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诸天领主路之从1188开始 > 第一百零九章 黄勇

诸天领主路之从1188开始 第一百零九章 黄勇

    利益谈完之后王总管又招呼进来一人,此人是一白脸书生,穿一身湖蓝色长衣,浅蓝腰带,四十岁上下。

    “顾老弟,此人是市舶司负责阅实的林巩林主事,茶引瓷器等事需经他之手来办理,大家认识一下,交个朋友。”

    南宋时,各处市舶司曾一度并归转运司,或由提点刑狱司、提举茶事司兼管,但为时不长。

    两浙路各处市舶务的抽解职事由地方官负责,福建、广南东路的市舶司仍设提举市舶一职。

    宋代市舶司的职责主要包括:根据商人所申报的货物﹑船上人员及要去的地点,发给公凭(公据﹑公验),即出海许可证;

    派人上船“点检”,防止夹带兵器﹑铜钱﹑女口﹑逃亡军人等;

    “阅实”回港船舶,对进出口的货物实行抽分制度,即将货物分成粗细两色,官府按一定比例抽取若干份,这实际上是一种实物形式的市舶税,所抽货物要解赴都城(抽解),按规定价格收买船舶运来的某些货物(博买),经过抽分、抽解、博买后所剩的货物仍要按市舶司的标准,发给公凭,才许运销他处。

    这位姓林,应是知州放在市舶司的一个棋子,虽说qZ市舶司的长官是提举,可是知州安排一个阅实小吏也没人能说什么,放在明处的眼睛罢了。

    此人能在市舶司经营起来,心性手腕应是不差,顾平忙上前见礼,几人寒暄几句便又饮起酒来。

    林巩也是识趣之人,席间悄然说道:“这商船自然需要市舶司抽解,可是这战舰运送就不关我事,大人们自己看着处置吧。”

    顾平秒懂,林知州这算是投桃报李了,毕竟我大宋朝自有国情,官吏清廉,民风淳朴嘛!

    当然战舰运送的货物也得分四成给林知州才是重点,官场人人如此,入乡随俗,这是规矩!

    正事谈完之后,三人又叫来小娘子们热舞,一时间放浪形骸,好不热闹。

    酒宴结束与顾平分别后,林巩和王总管上了驴车,林巩不解的问王总管:

    “内知,老爷这么给这邢家子面子,值得吗?”

    “唉,这邢家弃子确实有几分本事,只是口无遮拦恶了官家,若不然还有可能科考当个清贵,可惜喽!”

    见林巩不解,又缓缓说道。

    “如今朝堂纷争,李圣人预立嘉王为太子,知州大人也要为自己考虑,此子还有些价值,大人正用得上,闲来布一手棋子罢了。

    相比起来,他还真不算什么,从最开始就是一枚弃子罢了。年轻、位卑,说了不该说的话,惹官家不快,纵有万般神通,一旦无价值了,也只能去死。”

    说着,王总管的手掌缓缓按在膝盖上,仿佛按死了一只蝼蚁。

    ……

    邢承恩要是知道林栗的谋算可要笑开了,明年可是福州知州赵汝愚任吏部尚书,你是没戏,后年自己心念念的稼轩老大可是要来了,一定要见见真人,可惜没呆几年又被罢了。

    次日,把事情安排好的顾平带人悄悄上船,往琉求而去。

    这船是每月定期采买物资的船,主要是为了安泉州诸位官员而设,你要是每月不来采买物资,尤其是粮食,你让监视的上官怎么想?

    此次随船的还有一位琉璃大匠,此人唤黄勇,乃是蔡鹏废了力气耗时半年多从苏州搞来的。

    黄勇五十多岁,既有技术也懂管理,在苏州琉璃匠营当了个管事,平时活的也算自在。

    可是自打儿子结婚之后,新妇柳氏模样俏丽,匠户营的一个小吏不知怎么起了心思,总是针对自己一家,凭着自己的本事和人脉还能周旋一二,可一旦自己过世,自己那木讷儿子怕是斗之不过,顷刻就有破家之祸!

    后来听说泉州有位大人需要琉璃匠,自己干脆使了些银钱把一家人调过去,先脱了虎口方是正途。

    黄勇一家来到泉州也有几天了,一直在庄子里安顿,如今顾平事情办完,这才带着人去往琉求。

    随船的还有一些买的孩童,都在庄子养着,每次随采买船运一批到琉求,这样量小且隐蔽,但胜在持久。

    上了海船看到船向大海驶出,黄勇心里也没底了,这不会是进了海盗团吧,可自己走的是官面的路子,海盗这么大的能量?

    顾平应是发现黄勇的不安,上前搭话:

    “黄老莫慌,团练大人在平湖驻地,没办法,官家钦点的,只能在那里点卯,所以匠户营都在那里,随船的这些人也是要去的,物资采买船泉州林知州是知情的,咱们可不是盗匪。”

    “多些顾指挥关心,是小的多想了,还望大人原谅则个。”

    黄勇赶紧作揖道。

    顾平则摆了摆手道:

    “无妨,邢团练仁善,不计较那么多,以后黄老相处久了自然会了解,不过平湖毕竟是海外蛮荒之地,一些规矩与咱陆地不同,黄老去了还是要先学习一下的,免得出了岔子。”

    “这是自然,应当的,应当的…”

    看到随船的还有一些孩童,黄勇暂时放下心来,现在已经身不由己,多想无益,只能听天由命了。

    海船次日便到了平湖驻地,众人学习了半月规矩才又坐船上了琉求。

    黄勇看到安平基地的码头和忙碌的众人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海匪可没这么大的规模,官兵一定会缴了的。

    来到军匠营还好说,可是看到钢厂时黄勇彻底呆住了,顾平叫了几声才反应过来。

    “顾统领,这铁匠营如此与众不同,老汉一时有些…”

    老头虽然知道宋朝炼铁使用开焦炭了,可确实没见过转炉炼钢,一时有些惊讶。

    见黄勇说话都不利索了,顾平忙说道:

    “不打紧,黄老第一次见此场景如此反应实属正常,某第一次见表现还不如黄老呢。”

    公元12世纪(北宋),出现了商品玻璃,并开始成为工业材料。

    不过,华夏古代的玻璃,一直是较为简单的低温铅钡玻璃。因为化学成分和烧成温度的原因,遇到热水就炸,因而根本无法用来做生活器皿。而西方的钠钙玻璃属于两个不同的玻璃系统,虽然透明度较差,但却结实耐用,遇热不炸裂!因此,古代的玻璃只能局限于装饰品,而很少被用作饮食器具,更谈不上制作光学玻璃了。

    所以邢承恩穿越要烧的就是西方玻璃,也就是现在日常所用的玻璃。

    玻璃的原料:石英砂、石灰石、长石、纯碱。

    石英矿古代就在开采使用了,这是陶瓷的重要原料;石灰石不说了,砌墙就用它;长石,这也是陶瓷重要原料;纯碱,也就是碳酸钠,又叫苏打、块碱、石碱、口碱,广泛应用于印染、制革、食用。天然纯碱主要存在于盐湖中,产量有限,古人早就使用。草木灰那是碳酸钾,也能用。

    邢承恩在琉求试着烧玻璃,绿玻璃能烧制出来,可是想做窗户的透明玻璃就不行了。

    和很多人想的不一样,古代用纸糊窗的历史并不长。即使到宋时代,用皮纸糊窗虽然有,但也不是普通人家可以负担的,因为古代的纸其实产量不高,很贵。

    邢承恩对中国古人用纸糊窗的概念,大概来源于影视剧,来到宋朝才知道这是不对的。

    穷人的窗户,都是敞口的……对,敞开的。

    冬季冷了,就用东西封死。比如用稻草、瓦片、木板等等。

    有钱的百姓才用纸糊窗,但这个纸不是普通的纸,通常是桐油纸,能防水防风,透光性一般,但不易损坏。

    富人们会使用布料糊窗,同时还会使用“明瓦”。

    布料一般是各种轻薄的绸缎纱,可参考红楼梦中的描述。明瓦则是使用蚌壳磨砺之后的一种半透明材料,是镶嵌窗户的高级材料,观感类似于带珠光的毛玻璃,这些材料都十分昂贵,等闲用不起。

    琉求这里篓蓝荜缕,移民哪有钱使用纸糊窗户,更别说布料了,都是木板一挡了事。

    也就是邢承恩的居所用了布料,其他人都是桐油纸,百姓们自然就是木板了。

    隋唐时代,中国工匠使用吹制法制造玻璃,而且随着炼丹术的发展,传统的铅钡玻璃演变成更适合吹制的高铅玻璃。

    铅钡玻璃的时代,工匠制造玻璃器时主要用方铅矿来助燃,方铅矿中含钡较多,到隋唐则直接用铅块助燃,杂质少了,玻璃的含铅量自然高了,能达到70%以上,这种高铅玻璃延展性好,能够加工薄壁器物,透明度也较高,生产的玻璃器明显胜于汉代。

    隋唐时代中国也生产了少量钠钙玻璃,但毕竟缺少地中海南岸碱湖里取之不尽的自然纯碱,因而没有发展起来。

    到了宋代,玻璃器变得很尴尬,随着玻璃器等宫廷玩物普及到民间,宋人已经明白了那些进口的玻璃器虽然漂亮,但跟国内的一样,不过是砂土烧制的,并没有多值钱,也不具有神秘效用。

    于是玻璃器被称为“药玉”、“假玉”,价值一落千丈,富贵人家不屑再用掉价的玻璃器来装饰自己,也就没有意愿去发展玻璃工艺。

    对民间社会来说,宋代的中国已经具备了高度发达的陶瓷工艺,作为器皿,陶瓷器已经足够满足各阶层人民的日常需求,民间也缺乏再去开发一种新材质器皿的动力。

    何况中国的高铅玻璃还有清脆易碎的缺点,冷热交替时极易损坏,这一点就远远不如陶瓷了,域外的钠钙玻璃器虽然质地厚重,不怕冷热交替,但舶来品价格偏贵,要成为主要的民用品很难。

    相比于唐代,宋代较为世俗化,玻璃器虽然不再具备神秘力量,但融合了宋代文人的雅趣,出现了玻璃花瓶、玻璃盏等风雅之具,作为观赏物,也出现了玻璃动物、玻璃瓜果、玻璃灯等新器型,苏州甚至制作过高达五丈的玻璃灯山,艺术水平都达到相当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