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夏言朱棣 > 第8章 寝宫问计谋身动(二)

夏言朱棣 第8章 寝宫问计谋身动(二)

    小太监不客气受了银子,斜着眼睛看解缙,“这个咱家可不知道,咱家只是传个旨意,就是个跑腿的。解大人还是快些吧,免得皇爷等的急了”。说完就向外走去。

    解缙赶忙拽住小太监的袍袖,又拿出一些闲散银子,塞到小太监的手里,“不知道皇爷还传见了哪位大人”。

    虽然小太监之前被解缙怠慢,但是现在也收了解缙不少银两,心情格外舒畅,就把解缙往自个儿身边拉了拉,“咱家不知道皇爷还传见了谁,但是咱家知道皇爷这次可是没有叫着齐泰大人他们几个。还望解缙大人日后飞黄腾达之后,多照应些咱家”。小太监可不真的认为解缙能够飞黄腾达,只是受了人家的银子,说些好听的话给解缙听。

    解缙和自家的长随亲自将这位天使送出门,然后又回到了客厅坐下来。长随提醒他快进宫面圣,却被解缙阻止。他现在要想一想,皇帝为何在这个时候召见他。首先皇帝不可能是要贯彻执行自个儿爷爷的“解缙小人,永不叙用”的政策。因为要执行这个政策完全不用将自己召进宫,只需要派两个锦衣卫,带着旨意将自己撵出京城即可。解缙接着分析,小太监刚刚告诉他,皇帝并没有召见齐泰等人。想到这儿,解缙一阵狂喜,皇帝此时召见他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皇帝要开始启用他了。虽然解缙之前已经决定静观事态发展,甭管是谁做皇帝,反正是老朱家的天下,他也准备投靠燕王。但是现在,皇帝要启用自己,那凭着自己的才学,肯定有一番大作为,青史留名也不在话下。即使到时候燕王胜利,他也会因为智谋出众,再一次受到重用。

    解缙理清了关系之后,急忙起身,准备进宫。他顾不得自己的长随准备轿子,就提起自己的官袍,除了自家大门,向着皇宫所在的方向跑去。他等着一刻太久了,一直以来可以说是怀才不遇。

    和解缙不同的是,三杨在听到皇帝召见他们的旨意之后并未多做停留,而是即刻赶赴宫中。他们实在是太聪明,知道皇帝召见他们而并未召见齐泰等人,他们自然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尤其是杨荣,之前他对于齐泰等人的政策就表示怀疑。齐泰等人实在是书生意气,以为平叛或者削藩就真的如同书中所写那样,在帐内埋伏几个刀斧手,掷盏为号。然后将敌人拿下。

    在此之前,燕王派自己的儿子们来南京祭奠自己的老爹朱元璋,徐寿辉建议皇帝将朱高炽等人扣留,没想到黄子澄竟然以不打草惊蛇为由反对,简直就是小孩儿过家家。皇帝自打登基以来,到处削藩,连路边的三岁小孩都知道皇帝要干什么。然而这位皇帝最贴身的智囊居然提出这样的建议,实在不可谓不愚蠢。关键是皇帝居然采用他的意见。

    无论怎样,在杨荣看来,这次不仅仅是自己的机会来了,皇帝拯救自己的机会也来了。杨荣走在去皇宫的路上的时候,向高皇帝也就是朱元璋同志的在天之灵祈祷,希望皇帝可以采纳自己的意见,不要再犯那样愚蠢的错误。虽然他打心眼里并不相信神灵的庇佑,但是这样起到也许真的有用。

    再说徐寿辉,因为李景隆约他到自己的府上叙旧,所以在一出宫门之后,就直接奔着李景隆的宅子去了。他知道自己的这个亲戚在军事上是个白痴,却还担任五军都督府都督,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之间的友谊。必定他们小时候经常一起玩耍,和平常百姓家里的小孩儿一样,脱了裤子尿床上这样的事情他们一样也没少干。当然那个时候和他们一起干调皮捣蛋的事情的还有朱棣,朱老四。可是现在,这个儿时的玩伴不顾国家人民的安危,不过国家之承平,也不过祖宗法,扯起了反抗皇帝,反抗自己的亲侄子的大旗。这些都让徐寿辉有些悲伤。自己的儿时玩伴,妹夫终于是要和自己站在对立面上了。

    徐寿辉并不是一个儿女情长的人,他知道自己的责任,所以他从一开始就没对他的这个妹夫手软过,只是皇帝却从来未听取过自己的意见。但愿皇帝能早日康复,继承高皇帝遗志,治理好大明天下。他在心里这样想。

    徐寿辉和自己的发小坐在一起喝闷酒,不仅自己郁闷,也导致传旨意给自己的小太监郁闷。小太监拿到传旨意的命令之后,忙不迭地奔向魏国公府上,结果一打听,魏国公徐寿辉同志出了门就在没回来,家里人也不知道去了哪儿。

    小太监没辙,只好叫着徐寿辉附上的家丁一起打听寻找。终于让他们找到了,可是这时候的徐寿辉却也喝大了。没办法,小太监只好吩咐人给这位魏国公猛灌了一阵醒酒汤,然后弄些冰水洗吧洗吧脸,才把这位国公给弄清醒。

    小太监知道这位国公不仅是开国功臣之后,更知道这位国公和皇帝是亲戚。所以他心情虽然郁闷,也还是趴在徐寿辉的耳朵边上轻声说道,“魏国公,皇爷旨意让您速速入宫”。

    徐寿辉听到这,也顾不得自己的狼狈,把喝大发了的纠缠着他的李景隆抛在一边,吩咐家丁备马,对小太监和其他人也不管不顾,上了马就朝着皇宫奔去。当此危机时刻,已经顾不上太多的礼数了。

    齐泰等人在从皇宫出来之后并未各自散去,他们一齐聚在黄子澄家里商量国事。国家正直戡乱之际,却无端端赶上皇帝大人病倒,到现在还有些甚至不清醒。几个人也只好唉声叹气。

    黄子澄在此时也向自己的各位同僚表示,明日无论如何也向皇帝保荐李景隆为元帅,统帅南军北上平叛。齐泰等人齐齐反对黄子澄的意见。他们认为国中现在还有老将,就不应该启用未经战阵的李景隆。在他们看来耿炳文等人经历过开过战争,对付常年在关外征战蒙古认得燕王也是绰绰有余。最后黄子澄接受他们的意见,几个人联名写了封奏,保荐耿炳文为大将军,郭英为副将,尽起国中兵马北上扫荡燕逆。

    幸好这个时候远在宫中的夏言不知道这几个人的想法,尤其是黄子澄的想法。否则夏言完全有理由拿起板砖照着这几位的脑袋一人来一下,让他们清醒清醒,什么他妈的才是他妈的战争。整天他娘的纸上谈兵的一伙人都琢磨的是些什么样的鬼主意,哪怕一毛钱的作用也没有。这些人也就是去做个文史研究,教教学生还行。

    远在皇宫之中的夏言无暇去想朱允炆倚重的这几个人的想法和策略。现在他就站在殿门之外,他在等待着他宣召的几位人物的到来,他相信凭借这些人他可以取得胜利。到那个时候,他娘的就狠狠地娶上好些个媳妇儿,封上好些个娘娘,认认真真地日理万“鸡”。当然,夏言是一位深信家花远比野花香的人,“家鸡”自然胜“野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