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明月宋时关 第五百三十章 创办官企
热门推荐:
开局狂拍四爷脑门,娘娘一路荣华
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
人皮子讨封,黄皮子都懵逼了
凡人修仙,开局看守废丹房
假太监:从推倒太子妃开始
崩铁:不受命途影响的我,为所欲
一丹一剑一乾坤
浪子回头:我能预见未来
九公主又美又飒楚倾歌风漓夜
苏宸明白韩熙载的意思,要说干货了,打动李煜和几位大臣,让他们明白,钱从何来。
“臣提议的创办官企,绝不是以往简单建几个官窑、官坊,生产制造以前旧的商品,而是推陈出新,生产许多新东西。比如高纯度白酒,分为酱香和浓香型,臣通过实践,发明了蒸馏酒的工艺,可以拿出部分成熟配置方法赠与朝廷,这样除了我苏家、白家之外,朝廷也能酿制高度数白酒销售海外、北方朝廷,光这一项白酒收益,就能日进斗金。”
“此外,臣在白瓷、青瓷之外,还生产除青白瓷,这个青白瓷的配方也可以献给国家,让国家大幅建立官窑,对外贸易。还有香皂、肥皂、香水、洗发露等,民用商品,琉璃玻璃的制造新工艺等。
“这些新东西,也只有臣知晓具体制造方法流程,如果赠与朝廷之后,建立内库和官企,然后每月一部分利润存入国库,一部分用于继续投建、生产成本等,不存在与民商争利。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这些工艺,属于新物品,目前也只有白家生产而已,只要继续准许白家制造,虽然白家的利润减少许多,但毕竟市场太大,光一个白家无法供应,尤其是对外贸易,与南洋和西域、新罗多国的贸易,只有朝廷来做,才能够满足各国的需求……”
苏宸平时已将条陈一条条理顺、背熟,向官家和众大臣阐述自己观点时,说得条理分明。
他讲述的十分清楚,对每一项措施的针对、产生的效果、可增的利润,都有明确说明。
如果真能执行下去,可以预见,的确可以让南唐迅速发展,充盈国库,其可行性较之李平、潘佑等人提出分兵屯田、恢复井田制等,更有可实施性,而且不会动了勋贵豪强的土地,也不会产生巨大的抗力。
毕竟这些新的生产工艺,都是全新的商品,只有苏宸知道,他拿出来生产,不会冲撞那些皇商、民商的根本利益。
李煜听完,眼神发亮,似乎看到了远远不滚的金银钱币进入国库,彻底恢复元气,可以实现中兴了。
“甚好,若是能够推行下去,便能产生大量的新商品,流通唐国境内,以及西域、南洋等海外,换取我们所需的金银铜币和粮食物资等,朝廷的困局,国库的空虚,便能迎刃而解了。”
李煜大喜过望,似乎看到了一线曙光,否则,如今的唐国局面江河日下,走向衰败,他也很着急焦虑。
“只是,这些新商品,普通百姓能使用吗?应该很昂贵吧,而且,也未能解决耕农佃户没有土地的危机。”潘佑提出了质疑。
苏宸回答道:“新制造的这些产品,可以分高中低三档,高端商品卖给权贵富人,包装和质量提高,中端商品卖给殷实乡绅,平民商品可以低价卖给百姓;这样各有所需,各出不同价格。一些没有地的佃户,也可以进入官企内打工,成为工人,每個月发方佣金薪水,签定长工、短工契约合同,缓解佃农没有土地的危机。只要国库充裕了,对土地税和人头税收方面也能缓解,如此才能上下疏导,减轻百姓的苦难,唐国也能富强。”
“原来如此。”严续、秦承裕,张洎等人,都听明白了,对这种政见,觉得很新颖与合理,不必再去变更土地,艰难变革了。
苏宸趁热打铁说道:“长期以来,士农工商思维根深蒂固,臣的提议,这次变革恰恰是从工和商下手。从商业方面建立更良好的经商措施和对外贸易条例,放开海禁,加大对外输出商品,换取更多的物资,对内规范商业税、过路费、周转费等,这是商途。”
“在“工”的方面,臣提议建立了天工院,就是吸纳一些读书人和工匠进入,学习新的算学、机械学、物理学、化学等格物理论,做到格物致知,研制出水力纺织机、水力锻造机等,可以更大提升生产能力和工艺水平,那么我唐国的商品,天下无双,举世闻名,不愁难财源滚滚……”
苏宸陈述了许多细节,让李煜和几位大臣们,已经信服了,即便又提出了一些疑惑和不解,但也被苏宸逐一作答。
李煜经过深思熟虑后,点头说道:“这件事准了,交给韩卿全权负责,推动实施。不过,官企计划事关重要,牵扯行业较多,到时候朕还会派人进入,一同管理内库、工艺、官企等,先从金陵附近投产检验,如果运作稳定,便可推广到各州县,增加规模。”
“官家英明!”韩熙载率先表态支持。
潘佑等人,暂时看不透,也没有反驳,可以任由韩熙载、苏宸等人试验一番。
如果真有效果,他们这般改革,也能得到辅助。最后的目的都是一个:富国强民。
议事结束之后,苏宸打算跟随韩熙载等人离开,却被李煜挽留。
“苏卿,太后、皇后、皇子的病情,还需要你再去复诊一下,虽然太医们说问题不大,但是太后还是觉得,由你亲自复诊后,她才能安心。”
李煜微笑起身,对着苏宸和颜悦色说道。
“臣遵命。”苏宸拱手遵从,看得潘佑、张洎等人都很羡慕,暗叹状元公得待遇就是不一样啊!
如果他推出的经商新政真的替唐国解决国库危机,那么苏宸会更受宠了,孙党得官员们也会水涨船高。
离开了皇宫,韩熙载扬眉吐气,大笑而去,十分洒脱和傲然。
潘佑与李平对视了一眼,后者道:“这个苏宸本就是江左才子,从血统上讲,应该跟我们江左新党得地缘更近,不应该归他孙党独享吧?他们都是江北乔寄之辈,并非我江左人。”
潘佑叹道:“是我们下手晚了,不过,我们对状元公也没有恶意和冲突,可以拉拢一下,我可听说,文安郡公徐游的侄女徐清婉,跟苏宸关系颇深,如果能促成这门亲事,那么徐游跟苏宸关系也能加深一步,我们新党也能吸纳苏宸过来,为我们所用。”
李平脸色微喜,点头道:“有道理啊,我们这就去找文安郡公去。”
“臣提议的创办官企,绝不是以往简单建几个官窑、官坊,生产制造以前旧的商品,而是推陈出新,生产许多新东西。比如高纯度白酒,分为酱香和浓香型,臣通过实践,发明了蒸馏酒的工艺,可以拿出部分成熟配置方法赠与朝廷,这样除了我苏家、白家之外,朝廷也能酿制高度数白酒销售海外、北方朝廷,光这一项白酒收益,就能日进斗金。”
“此外,臣在白瓷、青瓷之外,还生产除青白瓷,这个青白瓷的配方也可以献给国家,让国家大幅建立官窑,对外贸易。还有香皂、肥皂、香水、洗发露等,民用商品,琉璃玻璃的制造新工艺等。
“这些新东西,也只有臣知晓具体制造方法流程,如果赠与朝廷之后,建立内库和官企,然后每月一部分利润存入国库,一部分用于继续投建、生产成本等,不存在与民商争利。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这些工艺,属于新物品,目前也只有白家生产而已,只要继续准许白家制造,虽然白家的利润减少许多,但毕竟市场太大,光一个白家无法供应,尤其是对外贸易,与南洋和西域、新罗多国的贸易,只有朝廷来做,才能够满足各国的需求……”
苏宸平时已将条陈一条条理顺、背熟,向官家和众大臣阐述自己观点时,说得条理分明。
他讲述的十分清楚,对每一项措施的针对、产生的效果、可增的利润,都有明确说明。
如果真能执行下去,可以预见,的确可以让南唐迅速发展,充盈国库,其可行性较之李平、潘佑等人提出分兵屯田、恢复井田制等,更有可实施性,而且不会动了勋贵豪强的土地,也不会产生巨大的抗力。
毕竟这些新的生产工艺,都是全新的商品,只有苏宸知道,他拿出来生产,不会冲撞那些皇商、民商的根本利益。
李煜听完,眼神发亮,似乎看到了远远不滚的金银钱币进入国库,彻底恢复元气,可以实现中兴了。
“甚好,若是能够推行下去,便能产生大量的新商品,流通唐国境内,以及西域、南洋等海外,换取我们所需的金银铜币和粮食物资等,朝廷的困局,国库的空虚,便能迎刃而解了。”
李煜大喜过望,似乎看到了一线曙光,否则,如今的唐国局面江河日下,走向衰败,他也很着急焦虑。
“只是,这些新商品,普通百姓能使用吗?应该很昂贵吧,而且,也未能解决耕农佃户没有土地的危机。”潘佑提出了质疑。
苏宸回答道:“新制造的这些产品,可以分高中低三档,高端商品卖给权贵富人,包装和质量提高,中端商品卖给殷实乡绅,平民商品可以低价卖给百姓;这样各有所需,各出不同价格。一些没有地的佃户,也可以进入官企内打工,成为工人,每個月发方佣金薪水,签定长工、短工契约合同,缓解佃农没有土地的危机。只要国库充裕了,对土地税和人头税收方面也能缓解,如此才能上下疏导,减轻百姓的苦难,唐国也能富强。”
“原来如此。”严续、秦承裕,张洎等人,都听明白了,对这种政见,觉得很新颖与合理,不必再去变更土地,艰难变革了。
苏宸趁热打铁说道:“长期以来,士农工商思维根深蒂固,臣的提议,这次变革恰恰是从工和商下手。从商业方面建立更良好的经商措施和对外贸易条例,放开海禁,加大对外输出商品,换取更多的物资,对内规范商业税、过路费、周转费等,这是商途。”
“在“工”的方面,臣提议建立了天工院,就是吸纳一些读书人和工匠进入,学习新的算学、机械学、物理学、化学等格物理论,做到格物致知,研制出水力纺织机、水力锻造机等,可以更大提升生产能力和工艺水平,那么我唐国的商品,天下无双,举世闻名,不愁难财源滚滚……”
苏宸陈述了许多细节,让李煜和几位大臣们,已经信服了,即便又提出了一些疑惑和不解,但也被苏宸逐一作答。
李煜经过深思熟虑后,点头说道:“这件事准了,交给韩卿全权负责,推动实施。不过,官企计划事关重要,牵扯行业较多,到时候朕还会派人进入,一同管理内库、工艺、官企等,先从金陵附近投产检验,如果运作稳定,便可推广到各州县,增加规模。”
“官家英明!”韩熙载率先表态支持。
潘佑等人,暂时看不透,也没有反驳,可以任由韩熙载、苏宸等人试验一番。
如果真有效果,他们这般改革,也能得到辅助。最后的目的都是一个:富国强民。
议事结束之后,苏宸打算跟随韩熙载等人离开,却被李煜挽留。
“苏卿,太后、皇后、皇子的病情,还需要你再去复诊一下,虽然太医们说问题不大,但是太后还是觉得,由你亲自复诊后,她才能安心。”
李煜微笑起身,对着苏宸和颜悦色说道。
“臣遵命。”苏宸拱手遵从,看得潘佑、张洎等人都很羡慕,暗叹状元公得待遇就是不一样啊!
如果他推出的经商新政真的替唐国解决国库危机,那么苏宸会更受宠了,孙党得官员们也会水涨船高。
离开了皇宫,韩熙载扬眉吐气,大笑而去,十分洒脱和傲然。
潘佑与李平对视了一眼,后者道:“这个苏宸本就是江左才子,从血统上讲,应该跟我们江左新党得地缘更近,不应该归他孙党独享吧?他们都是江北乔寄之辈,并非我江左人。”
潘佑叹道:“是我们下手晚了,不过,我们对状元公也没有恶意和冲突,可以拉拢一下,我可听说,文安郡公徐游的侄女徐清婉,跟苏宸关系颇深,如果能促成这门亲事,那么徐游跟苏宸关系也能加深一步,我们新党也能吸纳苏宸过来,为我们所用。”
李平脸色微喜,点头道:“有道理啊,我们这就去找文安郡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