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领主路之从1188开始 第八十五章 拖拉机显威
忙碌的日子过得飞快,不觉不觉间,日气渐暖,已是出了正月十五,何瑶安排人开始收获油菜籽。
金灿灿的油菜花潮退去,绿油油的菜籽荚隆重登场。
油菜籽熟透的时节,也是收获的季节,田野山岗、沟壑溪旁,路边屋角,一丘丘、一片片饱满的油菜籽,到处是收获的喜悦。
华夏人,对油菜花总有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对油菜籽压榨出来的菜籽油更是情有独钟。
可以说,菜籽油是炒菜的灵魂,用菜籽油烹制的菜肴有一种特别的植物醇香与清香。
琉求今年阳光普照、风调雨顺,粮食作物可谓是五谷丰登。
经过阳光的沐浴,微风的轻拂,角果经果胶酶分解,角果皮裂开,菜籽已与角果皮脱离,油菜壳也由最初的鲜绿色,被晾晒成了褐色。
露水未干的清晨,人们已经来到田间,将成熟的油菜秸秆用镰刀齐根割断,一棵棵、一堆堆、一排排躺倒在田里,鼓胀的菜荚在烈日里晒干。
油菜籽要带青收割不能等太熟,不然就很容易炸开了,掉落在地里,就浪费了!
在太阳底下晒几天,开始打油菜籽,那是一项繁重的体力活。
大家在堆油菜秸秆旁选择一块平整干燥的空地,铺上一张结实的油布或放上一个大竹匾进行打油菜籽。
大人一把一把地将晒干的油菜秸秆放在油布上,用木棍重重地敲打在菜荚上,发出节奏分明、响亮干脆的声音。
油菜荚“哗哗”地分开,里面的小黑子迫不及待地蹦出来,落在油布上。
打完一面油菜籽,再把油菜秸秆翻面进行再次敲打。
打完油菜籽后,把空空的油菜秸秆堆在一边。
油布上面是一层厚厚的碎荚空壳和油菜籽,尚未分出来。
女人和孩子用筛子进行筛选,把多余的菜荚壳筛出来。
筛着筛着,身后的碎荚空壳堆得越来越高,油布里的却越来越少,而乌黑发亮的油菜籽越来越多。
再用一个细密的小筛子筛出干净的油菜籽,用簸箕把油菜籽倒在小筛子上,一人迎风来筛。
风一吹,细细碎碎残余的油菜荚屑随风斜斜飘落在竹匾外,黑亮亮、圆溜溜油菜籽像雨滴一样径直落在铺好的竹匾里。
打油菜籽的日子总是艳阳高照,看人们汗水不停地流,真的很是辛苦。
一袋袋的油菜籽在田头矗立着。尽管劳作是辛苦的,但当人们把一袋袋沉甸甸的油菜籽挑到回家的时候,邢承恩看到人们脸上满足的神情。
晒谷场上,油菜籽经过烈日烘烤几天后,大家便把油菜籽卖给粮管所。
在田间地头,到处可看见人们收割菜籽的景象,菜籽源源不断进入粮管所,邢承恩搞出图纸,匠人们弄出来了收割机,和旋耕机有些像。
于是众人看到了油菜田中,一匹马拖着一个外形有点古怪的东西,人坐在那上面,随着马的拖曳那玩意一边的几片“大刀”不停的旋转着,随着“大刀”的转动,成片的油菜杆倒下了。
跟着李老实干活的李铁惊讶道。
“阿爷,那是啥?”
“收割机?邢大人让研发部搞出来的,还是马拉的。”
“收,收割机?”
李铁惊讶的看着那台收割机,看着在移动时将大片的油菜杆轻轻松松的割下来速度,这样的一台机子至少能顶几十个人吧!
“这,这收庄稼也能用机器?”
“没想到吧,我告诉你,你想不到的事情,还多呢,一会儿你看到铁牛那才叫震撼呢!”
李老实得意的告诉孙子:
“等到了垦区,再让你开开眼…”
收割完的地块会被拖拉机立即耕整出来,这不仅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而且加快了收割和耕种下一季粮食的进度。
冒着黑烟的蒸汽拖拉机也成了众人围观的对象,铁牛之名成了大家这几天说的最多的词,但是李铁还没有亲眼见过。
半个小时后,甚至还不等他们到耕地,就看到了一个喷吐着黑烟的“怪物”正徐徐于田间驶过。
在震耳欲聋的汽笛声中,他们险些从马车上摔下来……
看到新人来了,正在为蒸汽拖拉机加压的拖拉机手吕向文脸上露出些坏笑,他随手拉动了汽笛。
“嘟……”
震耳欲聋的汽笛声响彻云霄,刚到田里的人们,顿时被吓了一跳。
还不等他们回过神来,下一瞬间,蒸汽拖拉机动了。
“哎呀,?我的娘嘞……”
瞬间,一起的刘老大就被吓的一屁股坐在地上,惊愕道。
“这,这是啥怪物?它,它咋动了?”
“哎哟,我的个神来,这可是怪物啊?”
没见过的人惊恐的叫喊声,在田间地头响成了一团,有的人甚至吓的转身就往后跑去,?生怕这个喷着火的东西“吃”了自己。
“这,这就是铁牛?”
睁大眼睛,李铁站那,眼巴巴的看着它。
他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但肯定不是什么怪物,怪物上面可是站着人的,那人穿的还有点儿古怪。
其实,这拖拉机手穿的都有那么点古怪,邢承恩专门准备的套头衫。
这种套头衫,之所以选择它作为统一服装,完全是为了拖拉机手准备的,这种长袖衫一推出就深受匠人和农人欢迎。
穿着简单,?而且天气适应能力强,套在头上防晒防灰,热了可以卷起袖子变成了短袖,冷了扣上扣子,?就成了薄外套。
斗笠和套头衫加长裤,很快就流行起来,华夏人很实际,合适的就是好的,农人干活图实际,不在乎奇怪不奇怪的。
对于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琉求移民来说,他们根本就没有权力,也没有多余的金钱去追求什么服装上的美丽。
简单、耐用且便宜,才是王道,甚至就连裤子,邢承恩都直接选择了用厚布制成的工装裤。
简单、耐用才是硬道理。
“一个个的吓尿了吧!”
穿着工装裤,戴着风镜的吕向文笑道。
“这个叫蒸汽拖拉机,你们叫它铁牛。”
说话的功夫,他又一次拉响了汽笛,瞧着众人那副被吓傻的模样,吕向文的脸上尽是得意。
这几天在田间地头开垦土地的时候,每天都能震撼到人,而现在新移民的到来终于让他看到了显摆的机会。
其实,?从成为拖拉机手的那天起,他就是得到新玩具的男孩似的,就渴望着向别人显摆他的玩具。
“铁牛!”
惊愕的睁大眼睛,李铁整整一上午都有点儿走神,他总是会不断的把目光投向那台喷吐着烟雾与火焰,在地里飞速犁开大快土地的大家伙。
机器!
这就是机器吗?
和很多人一样,李林的第一次时代冲击波,正是从铁牛上开始的,也正是在这一瞬间,被吓傻的他似乎明白了什么。
明白了什么是机器的力量!也知道了上课学习的格物到底是怎样的力量了?
对于人们来说,琉求这里有着太多的新鲜事物给他们带来了太多的震撼。
这种冲击与震撼是必然的。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无论是马拉收割机,还是蒸汽拖拉机,都等于让他们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个工业文明的世界。
甚至直到这天晚上,当一切都结束之后,在返回宿舍的路上,李铁的脑海中还有充斥着蒸汽机轰鸣着犁开大地的那一幕。
那种前所未有的力量深深的震撼了他,同样也颠覆了他的认识。
“为什么只要有水,有煤,蒸汽机就能让拖拉机动起来?”
“为什么有了蒸汽,它就能发出相当于几十头牛的力气?”
在李铁的脑海中有着太多的问题,当然了,眼下没有任何人可以给他回答,但可以肯定的是,今天的这一幕在每个看到的人的心里都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他把自己的疑惑留在心里,想着开学了上课的时候问问老师。
当天晚上,在吃饭的时候,几乎每一个看到的人都在那里谈论着铁牛,谈论着蒸汽拖拉机。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在最初的震撼之后,许多人的心里更多的只是好奇,但只有极少数的人心里想要知道为什么。
邢承恩对此很开心,他希望真的有学生对蒸汽机感兴趣,从而引发学习格物的兴趣。
自己未来需要大量的工人不假,可是大量的工程师才是最宝贵的,那些人才只能从这些孩子中慢慢培养出来。
这些孩子才是未来,今天的蒸汽机只是为他们打开了视野,很多东西在书本里和亲眼看到完全是两个概念的。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多开阔眼界才是最宝贵的。
邢承恩相信,让人们的眼界开阔之后,思想上的解封才是最重要的,这个世界很大,东亚很小,人口完全是可以向外拓展的。
邢承恩不愿意让华夏再陷入王朝的覆灭循环中去,把人往外迁移直到满世界都是黄种人。
邢承恩就不信了,大量的人口外迁出去,分地分房的,看那些土地谁去种?也让这些老爷们尝试尝试后世的招工难!
金灿灿的油菜花潮退去,绿油油的菜籽荚隆重登场。
油菜籽熟透的时节,也是收获的季节,田野山岗、沟壑溪旁,路边屋角,一丘丘、一片片饱满的油菜籽,到处是收获的喜悦。
华夏人,对油菜花总有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对油菜籽压榨出来的菜籽油更是情有独钟。
可以说,菜籽油是炒菜的灵魂,用菜籽油烹制的菜肴有一种特别的植物醇香与清香。
琉求今年阳光普照、风调雨顺,粮食作物可谓是五谷丰登。
经过阳光的沐浴,微风的轻拂,角果经果胶酶分解,角果皮裂开,菜籽已与角果皮脱离,油菜壳也由最初的鲜绿色,被晾晒成了褐色。
露水未干的清晨,人们已经来到田间,将成熟的油菜秸秆用镰刀齐根割断,一棵棵、一堆堆、一排排躺倒在田里,鼓胀的菜荚在烈日里晒干。
油菜籽要带青收割不能等太熟,不然就很容易炸开了,掉落在地里,就浪费了!
在太阳底下晒几天,开始打油菜籽,那是一项繁重的体力活。
大家在堆油菜秸秆旁选择一块平整干燥的空地,铺上一张结实的油布或放上一个大竹匾进行打油菜籽。
大人一把一把地将晒干的油菜秸秆放在油布上,用木棍重重地敲打在菜荚上,发出节奏分明、响亮干脆的声音。
油菜荚“哗哗”地分开,里面的小黑子迫不及待地蹦出来,落在油布上。
打完一面油菜籽,再把油菜秸秆翻面进行再次敲打。
打完油菜籽后,把空空的油菜秸秆堆在一边。
油布上面是一层厚厚的碎荚空壳和油菜籽,尚未分出来。
女人和孩子用筛子进行筛选,把多余的菜荚壳筛出来。
筛着筛着,身后的碎荚空壳堆得越来越高,油布里的却越来越少,而乌黑发亮的油菜籽越来越多。
再用一个细密的小筛子筛出干净的油菜籽,用簸箕把油菜籽倒在小筛子上,一人迎风来筛。
风一吹,细细碎碎残余的油菜荚屑随风斜斜飘落在竹匾外,黑亮亮、圆溜溜油菜籽像雨滴一样径直落在铺好的竹匾里。
打油菜籽的日子总是艳阳高照,看人们汗水不停地流,真的很是辛苦。
一袋袋的油菜籽在田头矗立着。尽管劳作是辛苦的,但当人们把一袋袋沉甸甸的油菜籽挑到回家的时候,邢承恩看到人们脸上满足的神情。
晒谷场上,油菜籽经过烈日烘烤几天后,大家便把油菜籽卖给粮管所。
在田间地头,到处可看见人们收割菜籽的景象,菜籽源源不断进入粮管所,邢承恩搞出图纸,匠人们弄出来了收割机,和旋耕机有些像。
于是众人看到了油菜田中,一匹马拖着一个外形有点古怪的东西,人坐在那上面,随着马的拖曳那玩意一边的几片“大刀”不停的旋转着,随着“大刀”的转动,成片的油菜杆倒下了。
跟着李老实干活的李铁惊讶道。
“阿爷,那是啥?”
“收割机?邢大人让研发部搞出来的,还是马拉的。”
“收,收割机?”
李铁惊讶的看着那台收割机,看着在移动时将大片的油菜杆轻轻松松的割下来速度,这样的一台机子至少能顶几十个人吧!
“这,这收庄稼也能用机器?”
“没想到吧,我告诉你,你想不到的事情,还多呢,一会儿你看到铁牛那才叫震撼呢!”
李老实得意的告诉孙子:
“等到了垦区,再让你开开眼…”
收割完的地块会被拖拉机立即耕整出来,这不仅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而且加快了收割和耕种下一季粮食的进度。
冒着黑烟的蒸汽拖拉机也成了众人围观的对象,铁牛之名成了大家这几天说的最多的词,但是李铁还没有亲眼见过。
半个小时后,甚至还不等他们到耕地,就看到了一个喷吐着黑烟的“怪物”正徐徐于田间驶过。
在震耳欲聋的汽笛声中,他们险些从马车上摔下来……
看到新人来了,正在为蒸汽拖拉机加压的拖拉机手吕向文脸上露出些坏笑,他随手拉动了汽笛。
“嘟……”
震耳欲聋的汽笛声响彻云霄,刚到田里的人们,顿时被吓了一跳。
还不等他们回过神来,下一瞬间,蒸汽拖拉机动了。
“哎呀,?我的娘嘞……”
瞬间,一起的刘老大就被吓的一屁股坐在地上,惊愕道。
“这,这是啥怪物?它,它咋动了?”
“哎哟,我的个神来,这可是怪物啊?”
没见过的人惊恐的叫喊声,在田间地头响成了一团,有的人甚至吓的转身就往后跑去,?生怕这个喷着火的东西“吃”了自己。
“这,这就是铁牛?”
睁大眼睛,李铁站那,眼巴巴的看着它。
他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但肯定不是什么怪物,怪物上面可是站着人的,那人穿的还有点儿古怪。
其实,这拖拉机手穿的都有那么点古怪,邢承恩专门准备的套头衫。
这种套头衫,之所以选择它作为统一服装,完全是为了拖拉机手准备的,这种长袖衫一推出就深受匠人和农人欢迎。
穿着简单,?而且天气适应能力强,套在头上防晒防灰,热了可以卷起袖子变成了短袖,冷了扣上扣子,?就成了薄外套。
斗笠和套头衫加长裤,很快就流行起来,华夏人很实际,合适的就是好的,农人干活图实际,不在乎奇怪不奇怪的。
对于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琉求移民来说,他们根本就没有权力,也没有多余的金钱去追求什么服装上的美丽。
简单、耐用且便宜,才是王道,甚至就连裤子,邢承恩都直接选择了用厚布制成的工装裤。
简单、耐用才是硬道理。
“一个个的吓尿了吧!”
穿着工装裤,戴着风镜的吕向文笑道。
“这个叫蒸汽拖拉机,你们叫它铁牛。”
说话的功夫,他又一次拉响了汽笛,瞧着众人那副被吓傻的模样,吕向文的脸上尽是得意。
这几天在田间地头开垦土地的时候,每天都能震撼到人,而现在新移民的到来终于让他看到了显摆的机会。
其实,?从成为拖拉机手的那天起,他就是得到新玩具的男孩似的,就渴望着向别人显摆他的玩具。
“铁牛!”
惊愕的睁大眼睛,李铁整整一上午都有点儿走神,他总是会不断的把目光投向那台喷吐着烟雾与火焰,在地里飞速犁开大快土地的大家伙。
机器!
这就是机器吗?
和很多人一样,李林的第一次时代冲击波,正是从铁牛上开始的,也正是在这一瞬间,被吓傻的他似乎明白了什么。
明白了什么是机器的力量!也知道了上课学习的格物到底是怎样的力量了?
对于人们来说,琉求这里有着太多的新鲜事物给他们带来了太多的震撼。
这种冲击与震撼是必然的。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无论是马拉收割机,还是蒸汽拖拉机,都等于让他们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个工业文明的世界。
甚至直到这天晚上,当一切都结束之后,在返回宿舍的路上,李铁的脑海中还有充斥着蒸汽机轰鸣着犁开大地的那一幕。
那种前所未有的力量深深的震撼了他,同样也颠覆了他的认识。
“为什么只要有水,有煤,蒸汽机就能让拖拉机动起来?”
“为什么有了蒸汽,它就能发出相当于几十头牛的力气?”
在李铁的脑海中有着太多的问题,当然了,眼下没有任何人可以给他回答,但可以肯定的是,今天的这一幕在每个看到的人的心里都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他把自己的疑惑留在心里,想着开学了上课的时候问问老师。
当天晚上,在吃饭的时候,几乎每一个看到的人都在那里谈论着铁牛,谈论着蒸汽拖拉机。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在最初的震撼之后,许多人的心里更多的只是好奇,但只有极少数的人心里想要知道为什么。
邢承恩对此很开心,他希望真的有学生对蒸汽机感兴趣,从而引发学习格物的兴趣。
自己未来需要大量的工人不假,可是大量的工程师才是最宝贵的,那些人才只能从这些孩子中慢慢培养出来。
这些孩子才是未来,今天的蒸汽机只是为他们打开了视野,很多东西在书本里和亲眼看到完全是两个概念的。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多开阔眼界才是最宝贵的。
邢承恩相信,让人们的眼界开阔之后,思想上的解封才是最重要的,这个世界很大,东亚很小,人口完全是可以向外拓展的。
邢承恩不愿意让华夏再陷入王朝的覆灭循环中去,把人往外迁移直到满世界都是黄种人。
邢承恩就不信了,大量的人口外迁出去,分地分房的,看那些土地谁去种?也让这些老爷们尝试尝试后世的招工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