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我的餐馆通古代 > 第1059章 相王李旦

我的餐馆通古代 第1059章 相王李旦

    任小天叹了口气:“还不是因为俩人是患难夫妻。

    当年李显被贬为庐陵王。

    到了封地之后整日惶恐不安。

    每次传诏的使者来到,他都以为是武则天要赐死他。

    韦皇后在这个时候对他不离不弃。

    甚至如果没有韦皇后的劝解,李显可能早就顶不住压力自尽了。

    所以在神龙政变、李显登基之后才会那么的信任韦皇后。

    对她做出许多出格的事情都能异常的包容。”

    王猛微微摇头:“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

    当年勾践如此,如今李显和韦皇后又如此。”

    苻坚拍了拍王猛的后背说道:“景略放心。

    孤不是勾践这种过河拆桥之人。

    哪怕将来大秦统一天下,你仍旧是孤最为倚重之人。”

    王猛笑了笑:“多谢天王信任。”

    李承乾蹙眉问道:“先生,高明有一事想问。

    既然李重俊已经杀死了武三思父子,带兵为了玄武门。

    为何又在关键时刻失败了呢?

    如果他能成功逼迫李显退位的话。

    那李隆基就做不了皇帝了。

    将来大唐是不是就会不一样?”

    如果没有李隆基继位,那安史之乱将大概率不会发生。

    那么也就意味着大唐的国力不会被削弱的那么严重。

    “高明,你知道当年世民兄为什么能够政变成功吗?

    首先朝中有很大一部分势力都是世民兄的核心班底。

    世民兄与他们是一荣共荣、一损俱损。

    所以他们才会死心塌地的跟着世民兄放手一搏。

    而李重俊虽贵为太子,却一向不被重视。

    莫说是在朝中有自己的势力了,他甚至连自己的安全都不能保证。”

    刘裕楞道:“那为何李重俊还能召来发动政变的士兵呢?”

    任小天摆摆手道:“你有所不知。

    李重俊拉拢来的是皇宫禁军。

    其则是以李多祚、李思冲、李承况、沙吒忠义等人为首。

    这些人之所以选择跟着李重俊,并非他们多么看重李重俊。

    而是因为李显和韦皇后对待他们实在太苛责了。

    神龙政变中桓彦范、敬晖二人为禁军统领。

    他们将李显扶持上位之后却立刻被清算。

    禁军本来就对此事十分的不满。

    之所以会选择李重俊,更多的还是想要报复武三思和韦皇后。”

    刘裕了然的点了点头。

    任小天继续说道:“其次李重俊之所以失败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分不清事情的主次关系。

    当年世民兄之所以政变成功,除了上下齐心用命之外。

    关键还在于他率先控制了当时的皇帝李渊。

    在李渊不能插手的情况下,建成兄再猛也不会是世民兄的对手。

    反观李重俊就不一样了。

    他选择先带兵冲进武府杀死武三思父子。

    这样看似是为自己狠狠出了一口气。

    但是却将良机完全葬送了。

    因为武三思一死,宫中的韦皇后和李贤立刻就得到了消息。

    他们将宫门紧闭,李重俊仓促之间也无法打开。

    再者禁军中也不乏像刘仁景这样忠心与李显之人。

    双方兵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李重俊更是败相已显。

    最为致命的是李显这个皇帝登到城门上对禁军高呼。

    这一下子正中禁军的软肋。

    他们再怎么说也是造反,见了皇帝之后立刻没了底气。

    千骑将领王欢喜临阵倒戈,将李多祚等人砍杀后向李显投降。

    李重俊无奈之下只能逃遁往钟南山。”

    王猛轻呼一口气:“李重俊勇则勇矣,却无远智。

    如果是吾的话,首要任务应该是先控制住皇帝李显。

    然后以其名义下令诛杀韦皇后和武三思等人。

    在这之后再逼迫李显让位于他。

    本来他作为太子继位就名正言顺。

    这样一来朝中面临的阻力也会小很多。”

    任小天耸耸肩道:“谁说不是呢。

    这场政变本身就更像是一场临时起意的闹剧。

    而且李重俊本身造反的心思也并非那么坚决。

    更多的还是因为韦皇后等人的逼迫。

    毕竟再不造反等待他的也只有死路一条。

    他一时间仓促起事,本来就很难成功。

    至于王猛先生你说的他没有远智,这也不能怪他。

    因为李显本来就不重视他,韦皇后又无时无刻不想弄死他。

    自然对他的教育问题不上心。

    给他选的东宫伴读杨璬和武崇训这俩人没一个好鸟。

    整日就是带着李重俊嬉戏玩乐。

    在这种环境下,李重俊没有变成一个昏君材料都是极为难得的了。”

    任小天说完之后端起一杯茶一饮而尽。

    随即又说道:“当年也是世民兄谋划完全,提前控制住了李渊。

    李渊如若是像李显一样站在城门上登高一呼。

    那世民兄政变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十分的渺茫。

    毕竟他皇帝的身份在那儿摆着。

    就算像尉迟恭他们这样的将领不害怕,那也架不住手底下士兵胆怵。”

    李承乾认同的点了点头。

    玄武门之变他虽然没有亲身参与。

    但是也知道其中万分凶险。

    一个不慎,不止李世民自己要死。

    就连长孙皇后、他和李泰都要死。

    且不说李重俊本就比不过睿智的李世民。

    就算是把李世民换过去,短时间内仓促起事也没有太大的胜算。

    任小天活动了一下脖子说道:“其实我说了这么多。

    都是想说与其让李显做皇帝害了大唐。

    倒不如让武则天来做那个皇帝了。

    以武则天的能力来说,再怎么样也比李显强出百倍。”

    李承乾沉吟片刻说道:“李显不是还有个弟弟叫李旦的吗?

    让他做皇帝怎么样?”

    “武则天退位之后,皇帝人选首先要考虑的是李显。

    李旦纵有不满,也无法改变李显是他亲皇兄的现实。

    所以就不存在饶过李显直接传位给李旦的可能性。

    但如果真像你说的一样,直接传位给李旦的话。

    那可能会比李显一朝要好上不少。

    李旦与李显相比,要更加聪明更加能隐忍。

    但也不能说李旦就一定能做一个好皇帝。

    实际上李显死后不久李旦之子李隆基便发动了政变,把李旦扶到了皇帝的位置上。

    然而他在位期间存在感也很低。

    大权基本都是他的儿子李隆基和妹妹太平公主分别把持。

    好在是他不像李显那么荒诞能折腾,总算没让大唐出什么太大的乱子。

    否则不等李隆基开创开元盛世,大唐可能就分崩离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