着剑追来了。” 纣王听后大怒:“好你个逆子!姜后谋反行刺,还没处治,这逆子竟敢拿着剑进宫弑父,果然是逆种,不能留着。晁田、晁雷,去拿龙凤剑,把这两个逆子的首级取来,以正国法。” 晁田、晁雷领命,拿着剑出宫,很快来到西宫。这时,西宫的奉御官来向黄妃报告:“天子命令晁田、晁雷捧着剑来诛杀殿下。”
黄妃赶忙来到宫门,只见晁田兄弟二人捧着天子的龙凤剑走来。黄妃问道:“你们二人为什么又到我西宫来,想干什么?” 晁田、晁雷回答:“臣晁田、晁雷奉皇上旨意,来取二位殿下的首级,以惩治他们弑父之罪。” 黄妃大喝一声:“你们这两个家伙!刚才太子追你们,一起出了西宫,你们为什么不去东宫找,却跑到我西宫来?我看你们是仗着天子的旨意,在后宫肆意乱闯,戏弄宫妃。你们这些欺君罔上的家伙,要不是有天子的剑旨,我立刻就斩了你们的狗头,还不快退下!” 晁田兄弟二人吓得魂飞魄散,唯唯诺诺地退下,连头都不敢抬,径直往东宫去了。
黄妃急忙进宫,赶忙叫来殷郊兄弟二人。黄妃哭着说:“昏君杀子诛妻,我这西宫保不住你们。你们快去馨庆宫杨贵妃那里,或许能躲上一两天。要是有大臣进谏营救,你们才可能平安无事。” 二位殿下双双跪下,说道:“贵妃娘娘,此恩此德,我们何时才能报答?只是母亲的尸骸还暴露着,希望娘娘大发慈悲,念在母亲死得冤枉,帮她讨一块木板遮身,这份恩情我们没齿难忘。” 黄妃说:“你们赶紧去吧,我回旨的时候自有办法。”
二殿下出宫,径直前往馨庆宫。只见杨妃正倚在宫门,打听姜皇后的消息。二位殿下上前,哭着拜倒在地。杨贵妃大惊,问道:“二位殿下,娘娘的事情怎么样了?” 殷郊哭诉道:“父王听信妲己的话,不知道是谁收买了姜环,诬陷母亲,将母亲剜去一只眼睛,用烧红的铜斗烙她的双手,母亲含冤而死。现在又听妲己的谗言,要杀我们兄弟二人,希望姨母救救我们的性命!” 杨妃听后,泪流满面,呜咽着说:“殿下,你们快进宫来。”
二位殿下进了宫,杨妃心想,晁田、晁雷到东宫找不到太子,肯定会来这里寻找。我得先把他们打发走,再想办法。杨妃站在宫门,只见晁田、晁雷二人如恶狼般飞奔而来。杨妃命令传宫官:“给我把来人拿下,这里是深宫禁地,外官怎么敢擅自前来?按律法应当灭族。” 晁田听了,上前说道:“娘娘千岁,臣是晁田、晁雷,奉天子旨意,前来寻找二位殿下。我们带着龙凤剑,不敢行礼。” 杨妃大喝:“殿下在东宫,你们怎么跑到馨庆宫来。要不是天子的命令,我就把你们当贼臣抓起来了,还不快退下!” 晁田不敢顶嘴,只得退走。兄弟俩商量着,这事情可怎么办才好?晁雷说:“东宫和西宫都找遍了,我们对宫内不熟悉,不知道内廷的路径,还是先回寿仙宫向天子回旨吧。” 二人便回去了,暂且不表。
且说杨妃进宫,二位殿下来见。杨妃说:“这里不是你们兄弟能待的地方,耳目众多,君主昏庸,臣子奸邪,杀子诛妻,纲常大乱,人伦尽失。二位殿下可以去九间殿,满朝文武还没有散朝。你们去见皇伯微子、箕子、亚相比干、微子启、微子衍、武成王黄飞虎,就算你们的父亲要为难你们,也会有大臣保护你们!” 二位殿下听了,叩头拜谢姨母指点活命之恩,流着泪离开了。
杨妃送二位殿下出宫后,坐在绣墩上,暗自叹息:“姜后作为元配,被奸臣陷害,遭受如此横祸,更何况我们这些偏宫呢?如今妲己恃宠而骄,迷惑昏君。要是有人传说二位殿下是从我宫中放出去的,到时候罪责就会落到我头上,我也会遭受这样的惨刑。况且我侍奉昏君多年,却没有一儿半女。东宫太子是他的亲生儿子,父子天性如此,都落得这般下场。三纲已绝,不久之后必定会有祸乱,我以后肯定也没有好结果。” 杨妃想了很久,心中充满悲伤,关上宫门,上吊自杀了。宫官赶紧把消息报入寿仙宫,纣王听说杨妃自杀,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传旨用棺椁把她停放在白虎殿。
且说晁田、晁雷来到寿仙宫,只见黄贵妃乘坐辇车进宫回旨。纣王问:“姜后死了吗?” 黄妃奏道:“姜后临死前,大叫几声说:‘我侍奉陛下十多年,没有任何不轨的罪名,身为中宫皇后,一直谨慎小心,日夜操劳,没有丝毫懈怠,陛下也没有嫉妒之心。不知道是谁嫉妒我,买通刺客姜环,给我安上一个大逆不道的罪名,让我遭受如此惨刑,十指枯焦,筋酥骨碎。生的儿子就像浮云一样,夫妻恩爱也付诸流水,死了还不如禽兽。这场冤枉无处可申,只求把我的尸体停放在白虎殿,或许以后会有公论。’她还恳请妾身把这些话转达给陛下。姜后说完就气绝身亡,尸体躺在西宫。希望陛下念在她是元配,又生了太子的情分上,赐给棺椁收敛,也算是全了礼数,免得文武百官议论,不失陛下的仁德。” 纣王传旨准奏,黄妃回宫。
只见晁田、晁雷前来回旨,纣王问:“太子在哪里?” 晁田等人奏道:“我们到东宫去找,没找到殿下的下落。” 纣王说:“难道还在西宫?” 晁田、晁雷说:“不在西宫,连馨庆宫也找过了,都没有!” 纣王说:“三宫都没有,那想必在大殿;必须把他们抓住,以正国法。” 晁田领旨出宫,暂且不表。
且说二位殿下前往九间殿,两班文武大臣都还没有散朝,都在等宫内的消息。武成王黄飞虎听到慌乱的脚步声,往孔雀屏那边一看,只见二位殿下神色慌张,战战兢兢。黄飞虎迎上前去,问道:“殿下,为什么这么慌张?” 殷郊看到武成王黄飞虎,大叫一声:“黄将军,救救我兄弟的性命!” 说完大哭起来,一把拉住黄飞虎的袍服,跺脚说道:“父王听信妲己的话,不分青红皂白,把我母后剜去一只眼睛,用烧红的铜斗烙去双手,死在西宫。黄贵妃审问,根本没有半点实情。我亲眼看着生身母亲遭受如此惨刑,那姜环跪在面前对质。当时我心急如焚,没来得及多想,就把姜环杀了。我又拿着剑想去杀妲己,没想到晁田奏请父王,父王要赐我们二人死罪。希望各位皇伯可怜我母亲含冤而死,救救我殷郊,好歹保住成汤的血脉。” 说完,二位殿下放声大哭。
两班文武大臣都含着泪上前说:“国母遭受诬陷,我们怎么能坐视不管?可以鸣钟击鼓,请天子上殿,说明此事,或许能找出罪人,洗清皇后的冤枉。” 话还没说完,只听到殿西头传来一声大喊,如同空中霹雳,有人高呼:“天子失政,杀子诛妻,建造炮烙,阻塞忠良,肆意无道。大丈夫既然不能为皇后雪冤,为太子复仇,却在这里含泪悲啼,像个儿女一样。古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如今天子诛妻杀子,三纲已绝,违背大义,恐怕不能成为天下之主,我们也耻于做他的臣子。我们不如反出朝歌,另寻安身之所,离开这个无道的君主,保全社稷。” 众人一看,原来是镇殿大将军方弼、方相兄弟二人。
黄飞虎听了,大喝一声:“你不过是个小官,怎敢如此胡言乱语。满朝有这么多大臣,哪里轮得到你来说话?本应该把你这个乱臣贼子拿下,还不快退下!” 方弼、方相二人低头诺诺,不敢顶嘴。黄飞虎看到国政混乱,不祥之兆接连出现,也知道天意和人心都显示出国家将有离乱的迹象,心中郁闷,无话可说。又看到微子、比干、箕子等诸位殿下,以及满朝文武,人人咬牙切齿,个个长叹不已。正在无计可施之时,只见一位官员身穿大红袍,腰系宝带,上前对诸位殿下说:“今天的变故,正应了终南山云中子的预言。古话说,君主不正,臣子就会出现奸佞。如今天子冤杀太师杜元铣,用炮烙害死谏臣梅伯,如今又发生这样的怪事。皇上黑白不分,杀子诛妻。我想,那出谋划策的奸臣,行事的贼子,他们肯定在一旁暗自偷笑。可怜成汤的社稷,恐怕不久就会变成废墟,像我们这样的人,迟早会被他人掳走。” 说话的是上大夫杨任。
黄飞虎长叹几声:“大夫说得对!” 百官都默默不语,二位殿下悲痛哭泣不止。只见方弼、方相分开众人,方弼挟着殷郊,方相挟着殷洪,厉声高喊:“纣王无道,杀子绝宗庙,诛妻坏纲常。今天我们要保二位殿下往东鲁借兵,除掉昏君,恢复成汤的基业。我们反了!” 二人背着殿下,径直出了朝歌南门。大概是二人力气太大,当时不知道撞倒了多少官员,根本没人能拦住他们。后人有诗为证:
“方家兄弟反朝歌,殿下今朝出网罗;漫道妇人掉长舌,天心已去奈伊何?”
话说众多文武官员,见方弼、方相竟然反了,都大惊失色,唯有黄飞虎却像没看见一样。亚相比干走上前问:“黄大人,方弼反了,大人为何一言不发?” 黄飞虎回答道:“可惜文武官员中,竟没有一个像方弼二人这般的。方弼只是个莽汉,他不忍心国母含冤受屈,太子无辜枉死,自知自己官职卑微,不敢向君主进谏,所以才背着二位殿下离开了。要是被圣旨追拿回来,殿下必死无疑,忠良之士也会惨遭杀戮。这件事明知有死无生,可他出于一腔忠义,才犯下这‘罪孽’,其情状实在让人怜悯。”
百官还没来得及回应,就听到殿后传来奔跑追逐的声音。众官员正看着,只见晁田兄弟二人,手按宝剑走进殿内,说道:“列位大人,二位殿下可曾到九间殿来了?” 黄飞虎说:“二位殿下方才上殿哭诉冤枉,国母被屈打成招,惨遭杀害,又要赐死太子。镇殿将军方弼、方相听到后,不忍心看着他们蒙冤,就背着二位殿下,逃出都城,走得还不远。你们既然奉了天子旨意,就赶紧去把他们抓回来,以正国法。”
晁田、晁雷一听是方弼、方相反了,吓得魂不附体。要知道,方弼身高一丈六尺,方相身高一丈四尺,晁田兄弟哪敢招惹他们?他们一拳都承受不住。晁田心里暗自思忖:“这明显是黄飞虎故意刁难我,我自有应对之策。” 晁田说:“方弼既然保护二位殿下逃出都城了,末将这就进宫回旨。”
晁田来到寿仙宫,见到纣王奏道:“臣奉旨前往九间殿,见文武官员还没散朝,却没找到二位殿下。只听百官说:‘二位殿下向文武哭诉冤情,镇殿将军方弼、方相保护二位殿下,反出都城,向东鲁借兵去了。’请陛下定夺。” 纣王大怒道:“方弼反了!赶快去把他抓回来,不许疏忽,让他逃脱了律法制裁。” 晁田奏道:“方弼力大勇猛,臣怎么能抓得住他?要捉拿方弼兄弟,陛下得赶紧下一道手诏,派武成王黄飞虎去,才能成功,殿下也不至于逃脱。” 纣王说:“马上写手敕,让黄飞虎速速去捉拿。”
晁田把这个烫手的山芋,扔给了黄飞虎。晁田捧着纣王的手敕来到大殿,命令武成王黄飞虎:“速速捉拿反叛的方弼、方相,并取二位殿下的首级回旨。” 黄飞虎笑着说:“我就知道,这是晁田给我找的麻烦。” 随即领了剑敕,走出午门。只见黄明、周纪、龙环、吴谦说:“小弟们陪您一起去。” 黄飞虎说:“不用你们去。” 说完,他骑上五色神牛,这神牛日行八百里。
且说方弼、方相背着二位殿下,一天跑了三十里,才把殿下放下来。殿下说:“二位将军,这份恩情我们何时才能报答?” 方弼说:“臣想到千岁遭受如此冤屈陷害,心中实在不平,一时冲动,才反出朝歌。如今我们得商议一下,该逃到哪里去?” 正商量着,只见武成王黄飞虎骑着五色神牛,飞奔而来。方弼、方相慌忙对二位殿下说:“末将二人一时鲁莽,没仔细考虑,如今性命恐怕不保,这可如何是好?” 殿下说:“二位将军救了我们兄弟性命,大恩无以为报,怎么能说这样的话?” 方弼说:“黄将军来捉拿我们,此番前去,必定会被诛杀。”
殷郊正着急,黄飞虎已经赶到面前。二位殿下在道旁跪下,说:“黄将军此来,莫不是要捉我们?” 黄飞虎见二位殿下跪在道旁,赶忙从神牛上滚下来,也跪在地上,口称:“臣罪该万死!殿下请起!” 殷郊说:“将军此来,所为何事?” 飞虎说:“臣奉命差遣,天子赐下龙凤剑,要请二位殿下自行了断,臣才敢回旨复命。并非臣胆敢逼死储君,请殿下赶快动手!”
殷郊听罢,跪地哀求道:“将军您清楚我母子二人含冤受屈,母亲遭受惨刑,冤屈无法昭雪;如今又要杀我等幼子,让我一门尽绝。恳请将军可怜我们这些含冤的孤儿,开天地仁慈之恩,赐我们一线生机。倘若能有一方寸土得以安身,我们活着会衔环相报,死了也会结草报恩,至死都不敢忘记将军的大德。”
黄飞虎跪着说:“我反复思量,岂不知殿下冤枉,可命运往往由不得自己。臣若放了殿下,就犯了欺君卖国之罪;若不放殿下,又实在不忍心看着殿下蒙冤,臣心里怎么能过得去?想来想去,实在没有两全之策。”
只见殷郊自己心想,料想今日难以逃脱此劫,便说:“也罢!将军既然奉了君命,不敢违抗。我还有一言,希望将军能行此大德,保全我一脉生命。” 黄飞虎说:“殿下有何事?但说无妨!” 殷郊说:“将军可将我殷郊的首级,带回都城复命。可怜我年幼的弟弟殷洪,放他逃往别国,倘若他日他长大成人,或许能借兵报仇,洗雪我母亲的沉冤。我殷郊即便死了,也如同活着一样,希望将军可怜我们。”
殷洪上前急忙阻止说:“黄将军,此事万万不可!皇兄是东宫太子,我不过是个庶子,况且我年纪又小,没有什么大的作为。黄将军可将我殷洪的首级带回去复命,皇兄可以往东鲁,或者去西岐,借一支军队,或许能报母亲和弟弟的仇,我又怎会吝惜这条性命?”
殷郊上前一把抱住兄弟殷洪,放声大哭:“我怎么忍心让年幼的弟弟遭受如此惨刑?” 二人痛哭流涕,彼此都不忍心,你推我让,谁也不肯舍弃对方。方弼、方相看到如此悲痛的情景,二人喊道:“真是苦死人了!” 泪如雨下。
黄飞虎见方弼如此忠心,心中实在不忍,感到十分凄凉。于是含泪喊道:“方弼,不必啼哭,二位殿下也不必伤心。此事只有我们五人知晓,如有泄露,我举族都难以保全。方弼过来,你保护殿下往东鲁去见姜桓楚,方相你去见南伯侯鄂崇禹,就说:‘我在中途,放殿下往东鲁。’告诉他们:‘让他们两路调兵,清除奸佞,洗刷冤屈。’我黄飞虎到时候自有办法应对。”
方弼说:“我弟兄二人今日早朝时,不知会发生这样的异事,当时只顾临朝保驾,没带路费。如今要分头前往东南二路,这可怎么办?” 飞虎说:“这事你我都没料到。” 飞虎沉思了半晌,说:“可把我家内悬挂的宝物拿去,到前面路上卖掉,权当路费。这宝物上有金镶,价值百金。二位殿下,前途保重!方弼、方相,你们兄弟可要用心,这功劳可不小,臣回宫复命了。”
飞虎骑上神牛,返回朝歌进城时,天色已晚,百官还在午门。黄飞虎下了坐骑,比干问:“黄将军,事情怎么样了?” 黄飞虎说:“没追上,只能回来复旨。” 百官听了,都十分高兴。
且说妲己见没能抓住殷郊,又进言说:“陛下今日让殷郊逃脱了,倘若他投奔姜桓楚,只怕不久后大军就会杀来,那灾祸可不小。况且闻太师正在远征,不在都城。陛下不如赶快命令殷破败、雷开,立刻点三千飞骑,星夜前去捉拿,斩草除根,以免后患。” 纣王听了,说:“夫人此言,正合朕意。” 急忙传下手诏:“命令殷破败、雷开,点三千飞骑,速速捉拿殿下,不得延误,否则治罪。”
殷、雷二将领了诏书,便前往黄飞虎府内来领取兵符,调选兵马。黄飞虎坐在后厅,心里想着:“朝廷如此不正,将来必定民怨沸腾,百姓惶惶不安,四海分崩离析,八方战乱纷起,百姓生灵涂炭,永无宁日,这可如何是好?” 正想着,军政司来禀报:“老爷,殷、雷二将前来听令!” 飞虎说:“让他们进来。”
二将进入后厅,行礼完毕。飞虎问:“刚刚散朝,又有什么事?” 二将启奏说:“天子手诏,命令末将领三千飞骑,星夜追赶殿下,捉拿方弼等人,以正国法,特来请老爷发放兵符。”
飞虎暗想:“这二将前去追赶,必定会坏事。我之前的一番好意,恐怕要付诸东流。” 于是吩咐殷破败、雷开说:“今日天色已晚,人马还没集齐,明日五更,再来领取兵符,速速出发。” 殷、雷二将不敢违抗命令,只得退下。
要知道,黄飞虎是元戎,殷、雷二将是他的下属,哪敢强行争辩,只得回去,暂且不表。且说黄飞虎对周纪说:“殷破败来领取兵符,要调三千飞骑追赶殿下。你明日五更,把左哨那些年老体弱、疾病缠身、不堪作战的士兵,点三千给他。” 周纪领命。
第二天五更,殷、雷二将前来领取兵符,周纪来到教场,命令左哨点出三千飞骑,交给殷、雷二将领走。二将一看,都是些老弱病残的士兵,又不敢违抗命令,只得带领这些人马出了南门。一声炮响,催动三军前进,可这些老弱疾病的士兵,怎么能走得快?急得二将毫无办法,只能随军勉强前行。有诗为证:
“三千飞骑出朝歌,呐喊摇旗擂鼓锣;队伍不齐叫难支,行人拍手笑呵呵。”
暂且不说殷破败、雷开追赶二位殿下的事。且说方弼、方相保护着二位殿下走了一两天,方弼对弟弟方相说:“咱们保护二位殿下反出朝歌,可如今口袋空空,一点路费都没有,这可如何是好?虽说黄老爷赐了玉佩,但咱们哪能随便用呢?要是有人盘查起来,反倒麻烦。咱们现在身处东南两条路的岔口,你正好可以给二位殿下指引前往的方向,我兄弟俩再另寻去处,这样才能两全其美。” 方相说:“兄长这话极是。”
方弼于是向二位殿下说道:“臣有一句话,要启禀二位千岁。臣等不过是一介勇夫,心思愚笨。昨天看到殿下背负如此冤屈痛苦,一时冲动,就反出了朝歌,却没想到路途遥远,又没有盘缠。如今要是把黄将军留下的玉佩变卖使用,又怕被盘查出来,反而不利。况且咱们是逃灾避祸,得低调隐藏些才好。刚才臣想到一个办法,咱们得分头行动,各自潜藏,这样才能确保万无一失。还望二位千岁仔细考虑,并非臣不能善始善终。”
殷郊说:“将军所言甚是。可我兄弟俩年纪尚小,又不知道该走哪条路,这可怎么办?” 方弼说:“这一条路是往东鲁,那一条路是往南都,都是大路,沿途人烟密集,可以放心前行。” 殷郊问:“既然如此,二位将军打算前往何方,咱们何时才能再次相聚呢?” 方相说:“臣此去,不管在哪个镇诸侯处,暂且安身。等殿下借兵攻打朝歌的时候,臣自会前来投奔殿下麾下,做先锋打头阵。”
四人各自挥泪,就此分别。这里先不说方弼、方相告别殿下后,从小路离开了。且说殷郊对弟弟殷洪说:“兄弟,你打算往哪一方去?” 殷洪说:“全凭哥哥做主。” 殷郊说:“我往东鲁,你往南都。我去向外公哭诉这场冤苦,舅爷必定会调兵。我会派官员通知你,你也可以借几万军队,咱们一起讨伐朝歌,捉拿妲己,为母亲报仇。这件事千万不能忘记!” 殷洪流着泪点头:“哥哥,从此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 兄弟二人放声大哭,手牵着手,难舍难分。有诗为证:
“旅雁分飞最可伤,弟兄南北苦参商;思亲痛有千行泪,失路愁添万结肠。横笛几声催暮霭,孤云一片逐沧浪;谁知国破人离散,方信倾城在女郎。”
话说殷洪踏上路程,泪水止不住地流,心中满是凄惨,忧愁万千。况且殿下年纪幼小,一直在深宫里养尊处优,哪里懂得长途跋涉的艰辛?他走走停停,一会儿担心这,一会儿忧虑那,肚子也饿了起来。你想啊,殿下在宫中时,想要衣服就是绫罗绸缎,想要食物就是山珍海味,哪里会向别人乞讨呢?
他看到有一处村庄,人们都在家里吃饭。殷洪走到跟前,说道:“给孤家一些饭吃。” 众人见殿下身着红衣,相貌不凡,赶忙起身说:“请坐,请坐,有饭。” 急忙把饭端到桌上。殷洪吃了饭,起身道谢:“承蒙赐饭,打扰了,不知何时才能报答你们?” 乡人问:“小公子这是要去哪里?贵姓啊?” 殷洪说:“我不是别人,正是纣王的儿子殷洪。如今要前往南都去见鄂崇禹。” 那些人一听是殿下,赶忙跪地叩头,口称:“千岁!小民有眼不识泰山,没能迎接,还望恕罪!” 殿下问:“这里是前往南都的路吗?” 乡民回答:“这就是大路。”
殿下离开村庄,继续向前赶路,一天走不到二三十里。毕竟殿下在深宫里娇生惯养,哪里会走路呢?此时,他走到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无处歇脚,心里十分着急。又走了两三里,只见松树林茂密,道路清晰,前方有一座古庙。殿下大喜,径直朝庙前奔去。只见庙门上有一块匾额,上面写着 “轩辕庙”。
殿下走进庙中,拜倒在地,说道:“轩辕圣王,您制定衣裳、礼乐、冠冕制度,还开创了日中为市的交易方式,是上古的圣明君主。殷洪是成汤三十一代孙,纣王之子。如今父王无道,杀子诛妻,殷洪逃难至此,想借圣帝的庙宇借宿一晚,明日一早便启程,希望圣帝保佑。若能有一方安身之所,殷洪定会重修殿宇,重塑金身。” 此时殿下一路奔波,身体十分困倦,便在圣座下和衣而睡,暂且不表。
且说殷郊朝着东鲁的大道前行,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他只走了四五十里,便看到一座府邸,上面写着 “太师府”。殷郊心想:“这里是官宦人家,可以借宿一晚,明日一早再走。” 殿下问道:“里面有人吗?” 问了一声,见里面没人回应。殿下只好又走进一层门,只听到里面有人长叹一声,吟道:
“几年待罪掌丝纶,一片丹心岂白湮?辅弼有心知为国,坚持无地向私人。孰知妖孽生宫室,致使黎民化鬼;可叹野臣心魏阙,乞灵无计叩枫宸。”
话说殿下听完里面的人作诗,又问道:“里面有人吗?” 里面传来人声,问道:“是谁?” 天色已晚,在黑影中看不太清楚。殷郊说:“我是过路投亲的,天色晚了,想借府上一宿,明日一早便走。” 里面的老者问:“听你声音,像是朝歌人?” 殷郊回答:“正是。” 老者又问:“你是在乡下还是在城里?” 殿下说:“在城里。” 老者说:“请进来,我问你一事。”
殿下向前一看,惊讶道:“呀!原来是老丞相。” 商容见是殷郊,连忙下拜:“殿下!您怎么会来到这里?老臣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商容又说:“殿下是国家的储君,怎么会独自一人来到这里?想必国家发生了不祥之事,请殿下坐下,细细说与老臣听。” 殷郊流着泪,把纣王杀子诛妻的事情,详细地说了一遍。
商容跺着脚,大声叫道:“没想到昏君如此横暴,灭绝人伦,三纲尽失。我虽隐居山林,却心系朝廷。怎知平地起风波,发生如此变故。娘娘竟惨遭酷刑,二位殿下流离失所,百官为何都闭口不言,不犯颜直谏,致使朝政颠倒。殿下放心,待老臣与您一同进朝歌,直言劝谏天子,让他改弦更张,挽救祸乱。” 随即唤来左右,吩咐准备酒席,款待殿下,等明日再写奏本。这里暂且不说殷郊在商容府内的情况。
且说殷破败、雷二将领兵追赶二位殿下,虽然有三千人马,但都是些老弱不堪的士兵,一天只能走三十里,走不了多远。走了三天,才走了一百来里路。一天,他们来到一个三岔路口。雷开说:“兄长,咱们先把人马安置在这里。你带领五十名精壮士卒,我带领五十名精壮士卒,分头去追赶。你往东鲁方向,我往南都方向。” 殷破败说:“这个主意不错。不然,带着这些老弱士兵一起走,一天走不了二三十里,怎么能追得上,最终肯定误事。” 雷开说:“要是兄长先追上了,就在这里等我。要是我先追上了,也在这里等兄长。” 殷破败说:“有理。”
二人把那些老弱军卒屯扎在此处,各自带领五十名年轻力壮的士卒,分头追赶。不知道二位殿下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