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餐馆通古代 第735章 生子当如孙仲谋
热门推荐:
一步一回首
四合院:重生何雨柱,贾家吐出来
红楼之我有东西两厂你想怎样
别人逃荒我咸鱼
斗罗:穿成千仞雪跟班,被迫成神
路少心机深,南小姐又被套路了
我在地府卖盒饭
重生后成了权臣掌中娇
嬴政偷听心声:我的大秦有亿点强
任小天摆摆手道:“好了老曹,你也不要再笑了。
其实孙权有意北伐本来也是一件好事。
但是错就错在他轻信了公孙渊这个反复无常之人。
事前陆逊、张昭曾苦劝于他。
张昭甚至以太后临终授命一事再三恳求孙权不要轻信公孙渊。
孙权当着他的面也保证了下来。
结果转头就派遣使者去了辽东。
随即便发生了我刚才说的那些事。
张昭对外虽然懦弱了一些,但总归也是东吴两朝老臣。
被孙权这么打脸他也是十分气愤。
干脆就连朝也不上了,整日躲在家中不出来。
孙权多次遣人上门请他上朝都被他拒之门外。
孙权可能是气不过,干脆让人用土把张昭府门给封上了。
你张昭不是不想出来吗?那干脆以后也别出来了。”
刘备、诸葛亮听的目瞪口呆。
诸葛亮不禁说道:“张子布者,江东重臣也。
以如此方式羞辱他,孙权未免有些过分了吧?”
任小天摇摇头道:“这还没完呢。
土封府门之后张昭仍然是没有动静。
孙权本就因公孙渊食言一事十分郁闷。
眼见张昭继续给他上眼药,他更是憋屈。
他干脆让人在府门前放了一把火,想要逼迫张昭出来。
张昭这会也是个硬骨头,任凭火怎么烧他就是死活不出来。
最后孙权没办法,总不能真的把张昭给烧死吧?
他只能让人熄灭火焰,亲自站在张昭府前叫门。
张昭总归还是江东臣子,孙权给了台阶他便下了。
二人再度重归于好,直至四年后张昭去世。”
曹操听完神情变幻莫定。
良久后憋出一句:“孙仲谋此等举动与稚童何异?”
任小天搓搓鼻子道:“其实老曹你在世的时候对孙权评价还是很高的。
甚至你还亲口说出过夸赞于他的话呢。”
曹操一愣:“吾何时夸过他了?”
“赤壁之战后的建安十三年,你出兵欲要占领江东门户濡须坞。
孙权深知濡须坞的重要性,亦领兵迎战。
水战实非北人强项。
几番交战下来你没占到什么便宜,麾下战死、投降者约有万人。
于是你紧闭营门不战,孙权军队数次叫阵均是不出。
在那时候你看到江东军容整齐、士气振奋有感而发。
于是说出了: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而后双方互有胜负,但濡须坞仍旧牢牢掌握在东吴手中。
僵持一个月后春季到来,雨水变多。
孙权给你写了一封信:春水方生,公宜速去。
其中还附了一张纸条:足下不死,孤不得安。
你大笑几声孙权不欺我后主动撤军北归。”
同样是继承父亲基业。
刘表幼子刘琮年幼懦弱,实为蔡氏傀儡。
长子刘琦虽有意光复荆州但奈何能力平庸,最后也是为刘备做了嫁衣。
孙权与他们二人有天壤之别。
孙策遗留的隐患被他一一扫除,江东民心也尽归孙氏所有。
双方比较之下高下立现,也难怪曹操会有此感慨。
曹操大笑道:“与刘景升之子一比,孙仲谋的确当为明君。”
说罢曹操还对刘备挤眉弄眼道:“不知比玄德之子阿斗如何?”
刘备脸色一黑,哼了一声后把脸扭到了一旁。
这曹操还真是会戳人肺管子。
“我们后世有不少人把这句话曲解成了曹操是骂孙权的意思。
在他们看来曹操这话是在说孙权你是我儿子。
其实曹操根本没有必要这么骂孙权。
那时候孙权的确是三番两次让曹操吃了亏不假。
但是以曹操的办事风格来说也不可能直接出言辱骂对方君主。
何况曹操和孙坚同龄,曹操长子曹昂年纪比孙权还大。
说这么一句话也算不得上是骂街。”
曹操双手扶额道:“后世之人究竟是如何看待吾曹孟德的?
吾要真是骂孙权,这岂不是更是在说吾心胸狭隘难以容人?
当年徐荣、吕布等人皆让吾吃过大亏,诸君可曾见吾出言辱骂过他们否?
这一点刘玄德你应该清楚。”
刘备点点头道:“朕自然知晓曹孟德你的为人。
那确非是你的本意。”
“好了好了,这事就暂且说到这儿。
我继续往下说孙权的事情。
其实你们也应该明白一个道理。
往往当事物的外部矛盾不够激烈的时候,内部矛盾就会逐渐加剧。
三国鼎立之势形成之后,三方虽互有战争但东吴相对还算是安宁。
于是乎孙权就打算继续他的制衡之道来平衡朝堂局势。
刚才我说他的刻薄寡恩在这里也能体现的淋漓尽致。
众所周知,东吴朝堂内部是由好几支势力组成。
除却孙氏宗族和顾陆朱张为首的江东士族以外。
还有以张昭、张纮、秦松为首的流寓士人集团。
以及周瑜、鲁肃、诸葛恪和大部分孙坚孙策武将旧部组成的淮泗集团。
后两者在孙权称帝之后因核心班底接连去世而青黄不接。
剩下的就是孙氏宗族和江东士族。
但是江东之地毕竟是士族的主场,孙氏宗族独木难支。
江东士族势力愈发强大,让孙权不得不担忧起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或许是年纪渐长,孙权的疑心病越来越重。
经过他的深思熟虑之后,他设立了中书典校来监察百官。”
刘备皱眉问道:“中书典校是何职务?朕为何从没听说过?”
任小天笑道:“那是孙权自己弄出来的。
中书典校顾名思义归属中书省管辖,由中书郎充任。
本来应该是负责审理诸官府及州郡文书,并监察群臣过失。
但是随着事情的发展,中书典校的职权越来越大。
以至于到了可以随意控制大臣案件的刑讯及处理的程度。”
曹操愣道:“那不和吾设置的校事一职类似吗?”
朱元璋笑道:“这事不新鲜。
自汉时刘彻设立绣衣御史以来历朝皆有此类似的职务。
一如曹孟德你的校事、唐时的内卫和察事、赵匡胤的皇城司以及咱大明的锦衣卫。
大多行的都是充为皇帝耳目,打探臣子及民间流言之事。”
任小天点点头道:“其实孙权设立这个职务最主要的目的还是针对江东士族的。
当时他手下有个中书典校郎名为吕壹。
他可是为孙权立下了汗马功劳啊。”
其实孙权有意北伐本来也是一件好事。
但是错就错在他轻信了公孙渊这个反复无常之人。
事前陆逊、张昭曾苦劝于他。
张昭甚至以太后临终授命一事再三恳求孙权不要轻信公孙渊。
孙权当着他的面也保证了下来。
结果转头就派遣使者去了辽东。
随即便发生了我刚才说的那些事。
张昭对外虽然懦弱了一些,但总归也是东吴两朝老臣。
被孙权这么打脸他也是十分气愤。
干脆就连朝也不上了,整日躲在家中不出来。
孙权多次遣人上门请他上朝都被他拒之门外。
孙权可能是气不过,干脆让人用土把张昭府门给封上了。
你张昭不是不想出来吗?那干脆以后也别出来了。”
刘备、诸葛亮听的目瞪口呆。
诸葛亮不禁说道:“张子布者,江东重臣也。
以如此方式羞辱他,孙权未免有些过分了吧?”
任小天摇摇头道:“这还没完呢。
土封府门之后张昭仍然是没有动静。
孙权本就因公孙渊食言一事十分郁闷。
眼见张昭继续给他上眼药,他更是憋屈。
他干脆让人在府门前放了一把火,想要逼迫张昭出来。
张昭这会也是个硬骨头,任凭火怎么烧他就是死活不出来。
最后孙权没办法,总不能真的把张昭给烧死吧?
他只能让人熄灭火焰,亲自站在张昭府前叫门。
张昭总归还是江东臣子,孙权给了台阶他便下了。
二人再度重归于好,直至四年后张昭去世。”
曹操听完神情变幻莫定。
良久后憋出一句:“孙仲谋此等举动与稚童何异?”
任小天搓搓鼻子道:“其实老曹你在世的时候对孙权评价还是很高的。
甚至你还亲口说出过夸赞于他的话呢。”
曹操一愣:“吾何时夸过他了?”
“赤壁之战后的建安十三年,你出兵欲要占领江东门户濡须坞。
孙权深知濡须坞的重要性,亦领兵迎战。
水战实非北人强项。
几番交战下来你没占到什么便宜,麾下战死、投降者约有万人。
于是你紧闭营门不战,孙权军队数次叫阵均是不出。
在那时候你看到江东军容整齐、士气振奋有感而发。
于是说出了: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而后双方互有胜负,但濡须坞仍旧牢牢掌握在东吴手中。
僵持一个月后春季到来,雨水变多。
孙权给你写了一封信:春水方生,公宜速去。
其中还附了一张纸条:足下不死,孤不得安。
你大笑几声孙权不欺我后主动撤军北归。”
同样是继承父亲基业。
刘表幼子刘琮年幼懦弱,实为蔡氏傀儡。
长子刘琦虽有意光复荆州但奈何能力平庸,最后也是为刘备做了嫁衣。
孙权与他们二人有天壤之别。
孙策遗留的隐患被他一一扫除,江东民心也尽归孙氏所有。
双方比较之下高下立现,也难怪曹操会有此感慨。
曹操大笑道:“与刘景升之子一比,孙仲谋的确当为明君。”
说罢曹操还对刘备挤眉弄眼道:“不知比玄德之子阿斗如何?”
刘备脸色一黑,哼了一声后把脸扭到了一旁。
这曹操还真是会戳人肺管子。
“我们后世有不少人把这句话曲解成了曹操是骂孙权的意思。
在他们看来曹操这话是在说孙权你是我儿子。
其实曹操根本没有必要这么骂孙权。
那时候孙权的确是三番两次让曹操吃了亏不假。
但是以曹操的办事风格来说也不可能直接出言辱骂对方君主。
何况曹操和孙坚同龄,曹操长子曹昂年纪比孙权还大。
说这么一句话也算不得上是骂街。”
曹操双手扶额道:“后世之人究竟是如何看待吾曹孟德的?
吾要真是骂孙权,这岂不是更是在说吾心胸狭隘难以容人?
当年徐荣、吕布等人皆让吾吃过大亏,诸君可曾见吾出言辱骂过他们否?
这一点刘玄德你应该清楚。”
刘备点点头道:“朕自然知晓曹孟德你的为人。
那确非是你的本意。”
“好了好了,这事就暂且说到这儿。
我继续往下说孙权的事情。
其实你们也应该明白一个道理。
往往当事物的外部矛盾不够激烈的时候,内部矛盾就会逐渐加剧。
三国鼎立之势形成之后,三方虽互有战争但东吴相对还算是安宁。
于是乎孙权就打算继续他的制衡之道来平衡朝堂局势。
刚才我说他的刻薄寡恩在这里也能体现的淋漓尽致。
众所周知,东吴朝堂内部是由好几支势力组成。
除却孙氏宗族和顾陆朱张为首的江东士族以外。
还有以张昭、张纮、秦松为首的流寓士人集团。
以及周瑜、鲁肃、诸葛恪和大部分孙坚孙策武将旧部组成的淮泗集团。
后两者在孙权称帝之后因核心班底接连去世而青黄不接。
剩下的就是孙氏宗族和江东士族。
但是江东之地毕竟是士族的主场,孙氏宗族独木难支。
江东士族势力愈发强大,让孙权不得不担忧起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或许是年纪渐长,孙权的疑心病越来越重。
经过他的深思熟虑之后,他设立了中书典校来监察百官。”
刘备皱眉问道:“中书典校是何职务?朕为何从没听说过?”
任小天笑道:“那是孙权自己弄出来的。
中书典校顾名思义归属中书省管辖,由中书郎充任。
本来应该是负责审理诸官府及州郡文书,并监察群臣过失。
但是随着事情的发展,中书典校的职权越来越大。
以至于到了可以随意控制大臣案件的刑讯及处理的程度。”
曹操愣道:“那不和吾设置的校事一职类似吗?”
朱元璋笑道:“这事不新鲜。
自汉时刘彻设立绣衣御史以来历朝皆有此类似的职务。
一如曹孟德你的校事、唐时的内卫和察事、赵匡胤的皇城司以及咱大明的锦衣卫。
大多行的都是充为皇帝耳目,打探臣子及民间流言之事。”
任小天点点头道:“其实孙权设立这个职务最主要的目的还是针对江东士族的。
当时他手下有个中书典校郎名为吕壹。
他可是为孙权立下了汗马功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