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锦绣房俊 第4283章 军心动荡
热门推荐:
葬天神帝
红警:心灵终结
绑定玛丽苏,我在修仙界反内卷
清冷美人总腿软,疯批大佬太狠了
十天一天赋,成为吸血鬼的我太BUG了
超能:我在十一维空间轮回
斗罗二:获得系统后我成了万人迷
日记与鉴赏
小马宝莉之修真小马的日常
第4283章 军心动荡
子时末,中军帐内灯火通明,帐外一队队兵卒顶盔掼甲、全副武装往来巡逻,遇有擅自在营地内走动的兵卒、校尉当即捉拿,交由军中司马严惩。
帐内,李治喝着水,面色平淡。
其余人也都缄默无言,气氛很是严肃紧张……
虽然此番全军出征就意味着放弃潼关,谁都知道潼关沦陷在所难免,但直至这一刻,当潼关被刘仁贵、郑仁泰攻陷的消息传来,依旧令人心中彷徨、忐忑、压抑。
因为从现在开始,意味着大家只能率领这十余万大军一往无前、向死而生,不仅退路已经完全断绝,便是连停下脚步都不能。
这种只能一直胜利、不能有半点失败的压力,让所有人的心头都蒙上一层阴霾,心口如同压了一块大石一般喘不过气……
好半晌,李治放下水杯,环目四周,愤然道:“郑仁泰于荥阳之战时临阵叛逆,不仅将荥阳拱手送于刘仁贵,更尽起亲兵家将附逆,协助刘仁贵连克洛阳、函谷关、潼关,此獠卑劣猖獗、尤为可恨,终有一日,本王要将其碎尸万段,方消心头之恨!”
帐内众人默然。
其实这事儿也怪不得郑仁泰,整个山东世家都将家底抽调一空前往潼关,即便郑仁泰乃贞观名将,可手底下缺兵少将,如何打得过兵力雄厚、战力剽悍、装备精良的水师?
那刘仁贵虽然并未在大唐国内战事中展示能力,但这些年身在水师却是纵横大洋、百战百胜,周边新罗、倭国、安南等等番邦都被他打得丢盔弃甲、丧师失地,可谓是威震番邦,也算是一代名将……
易地而处,大家都不能保证自己比郑仁泰做得更好,一个人想要硬气起来其实并不是难事,无过于死而已,但为了个人之忠诚名誉却将整个家族拖累,成为家族的罪人,谁会去做?
说到底,世家门阀眼中家族的利益高于个人,更高于国家,为了家族莫说是附逆背叛,就算是投降外族,亦情有可原……
但是现在面对暴怒的李治,这些话显然是不能说的,“忠言逆耳”的后果往往就是得罪人。
崔信干咳一声,起身面有愧色,一揖及地:“殿下息怒,此山东世家之过也,老朽羞愧无地,不知如何自处……请殿下放心,待到辅佐殿下成就大业,老朽定要让荥阳郑氏给您一个满意的交待。”
身为山东世家名义上的领袖,崔信务必要表达自己坚定支持晋王的态度。
为了重现往昔荣耀,也为了效仿贞观初年关陇门阀之权倾朝野,山东世家早已孤注一掷与晋王捆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晋王他日成就皇图霸业之时,山东世家一飞冲天威凌天下,晋王若是败亡,山东世家也将一蹶不振,甚至从此坠落尘埃,从世家变成寒门……
巨大的政治收益,自然意味着巨大的政治风险,山东世家在此之前早已对此有所评估,现在看来局势虽然险恶,但成事的几率依旧很大。
单只是此番十万大军倾巢而出自潼关奔赴长安的途中,整条灞水防线并无一支部队渡河前来阻挠,便可见长安城中那位皇帝尚未达到收拢人心、慑服天下之地步。
人心不可测,这是最大的变数。
他始终与晋王一样,相信只要大军抵达长安城下,必然引发不可估量的剧烈变化,而目前的朝廷政权必然即将到来的剧变之中被彻底埋葬……
李治面容坚毅,冷然道:“本王得诸位之辅佐共襄盛举,自然记得各位的情分,他日成就大业之日,必然予以厚报,与诸位共享天下。但谁若是半途附逆、背弃盟誓,也休怪本王不念往昔并肩携手生死与共之交情。”
狠话肯定是要说的,不如此不足以震慑帐下诸人,实际上郑仁泰依附水师之事,的确引起巨大的波澜,使得许多人心生异志,不再是那么坚挺的支持自己。
譬如眼下安安静静坐在一旁的萧瑀……
当然,这个时候话说的再狠也无甚大用,正是用人之际,即便有人两面三刀、朝秦暮楚,他也只能忍耐,绝对不能予以严惩,否则愈发使得人心动荡、士气低迷。
决战在即,必须避免一切不利之因素全力以赴……
一笔一笔帐都记在心底即可,他日成就大业,再一笔一笔清算,这点隐忍之心他还是有的。
帐下诸人齐齐起身:“喏!”
“传令下去,寅时生火造饭,卯时三刻,全军拔营,让军中司马严密监察,凡有造谣生事者,严惩不贷!”
“喏!”
军令很快传达下去,整座军营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有些话不敢公开说,但同一伍之兵卒躲在营帐内难免窃窃私语,即便有些人愚笨不堪不知潼关失陷意味着什么,但经由旁人叙说,也都渐渐明白过来。
军心慌乱是肯定的。
十万山东私军皆是临时招募,说是招募,实则与“抓壮丁”没甚区别,几乎将山东各地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壮劳力一网打尽,这些人虽然平素也曾作为府兵去折冲府轮值,却没见过什么世面,“当兵打仗”完全是无奈为之。
这些人大多数都抱着“既然躲不了,那就混一混”的心态,想要让他们决死冲锋几乎不可能,充其量只能打一打顺风仗。
世世代代遭受山东世家奴役、管辖,谁知道皇帝是哪个?
自从岁末之时窦建德起兵席卷河北、山东,兵荒马乱人命如草芥,所谓的“家国天下”根本不曾在这些平民、奴隶的脑海中有什么印象,大家只苛求着一家老小辛勤劳作得以果腹……
此刻终于明白了潼关失陷的意义,也明白了他们此番支援潼关,又跟随晋王殿下奔赴长安,实则是一条有进无退、向死而生的血路,这谁还能无动于衷?
只不过军中司马斩首了几十个在营帐内“造谣生事”的兵卒甚至校尉之后,这股慌乱被死死的压制下来。
然而恐慌就好像弹簧一样,压得越狠,受力越大,一旦反弹,力大无穷……
*****
灞水奔流向北,远处的骊山已经染上青黄间杂之色,无论是灞水东岸的铜人原,还是西岸的霸陵原、白鹿原,田间庄家一片金黄,正由京兆府及各地县衙官员组织农夫收割粮食。
这几日天晴正是收庄稼的好时候,否则一场大雨极有可能毁掉一年的辛勤劳作……
好在眼下虽然正在打仗,但毕竟是内战,无论叛军还是朝廷军队都极其克制,面对加紧收庄稼的农夫并未予以袭扰,几乎视如不见。
毕竟无论最终谁在这场皇位争夺当中大获全胜,粮食都是稳定朝野的第一重要物资……
李靖与李勣分别穿着一身常服,骑在马上由几十个亲兵簇拥着由北至南巡视灞水防线。
灞水两岸一片金黄,凉风微动,秋高气爽。
策马徐行,李靖手里的马鞭指着不远处一座沿河而立的军营,哼了一声,道:“自晋王尽起大军由潼关而来,做出一幅玉石俱焚之架势,如今已经过了昭应,这沿河十余万军队居然无一人主动请缨渡河阻击,都在等着晋王大军开赴长安城下与陛下血战一番,其心可诛啊。”
李勣双手握着马缰,显然心情不错,闻言笑道:“卫公何必苛责呢?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立场,更有自己的利益需要去维护,这帮家伙没有听闻晋王全力以赴的消息便马上起兵响应,已经算是不错了。”
古往今来,忠臣义士固然有,可追根究底那些忠臣义士也很少单纯为了心中的忠义便视死如归、慷慨赴死,所为时势造英雄,大抵是自身之利益受到损害之后,其行为与国家利益趋于一致,这才成就了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
有人会单纯的为了一个崇高的信仰,便置生死于不顾吗?
如果真的有,那么必然会有一个辉煌盛世在他们手中缔造。
但皇帝想要让臣下抛家舍业誓死效忠,几乎不可能……
说到底,大家都是待价而沽罢了。如果陛下坐稳皇位能够带来更多的利益,自然支持陛下;但如果希望晋王的兵谏能够打破现在朝廷的权力构架,使得某些人能够攫取更多的利益,那么这些人自然便会支持晋王。
当下局势看似纷乱复杂,实则只要将一切都归纳于“利益”之下予以总结,想要捋清也不难……
李靖的目光从滚滚河水延伸至两岸的田野,叹息一声,道:“所以啊,人生在世太过复杂,对于利益之追求犹如野兽之于事物之贪婪,永无满足,这就是我对官场厌倦的原因。当年不得不卸甲归乡幽居府中,心中未免没有怀才不遇、遭受冷落的愤懑,如今执掌大权,才陡然发现自己根本就不适合混迹官场。还是太宗皇帝慧眼如炬啊,若非当年他的压制,以我之心性在这宦海之中浮沉,怕是早已被某些人利用而铸下大错。”
有些东西没得到的时候辗转反侧、求之不得,为之黯然神伤、满怀愤懑。
可一旦到手,却发现心中并无惊喜,为自己曾经的焦灼彷徨暗暗不值……
李勣感同身受,颔首道:“人最重要的是认清自己,自己想要什么并不重要,什么是适合自己的,那才最重要。卫公这些年修心养性,编纂兵书,却是已经返璞归真、洞悉天道,可喜可贺。”
两人一边策骑缓行一边聊着,自当年并肩出兵漠北覆灭突厥并俘虏颉利可汗,已经有许多年未曾这般抛开立场、身份,敞开心扉的聊一聊。
自灞桥方向一骑绝尘而来,到得近前停驻,马上骑兵翻身下马,禀报道:“有人抵灞桥之前,声称有绝密之信函要当面呈递给英国公。”
绝密信函……
李靖啧啧嘴,瞥了李勣一眼,嘴角冷笑,虽未明言,但神情之间不言自明。
李勣先是愣了一下,旋即看到李靖的眼神,失笑道:“某难道还能与叛军有所勾结不成?卫公狭隘了。这封信若是为真,要么是有人暗中向陛下投诚,且是某之旧识,要么是故意离间,诓骗如同卫公这样的傻子上当。”
李靖哼了一声,策马前行,道:“我不是笑你有可能勾结叛军,而是笑你这人时刻置身事外、一幅淡泊名利的样子,结果人家却认为你是最好的联络人选……真以为天下人都是傻子,看不出伱的心思啊?自作聪明!驾!”
策马先行,向着灞桥方向疾驰而去。
李勣无语,叹了口气。
是呀,天底下哪有那么多傻子呢?
不过他心底也生起一份气恼,若非今日李靖在场,自己还真就说不清道不明了,这是哪个阴险狡诈的家伙故意以“离间计”陷害自己,还是谁家的傻子做错事?
既然是给自己的绝密信函,却就这么堂而皇之的抵达灞桥,口口声声交给自己……
子时末,中军帐内灯火通明,帐外一队队兵卒顶盔掼甲、全副武装往来巡逻,遇有擅自在营地内走动的兵卒、校尉当即捉拿,交由军中司马严惩。
帐内,李治喝着水,面色平淡。
其余人也都缄默无言,气氛很是严肃紧张……
虽然此番全军出征就意味着放弃潼关,谁都知道潼关沦陷在所难免,但直至这一刻,当潼关被刘仁贵、郑仁泰攻陷的消息传来,依旧令人心中彷徨、忐忑、压抑。
因为从现在开始,意味着大家只能率领这十余万大军一往无前、向死而生,不仅退路已经完全断绝,便是连停下脚步都不能。
这种只能一直胜利、不能有半点失败的压力,让所有人的心头都蒙上一层阴霾,心口如同压了一块大石一般喘不过气……
好半晌,李治放下水杯,环目四周,愤然道:“郑仁泰于荥阳之战时临阵叛逆,不仅将荥阳拱手送于刘仁贵,更尽起亲兵家将附逆,协助刘仁贵连克洛阳、函谷关、潼关,此獠卑劣猖獗、尤为可恨,终有一日,本王要将其碎尸万段,方消心头之恨!”
帐内众人默然。
其实这事儿也怪不得郑仁泰,整个山东世家都将家底抽调一空前往潼关,即便郑仁泰乃贞观名将,可手底下缺兵少将,如何打得过兵力雄厚、战力剽悍、装备精良的水师?
那刘仁贵虽然并未在大唐国内战事中展示能力,但这些年身在水师却是纵横大洋、百战百胜,周边新罗、倭国、安南等等番邦都被他打得丢盔弃甲、丧师失地,可谓是威震番邦,也算是一代名将……
易地而处,大家都不能保证自己比郑仁泰做得更好,一个人想要硬气起来其实并不是难事,无过于死而已,但为了个人之忠诚名誉却将整个家族拖累,成为家族的罪人,谁会去做?
说到底,世家门阀眼中家族的利益高于个人,更高于国家,为了家族莫说是附逆背叛,就算是投降外族,亦情有可原……
但是现在面对暴怒的李治,这些话显然是不能说的,“忠言逆耳”的后果往往就是得罪人。
崔信干咳一声,起身面有愧色,一揖及地:“殿下息怒,此山东世家之过也,老朽羞愧无地,不知如何自处……请殿下放心,待到辅佐殿下成就大业,老朽定要让荥阳郑氏给您一个满意的交待。”
身为山东世家名义上的领袖,崔信务必要表达自己坚定支持晋王的态度。
为了重现往昔荣耀,也为了效仿贞观初年关陇门阀之权倾朝野,山东世家早已孤注一掷与晋王捆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晋王他日成就皇图霸业之时,山东世家一飞冲天威凌天下,晋王若是败亡,山东世家也将一蹶不振,甚至从此坠落尘埃,从世家变成寒门……
巨大的政治收益,自然意味着巨大的政治风险,山东世家在此之前早已对此有所评估,现在看来局势虽然险恶,但成事的几率依旧很大。
单只是此番十万大军倾巢而出自潼关奔赴长安的途中,整条灞水防线并无一支部队渡河前来阻挠,便可见长安城中那位皇帝尚未达到收拢人心、慑服天下之地步。
人心不可测,这是最大的变数。
他始终与晋王一样,相信只要大军抵达长安城下,必然引发不可估量的剧烈变化,而目前的朝廷政权必然即将到来的剧变之中被彻底埋葬……
李治面容坚毅,冷然道:“本王得诸位之辅佐共襄盛举,自然记得各位的情分,他日成就大业之日,必然予以厚报,与诸位共享天下。但谁若是半途附逆、背弃盟誓,也休怪本王不念往昔并肩携手生死与共之交情。”
狠话肯定是要说的,不如此不足以震慑帐下诸人,实际上郑仁泰依附水师之事,的确引起巨大的波澜,使得许多人心生异志,不再是那么坚挺的支持自己。
譬如眼下安安静静坐在一旁的萧瑀……
当然,这个时候话说的再狠也无甚大用,正是用人之际,即便有人两面三刀、朝秦暮楚,他也只能忍耐,绝对不能予以严惩,否则愈发使得人心动荡、士气低迷。
决战在即,必须避免一切不利之因素全力以赴……
一笔一笔帐都记在心底即可,他日成就大业,再一笔一笔清算,这点隐忍之心他还是有的。
帐下诸人齐齐起身:“喏!”
“传令下去,寅时生火造饭,卯时三刻,全军拔营,让军中司马严密监察,凡有造谣生事者,严惩不贷!”
“喏!”
军令很快传达下去,整座军营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有些话不敢公开说,但同一伍之兵卒躲在营帐内难免窃窃私语,即便有些人愚笨不堪不知潼关失陷意味着什么,但经由旁人叙说,也都渐渐明白过来。
军心慌乱是肯定的。
十万山东私军皆是临时招募,说是招募,实则与“抓壮丁”没甚区别,几乎将山东各地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壮劳力一网打尽,这些人虽然平素也曾作为府兵去折冲府轮值,却没见过什么世面,“当兵打仗”完全是无奈为之。
这些人大多数都抱着“既然躲不了,那就混一混”的心态,想要让他们决死冲锋几乎不可能,充其量只能打一打顺风仗。
世世代代遭受山东世家奴役、管辖,谁知道皇帝是哪个?
自从岁末之时窦建德起兵席卷河北、山东,兵荒马乱人命如草芥,所谓的“家国天下”根本不曾在这些平民、奴隶的脑海中有什么印象,大家只苛求着一家老小辛勤劳作得以果腹……
此刻终于明白了潼关失陷的意义,也明白了他们此番支援潼关,又跟随晋王殿下奔赴长安,实则是一条有进无退、向死而生的血路,这谁还能无动于衷?
只不过军中司马斩首了几十个在营帐内“造谣生事”的兵卒甚至校尉之后,这股慌乱被死死的压制下来。
然而恐慌就好像弹簧一样,压得越狠,受力越大,一旦反弹,力大无穷……
*****
灞水奔流向北,远处的骊山已经染上青黄间杂之色,无论是灞水东岸的铜人原,还是西岸的霸陵原、白鹿原,田间庄家一片金黄,正由京兆府及各地县衙官员组织农夫收割粮食。
这几日天晴正是收庄稼的好时候,否则一场大雨极有可能毁掉一年的辛勤劳作……
好在眼下虽然正在打仗,但毕竟是内战,无论叛军还是朝廷军队都极其克制,面对加紧收庄稼的农夫并未予以袭扰,几乎视如不见。
毕竟无论最终谁在这场皇位争夺当中大获全胜,粮食都是稳定朝野的第一重要物资……
李靖与李勣分别穿着一身常服,骑在马上由几十个亲兵簇拥着由北至南巡视灞水防线。
灞水两岸一片金黄,凉风微动,秋高气爽。
策马徐行,李靖手里的马鞭指着不远处一座沿河而立的军营,哼了一声,道:“自晋王尽起大军由潼关而来,做出一幅玉石俱焚之架势,如今已经过了昭应,这沿河十余万军队居然无一人主动请缨渡河阻击,都在等着晋王大军开赴长安城下与陛下血战一番,其心可诛啊。”
李勣双手握着马缰,显然心情不错,闻言笑道:“卫公何必苛责呢?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立场,更有自己的利益需要去维护,这帮家伙没有听闻晋王全力以赴的消息便马上起兵响应,已经算是不错了。”
古往今来,忠臣义士固然有,可追根究底那些忠臣义士也很少单纯为了心中的忠义便视死如归、慷慨赴死,所为时势造英雄,大抵是自身之利益受到损害之后,其行为与国家利益趋于一致,这才成就了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
有人会单纯的为了一个崇高的信仰,便置生死于不顾吗?
如果真的有,那么必然会有一个辉煌盛世在他们手中缔造。
但皇帝想要让臣下抛家舍业誓死效忠,几乎不可能……
说到底,大家都是待价而沽罢了。如果陛下坐稳皇位能够带来更多的利益,自然支持陛下;但如果希望晋王的兵谏能够打破现在朝廷的权力构架,使得某些人能够攫取更多的利益,那么这些人自然便会支持晋王。
当下局势看似纷乱复杂,实则只要将一切都归纳于“利益”之下予以总结,想要捋清也不难……
李靖的目光从滚滚河水延伸至两岸的田野,叹息一声,道:“所以啊,人生在世太过复杂,对于利益之追求犹如野兽之于事物之贪婪,永无满足,这就是我对官场厌倦的原因。当年不得不卸甲归乡幽居府中,心中未免没有怀才不遇、遭受冷落的愤懑,如今执掌大权,才陡然发现自己根本就不适合混迹官场。还是太宗皇帝慧眼如炬啊,若非当年他的压制,以我之心性在这宦海之中浮沉,怕是早已被某些人利用而铸下大错。”
有些东西没得到的时候辗转反侧、求之不得,为之黯然神伤、满怀愤懑。
可一旦到手,却发现心中并无惊喜,为自己曾经的焦灼彷徨暗暗不值……
李勣感同身受,颔首道:“人最重要的是认清自己,自己想要什么并不重要,什么是适合自己的,那才最重要。卫公这些年修心养性,编纂兵书,却是已经返璞归真、洞悉天道,可喜可贺。”
两人一边策骑缓行一边聊着,自当年并肩出兵漠北覆灭突厥并俘虏颉利可汗,已经有许多年未曾这般抛开立场、身份,敞开心扉的聊一聊。
自灞桥方向一骑绝尘而来,到得近前停驻,马上骑兵翻身下马,禀报道:“有人抵灞桥之前,声称有绝密之信函要当面呈递给英国公。”
绝密信函……
李靖啧啧嘴,瞥了李勣一眼,嘴角冷笑,虽未明言,但神情之间不言自明。
李勣先是愣了一下,旋即看到李靖的眼神,失笑道:“某难道还能与叛军有所勾结不成?卫公狭隘了。这封信若是为真,要么是有人暗中向陛下投诚,且是某之旧识,要么是故意离间,诓骗如同卫公这样的傻子上当。”
李靖哼了一声,策马前行,道:“我不是笑你有可能勾结叛军,而是笑你这人时刻置身事外、一幅淡泊名利的样子,结果人家却认为你是最好的联络人选……真以为天下人都是傻子,看不出伱的心思啊?自作聪明!驾!”
策马先行,向着灞桥方向疾驰而去。
李勣无语,叹了口气。
是呀,天底下哪有那么多傻子呢?
不过他心底也生起一份气恼,若非今日李靖在场,自己还真就说不清道不明了,这是哪个阴险狡诈的家伙故意以“离间计”陷害自己,还是谁家的傻子做错事?
既然是给自己的绝密信函,却就这么堂而皇之的抵达灞桥,口口声声交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