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乾坤江山令 > 第五十七章 方腊起义(一)

乾坤江山令 第五十七章 方腊起义(一)

    两浙路

    青溪县境内的梓桐洞、帮源洞等都坐落在山谷幽深险要的地方,人口密集,物产繁多,有漆树、楮树、松树、杉捌的丰富出产,商人很多,象车的辐条凑集在车毂上一样聚集在这一带。

    北宋初至中叶,每年贡漆不过几十万斤,最高也不过百万斤。到了崇宁年间,上贡数量逐渐增加,自从朱勔主持苏州应奉局后,数量剧增,到了宣和年间,每年贡漆达到千万斤。

    帮源漆是漆中上品,更是被搜刮得点滴不剩。

    宣和二年(1120年)夏,青溪知县陈光来到帮源峒,住在里正方有常的家里,催收帮源漆。

    帮源峒是一个方圆几十里的大山谷,遍谷都是漆树,家家都有漆园,漆民以割漆谋生。

    在帮源峒,有两家的漆园最大,产漆最多,其中,一个叫方有常,一个叫方腊。

    方腊是歙州人,后移居睦州青溪县帮源峒。相传他性情豪爽,乐善好施,经常救济穷苦百姓,深得当地民心,在百姓心中很有威望。

    方有常是帮源峒的里正,一方土皇帝。往年,别家的漆都如数上缴,他家的漆却缴得很少,等到县里上交漆的任务完成之后,方有常家的漆就是奇货,年年都能卖出好价钱。

    漆民明知道方有常捣鬼,却也无可奈何。

    知县陈光之所以要住进帮源峒,是因为今年官府收的漆比历年都多,上面催得急,任务完不成,他只好亲自到帮源峒督办。

    历年,漆民交足了官府的任务后,多余部分可以卖给进山来收购的外地商贾,即使官府强行收购,并且价钱压得很低,漆民多少也有些收入,今年却不同,漆民产出的漆,必须全额上缴,这样,就断了漆民的生计。

    据知县陈光说:

    “今年交漆的数量之所以如此之多,是因为朱大人奉旨在苏州建造府第,东南各路,有钱出钱,有物出物。”

    漆民的物当然就是漆了,没有漆的,也要孝敬竹木花石。

    官府催得急,百姓就遭殃,方有常是里正,对帮源峒的情况非常熟悉,在他的帮助下,帮源峒漆民产出的生漆,都被搜刮得一干二净,最后,仍然还有近万斤的差额不能凑足。

    知县陈光急了,将帮源峒的漆民召集在一起,道:

    “限你们三日之内凑足万斤之数,否则别怪本官不客气!”

    其实,除了一个人之外,所有漆民家里都没有存漆。这个唯一有漆的人,就是里正方有常。

    在知县的催逼下,帮源峒的漆民忍无可忍,方腊站出来,向知县陈光指证道:

    “现帮源峒除了里正方有常,谁家也没有。”

    方腊把陈光等人带到方有常藏漆的山洞旁,撬开封洞的石头,里面果然藏有两万斤生漆。

    方有常傻眼,知县陈光有心包庇,众目睽睽之下也无可奈何。

    从此,方腊和方有常结了梁子。

    官府如此作派,方腊家也因此被官府逼的破产,为了生计,便只有到里正方有常家当佣工,但方有常为人奸诈,完全不把方腊当人看,天天压榨逼迫方腊他们长时间劳作。

    方腊无法忍受这种暗无天日的生活,但他为人极其聪明,暗中积极联络四方受苦百姓,同时派心腹方肥出山打探消息。

    不久,他回来告诉山民们:

    “在睦州,他看到江中尽是发运花石纲和转运漆的船只,苏、杭一带的民船,都被官府征用。”

    “余杭县更惨…”

    所见种种皆是官府压榨百姓,尤其是苏、杭一带受花石纲之祸更为欺惨,百姓恨不得活拨、生吞朱勔。

    方腊觉得时机成熟,准备起义,为了蛊惑人心,假托唐朝袁天罡和李淳风的推背图,编成四句童谣谶言:

    “十千加一点,冬尽始称尊。纵横过浙水,显迹在吴兴。”

    十千是隐寓万字,加一点便成方字,冬尽为腊,称尊二字,就是南面为君的意思。

    宋初太祖赵匡胤的“点检作天子“等一类的谶句,都是人为捏造出来的蛊惑人心、骗人的把戏。

    方腊的四句谶语,玩的也是这种把戏。

    帮源峒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女杰陈硕真举义的地方,她自称文佳皇帝,起兵造反,不幸战败而亡,至今留有天子基、万年楼遗迹。

    方腊便使人在外面放出风声,说当年的陈硕真称帝没有成功,这道王气还在,要应验在方腊的身上。

    又是谶语,又是谣传,百姓更加相信方腊,起义的筹备也在顺利地进行。

    不料,方有常的嗅觉也很灵敏,他发现了方腊的异常,便派三子方庚去向县衙告发。

    方腊在方有常家也有眼线,他得知方有常要向官府告发的消息。

    立即带领一帮人包围了方有常的家,将方有常一家四十余口全都杀了,唯独方庚机灵,乘乱越墙逃脱。

    方庚的逃走,迫使方腊加速了起义的行动步伐。

    宣和二年(1120年)秋,方腊提前举事,他假托“得天符牒”集聚千余贫穷、破产的百姓,在漆园召开誓师大会,慷慨陈词地对大家说:

    “现今官府只知天天压榨索取我们百姓,赋税繁重,民不聊生,逼得我们实在是活不下去了!我们天天忍饥挨饿不算什么,但是你们能忍受自己妻儿老小冻死、饿死!忍饥挨饿,受苦受难吗?”

    众人皆气愤表示道:

    “不能。”

    方腊又道:

    “如今朝廷不仁不义,我们该怎么办?”

    众人齐喊道:

    “反了他!反了他!”

    …

    就这样百姓在方腊的洋洋洒洒陈述了上万字,于宣和二年方腊率众多百姓正式在歙县七贤村起义,很快便聚集上万人。

    十一月初,义军尊称方腊为“圣公”,改元“永乐”,设置将帅,分为六个等级,头扎红巾等各色头巾作为标志,建立政权。

    队伍以棍棒为主要武器,还打出“申天讨,杀朱勔”的口号,不到半个月时间,队伍就发展到几万人。

    县衙得到方庚的告发,两浙都监蔡遵、颜坦率兵五千前往帮源峒讨伐。

    方腊得知官兵大队人马来侵,立即同方肥等人商量应对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