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神话集 第148章 海神之誓:张岳断海涂
百崎湾的潮水翻涌着,将岸边的礁石打磨得圆润如玉。郭仲远站在嶙峋的石崎上,望着眼前茫茫白水,衣袂被咸涩的海风卷得猎猎作响。自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从河南迁来此地,他的家族已在泉州湾畔繁衍生息近二百年,却始终被一道无形的枷锁束缚——那片碧波万顷的海涂地,始终是李氏族人眼中的“禁地”。
“郭家小儿!这海涂自古便是我李家祖产!”李氏族长李德海挥舞着铁骨扇,身后数十名壮汉手持渔叉,将郭家渔船团团围住。海风掠过他花白的胡须,带起一阵腥咸的气息,“你们不过借住此地,也敢妄谈‘归属’?”
郭仲远握紧腰间祖传的玉佩,这是先祖南下时从黄河岸边拾得的宝物。玉佩上的纹路在阳光下泛着幽蓝的光,仿佛一条沉睡的游龙。“李公,我郭家以海为生,若无此涂,族人何以果腹?”他的声音低沉却坚定,回荡在波涛声中。
两族争执已逾十年,泉州府几任县令皆束手无策。海涂之争,实则是生存之争——郭姓族人丁兴旺,而李氏后继乏力,若任由李家霸占,这片肥沃的海域终将沦为荒滩。但李德海倚仗祖辈传下的“龙宫契约”,声称海域乃东海龙王赐予李家先祖,非人力所能争。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秋,两广总督张岳踏上了归乡的航船。这位以清廉刚正闻名的官员,因屡次忤逆权臣严嵩,被贬至闽南任职。船行至百崎海域时,忽见海面上浮起一团黑影,竟是百余根粗壮的杉木,如巨龙般蜿蜒游动。
“此乃何物?”张岳立于船头,眉头紧锁。随行幕僚急忙查阅泉州府卷宗,方知此乃郭李两族争夺的海涂地界。张岳望着杉木上隐约可见的郭氏族徽,心中已有了计较。
“传令泉州府,速速召集两族族长。”他挥毫写下书信,命人火速送往惠安。信中写道:“张岳奉命回乡修缮宗祠,不料船载杉木遭风浪冲击,散落百崎海域。烦请贵府协助打捞,以证海域归属。”
消息传开,李德海冷笑连连:“郭家小儿倒是会攀附权贵!”他自诩与泉州府上下交好,岂料三日后,泉州知府竟亲率官兵封锁海涂,贴出告示:“奉张总督之命,此海域暂归百崎郭氏管辖,待杉木打捞完毕再行定夺。”
夜幕降临时,张岳独自登上海边礁石,玉佩突然发出清越龙吟。他凝视着波光粼粼的海面,忽见水雾中浮现一艘金碧辉煌的龙宫宝殿,殿前石柱上盘踞着两条青鳞巨龙。
“东海龙王座下巡海夜叉,拜见张大人!”两条巨龙化作人形,恭敬行礼。张岳心中了然,此乃东海龙王派来裁决海域归属的神使。
“张大人可知,此海域本是龙宫牧场,李氏先祖曾以千年香火供奉为约,换取牧场使用权。”巡海夜叉低声道,“然郭氏族人世代以海为生,此地若荒废,反损龙宫风水。”
张岳沉吟片刻,从袖中取出玉佩:“此乃黄河龙王所赐,蕴含中原水土精气。若龙王愿将此地转赠郭氏,我愿以玉佩为聘,助龙宫修复东海屏障。”
夜叉震惊不已,忙请示龙王。片刻后,龙宫深处传来龙吟,海面骤然升起万丈金光,李德海手中的“龙宫契约”竟化作齑粉。
第二日清晨,杉木竟齐齐浮现在郭家祖坟前方。泉州知府率众勘验,见杉木排列如北斗七星,暗合风水之道,断定此地当属郭氏。李德海瘫坐在沙滩上,手中碎纸随风飘散,却仍兀自喃喃:“不可能……这不可能……”
张岳命人将碎纸拼合,只见残片上赫然写着:“此海域乃天地造化之功,非人力可夺。郭氏当善用此地,造福百姓,方不负龙神厚爱。”
郭氏族人欢呼雀跃,将张岳接至村中,设宴七日。宴席上,老者颤巍巍取出祖传海螺,吹奏起古老的乐曲。海风携着乐声远播,惊起千群白鹭,盘旋于百崎上空,似在为清官作歌。
“白水茫茫白水长,张岳大人好心肠。巧判白海归吾族,千年万代永不忘……”民谣自此传遍八闽,而张岳的玉佩,也被供奉在百崎郭氏宗祠,受万世香火。
数百年后,百崎湾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海丝明珠”。郭氏后裔以海涂养殖、航海贸易为业,造船技术远超前朝。每当新船下水,船主必携族人登临石崎,将刻有“海神赐福”的木牌投入海中,感谢龙王与张岳的庇佑。
某日,年轻船长郭明远在祖坟前祭拜时,忽见玉佩上的游龙泛起金光,海面裂开一道缝隙,露出龙宫宝殿的轮廓。巡海夜叉踏浪而来,手中托着一方玉简:“龙王有令,百崎海域可借郭氏千年,但需立誓永护此地生态,不得涸泽而渔。”
郭明远跪地叩首,接过玉简。夕阳将他的身影拉得极长,与身后巍峨的石峰融为一体,仿佛是张岳穿越时空的注目。
白水长流,世事如潮。张岳以智勇破千年桎梏,郭氏凭勤勉开万世基业。这方海域见证的,不仅是族群之争,更是天地法则的永恒——唯有敬畏自然、惠泽苍生者,方能得海神眷顾,让白水长流,生生不息。
“郭家小儿!这海涂自古便是我李家祖产!”李氏族长李德海挥舞着铁骨扇,身后数十名壮汉手持渔叉,将郭家渔船团团围住。海风掠过他花白的胡须,带起一阵腥咸的气息,“你们不过借住此地,也敢妄谈‘归属’?”
郭仲远握紧腰间祖传的玉佩,这是先祖南下时从黄河岸边拾得的宝物。玉佩上的纹路在阳光下泛着幽蓝的光,仿佛一条沉睡的游龙。“李公,我郭家以海为生,若无此涂,族人何以果腹?”他的声音低沉却坚定,回荡在波涛声中。
两族争执已逾十年,泉州府几任县令皆束手无策。海涂之争,实则是生存之争——郭姓族人丁兴旺,而李氏后继乏力,若任由李家霸占,这片肥沃的海域终将沦为荒滩。但李德海倚仗祖辈传下的“龙宫契约”,声称海域乃东海龙王赐予李家先祖,非人力所能争。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秋,两广总督张岳踏上了归乡的航船。这位以清廉刚正闻名的官员,因屡次忤逆权臣严嵩,被贬至闽南任职。船行至百崎海域时,忽见海面上浮起一团黑影,竟是百余根粗壮的杉木,如巨龙般蜿蜒游动。
“此乃何物?”张岳立于船头,眉头紧锁。随行幕僚急忙查阅泉州府卷宗,方知此乃郭李两族争夺的海涂地界。张岳望着杉木上隐约可见的郭氏族徽,心中已有了计较。
“传令泉州府,速速召集两族族长。”他挥毫写下书信,命人火速送往惠安。信中写道:“张岳奉命回乡修缮宗祠,不料船载杉木遭风浪冲击,散落百崎海域。烦请贵府协助打捞,以证海域归属。”
消息传开,李德海冷笑连连:“郭家小儿倒是会攀附权贵!”他自诩与泉州府上下交好,岂料三日后,泉州知府竟亲率官兵封锁海涂,贴出告示:“奉张总督之命,此海域暂归百崎郭氏管辖,待杉木打捞完毕再行定夺。”
夜幕降临时,张岳独自登上海边礁石,玉佩突然发出清越龙吟。他凝视着波光粼粼的海面,忽见水雾中浮现一艘金碧辉煌的龙宫宝殿,殿前石柱上盘踞着两条青鳞巨龙。
“东海龙王座下巡海夜叉,拜见张大人!”两条巨龙化作人形,恭敬行礼。张岳心中了然,此乃东海龙王派来裁决海域归属的神使。
“张大人可知,此海域本是龙宫牧场,李氏先祖曾以千年香火供奉为约,换取牧场使用权。”巡海夜叉低声道,“然郭氏族人世代以海为生,此地若荒废,反损龙宫风水。”
张岳沉吟片刻,从袖中取出玉佩:“此乃黄河龙王所赐,蕴含中原水土精气。若龙王愿将此地转赠郭氏,我愿以玉佩为聘,助龙宫修复东海屏障。”
夜叉震惊不已,忙请示龙王。片刻后,龙宫深处传来龙吟,海面骤然升起万丈金光,李德海手中的“龙宫契约”竟化作齑粉。
第二日清晨,杉木竟齐齐浮现在郭家祖坟前方。泉州知府率众勘验,见杉木排列如北斗七星,暗合风水之道,断定此地当属郭氏。李德海瘫坐在沙滩上,手中碎纸随风飘散,却仍兀自喃喃:“不可能……这不可能……”
张岳命人将碎纸拼合,只见残片上赫然写着:“此海域乃天地造化之功,非人力可夺。郭氏当善用此地,造福百姓,方不负龙神厚爱。”
郭氏族人欢呼雀跃,将张岳接至村中,设宴七日。宴席上,老者颤巍巍取出祖传海螺,吹奏起古老的乐曲。海风携着乐声远播,惊起千群白鹭,盘旋于百崎上空,似在为清官作歌。
“白水茫茫白水长,张岳大人好心肠。巧判白海归吾族,千年万代永不忘……”民谣自此传遍八闽,而张岳的玉佩,也被供奉在百崎郭氏宗祠,受万世香火。
数百年后,百崎湾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海丝明珠”。郭氏后裔以海涂养殖、航海贸易为业,造船技术远超前朝。每当新船下水,船主必携族人登临石崎,将刻有“海神赐福”的木牌投入海中,感谢龙王与张岳的庇佑。
某日,年轻船长郭明远在祖坟前祭拜时,忽见玉佩上的游龙泛起金光,海面裂开一道缝隙,露出龙宫宝殿的轮廓。巡海夜叉踏浪而来,手中托着一方玉简:“龙王有令,百崎海域可借郭氏千年,但需立誓永护此地生态,不得涸泽而渔。”
郭明远跪地叩首,接过玉简。夕阳将他的身影拉得极长,与身后巍峨的石峰融为一体,仿佛是张岳穿越时空的注目。
白水长流,世事如潮。张岳以智勇破千年桎梏,郭氏凭勤勉开万世基业。这方海域见证的,不仅是族群之争,更是天地法则的永恒——唯有敬畏自然、惠泽苍生者,方能得海神眷顾,让白水长流,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