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朱栴宁妃 > 第91章 景川候功勋表

朱栴宁妃 第91章 景川候功勋表

    朱栴(zhan)记得后世在明史研究所里研究过方孝孺,他自幼好学,师从宋濂,洪武十五年受东阁大学士吴沉的举荐,父皇朱元璋亲自召见了他,对他很是赏识,后因为仇家诬陷成罪,还是被父皇释放,后被蜀王朱椿哥哥招做正学。方孝孺刚正不阿,被建文帝重用,招为翰林侍讲,后朱棣哥哥起兵南下,朝廷讨伐,所有讨伐朱棣的檄文均出自方孝孺之手。

    朱棣哥哥攻下金陵后,朱棣想要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在奉天殿上方孝孺与朱棣激辩,痛骂朱棣不忠不义不孝,拒不书写,朱棣盛怒,杀了方孝孺。杀了方孝孺还不解气,朱棣还诛了方孝孺十族,如此刑罚,让诛九族都汗颜,他的两个弟弟也是赋诗一首赴死,他的妻子和两个儿子自缢身亡,两个女儿投秦淮河溺亡。

    成祖一朝,方孝孺的书被列为禁书,有儒生冒死私藏,才留下了他的一些著作,方孝孺可谓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典范和楷模,不畏权贵、守节忠义。朱栴按照推算,方先生现实该正是被仇家诬陷,被父皇释放在家蜗居的时候。

    “敢问二位兄台,适才所言的方先生可是浙江海宁方孝孺?”朱栴抱拳问道。

    二位男子一惊,没想到这娃娃还知道方先生,果真是读书在胸的儒生,便不敢怠慢,多了几分敬重。

    “回少公子,此文正是方孝孺方先生所作,公子读书多见识广,适才我兄弟二人有冒犯之处,还请公子见谅我等粗野。”一位男子抱拳道。

    “无妨,无妨,那方先生现在何处?”

    “回少公子,昨晚方先生写完此文后,连夜回浙江海宁老家了,怕是这会早走远了。”另一位男子道。

    朱栴听完,却有一股惆怅之感,怕是来自后世的自己就此和一代大儒方孝孺错过了。想着,不免伤感,却是脸上也带了出来,众人看着朱栴拿着方孝孺的文稿,面色踌躇忧虑,不禁吃惊不已,他们哪里知道方孝孺的刚烈和后世对他的尊崇。

    两位男子见朱栴拿着文稿久久不语,疑是他不便说价,一人便抱拳道:“少公子,我家侯爷这功勋可上得你家的报?若上得,请开个价便是。”

    朱栴被男子的震耳声惊醒,恍惚间匆匆道:“上得,上得,这方先生的大作当然上得,只是。”

    “只是什么?少公子请明示。”

    朱栴看了一眼张秀才,张秀才早明白了,便拿出了另六位侯爷的文稿递给朱栴。朱栴拿着一沓文稿,反复翻看着,很是为难的样子。

    其实他是在等着两位男子出价,自己对方孝孺敬佩和敬仰是一回事,这上头条是一回事,上头条是景川候曹震的事。朱栴知道曹震是蓝玉的亲信,他们二人可不缺钱。

    “少公子不必为难,多少银子我家侯爷拿得出,看这文稿怕是有多人要争,这样好了,我家出这个数。”男子说着,伸出了一把手。

    张秀才见着二人这般豪爽,也是兴奋,便旁敲侧击起来,道:“我家的报,不是人人上得,这都排着候着等我家少主人点头呢,这一沓文稿我家少主人都没看过呢。”言下之意是景川候曹震的运气不错,这文稿都直接递到朱栴手上了。

    两位男子听罢张秀才的话,相视一笑,一位道:“就出五百两银子,让我家侯爷上你家的报。”

    “兄弟,说什么呢?我家侯爷怎么就值五百两银子?这怕是一个总旗、百户、千户的身价,我家侯爷不可少了五千两银子,只要让我家侯爷上报,五千两不是问题。”震耳声音的男子大声纠正着。

    “对,对,我家侯爷就五千两银子上。”另一位男子也纠正着自己的话。

    “成交,五千两银子,这篇《景川候功勋表》上《花间坊报》下期头条,署名方孝孺,这可是当今皇上器重的儒生。”朱栴接着男子的话,当机立断。

    “好,少公子子果然痛快,我张从随侯爷征战多年,没想到少公子尚未弱冠,说话行事确是掷地有声。”说话震耳欲聋的男子原来名叫张从。

    朱栴一听张从的话,这才明白,难怪这二人走路虎虎生威,说话声若洪钟,却原来都是跟随曹震多年的行伍出身。李享几人却是在一旁听得云里雾里的,就这会说话间,十六爷张秀才又谈成了一笔买卖,还是五千两,这可比卖水粉来钱快多了。

    “张将军,按说这五千两确实不多,这样吧,本公子将这五千两银子拆分为三,一份四千两我花间坊所有;一份五百两二位将军一人一半用作云端小酌的酒水钱,二位将军何时吃完算何时,至于最后的那份的五百两将星夜送往海宁方孝孺先生处,以收到方先生印信为据,算是方先生润笔。”朱栴抱拳道。

    张从二人没想到这少主人如此慷慨,早高兴的大笑起来。随后双方约定,由花间坊派人去景川候曹震的府上取五千两银子,以收到银子的次日见报为约。

    口头契约已成,张从二人就要离去,还要朱栴派人去取银子,朱栴推脱不过,便派了马世勋、史大亮二人去曹府取银子。随后张从带着马世勋和史大亮二人出了花间坊。

    看着张从几人离去,张秀才还是接过方孝孺的文稿大加赞赏。李享却看着十六爷,伸手在他脑门上摸了又摸,越摸越好笑,心里道:小爷,你这小贼头,没病。

    “张先生,就辛苦你了,今晚连夜去国子监旁的印书作坊,赶印第二期报纸,这期只印两版,头版是《景川候功勋表》,二版就还是《女戒》,外加我花间坊推出新产品的告示。”

    张秀才应着声,还在琢磨方孝孺的文章的时候,朱栴对着李享几人道:“李先生,我花间坊怕是人手不够了,要再找些人来,各位若有合适的人等,可介绍来花间坊一起努力打拼。”

    “公子,人好找,若说要找到默契,和我等追随公子的死心人,怕是还要斟酌再三。”

    听李享这样说,朱栴也不说什么,李先生这样说定是有他的道理,正想着,李享接着道:“公子,在下以为所招之人当从西市坊招为好,家境窘迫之人也可堪当大任,再者公子的所有言行都在皇上的眼皮之下,三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