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餐馆通古代 第779章 黑脸包公
热门推荐:
月亮为她俯首
尘梦狐仙记
我在恋综里疯狂通关恐怖游戏
重回七零:娇妻又凶又疯
十年末世:满级大佬去种田
时王:真正的王道
不装了,我是外星人
功大高歌
七零宠婚,娇气包勾得科研大佬日日沦陷
包拯的话本演义从宋时就已经开始有了。
到了元朝,因为统治黑暗,百姓十分渴望像包拯一样的清官。
故而在杂剧盛行的时期,很多关于包拯审案为人洗清冤屈的故事流传了下来。
而明朝时期则是包拯形象神化的巅峰时期。
许多后世耳熟能详的故事都是明朝时编纂出来的。
诸如上达天庭、下至黄泉等神怪之事皆出自明朝。
雍正点点头道:“原来是包希仁,那难怪了。
他以清廉之名闻名后世,一如海瑞一般。”
雍正作为清朝皇帝里反腐手段最严厉的一位。
那自然对包拯这样的清官十分的有好感。
这话倒是把朱元璋给说糊涂了:“海瑞是谁?”
雍正解释道:“海瑞是你们明时嘉靖、万历年间的一位大清官。
其清名不在汉代汲黯以及北宋包拯之下。”
朱元璋回头向朱厚熜问道:“朱厚熜,你朝有这么一个人吗?”
朱厚熜茫然的摇摇头道:“回太祖,朕从未听说过此人。”
任小天笑道:“嘉靖二十八年海瑞才刚刚乡试中举,你能认识他就怪了。”
朱厚熜恍然的点了点头。
“既已知此人清名,那回去后便着手重用于他吧。”
朱元璋叮嘱了朱厚熜一句。
任小天张了张嘴想要说什么,最终还是没说出口。
倒是乾隆撇了撇嘴说道:“朕劝你三思而行。
海瑞有清名不假,但是他那脾气好生古怪。
朕怕朱厚熜无福消受啊。”
“只要是清官,脾气古怪些又有何妨?”
朱元璋洪武一朝最为讲究清廉,故而朱元璋对这事毫不在意。
任小天犹豫再三还是开口说道:“叔啊,海瑞那不光是脾气古怪。
诚然,他为官极度清廉不假。
但是他的事也确实很复杂,三言两语的也说不清楚。
回头有空了我再跟您细说。”
海瑞何止是脾气古怪,简直可以说是职场情商低到没有下限。
这也是导致他在后世名声两极分化的原因之一。
朱元璋点点头道:“成,你小子别忘了就行。
你去跟他们说包拯的事情吧。
咱对包拯已经算是十分了解了。”
刘邦背着手道:“也不用给我说了。
包拯我不比你们知道的少。”
刘彻奇怪的问道:“高祖是如何得知包拯的事情的?”
连刘彻自己都是只从史书中看过包拯寥寥数笔的记载。
自家的高祖从来没看过史书,他怎么会知道包拯的事情的?
任小天笑道:“你们有所不知。
现在老刘是除了我四哥之外最大的追剧达人。
他没事了就往我那观影室里钻,看的电视剧那可是真不少。”
其实任小天还有一句话没说。
刘邦虽然是爱看电视剧不假,但那也都是闲暇之余。
他在小院主要的时间还是和戚夫人两个人在屋里腻乎。
随即任小天对刘邦说道:“老刘啊,电视剧当不得真你应该知道吧。”
刘邦耸耸肩:“我知道啊,但戏说不是胡说,总归也有一些是真的吧?
就比如那包拯是黑脸清官。”
任小天笑道:“哎,你这话就只说对了一半。
包拯的确是清官不假,但他真不是黑脸。
额头上更是没有月牙般的胎记。”
刘邦一愣:“不是吧?我看了好几部包拯的电视剧。
里面他不都是以黑脸示人吗?”
“那都是后世文学艺术方面的加工罢了。
黑脸代表的是刚正忠直、大公无私。
正符合百姓对包拯清官的形象。
与此相似的还有阴险狡诈、诡计多端的白脸;
忠义勇猛、沉着果敢的红脸。
白脸和红脸的代表人物分别是曹操和关羽。”
曹操立马举手示意道:“若云长所说的还有那么些相似。
可吾怎么就阴险狡诈了?
你们后世为何要编排于吾?”
任小天无语道:“都说了,那是文学艺术加工上的需要而已。
你要怪也得去怪《三国演义》里把你形象刻画的太成功。
再说阴险就阴险呗,那不也代表着足智多谋嘛。
你就当是夸你不就完了?”
曹操翻了个白眼道:“吾倒宁愿你们后世记不得吾呢。
这哪里像是在夸吾...”
刘邦见话题被岔开,连连催促道:“别说曹孟德了,还是接着说包拯的事情吧。”
任小天点点头道:“老刘你是不是看的电视剧里是否还有提到包拯的身世?”
刘邦肯定道:“的确是提到了,但是每一个说法都不一样。
有说包拯是被父母遗弃被嫂娘养大的。
还有说是他父早丧,他被母亲一手带大的。
总之是众说纷纭,我也不知道该信哪个才好。”
任小天摇摇头说道:“哪个都不能信。
你刚说的这些在包拯身上都没发生过。
实际上包拯的父亲包令仪不光也是做官的。
而且曾做到过正三品的南京(今河南商丘)留守。
算得上是封疆大吏了。
所以包拯虽不是世家出身,但也当得起官宦子弟的称呼。”
“原来也是个蒙父荫入仕之人,朕还以为是什么大才呢。”
刘宏一向对世家极为忌惮。
如今听到包拯的家世,当即有些嗤之以鼻。
“这你还真说错了。
人家包拯是正儿八经自己考中的进士,和他父亲没什么关系。
事实上他父亲当时早已致仕(退休)。
包拯为了赡养父母,还曾多次婉拒官位。
直到为父母守孝期满,他都不肯离家乡而去。”
刘启微微颔首道:“如此说来,这包拯倒是个孝顺之人。”
汉代以孝治天下。
汉文帝刘恒能以皇帝的身份入二十四孝就可见一斑。
汉武帝时更是开创了举孝廉为官的先河。
故而刘启才会由此感慨。
任小天搓了搓鼻子继续说道:“从中进士到守孝期满的十年时间包拯都没有离开家乡。
直到在被朝廷屡次征辟后,包拯才入京听宣。
他从县令做起,后历任端州知府、殿中丞、监察御史。
他为宋仁宗上过很多次奏折。
奏折中针砭时弊,十分有见地且尖锐。
赵祯深以为然,也有意重用包拯。”
刘邦挠挠头道:“不是,你说的这些和我看的包拯好像没什么关系啊?
电视剧里不都说他是断案入神的吗?
尤其是他坐镇开封府衙,三口大铡端的是威风凛凛。
上到皇亲国戚,下到贩夫走卒。
但凡敢于触犯刑律之人都难逃包拯的法眼。
怎么到你这儿他就成了朝堂的言官了?”
到了元朝,因为统治黑暗,百姓十分渴望像包拯一样的清官。
故而在杂剧盛行的时期,很多关于包拯审案为人洗清冤屈的故事流传了下来。
而明朝时期则是包拯形象神化的巅峰时期。
许多后世耳熟能详的故事都是明朝时编纂出来的。
诸如上达天庭、下至黄泉等神怪之事皆出自明朝。
雍正点点头道:“原来是包希仁,那难怪了。
他以清廉之名闻名后世,一如海瑞一般。”
雍正作为清朝皇帝里反腐手段最严厉的一位。
那自然对包拯这样的清官十分的有好感。
这话倒是把朱元璋给说糊涂了:“海瑞是谁?”
雍正解释道:“海瑞是你们明时嘉靖、万历年间的一位大清官。
其清名不在汉代汲黯以及北宋包拯之下。”
朱元璋回头向朱厚熜问道:“朱厚熜,你朝有这么一个人吗?”
朱厚熜茫然的摇摇头道:“回太祖,朕从未听说过此人。”
任小天笑道:“嘉靖二十八年海瑞才刚刚乡试中举,你能认识他就怪了。”
朱厚熜恍然的点了点头。
“既已知此人清名,那回去后便着手重用于他吧。”
朱元璋叮嘱了朱厚熜一句。
任小天张了张嘴想要说什么,最终还是没说出口。
倒是乾隆撇了撇嘴说道:“朕劝你三思而行。
海瑞有清名不假,但是他那脾气好生古怪。
朕怕朱厚熜无福消受啊。”
“只要是清官,脾气古怪些又有何妨?”
朱元璋洪武一朝最为讲究清廉,故而朱元璋对这事毫不在意。
任小天犹豫再三还是开口说道:“叔啊,海瑞那不光是脾气古怪。
诚然,他为官极度清廉不假。
但是他的事也确实很复杂,三言两语的也说不清楚。
回头有空了我再跟您细说。”
海瑞何止是脾气古怪,简直可以说是职场情商低到没有下限。
这也是导致他在后世名声两极分化的原因之一。
朱元璋点点头道:“成,你小子别忘了就行。
你去跟他们说包拯的事情吧。
咱对包拯已经算是十分了解了。”
刘邦背着手道:“也不用给我说了。
包拯我不比你们知道的少。”
刘彻奇怪的问道:“高祖是如何得知包拯的事情的?”
连刘彻自己都是只从史书中看过包拯寥寥数笔的记载。
自家的高祖从来没看过史书,他怎么会知道包拯的事情的?
任小天笑道:“你们有所不知。
现在老刘是除了我四哥之外最大的追剧达人。
他没事了就往我那观影室里钻,看的电视剧那可是真不少。”
其实任小天还有一句话没说。
刘邦虽然是爱看电视剧不假,但那也都是闲暇之余。
他在小院主要的时间还是和戚夫人两个人在屋里腻乎。
随即任小天对刘邦说道:“老刘啊,电视剧当不得真你应该知道吧。”
刘邦耸耸肩:“我知道啊,但戏说不是胡说,总归也有一些是真的吧?
就比如那包拯是黑脸清官。”
任小天笑道:“哎,你这话就只说对了一半。
包拯的确是清官不假,但他真不是黑脸。
额头上更是没有月牙般的胎记。”
刘邦一愣:“不是吧?我看了好几部包拯的电视剧。
里面他不都是以黑脸示人吗?”
“那都是后世文学艺术方面的加工罢了。
黑脸代表的是刚正忠直、大公无私。
正符合百姓对包拯清官的形象。
与此相似的还有阴险狡诈、诡计多端的白脸;
忠义勇猛、沉着果敢的红脸。
白脸和红脸的代表人物分别是曹操和关羽。”
曹操立马举手示意道:“若云长所说的还有那么些相似。
可吾怎么就阴险狡诈了?
你们后世为何要编排于吾?”
任小天无语道:“都说了,那是文学艺术加工上的需要而已。
你要怪也得去怪《三国演义》里把你形象刻画的太成功。
再说阴险就阴险呗,那不也代表着足智多谋嘛。
你就当是夸你不就完了?”
曹操翻了个白眼道:“吾倒宁愿你们后世记不得吾呢。
这哪里像是在夸吾...”
刘邦见话题被岔开,连连催促道:“别说曹孟德了,还是接着说包拯的事情吧。”
任小天点点头道:“老刘你是不是看的电视剧里是否还有提到包拯的身世?”
刘邦肯定道:“的确是提到了,但是每一个说法都不一样。
有说包拯是被父母遗弃被嫂娘养大的。
还有说是他父早丧,他被母亲一手带大的。
总之是众说纷纭,我也不知道该信哪个才好。”
任小天摇摇头说道:“哪个都不能信。
你刚说的这些在包拯身上都没发生过。
实际上包拯的父亲包令仪不光也是做官的。
而且曾做到过正三品的南京(今河南商丘)留守。
算得上是封疆大吏了。
所以包拯虽不是世家出身,但也当得起官宦子弟的称呼。”
“原来也是个蒙父荫入仕之人,朕还以为是什么大才呢。”
刘宏一向对世家极为忌惮。
如今听到包拯的家世,当即有些嗤之以鼻。
“这你还真说错了。
人家包拯是正儿八经自己考中的进士,和他父亲没什么关系。
事实上他父亲当时早已致仕(退休)。
包拯为了赡养父母,还曾多次婉拒官位。
直到为父母守孝期满,他都不肯离家乡而去。”
刘启微微颔首道:“如此说来,这包拯倒是个孝顺之人。”
汉代以孝治天下。
汉文帝刘恒能以皇帝的身份入二十四孝就可见一斑。
汉武帝时更是开创了举孝廉为官的先河。
故而刘启才会由此感慨。
任小天搓了搓鼻子继续说道:“从中进士到守孝期满的十年时间包拯都没有离开家乡。
直到在被朝廷屡次征辟后,包拯才入京听宣。
他从县令做起,后历任端州知府、殿中丞、监察御史。
他为宋仁宗上过很多次奏折。
奏折中针砭时弊,十分有见地且尖锐。
赵祯深以为然,也有意重用包拯。”
刘邦挠挠头道:“不是,你说的这些和我看的包拯好像没什么关系啊?
电视剧里不都说他是断案入神的吗?
尤其是他坐镇开封府衙,三口大铡端的是威风凛凛。
上到皇亲国戚,下到贩夫走卒。
但凡敢于触犯刑律之人都难逃包拯的法眼。
怎么到你这儿他就成了朝堂的言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