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乾坤江山令 > 第七十五章 伐辽(三)

乾坤江山令 第七十五章 伐辽(三)

    童贯身为宣抚使是此次北伐军的统帅,副使蔡攸,顺理成章地就是副统帅。

    但在宋朝,都统制也是统帅,都,就是统的意思,全军的总统制官,不是统帅又是什么?

    可是,在童贯心中,这一次他不是有名无实的监军,而是有指挥权的统帅,他要把种师道的指挥权夺过来,真正地过一把统帅的瘾。

    种师道本来就不赞成北伐,但一旦被任命为都统制,他还是要争这个指挥权,在他的眼里,监军也好,宣抚使也罢,都是不知兵的文人,真正打起仗来,还是要靠他们这些久经沙场的将军来指挥。

    种师道尽管心里这样想,还算沉得住气。

    童贯脸上却有些挂不住了,质问道:

    “种帅你到底想怎样?“

    种师道见童贯逼着他摊牌,指着蔡攸说:

    “让这个混世魔王让座。“

    蔡攸一听,气得暴跳如雷,而众将军听罢,却哄堂大笑。

    原来,蔡攸这个“混世魔王“的雅号是御封的。蔡攸“混世魔王“这个封号,并不是很光彩。

    他与徽宗,虽然是臣与君的关系,然而,他们的私交却突破了君臣的界限,两人有时到了无话不说的地步,甚至彼此的私生活也可作为谈资。

    徽宗是一个好色之徒,蔡攸就投其所好,经常向徽宗传授一些床上功夫,并且还自夸地说:

    “这些招数,臣都在妻妾身上试过,其乐无穷。”

    并且还向徽宗建议:

    “如果官家不相信的话,可以让臣的老婆陪你试试。”

    话是这么说,是否真的试过,没有人知道。正因为他们有这样的关系,所以,五十多岁的蔡攸在临出征时,就敢要求徽宗将心爱的美人赏赐给他。

    一个恬不知耻的奸佞,配上一个荒淫无度的昏君,出演了一场破天荒的绝唱。

    有一次,蔡攸陪徽宗喝酒,他装扮成小丑与众女滚成一团,引得徽宗捧腹大笑。

    蔡攸乘机献媚地说:

    “官家,臣与官家共享太平之乐,竭忠尽力使官家乐趣无穷,官家也该给微臣封王晋爵吧?“

    “你也想封王?“

    蔡攸厚颜无耻地说:

    “以臣陪侍官家之功,还不能封王吗?

    徽宗随口答:

    “那就封你个''混世魔王''吧!“

    “混世魔王?“

    蔡攸吃惊地问

    “怎么,不满意呀?“

    徽宗说:

    “程咬金当年不是也做过混世魔王吗?“

    蔡攸立即趴在地上磕头谢恩

    好长一段时间内,蔡攸常在同僚们面前夸耀,说自己是混世魔王,是皇上御口亲封的,引来同僚们一阵窃笑。

    后来,蔡攸也觉得混世魔王这个称号不雅,也就不再提了。

    种师道当众称蔡攸混世魔王,而且出口不逊,蔡攸暴跳如雷,也就理所当然了。

    童贯虽然从心底里也瞧不起蔡攸,但蔡攸是皇上的宠佞,不能得罪,然而,这是在西北战场上,如果真的与种师道弄僵,这个仗就没法打了。权衡利弊,只得让蔡攸退一步了。

    种师道在争座次上占了上风,在军事指挥上仍然没有决定权,童贯是宣抚使,是西征军当然的统帅,种师道必须要受他的节制,否则就是抗旨不遵。

    他虽然敢与蔡攸顶撞,也敢与童贯分庭抗礼,但却不敢抗旨。

    童贯在会上根本就没有给种师道说话的机会,直接布置了他的作战计划。

    会上,童贯命雄州知州和诜赶做一批黄榜和招降旗,并在招降旗上写着“吊民伐因,降者有功,尽加封赐“的字,分发给各军。声称:

    “谁若献上燕京,就授他一个节度使之职。”

    种师道虽然心里不服,却不敢违抗军令。但对于这场战争,他还是要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说:

    “今日之事,有如盗入人家,既不能救,又从而分其宝也,毋乃不可乎?“

    意思是说,这件事情就如同有强盗闯进了邻居家,我们本应该救助邻居,现在不救也就罢了,还要和强盗分邻居家的财宝,这事不能干。咱们应该念及宋辽百年的和好,与辽一起抗金才是正理。

    童贯怒斥种师道,说:

    “这是君命,违抗就是抗旨不遵,如果再敢妄言惑众,抗旨不遵,按军法从事。”

    种师道再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抗旨不遵。只好叹了一口气,不再言语。

    童贯心腹亲信副都统制杨可世也忧心忡忡说道:

    “我军各方面皆没有准备妥当,如何能伐辽…”。

    坐在一旁的雄州知州和诜为拍童贯马屁,于是嘲笑杨可世道:

    “杨将军身为童帅心腹爱将,又是有名的万人敌猛将,居然呈辽国之威风,灭自己士气,连日薄西山的辽国也怕,真是可笑!”

    童贯也不高兴的道:

    “本帅是依照官家之计策执行,和平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可能性极大,所以其他些许小事不提也罢!”

    意思是警告他不要不识抬举。

    其实赵佶的决策收复燕云地区没有错,错的是你自己没有看清,自己是否有匹配的实力去收复,怎么收复,小看别人,高估自己。

    王禀乘机也劝阻道:

    “童帅,伐辽之事还是应从长计议,我军既无出师之名,又根本没有做好作战所需粮草军需,请问童帅这仗该如何打?”

    童贯见三位统兵主将都反对此时伐辽,非常不高兴,阴阳怪气道:

    “王正臣(王禀字),官家任命你为副都统,是为了借你威名收复燕云十六州的,不是让你来拆台的,啍!”

    明着说王禀,实则说得是种师道。

    王禀、杨惟忠、王渊、种师中等大部分西军将领都不想打这种无把握的仗,原因很简单,最主要的是掣肘太多,连都统制种师道也只能指挥中军那两万人马,其他军阵,没有童贯军令,是指挥不动的。

    连最基本的粮草物资都没有准备齐全,更不用说武器甲胄了,这仗怎么能打赢。

    即便打仗打赢了也是童贯指挥有方的功劳,加官晋爵的也是童贯和朝堂的那帮文官大臣,而拼死拼活的武将最多加些虚衔,职权是不会增加的,要加也是战时临时差遣增加,打完仗既撒消,回去任本来军职。

    打输了背黑锅的,不用说全是他们底下这些武将,被安上作战不力等罪名,轻者丢官去职,重者杀头抄家,而童贯和朝堂文官大臣屁关系没有。

    宋朝的武将是不能单独领军作战的权力,对武将有很大的猜忌,在朝堂上是一点话语权都没有,北宋是历史上武将地位最低的,因为宋朝太祖赵匡胤就是拥兵自重得的天下。

    而且战功多了也会遭皇帝猜忌,狄青、岳飞就是典型例子。

    各个将领听种师道都反对这样说,都纷纷出列嚷着等准备好后再出征伐辽。

    童贯再差也统军二十余年,也知道大军情况不容乐观,被说得哑口无言,心里想道,此时正是用人之计,不方便惩罚他们,只能等收复燕云地区后,再来收拾这些不听话的武将。

    种师道并不惧怕童贯,西军、乃至宋朝中最大的将门世家就是种家军,已经存在有一百多年的时间,势力根深蒂固。

    种师道见童贯指桑骂槐,暴脾气上来反骂道:

    “你为了一己私欲,置二十五万将士性命于不顾,你居心何在?”

    童贯见种师道这么不给面子,非常生气,不过却奈何不了,怕种师道不听军令擅自做主,于是道:

    “你等只需听军命行事即可,伐辽之事由本帅一人作主!

    停顿了一下,又怕种师道不遵军令,又道:

    “另命和知州为东路军副都统制!散会!”

    种师道听完负气而走,大会开得不欢而散。

    童贯让雄州知州和诜任种师道副手,实则监督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