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1981小渔村,从赶海买船开始 > 第511章 疍民

1981小渔村,从赶海买船开始 第511章 疍民

    “哎……,哎……,你注意避让一下,快点往左边游,渔船冲着你过去了,哎哟……,来了……,来了……。”

    赵东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害怕渔船冲过来真就给人撞上了。

    “呼!”

    还好擦着边过去的,人没啥事。

    离得远的都杵着船舷,看着小艇转圈圈感觉束手无策,难道要等着没油了它自己停下来?

    离落水者近一点的大刚,找出长竹竿,把他往渔船边上拽,其他人也跳到他的船是帮忙拉人,只要落水者到船上就安全了。

    有人试了两次想要跳到小艇上,都没成功。

    赵东眼睛都不够看了,又要看危险分子——小艇。

    还要看落水的人,见他已经上大刚那条船了,所有的人都松了一口气。

    “艹,大早上的他是要给小艇放生啊?不想要可以送人啊,别人都会抢着要。”

    人没事,赵东都有闲心开玩笑了。

    “哈哈哈,哥,我觉得也有可能是小艇要给落水的那个人放生了,自己要离家出走去远行。”

    赵东想想这话笑了起来,一点没毛病!

    这时候的渔民都很淳朴,谁都没想到能发生这样的事,大家都手拿钩子、长竹竿想着怎么才能让小艇停下来。

    小艇转到哪个方向,哪个方向的渔船上就发出一片惊呼。

    海水被搅的浪花一圈一圈扩散出去。

    “快……,快……,小艇过来了,快让一下,别撞上……,快……。”

    有人眼疾手快的伸出钩子要去拉。

    奈何小艇动力足,好像拉不住它,旁边的人着急的喊道:“哎呀,你快松手,快松手,别在给你带到海里。”

    “铛……,铛……。”

    小艇撞到一条十七八米的铁皮船,上面的人赶紧另一边跑过去,还没等摸到小艇呢,它又转头撞到其他渔船上了。

    大家都惊呼喊叫着,一时间这片海域热闹无比。

    赵东看一个年轻小伙站在船舷上,看着是要蹦到小艇上,其他渔船上的人看着心惊胆战的。

    “别跳,别往上跳啊,太危险,咱们在想想别的方法……。”

    “哎呀,小伙子小心呐……。”

    “快……,快看……,那条小艇又过来了,哎……哎…,跳上去了,跳上去了……。”

    赵东也一直站在船舷边上看着,和其他人一样大声提醒着。

    跳船这事,他觉得以前看的电影,成龙大哥能往上跳,不管怎么说那是有经验的。

    就见小艇直直的撞到年轻人站着的渔船,他看准时机动作利索的跳上去,鼓捣一阵后小艇停了下来。

    见平安了,大家提着的心都放了下来。

    有那些是后面过来的,不知道事情原委,笑着问落水的人,“你怎么整的,还能让它给你甩下去。”

    人、船都没事,落水的人浑身湿漉漉的,也大笑着伸手比划着当时的情形,给在场的人讲他是怎么掉下去的。

    同时赵东也从中知道,他是镇上附近村子的,今年开始搞的养殖。

    这边避风港离得近,才把新买的小艇开过来停靠的,因为着急回去看看生蚝田情况,这不就出意外了么。

    听了这话大家都纷纷劝道:“刚刚,多危险呐,以后可不能这样了,还是要慢慢来……。”

    “对对,在急也差这一会时间,要是周围没有人,渔船自己不一定要跑哪里去了,你在海里也危险。”

    “着急就回去吧,路上慢点开,在赶时间也不差在一时,安全最重要……。”

    落水的人笑着虚心点头接受大家的好意,然后才小心的蹦到自己的小船上,双手合十的朝各个方向鞠躬。

    真心实意的感谢着大家的帮助,随后才开开心心的开船走了。

    他们目送着那个人离开,小船后屁股撞的都瘪进去了,看着还挺惨的。

    赵父收回视线,趁机教育他们,“干啥事都不能着急,看看他就忙中出错了吧,咱们做海的都不容易,安全是顶顶要紧的,

    他今天是好运气,遇到咱们这么多人,要是就自己一个人飘在海上,那不就是有来无回了么。”

    “嗯嗯,知道了。”

    他们都赶紧点头,表示出海都会小心的,刚刚其实还蛮危险的。

    开船回去的路上,一起驶出避风港的大大小小渔船到家附近海域,陆续的脱离了队伍,没一会就消失在视线里。

    赵父开船,赵东站在旁边看着周围的渔船,海浪还是有点大,浪花偶尔还会拍打到甲板上。

    看着旁边几条船上拖家带口的,男女老少都有,打眼看去还有锅碗瓢盆,明显的是在渔船上正经过日子的。

    他转头和赵父说道:“爹,那几条船应该是疍(dan)家渔船吧?”

    想必疍民也和他们一样,为了躲避台风,把船开到避风港,现在台风过去了他们又要回到海上漂着。

    赵父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点点头,“嗯,是他们,现在政府都帮着他们上岸落户居住了,怎么还有以船为家的。”

    “老一辈人不习惯上岸呗,在海上四处漂泊习惯了,一辈子也就生活补给才上岸,还会遭人白眼嫌弃的,上岸没有了海浪声他们都觉得生活的不舒服。”

    “那倒是,咱们逃荒过来当时就挺艰难的,那时候怎么也不会想到还能有现在的好生活,他们慢慢的也会过上好日子。”

    看着疍民,赵父有种同病相怜的感觉。

    疍民是东南沿海的一群特殊群体。

    他们早些年世代以船为家,以水为田,是一个较小的族群。

    赵东后面出海也接触过疍民,他们会讲在老一辈那听来的事情,像被禁止上岸居住,也不让他们穿鞋子,更不能和陆地上的人通婚等。

    其实陆地上的人也不会嫁到海上漂泊着生活,因为太艰辛了,生活条件非常恶劣。

    后面发展的好了,海上村庄也有少数保留了下来,海上公交就是渔船,疍民居住的鱼排里面也都是现代化装修,和陆地相差无几。

    当然后面大多数的鱼排都被拆除了。

    渔船开出去很远,赵东还频频回头看疍民的渔船。

    “哎,生活都不容易啊,咱们住在海边得风湿关节炎的都挺多,他们住在船上狭窄潮湿又不通风的,身体可能更不好。”

    见他爹没接话,赵东又说道:

    “所以啊,爹,为了多多几年,有个好身体多多赚钱,咱们那些海蛇酒、海马酒、海星酒和其他的有营养的东西,都多吃点,别舍不得,身体好了啥都有了。”

    “哼,明明是你自己嘴馋,还说这些乱七八糟的,谁不是这么过来的,就你金贵会保养……。”

    赵父不客气的拆穿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