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 第732章 劝降
热门推荐:
通古今,我的电子男友成精了
开局融合李存孝,从攻略皇后开始
原神模拟,修罗场无穷无尽
主播花活那么多,万人迷怎么了
年代快穿:悲惨炮灰女配逆袭了
穿成黑月光恶女,深陷虐文修罗场
夫君惨死后,我卷成三界白月光
星穹铁道:叫什么姐姐?叫妈!
玉剑仙缘
闲聊期间,高一功把他们分别后的事情都告诉了李过三人。
特别说到夫人和张献忠同归于尽时,李过田见秀郝摇旗三人顿时握紧拳头,眼睛更是蒙上一层雾气。
以前跟李自成在一起时,高桂英把他们当自家兄弟一样,他们都很尊重这位识大体的嫂子。
没有想到好不容易从官兵围困中逃出来,最后却和张献忠同归于尽,他们连嫂子最后一面都未见到。
高一功等人介绍完他们这里情况后,随后问道:
“三位兄弟,你们突围后都去了哪里?为何到现在才来吉安?我们这边兄弟都以为你们在突围时战死了。”
郝摇旗是一个大老粗,他担心自己说漏嘴,只是笑笑并未解释,李过先和田见秀对视一眼,才说道:
“兄弟们,我们四散后一直隐居在黄河以北,不知你们如何看待现在大明北方百姓生活和大明神武皇帝?”
刘芳亮看看李过三人说道:
“虽然咱们一直在南方活动,但对北方形势都有所了解,小皇帝大刀阔斧进行土地改革后,大明北方百姓确实过的不错。
咱们和李定国对南方治理,大部分都是借鉴小皇帝的改革,同样把地主的土地都分给百姓,庄稼成熟后收取一定比例税收。
要说小皇帝的能力,肯定远非崇祯能比,在魄力上更是甩崇祯几条街,他不但让北方百姓有饭吃,更是灭了建奴和蒙古。”
相比大明北方,如今南方的百姓日子反而不好过,他们大部分的田地被地主士绅霸占,只能给别人干活维持生计。
由于义军善待百姓,在义军占领区的百姓过还好些,生活在官兵控制区的百姓,一直被士绅地主巧取豪夺,日子过的很苦。
特别在左良玉控制的武昌那附近,左良玉麾下官兵比土匪还土匪,他们几乎过一段时间就会清洗一遍百姓,那里百姓都苦不堪言……”
高一功点点头道:
“是的,以前官兵叫咱们流寇,现在官兵比流寇还流寇,无论是咱们这里还是李定国控制区,百姓都比生活在官兵控制区百姓幸福。
相比李定国和咱们控制区百姓,闯塌天刘国能他们对百姓也不错,他们人马更多,控制的区域更大。
以前闯王队伍最大,张献忠第二,革左五营第三,刘国能他们只是一支小队伍,可现在刘国能他们居然有十万大军,战斗力和军纪都不错。”
李双喜接口道:
“听说刘国能他们麾下队伍几乎天天训练,其中还有三千火铳兵,曾经打的左良玉溃败。
现在官兵时不时来围攻李定国和咱们,对刘国能他们率领的队伍,官兵根本不敢招惹,想当初闯王在的时候,咱们才是最强的队伍。”
李来亨看看刘芳亮,又看看李过,突然说道:
“不怕,义父和两位伯伯回来,咱们的队伍战斗力又增加很多,以后绝对不会比闯塌天差……”
高一功和李过都微笑摸摸李来亨的小脑袋,他们队伍在李过田见秀郝摇旗回来后,实力绝对会大涨。
要知道李过和郝摇旗勇猛过人,田见秀文武双全,在李自成时期,田见秀已经是老营主将。
可是李过他们很清楚现在护国军的战斗力,无论李定国还是高一功,他们在护国军面前只有归顺一条路。
田见秀端起茶碗喝一口茶,轻轻放下茶碗说道:
“兄弟们,听说过段时间神武皇帝要亲率大军南下,你们对此怎么看?”
李双喜不屑道: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呗,咱们何时怕过官军。”
高一功摇摇头:
“听说护国军全是火铳兵,而咱们全靠大刀长枪,并缺少战甲,对付一般官兵还可以,一旦护国军南下,真的很难对抗!
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前年陕西一战,闯王近十万大军兵强马壮,在遭遇秦兵火铳兵后,整支队伍几乎覆灭,最后只剩下咱们这些人。
秦兵只是护国军派去几个教官训练出来的,可见护国军的战斗力有多强,一旦他们十五万大军南下,咱们只能再次跑路。”
刘芳亮点点头,表示认可:
“咱们只有一万多人,肯定无法和如日中天的护国军对战,护国军南下目标肯定不会是咱们,李定国和刘国能才是护国军的目标。”
李过意味深长的说道:
“一旦护国军南下,江南义军只有两条路走,要么归顺,要么被剿灭,蒙古大草原和辽东都被神武皇帝在半年内收复,甚至把朝鲜直接变成大明一个省,江南这些义军哪里能挡住。
护国军南下的目标绝不是刘国能,听说刘国能他们已经在和大明谈判,一旦护国军南下,刘国能立即率领麾下归顺。
一旦刘国能归顺,南方只剩下咱们和李定国两支队伍,李定国只有四万多人,咱们只有一万多人,到时连刘国能都对付不了,何况还有数十万护国军。”
李过这番话,让高一功刘芳亮等人大吃一惊,他们一时被震惊的目瞪口呆。
刘国能现在是实力最强的一支义军,一旦刘国能投降,他们和李定国这点人马真的不够明军塞牙缝。
李双喜根本不信,他立即说道:
“不会的,刘国能近十万人马,不可能会投降!”
田见秀叹口气:
“兄弟们,我们造反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因为土地被霸占,又要交极高的税赋,无法生活下去才举旗起义。
现在情况和崇祯皇帝在位时完全不同了,神武皇帝主动收缴士绅地主土地,然后分给百姓,以后一亩地只要交一斗粮食即可,这不是咱们想要的生活吗?
想当年咱们拖家带口跟着闯王起义,被官兵围剿时,经常一家一家被抓被杀,整天过着提心吊胆刀口舔血的日子。
咱有个办法,一旦护国军南下清剿咱们,咱们先不要着急下最后结论,主要看刘国能和李定国他们如何应对。
如果闯塌天刘国能和李定国他们都归顺朝廷,咱们也没有必要继续和护国军对抗,只要朝廷不为难咱们,给咱们分土地,咱们干脆也跟着归顺得了……”
李过没有提出投降的话,郝摇旗也没有说投降,田见秀第一个提出来,其实都在他们在路上商量好的。
一旦刘芳亮他们反对,李过再出来说话,毕竟李自成死后,李过在闯营的地位最高,他不但是李自成的侄子,更是被李自成当儿子对待。
田见秀说完,高一功和刘芳亮都是一愣,他们两个对视一眼,顿时脸色阴沉下去,只是冷冷看着田见秀,一时并未说话。
可是李双喜顿时不干了,他猛一拍桌子叫道:
“田见秀,你什么意思,让咱们都向官兵?闯王和那么多哥哥叔叔都被官兵所杀,咱决不投降,脑袋吊篮不就碗大一个疤……”
大人还未表态,一帮娃娃兵首先不干了,在李双喜之后,罗虎和李来亨等小将都表示决不投降:
“对,我们绝不投降,哪怕战到最后一个人,我们要为闯王报仇,男子汉大丈夫,咱不怕死……”
李双喜十七岁,罗虎十六岁,李来亨十一岁,其他小孩都在十三岁左右,他们基本都是孤儿,不会考虑大人的感受。
可刘芳亮高一功他们十几人不一样,他们都已经成家,并且都有孩子,这一年多在南方过的很好。
一旦护国军南下清剿他们,这些人中能有多少人活下来?他们绝对不能不考虑,因为他们很清楚自己无法和护国军对抗。
不等高一功他们说话,李双喜等小将立即对着田见秀大喊大叫起来:
“田叔叔,你们是不是已经投降朝廷?是不是朝廷派你们来劝降的?如果你们做了叛徒请马上滚出吉安……”
田见秀尴尬笑了笑:
“孩子们不要激动,先听听大人的意见……”
田见秀话音未落,几个孩子立即反对:
“不听,高叔叔他们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绝对不会像你们一样贪生怕死……”
李过看看李双喜和罗虎,他顿时眼睛一瞪:
“闭嘴,先听听大人的意见,你们都是孩子,有事情完全不是你们想象的额那么简单,田叔叔也只是提出建议,又没有马上确定!”
李过是李双喜和李来亨的义父,罗田也是李过夫人养大的,看到李过发火,几个孩子虽然心里不服气,可嘴上一句话不敢再说,都低下头!
高一功和刘芳亮他们都是什么人,到现在岂能看不出李过田见秀郝摇旗三人是来劝降的。
他们都很震惊,真的不敢想象李过会投降朝廷,他可是闯王的接班人。
如果李过真的已经投降朝廷,高一功刘芳亮也要好好考虑一下……
如果确定归顺,别看李双喜他们叫的凶,但他们无法左右这支队伍,最终还是要听从两位首领的决定。
高一功和刘芳亮并未在孩子们面前询问李过,高一功对李双喜说道:
“双喜,暂且不谈是否归顺朝廷之事,你们义父好不容易回来了,咱们先好好喝一顿,你们去准备酒菜……”
“好吧,咱们去准备酒菜为义父接风洗尘!”
李双喜看看义父李过,他没有再坚持,点点头带着一帮孩子离开……
看到李双喜他们离开,高一功眼睛紧紧盯着李过问道:
“你们什么时候归顺的朝廷,现在是什么官?”
李过并未隐瞒:
“陕西一战被擒,神武皇帝并未让咱们投降,只是在打建奴时带上咱们几人,让咱们看看护国军的装备和战斗力。
作为一个汉人,亲眼目睹建奴残害汉人,咱们怎么可能袖手旁观,于是主动参加战斗。
得胜回来,看到分配土地百姓安稳生活,咱们渐渐失去继续造反的信心,现在咱们三人都是大明参将……”
刘芳亮和高一功对视一眼,随后说道:
“要我们归顺可以,朝廷不能秋后算账,要给兄弟们分土地,不过最终还要看刘国能和李定国,若他们真的归顺朝廷,咱们这支队伍会跟随!”
李过他们没有想到高一功和刘芳亮等人如此好劝,顿时大喜:
“好,一言为定,我们一定禀告神武皇帝,为兄弟们争取最大利益……”
……
京师乾清宫
朱慈烺正在看几封迷信,都是锦衣卫从山东送来的。
洪承畴在山东进行土地改革,遭到士绅地主强烈反对。
特别是那个衍圣公,让洪承畴一点办法都没有。
自春秋之后,中国没有哪个朝代能逾三百年而不倒的,帝王宝座也被不同家族的屁股坐了个遍。
当然每次换屁股都不是请客吃饭,而是你死我活的斗争,许多家族在斗争中湮灭或式微。
但有个家族却在这腥风血雨中牢牢地坐在皇座之旁,不论谁来做皇帝,都少不了这个家族的好处,而这个家族的中心就在山东曲阜。
孔丘先生乃春秋时期一位志高命薄的教书先生,一心入仕却人生坎坷颠沛流离总是不如意。
所幸孔先生有两大特长,一是能说会道死的能掰成活的,凭此收了不少学生,自然肉干是少不了的。
二是能编会辑,善于将别人学说化成自己的,比当今那些各种各样《大词典》的编者们那是强了许多。
初时这天下山头可是多了去,除了儒之外,道、墨、法、名、兵、阴阳、纵横、杂、农,等等,大家平起平坐你争我夺。
渐渐地,那些帝王发现,最好使的还是儒,有儒相伴,君君臣臣,愚民卑服,皇座不倒。
于是从某年起,独尊儒术成了帝王们的不二选择。
而儒家也乘势削平其他山寨,顺带手把其他山寨中值钱的东西全搂进儒家寨,并利用皇权严禁新的山寨立起。
这儒家寨兴旺了,孔家也就发达了,孔家的中心和象征――曲阜孔家,更是不得了,哪个帝王不给个三分薄面?
老刘家、司马家、老杨家、老李家都没少封赏,尤其到了宋朝老赵家坐皇座的时候,可劲儿拍孔家马屁。
不但封了孔丘先生嫡孙为衍圣公,还承担了宏伟建筑――曲阜孔府这一重大爱心工程的全部建设费用,真正确立了孔府天下第一贵府的地位。
按说这孔家本属华夏正宗,儒家寨也是华夏山寨,孔丘老先生自己也曾讲过“华夷之辨”。
况且这华夏的帝王官民对孔家着实不错,这孔府总该心向华夏矢志不移了吧?
非也!孔府后人实乃国际主义战士,多次顾大局顺大势,配合杀入中原的外夷,为统一中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特别说到夫人和张献忠同归于尽时,李过田见秀郝摇旗三人顿时握紧拳头,眼睛更是蒙上一层雾气。
以前跟李自成在一起时,高桂英把他们当自家兄弟一样,他们都很尊重这位识大体的嫂子。
没有想到好不容易从官兵围困中逃出来,最后却和张献忠同归于尽,他们连嫂子最后一面都未见到。
高一功等人介绍完他们这里情况后,随后问道:
“三位兄弟,你们突围后都去了哪里?为何到现在才来吉安?我们这边兄弟都以为你们在突围时战死了。”
郝摇旗是一个大老粗,他担心自己说漏嘴,只是笑笑并未解释,李过先和田见秀对视一眼,才说道:
“兄弟们,我们四散后一直隐居在黄河以北,不知你们如何看待现在大明北方百姓生活和大明神武皇帝?”
刘芳亮看看李过三人说道:
“虽然咱们一直在南方活动,但对北方形势都有所了解,小皇帝大刀阔斧进行土地改革后,大明北方百姓确实过的不错。
咱们和李定国对南方治理,大部分都是借鉴小皇帝的改革,同样把地主的土地都分给百姓,庄稼成熟后收取一定比例税收。
要说小皇帝的能力,肯定远非崇祯能比,在魄力上更是甩崇祯几条街,他不但让北方百姓有饭吃,更是灭了建奴和蒙古。”
相比大明北方,如今南方的百姓日子反而不好过,他们大部分的田地被地主士绅霸占,只能给别人干活维持生计。
由于义军善待百姓,在义军占领区的百姓过还好些,生活在官兵控制区的百姓,一直被士绅地主巧取豪夺,日子过的很苦。
特别在左良玉控制的武昌那附近,左良玉麾下官兵比土匪还土匪,他们几乎过一段时间就会清洗一遍百姓,那里百姓都苦不堪言……”
高一功点点头道:
“是的,以前官兵叫咱们流寇,现在官兵比流寇还流寇,无论是咱们这里还是李定国控制区,百姓都比生活在官兵控制区百姓幸福。
相比李定国和咱们控制区百姓,闯塌天刘国能他们对百姓也不错,他们人马更多,控制的区域更大。
以前闯王队伍最大,张献忠第二,革左五营第三,刘国能他们只是一支小队伍,可现在刘国能他们居然有十万大军,战斗力和军纪都不错。”
李双喜接口道:
“听说刘国能他们麾下队伍几乎天天训练,其中还有三千火铳兵,曾经打的左良玉溃败。
现在官兵时不时来围攻李定国和咱们,对刘国能他们率领的队伍,官兵根本不敢招惹,想当初闯王在的时候,咱们才是最强的队伍。”
李来亨看看刘芳亮,又看看李过,突然说道:
“不怕,义父和两位伯伯回来,咱们的队伍战斗力又增加很多,以后绝对不会比闯塌天差……”
高一功和李过都微笑摸摸李来亨的小脑袋,他们队伍在李过田见秀郝摇旗回来后,实力绝对会大涨。
要知道李过和郝摇旗勇猛过人,田见秀文武双全,在李自成时期,田见秀已经是老营主将。
可是李过他们很清楚现在护国军的战斗力,无论李定国还是高一功,他们在护国军面前只有归顺一条路。
田见秀端起茶碗喝一口茶,轻轻放下茶碗说道:
“兄弟们,听说过段时间神武皇帝要亲率大军南下,你们对此怎么看?”
李双喜不屑道: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呗,咱们何时怕过官军。”
高一功摇摇头:
“听说护国军全是火铳兵,而咱们全靠大刀长枪,并缺少战甲,对付一般官兵还可以,一旦护国军南下,真的很难对抗!
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前年陕西一战,闯王近十万大军兵强马壮,在遭遇秦兵火铳兵后,整支队伍几乎覆灭,最后只剩下咱们这些人。
秦兵只是护国军派去几个教官训练出来的,可见护国军的战斗力有多强,一旦他们十五万大军南下,咱们只能再次跑路。”
刘芳亮点点头,表示认可:
“咱们只有一万多人,肯定无法和如日中天的护国军对战,护国军南下目标肯定不会是咱们,李定国和刘国能才是护国军的目标。”
李过意味深长的说道:
“一旦护国军南下,江南义军只有两条路走,要么归顺,要么被剿灭,蒙古大草原和辽东都被神武皇帝在半年内收复,甚至把朝鲜直接变成大明一个省,江南这些义军哪里能挡住。
护国军南下的目标绝不是刘国能,听说刘国能他们已经在和大明谈判,一旦护国军南下,刘国能立即率领麾下归顺。
一旦刘国能归顺,南方只剩下咱们和李定国两支队伍,李定国只有四万多人,咱们只有一万多人,到时连刘国能都对付不了,何况还有数十万护国军。”
李过这番话,让高一功刘芳亮等人大吃一惊,他们一时被震惊的目瞪口呆。
刘国能现在是实力最强的一支义军,一旦刘国能投降,他们和李定国这点人马真的不够明军塞牙缝。
李双喜根本不信,他立即说道:
“不会的,刘国能近十万人马,不可能会投降!”
田见秀叹口气:
“兄弟们,我们造反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因为土地被霸占,又要交极高的税赋,无法生活下去才举旗起义。
现在情况和崇祯皇帝在位时完全不同了,神武皇帝主动收缴士绅地主土地,然后分给百姓,以后一亩地只要交一斗粮食即可,这不是咱们想要的生活吗?
想当年咱们拖家带口跟着闯王起义,被官兵围剿时,经常一家一家被抓被杀,整天过着提心吊胆刀口舔血的日子。
咱有个办法,一旦护国军南下清剿咱们,咱们先不要着急下最后结论,主要看刘国能和李定国他们如何应对。
如果闯塌天刘国能和李定国他们都归顺朝廷,咱们也没有必要继续和护国军对抗,只要朝廷不为难咱们,给咱们分土地,咱们干脆也跟着归顺得了……”
李过没有提出投降的话,郝摇旗也没有说投降,田见秀第一个提出来,其实都在他们在路上商量好的。
一旦刘芳亮他们反对,李过再出来说话,毕竟李自成死后,李过在闯营的地位最高,他不但是李自成的侄子,更是被李自成当儿子对待。
田见秀说完,高一功和刘芳亮都是一愣,他们两个对视一眼,顿时脸色阴沉下去,只是冷冷看着田见秀,一时并未说话。
可是李双喜顿时不干了,他猛一拍桌子叫道:
“田见秀,你什么意思,让咱们都向官兵?闯王和那么多哥哥叔叔都被官兵所杀,咱决不投降,脑袋吊篮不就碗大一个疤……”
大人还未表态,一帮娃娃兵首先不干了,在李双喜之后,罗虎和李来亨等小将都表示决不投降:
“对,我们绝不投降,哪怕战到最后一个人,我们要为闯王报仇,男子汉大丈夫,咱不怕死……”
李双喜十七岁,罗虎十六岁,李来亨十一岁,其他小孩都在十三岁左右,他们基本都是孤儿,不会考虑大人的感受。
可刘芳亮高一功他们十几人不一样,他们都已经成家,并且都有孩子,这一年多在南方过的很好。
一旦护国军南下清剿他们,这些人中能有多少人活下来?他们绝对不能不考虑,因为他们很清楚自己无法和护国军对抗。
不等高一功他们说话,李双喜等小将立即对着田见秀大喊大叫起来:
“田叔叔,你们是不是已经投降朝廷?是不是朝廷派你们来劝降的?如果你们做了叛徒请马上滚出吉安……”
田见秀尴尬笑了笑:
“孩子们不要激动,先听听大人的意见……”
田见秀话音未落,几个孩子立即反对:
“不听,高叔叔他们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绝对不会像你们一样贪生怕死……”
李过看看李双喜和罗虎,他顿时眼睛一瞪:
“闭嘴,先听听大人的意见,你们都是孩子,有事情完全不是你们想象的额那么简单,田叔叔也只是提出建议,又没有马上确定!”
李过是李双喜和李来亨的义父,罗田也是李过夫人养大的,看到李过发火,几个孩子虽然心里不服气,可嘴上一句话不敢再说,都低下头!
高一功和刘芳亮他们都是什么人,到现在岂能看不出李过田见秀郝摇旗三人是来劝降的。
他们都很震惊,真的不敢想象李过会投降朝廷,他可是闯王的接班人。
如果李过真的已经投降朝廷,高一功刘芳亮也要好好考虑一下……
如果确定归顺,别看李双喜他们叫的凶,但他们无法左右这支队伍,最终还是要听从两位首领的决定。
高一功和刘芳亮并未在孩子们面前询问李过,高一功对李双喜说道:
“双喜,暂且不谈是否归顺朝廷之事,你们义父好不容易回来了,咱们先好好喝一顿,你们去准备酒菜……”
“好吧,咱们去准备酒菜为义父接风洗尘!”
李双喜看看义父李过,他没有再坚持,点点头带着一帮孩子离开……
看到李双喜他们离开,高一功眼睛紧紧盯着李过问道:
“你们什么时候归顺的朝廷,现在是什么官?”
李过并未隐瞒:
“陕西一战被擒,神武皇帝并未让咱们投降,只是在打建奴时带上咱们几人,让咱们看看护国军的装备和战斗力。
作为一个汉人,亲眼目睹建奴残害汉人,咱们怎么可能袖手旁观,于是主动参加战斗。
得胜回来,看到分配土地百姓安稳生活,咱们渐渐失去继续造反的信心,现在咱们三人都是大明参将……”
刘芳亮和高一功对视一眼,随后说道:
“要我们归顺可以,朝廷不能秋后算账,要给兄弟们分土地,不过最终还要看刘国能和李定国,若他们真的归顺朝廷,咱们这支队伍会跟随!”
李过他们没有想到高一功和刘芳亮等人如此好劝,顿时大喜:
“好,一言为定,我们一定禀告神武皇帝,为兄弟们争取最大利益……”
……
京师乾清宫
朱慈烺正在看几封迷信,都是锦衣卫从山东送来的。
洪承畴在山东进行土地改革,遭到士绅地主强烈反对。
特别是那个衍圣公,让洪承畴一点办法都没有。
自春秋之后,中国没有哪个朝代能逾三百年而不倒的,帝王宝座也被不同家族的屁股坐了个遍。
当然每次换屁股都不是请客吃饭,而是你死我活的斗争,许多家族在斗争中湮灭或式微。
但有个家族却在这腥风血雨中牢牢地坐在皇座之旁,不论谁来做皇帝,都少不了这个家族的好处,而这个家族的中心就在山东曲阜。
孔丘先生乃春秋时期一位志高命薄的教书先生,一心入仕却人生坎坷颠沛流离总是不如意。
所幸孔先生有两大特长,一是能说会道死的能掰成活的,凭此收了不少学生,自然肉干是少不了的。
二是能编会辑,善于将别人学说化成自己的,比当今那些各种各样《大词典》的编者们那是强了许多。
初时这天下山头可是多了去,除了儒之外,道、墨、法、名、兵、阴阳、纵横、杂、农,等等,大家平起平坐你争我夺。
渐渐地,那些帝王发现,最好使的还是儒,有儒相伴,君君臣臣,愚民卑服,皇座不倒。
于是从某年起,独尊儒术成了帝王们的不二选择。
而儒家也乘势削平其他山寨,顺带手把其他山寨中值钱的东西全搂进儒家寨,并利用皇权严禁新的山寨立起。
这儒家寨兴旺了,孔家也就发达了,孔家的中心和象征――曲阜孔家,更是不得了,哪个帝王不给个三分薄面?
老刘家、司马家、老杨家、老李家都没少封赏,尤其到了宋朝老赵家坐皇座的时候,可劲儿拍孔家马屁。
不但封了孔丘先生嫡孙为衍圣公,还承担了宏伟建筑――曲阜孔府这一重大爱心工程的全部建设费用,真正确立了孔府天下第一贵府的地位。
按说这孔家本属华夏正宗,儒家寨也是华夏山寨,孔丘老先生自己也曾讲过“华夷之辨”。
况且这华夏的帝王官民对孔家着实不错,这孔府总该心向华夏矢志不移了吧?
非也!孔府后人实乃国际主义战士,多次顾大局顺大势,配合杀入中原的外夷,为统一中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