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回五十岁,逆子逆女都跪下 > 第40章 服装厂的厂长赵清隼

重回五十岁,逆子逆女都跪下 第40章 服装厂的厂长赵清隼

    李青香愣怔了好几秒,才反应过来:“你要带我去见谁?”

    “别问!跟我走吧!”胖脸老杨杨功楠点了点头,“你这东西很特别,有销路,是个不错的主意。

    大姐!你是个人才呀!变废为宝的人才。他要见到你的手艺,保准乐晕。”

    “啥?”

    李青香看了眼手里的发圈,发带和发卡,要说变废为宝,好像也没错。把一些碎布头做成了好看的发饰,拿出来卖钱,的确变废为宝。

    一般供销社都会把这种碎布头弃之不理,是她想起了这么一个小生意。

    只是杨公安嘴里的他是谁?

    “来来来,先跟我走,别全卖了,你得留点样品带过去给他看。”杨功楠帮李青香将布包收起来。

    边上的人看见公安来,心里发怵,想买的也不买了,转头就走,怕被叫去问话。买好的人也走了,东西到手还留下做啥,赶紧离开。

    齐珍珍看李青香被杨功楠带走,心里总觉得别扭。

    为啥?

    因为杨功楠对李青香的态度不对。

    太客气了。

    客气的不像是抓李青香,而是请她去公安局。

    什么情况?

    为什么胖脸公安对李青香那么客气?难道他们认识?

    不可能。

    李青香跟她一样是个农村妇女,市里谁都不认识,怎么可能认识公安局的人?

    既然不认识,为什么胖脸公安对她那么好?

    瞧着他们俩往前走,齐珍珍也跟了上去,她想看个究竟。

    市里本来就没多大,跟着走了大约有半个多小时,来到了一座工厂,她也不识字,不知道这是什么工厂。

    李青香认识,这是家服装厂。

    她会识字,还是跟陈富贵学的。

    服装厂没有名字,是以城市的名字命名的,叫丰裕市服装厂。

    丰裕市就是李青香所在的这个城市,她住的那个镇叫大山镇。

    这个年代就是这样,不管啥地方,一般都是以城市名字来命名。什么丰裕市纸箱厂,丰裕市藤椅厂,丰裕市雨伞厂,丰裕市棉纺厂等等。

    杨功楠带着李青香进了服装厂,齐珍珍没跟跟进去,等他们走了,她悄悄靠过去跟门卫打听。

    “老哥!刚才那两人是来做啥的?”

    门卫看了看齐珍珍,觉得没啥可隐瞒的,就告诉了她:“杨公安是我们厂长的小舅子,他带那位女同志来找我们厂长,不知道干啥,没说。”

    齐珍珍纳闷:“来找厂长?”

    “是呀!”门卫很肯定地点头,“我们厂长正好在呢,找他一定有大事。”

    “大事?”齐珍珍撇撇嘴,“那女的我认识,就一农村妇女,能有啥大事?你不会是听错了吧?”

    门卫又看了她一眼,觉得这人没安好心,立即板起脸:“你谁呀?为什么来我们厂?是不是想搞破坏?”

    这女的说话尖酸刻薄,不是来找人的,是来找茬的。

    他得赶紧轰走,要是让厂长知道了,保不齐要埋怨他没坚持工作原则,服装厂可不是谁都能进的。

    “搞什么破坏,我就好奇,过来问问。”

    齐珍珍知道门卫要赶她走,没多做停留,扭头走了,再留下来,怕被门卫轰。如果李青香出来看到,太丢人。

    不知道杨公安是怎么回事,为啥不抓走李青香?带她来服装厂做啥?

    不能就这么走了,她要留下来看完整,得弄清楚李青香来服装厂的目的。

    跟着杨功楠,李青香进了一间办公室,办公桌后边坐着一位五十来岁的男人。

    李青香不认识,不过看办公室的气派程度,应该是厂长。

    “姐夫!我就知道你今天在厂里。”杨功楠招呼李青香,“李大姐!来来来,坐。这是我姐夫,服装厂的厂长赵清隼。”

    说完,又给赵清隼介绍。

    “姐夫!这是我刚认识的李大姐,她可是个有才华的人。”

    赵清隼的态度不是很热情,随意打量了一眼李青香,看上去就一个普普通通的乡下妇女,能有啥才华。

    不过看在小舅子的面上,还是问了一句:“李大姐!你会干啥?”

    “做衣服。”李青香看出赵清隼对她的不屑一顾,心里莫名涌起一股子不服输的性子,“还会做头饰。”

    把手里的布包打开,放在赵清隼面前的办公桌上,拿出几个摆在他面前。

    “这些都是我做的。”

    赵清隼一开始不以为然,拿起一个发圈,越看越心惊。这些发饰很特别,很精致,小巧可爱,深得女同志的青睐。

    而且这些发饰用的都是零碎的布头,别问他为什么知道,问就是以他多年跟布料打交道的经验,一眼就能看出来。

    有些布料可能太稀碎了,中间还有拼接的痕迹,只是拼接的方法很巧妙,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他一辈子跟布料打交道,上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杨功楠趁机在边上说道:“姐夫!李大姐的巧思,可谓是变废为宝。你们服装厂不是要自负盈亏吗?要是头饰这一块能做起来,对你们也是一个帮助。”

    自负盈亏?市里这么早就开始甩这些小厂子了吗?

    前世没关注过这些,家里又没个电视,只有一架广播,偶尔听听新闻,听听歌曲。关于工厂的命运,市委的决定,她还真不知道。

    赵清隼的眼神慢慢在转变,语气也好了许多:“李同志,你这些发饰好卖吗?”

    “好卖。”回答赵清隼的不是李青香,而是杨功楠,“我亲眼所见,买发饰的人都在疯抢,要不是我喊得快,包里的这些都被卖光了。”

    李青香点了点头,证明杨功楠没说谎。

    赵清隼放下头饰,看着李青香:“你是怎么想起来做小饰品的?”

    “经济实惠利润高。”李青香也没隐瞒什么,实打实地说,“碎布头便宜,我买一堆也没多少钱。可要是买布,还得要票,我搞不到那么多布票,只能把主意打到碎布上。

    皮筋发夹也不贵,我就费点功夫,把它们都组装好,卖出去,就能给家里减轻负担。”

    “可这东西很容易被人仿制,你就不怕被人学了去,堵死自己的路?”赵清隼不愧是厂长,看问题比较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