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餐馆通古代 第976章 人口难题
热门推荐:
月亮为她俯首
尘梦狐仙记
我在恋综里疯狂通关恐怖游戏
重回七零:娇妻又凶又疯
十年末世:满级大佬去种田
时王:真正的王道
不装了,我是外星人
功大高歌
七零宠婚,娇气包勾得科研大佬日日沦陷
“之前我就有过这个想法,但是忙于修通惠河也没时间。
其实这事解决起来也没那么复杂。
现在最大的问题不就是人口稀缺嘛。
咱们从其他的朝代迁些过来不就完了?”
任小天的话顿时让朱元璋不屑一顾。
“咱就知道你小子出不了什么好主意。
这事咱能没想过?
可问题是哪个朝代不把治下的百姓看的极为宝贵?
谁没事会把人口往外推啊。”
古代与现代不同,人口绝对是最为宝贵的资源。
因为在农业社会,人口越多那么耕种的土地也会越多。
土地越多,那么产出的粮食也会越多。
况且在古代冷兵器作战的年代,人口也就意味着士兵。
虽然战争史上不乏以少胜多的案例。
但是更多的战争还是依靠人数的优势获胜的。
更何况人口越多,那么相应的朝廷税收也会更多。
所以历代皇帝都会尽可能的增加人口的数量。
任小天轻轻拍了拍朱元璋的后背:“您先别急。
我知道您说的有道理。
但是您先听我把话说完。
人口的确是宝贵的资源不假。
但是并不代表每个朝代的人口都不富裕啊。”
朱元璋失笑道:“瞧你这话说的。
咱还没听谁抱怨过自己治下的百姓多的。”
任小天立刻反驳道:“谁说没有?
您面前不就有这么一位么?”
朱元璋立刻追问道:“谁?”
任小天指着人群中的乾隆说道:“可不就是他喽。”
乾隆一脸愕然的指着自己:“朕?”
任小天点点头:“没错,就是你。”
“朕现在人口的确是不少。
但是也没富裕到先生你说的这个程度吧?”
乾隆显然也不想白白的让自己治下的百姓流失。
故而他暗暗的反驳了任小天一句。
任小天轻笑道:“哎,别怪我没事先提醒你啊。
再过十几二十年,你治下的人口问题可就要触及国本了。
到时候你想解决都很困难。
我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乾隆吓了一跳:“先生,你此言何意?
难道百姓多了还是坏事了?”
任小天摸着下巴说道:“这事得辩证的来看。
总的来说可以归纳成四个字。
福祸相依。
诚然,经过你们爷孙三代的努力大清的百姓人口翻了数倍。
你们也吃到了不少人口暴增所带来的红利。
可这也带来了不少的弊端。
就比如耕地面积无法承受暴增的人口。
可供耕种的土地本就是有限的。
根本无力负担突然激增的人口。
许多百姓甚至连饭都吃不饱。
当然你也不是没想过办法。
鼓励百姓去西部开垦荒地自给自足。
可是西部本就贫瘠,百姓们根本不愿意抛家舍业的去到那里。
宁愿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留在当地。
而且人口暴增也激化了许多社会矛盾。
因为土地、粮食引起的大小纠纷比比皆是。
整个民间都弥漫着紧张不安的情绪。
这种情绪如果控制不当,很容易引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再者百姓为了糊口不得不过度的围湖造田、毁林开荒。
这也让原本就不堪重负的土地进一步恶化。
水土流失之下,就连原本丰沃的耕地也变的开始贫瘠。
雪球越滚越大,问题也就越来越严重。”
乾隆心里一惊:“居然会如此严重?
朕还以为人口是越多越好呢。”
任小天摇摇头:“这种事情不能一概而论。
增长的过快并不一定就是好事。
到了你儿子嘉庆在位时期,人口继续增长。
积攒许久的问题终于爆发了出来。
川楚地区的白莲教揭竿而起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起义。
涉及范围之广几乎影响了大半个国家。
此次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但是已经成为了清朝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而后人口和土地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各地的起义仍旧是屡禁不止。
直到后面再度爆发了席卷全国的天平天国起义。
这次几乎是彻底葬送了整个大清。
虽然问题的根源不能全部归咎于人口暴增。
但这也绝对是绕不开的一个重要因素。”
曹操听的都不自觉的捏了一把汗。
他是怎么也没想到人口增多反而对国家是一件祸事。
再看看他,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
李元吉不屑道:“不是,本王记得他们清朝的疆域还没我们大唐大呢吧?
就算人口再暴增能如何?
还能有李隆基在位时期多不成?”
任小天瞥了他一眼说道:“元吉老兄,这你就不知道了吧?
李隆基天宝年间巅峰人口堪堪达到六千万而已。
一次安史之乱还让人口损失了三分之二还多。
那你知道乾隆六十年全国人口有多少吗?
将近两亿人!
到了咸丰年间更是翻倍到了4.3亿之多!
你还觉得你们大唐比清朝的人口更多吗?”
李元吉目瞪口呆。
同样是大一统的王朝,你们怎么有那么多的人口?
难道是清朝的百姓都十分的能生孩子?
“不是,都是同样的土地同样的人。
为何清朝会有这么多的人口?”
这个疑问借由刘启之口代李元吉问出来了。
任小天解释道:“这都要归功于玉米、红薯这样的高产作物的引入。
粮食产量增加,那能养活的人口也就多了。
要不然为什么同样的耕地面积,清朝的人口能是其他王朝的数倍还多呢?”
刘启恍然的点了点头。
乾隆擦了一把额头上的冷汗道:“没想到人口激增还会有如此严重的后果。
那朕便听先生之言。
将国内一部分百姓迁徙到这里来吧。”
既然已经知道了后果之严重,那乾隆也不再纠结。
立刻就同意了任小天的提议。
以他那会的人口基数。
即便是只迁来五分之一的人口,那对现在的局面也是极大的改善了。
朱元璋见困扰自己几人许久的难题就这么被任小天给解决了。
他也是好笑着摇了摇头:“等人口迁过来之后,这里的局面很快便能稳定。
那如今就只剩下最后一件事了。
处理完这事,咱们就可以返回了。”
朱祁钰好奇问道:“太祖,不知您说的是何事?”
“自然是此地的皇帝该由谁来做了。”
其实这事解决起来也没那么复杂。
现在最大的问题不就是人口稀缺嘛。
咱们从其他的朝代迁些过来不就完了?”
任小天的话顿时让朱元璋不屑一顾。
“咱就知道你小子出不了什么好主意。
这事咱能没想过?
可问题是哪个朝代不把治下的百姓看的极为宝贵?
谁没事会把人口往外推啊。”
古代与现代不同,人口绝对是最为宝贵的资源。
因为在农业社会,人口越多那么耕种的土地也会越多。
土地越多,那么产出的粮食也会越多。
况且在古代冷兵器作战的年代,人口也就意味着士兵。
虽然战争史上不乏以少胜多的案例。
但是更多的战争还是依靠人数的优势获胜的。
更何况人口越多,那么相应的朝廷税收也会更多。
所以历代皇帝都会尽可能的增加人口的数量。
任小天轻轻拍了拍朱元璋的后背:“您先别急。
我知道您说的有道理。
但是您先听我把话说完。
人口的确是宝贵的资源不假。
但是并不代表每个朝代的人口都不富裕啊。”
朱元璋失笑道:“瞧你这话说的。
咱还没听谁抱怨过自己治下的百姓多的。”
任小天立刻反驳道:“谁说没有?
您面前不就有这么一位么?”
朱元璋立刻追问道:“谁?”
任小天指着人群中的乾隆说道:“可不就是他喽。”
乾隆一脸愕然的指着自己:“朕?”
任小天点点头:“没错,就是你。”
“朕现在人口的确是不少。
但是也没富裕到先生你说的这个程度吧?”
乾隆显然也不想白白的让自己治下的百姓流失。
故而他暗暗的反驳了任小天一句。
任小天轻笑道:“哎,别怪我没事先提醒你啊。
再过十几二十年,你治下的人口问题可就要触及国本了。
到时候你想解决都很困难。
我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乾隆吓了一跳:“先生,你此言何意?
难道百姓多了还是坏事了?”
任小天摸着下巴说道:“这事得辩证的来看。
总的来说可以归纳成四个字。
福祸相依。
诚然,经过你们爷孙三代的努力大清的百姓人口翻了数倍。
你们也吃到了不少人口暴增所带来的红利。
可这也带来了不少的弊端。
就比如耕地面积无法承受暴增的人口。
可供耕种的土地本就是有限的。
根本无力负担突然激增的人口。
许多百姓甚至连饭都吃不饱。
当然你也不是没想过办法。
鼓励百姓去西部开垦荒地自给自足。
可是西部本就贫瘠,百姓们根本不愿意抛家舍业的去到那里。
宁愿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留在当地。
而且人口暴增也激化了许多社会矛盾。
因为土地、粮食引起的大小纠纷比比皆是。
整个民间都弥漫着紧张不安的情绪。
这种情绪如果控制不当,很容易引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再者百姓为了糊口不得不过度的围湖造田、毁林开荒。
这也让原本就不堪重负的土地进一步恶化。
水土流失之下,就连原本丰沃的耕地也变的开始贫瘠。
雪球越滚越大,问题也就越来越严重。”
乾隆心里一惊:“居然会如此严重?
朕还以为人口是越多越好呢。”
任小天摇摇头:“这种事情不能一概而论。
增长的过快并不一定就是好事。
到了你儿子嘉庆在位时期,人口继续增长。
积攒许久的问题终于爆发了出来。
川楚地区的白莲教揭竿而起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起义。
涉及范围之广几乎影响了大半个国家。
此次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但是已经成为了清朝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而后人口和土地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各地的起义仍旧是屡禁不止。
直到后面再度爆发了席卷全国的天平天国起义。
这次几乎是彻底葬送了整个大清。
虽然问题的根源不能全部归咎于人口暴增。
但这也绝对是绕不开的一个重要因素。”
曹操听的都不自觉的捏了一把汗。
他是怎么也没想到人口增多反而对国家是一件祸事。
再看看他,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
李元吉不屑道:“不是,本王记得他们清朝的疆域还没我们大唐大呢吧?
就算人口再暴增能如何?
还能有李隆基在位时期多不成?”
任小天瞥了他一眼说道:“元吉老兄,这你就不知道了吧?
李隆基天宝年间巅峰人口堪堪达到六千万而已。
一次安史之乱还让人口损失了三分之二还多。
那你知道乾隆六十年全国人口有多少吗?
将近两亿人!
到了咸丰年间更是翻倍到了4.3亿之多!
你还觉得你们大唐比清朝的人口更多吗?”
李元吉目瞪口呆。
同样是大一统的王朝,你们怎么有那么多的人口?
难道是清朝的百姓都十分的能生孩子?
“不是,都是同样的土地同样的人。
为何清朝会有这么多的人口?”
这个疑问借由刘启之口代李元吉问出来了。
任小天解释道:“这都要归功于玉米、红薯这样的高产作物的引入。
粮食产量增加,那能养活的人口也就多了。
要不然为什么同样的耕地面积,清朝的人口能是其他王朝的数倍还多呢?”
刘启恍然的点了点头。
乾隆擦了一把额头上的冷汗道:“没想到人口激增还会有如此严重的后果。
那朕便听先生之言。
将国内一部分百姓迁徙到这里来吧。”
既然已经知道了后果之严重,那乾隆也不再纠结。
立刻就同意了任小天的提议。
以他那会的人口基数。
即便是只迁来五分之一的人口,那对现在的局面也是极大的改善了。
朱元璋见困扰自己几人许久的难题就这么被任小天给解决了。
他也是好笑着摇了摇头:“等人口迁过来之后,这里的局面很快便能稳定。
那如今就只剩下最后一件事了。
处理完这事,咱们就可以返回了。”
朱祁钰好奇问道:“太祖,不知您说的是何事?”
“自然是此地的皇帝该由谁来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