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壬祖传 > 第358章 水漫洪荒早有定

壬祖传 第358章 水漫洪荒早有定

    冰晶柱子并没有真个连接到九重天,虽然二者间已经没有太大距离了,但还是有着一些距离。而呈现在半面前的冰晶柱子顶部竟然是一片平滑,比那镜面也不慌都让。

    而造成其顶部如此平滑的原因并不是什么人故意打磨成这样的,因为在冰晶柱子顶部是一望无际的水面。是的整个冰晶柱子顶部全部都是液体状态下的水,纵使这水面广阔到看不到边界,其大小恐怕已经不比海面小了,但那水面却没有丝毫的水波,整个水面都处在一个异常诡异的平静状态下。这种状态下的冰晶柱子和其顶部的水面,其实就好似一个扩口高足的酒盅被倒满了水,水面直接越过了盅壁却未曾流溢下来的那个样子。

    看着这冰晶柱子顶部的画面,半子又是许久无言,这种画面的冲击其实比看到那天柱还要震撼。要知道水是液体,任何一点力的作用就能让水变形,哪怕一口不大的水潭也会因为微风而荡起微波,但冰晶柱子顶部这广阔堪比海面的水面却连一丝波纹都没有,那其中的震撼是真的难以言表。

    “半子你觉得这冰柱存储有多少水?”忽然渡厄真人问道。

    半子不明所以,但还是思索了片刻回道:“以这冰柱的广阔、高度,其所存之水当不下于一海之水!”

    “是啊!不下一海之水!那半子你觉得若这些水全部放到洪荒陆地注入各处河流湖泊会如何?”

    听到渡厄真人的问话,半子先是没反应过来对方为何会如此问,不过心念一转,半子整个人都震住了。洪荒虽然陆地广阔,但若是一海之量的水放到洪荒陆地上去,恐怕整个洪荒都要被水淹没九成以上,那可真的是生灵涂炭了,毕竟陆地上的生灵大部分可都无法在水泽之中生出的。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人族,半子都不敢想象若真如渡厄真人描述的那般,如今人族会是个什么下场,恐怕九成九以上的人族都无法存活的。

    “十淹其九,生灵涂炭!”半子喃喃一句。

    “是啊!十淹其九,生灵涂炭!”渡厄真人也是感叹一声,随即缓缓讲述道:“当年共工撞断不周仙山,天穹都破了一个大窟窿,天河之水倒灌而下,以那水流倒灌的速度,恐怕洪荒用不了多久便将化为泽国一片……”

    随着渡厄真人的讲述,半子眼前都好似浮现了那生灵灭绝的惨状,忍不住打了个哆嗦,心中庆幸这种场景不曾出现,否则哪怕当时人族数量不多,且全部都是先天人族也绝难以在这种天灾面前支撑多久。

    “当时一众大能汇聚,商议天倾地陷的解决之法,并无人注意到这倒灌的天河之水所带来的危害,直到不周仙山附近率先化作泽国,生灵灭绝,在一众大能苦思天柱断裂解决之道时,有一位存在听到了生灵悲泣,注意到了那天河之水率先爆发出了灭世的可能。于是舍弃一件顶尖先天灵宝,其寒风生冰意,自下而上不断将天河倒灌下的河水冻结。历时百日,直到女娲娘娘斩神鳌撑天,后又炼石补天,将天穹的窟窿堵住。这百日便形成了如今这根冰晶天柱!故此我说这柱子也可称为“天柱”,若无这天柱洪荒已成泽国。”

    听完渡厄真人的讲述,半子连连点头,同时对那位冻水成冰的大能也是暗暗佩服不已,不由问道:“不知这位大能名号?”

    “不可说!”渡厄真人却并没有告诉半子那位是谁,这不由让半子大为好奇。就渡厄真人这大嘴巴的性子,竟然连那位的名号都不敢说,知道这其中必然有大因果大麻烦,所以虽然好奇那位大能的名号,半子却也并没有再继续追问。

    随即半子转移话题问道:“为何这顶部不一同冻结成冰?”

    半子这么问倒不完全是因为好奇,而是这冰晶柱子毕竟不如那不周仙山结实,那不周仙山都能被人撞断,更何况这区区冰柱,这里不似四极天柱有四位神君各自看守,若是有人起了歹念,将这冰柱推倒,那这未被冰冻住的水对洪荒来说恐怕也是不小的灾难。若是全部冻成冰块,即便冰柱倒塌也如山石一般只会影响附近方圆,危害要小许多。

    渡厄真人解释道:“并非是没有冻住,那宝物虽然是一件极品先天灵宝,但力有尽时,随着时间推移,这冰柱便会开始融化,这才形成了天柱上面的汪洋一片。”

    半子闻言点点头道:“原来如此!”

    “只是这般终究有一日冰柱化完还不是要成灾患?”

    “放心先不说有那件宝物支撑,就以这天柱的融化速度亿万年恐怕也无法融化完毕,而随着融化不断有水流缓慢注入河流湖泊经过洪荒消耗是成不了什么灾患的。况且洪荒一直在吸收混沌之气在不断扩大,时间慢慢过去这些水也只会越来越难以形成祸患。”

    听到渡厄真人的解释,半子这才彻底放下心来,毕竟就人族如今的发展速度,早晚也会遍布洪荒各处,到时候若是洪荒爆发大规模水患,恐怕人族也会死伤无数,他自然不可能坐视这种事情发生,如今经过渡厄真人的解释,知道这种可能性几乎不可能发生,心中的担心自然也就放了下来。只是他终究还是放心太早,不久后一件影响洪荒的大事发生,致使冰晶天柱融化速度暴增,洪荒大规模的水患终究是在舜帝之时彻底爆发了开来。

    有诗云:共工怒触不周山,天倾地陷起祸端。

    圣母悲悯补天阙,又有神圣凝冰川。

    颛顼一怒天地绝,滔滔洪水欲漫天。

    前人惹祸后人补,大禹治水万古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