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恭耿毅 校尉-6
热门推荐:
遥远尽头命定旅途的终焉之刻
抗日之铁血八路
猛男下山,整个世界瑟瑟发抖
道侣三千
穿越到斗气大陆横着走
金元宝一家的拆迁暴富日常
御兽世界的传奇
转身,遇见宝藏学姐
海贼:从洛克斯时代开始扩大家族
忽然听见这么一句话,大家不由得都怔了一下,待转过头去看那出言怒喝的,也是位年纪轻轻的后生,只听其继续说道:
“哼!别以为瞒得过我!你小子这么做分明是为了娶咱们村的翠玲!当时出发前翠玲就说了,要嫁就嫁能打匈奴的真汉子!你小子打算立下功劳,同时靠戍边过更赚到的钱,等回去后再盖砖瓦屋子,肯定也是为了和我抢着娶翠玲!说什么孝敬老娘,就是在大家伙儿面前跟这儿扯谎!”
一听这话,众人顿时又纷纷一愣,再回过头去看方才那头一个率先举手报名的后生,此时登地便闹了个大红脸,张着嘴卡了半天,这才好不容易用低低的声音,磕磕巴巴地“辩驳”道:
“谁。。。谁说俺扯谎。。。!俺说要盖两。。。两间砖瓦屋子,一间给俺和翠玲住,一间不。。。不就是孝敬俺妈。。。给俺老娘和我们一起住的吗?谁。。。谁说俺扯谎来着。。。”
“哈哈哈哈——!”
听到这淳朴憨厚的回答,帐内众士卒顿时笑炸了锅——
而笑声中,却又似乎充满了理解与体谅,甚至躲在一旁角落里的耿毅和耿乐也忍不住捂住嘴,几乎笑出了声。
“哼!咱们村其他一起来的几个人虽然死了,可我还活着!你就死了和我抢着娶翠玲的这条心吧!”
笑声尚未落下,便听那第二个站起来的后生不甘地如此说道,并且,当即便如同下定了决心一般,转过身去,两眼红通通地对着站在中央的耿破奴,高高举起了自己还绑着布条、血迹未干透的胳膊:
“俺也要留下!不就是一年嘛!有啥大不了的?!”
同时,更是不甘示弱地朝着一旁那红脸后生又狠狠瞪了一眼,道:
“等到一年后立下比你更大的大功,俺再回去,加上官府给的过更钱,到时盖至少三家瓦房,再风风光光地娶翠玲!看你怎么抢得过!”
“你——!”
那第一个举手的年轻后生,此时当即显得有些局促与慌张,显然,是这一眼便看破自己心中算盘的有力竞争者,彻底打乱了其原本已盘算好的小九九,因而顿时便感到了几分压力。
众人看着这两个互不相让、争相留下的后生,还一时不知该作何反应之时,更加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
随着两个年轻人的争执,士卒之中,竟又坚定地高高举起了七、八条手臂。。。
而耿毅仔细扫了一下,这些举手表示愿意留下的士卒,无一例外、全部都是年纪轻轻的毛头小子。很显然,虽然他们留下的目的或许并非是为了同一个“翠玲”,但是想必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自己希望荣归故里时日思夜想的心上人。。。
一时间,耿毅从这些年轻人那冲动中不乏坚定的目光中,似乎读出了什么。。。
看他们的年纪,大多根本不到二十岁,不少都是些仅有十来岁的毛头小子,红通通的脸庞上除了挂着一缕朴实,还多少带着几分青涩。官府规定的服兵役的年纪,应该是从二十三岁算起的。这些毛头小子们肯定不满这个岁数,想必都是些自愿报名、征募来的所谓良家子从军,不同于那些已上了年纪,只是被官府要求、因为要服兵役才来的年长士卒们。
毕竟,在一向民风彪悍、又颇受匈奴袭扰的西凉之地,良家子从军的例子比比皆是,而一名随军出征的男子如若能在杀敌无数后载誉而归,无疑是对自己作为血性真男儿的最佳证明。不仅村里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更是迎娶婚嫁之时最好的聘礼,因此也就不难理解,这些尚未婚娶的年轻小伙子们,为何会这么踊跃积极。而那些身体健全却“临阵脱逃”之人,则不免一辈子都被载誉归来的同辈们戳脊梁骨,更是没有人愿意把自己的闺女嫁给这样的“怂货”。因此,为了能够回乡后赢得心中的那个她,以及后半生的幸福与荣耀,对于这些身强力壮的年轻人而言,多在这西域戈壁待上一年,既有立功的机会,还能赚下戍边的过更钱,受点儿边塞之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而对于看着这一幕的耿毅来说,眼见能有这些动力最足、作战积极、且又有前番血战匈奴骑兵一役宝贵作战经验的良家子留下助阵,耿大人肯定也会高兴的吧。。。
见终于差不多有八、九个人已主动愿意留下了,且都是些血气方刚的年轻小伙,耿毅多少感到了些许的欣慰。
但是,还是太少了。。。
耿毅仔细地数过一遍,经过今日一场血战,没有送命、也没残废的护粮队士卒,一共也就此时帐中的这三十九个人而已了。虽然不多,但是在补充新兵之后,也勉强够充补新一支人马中一半的队率、什长、伍长等中低级军吏的了。有这些曾战胜过匈奴人的士卒留下来,不仅能让其他没有多少经验的士卒们也能跟着学到不少东西,更重要的是,听听他们这些今后的队率、什长讲讲护粮队所取得的这场胜利,也能彻底消除掉某些新士卒心中,对于匈奴人多年以来的恐惧。对于孤守边塞的戍卒而言,这将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可是,想法虽好,但如今打算留下来的,却只有这些显得冒冒失失的毛头小子,冲动虽然有余、却是经验不足。尽管不指望此刻这帐中的三十九名西凉士卒全能都能自愿跟着留下来,但仅有目前的这八、九个人,也实在是太少了。。。
一边如此想着,耿毅一边紧紧皱着眉头,再看一眼帐中那些稍微有些年纪、很可能家里已有妻儿老小的士卒们,其他年轻人们为之热血沸腾的那些理由,看来对他们实在没有什么吸引力。也许是多年来屡次的从军经验已让他们受够了戍守的艰辛,也许是常年的岁月已磨平了当初同样年轻炙热的冲动与豪情,此时此刻,在沉默的大多数士卒心头,惦记更多的,似乎还是家中的妻儿老小。。。
虽然戍边也能多赚一笔过更钱,但考虑到可能的风险与边塞的苦寒,再想想家中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温暖日子,谁不盼着能早日返家呢。。。?
更何况,这些年里汉军和匈奴交战愈加频繁,此番虽然取得不小的胜利,但考虑到这西域、陇西的连年战事,匈奴人虽然时常会被打跑,但等到窦固的大军拍拍屁股走了以后,那些凶狠勇猛而又来无影去无踪的匈奴人,难免一年内不过再卷土重来。因此,此番决定留在西域戍守的这些人,恐怕今后也是凶多吉少,谁又知道他们能否在孤立无援、与玉门关相距千里之外的西域,撑满这漫长的一年呢。。。?
对此,将老兵们所想的这一切都默默看在眼里的耿毅,虽然有些失望,倒也十分的理解。不过,与此同时,耿毅心中多少有些担心、甚至是后悔。原本方才从窦固中军大帐回来的路上时,自己就和自家大人耿恭建议过,干脆就不要给士卒们留下第二选择作为退路,一律统统都必须留下。省得想法多了,动摇军心。但是,耿恭却似乎和耿破奴的意见一致,并未同意这样做。而是坚持让护粮队的这最后三十余名轻伤士卒们自己来做选择。。。
平心而论,对于这样并不强人所难的决定,倒的确是自家大人历来的行事风格,耿毅也无话可说。可如今这尴尬而又被动的局面果真应验,也正是之前耿毅最为担心的结果。
望着这些以沉默作为回答的老兵们,如今之计,又该如何是好呢。。。?
在一旁也无能为力的耿毅无奈地看了眼人群中的耿破奴,希望他能动员下大家多留一些人。可耿破奴却似乎根本没有理会站在角落里朝着自己使眼色的耿毅,在看着面有难色的众人再也无人举手应声后,既没有惊讶,也没有失望,而是平静地说道:
“此事重大,我会明天一早再向耿大人禀告结果,大家还有一晚上的时间好好想一想。愿意留下的弟兄,收拾好行装后,明天辰时至耿大人帐外集合,与我一同复命。根据奉车都尉窦大人的军令,明日辰时,大军便要即将继续西进、前往车师后部,接应昨日便已出发的先锋部队。那里也正是耿大人今后将负责戍守之地。至于其他想及早返乡的弟兄,耿大人说他也绝不会勉强,就不必收拾行装了,作为照看这里伤员的后队人马,等候大军凯旋班师时,直接随军返乡便可。嗯,就先这样,大家可以回去了。。。”
自顾自说完这番话后,耿破奴便平静地朝众人点了点头,示意大家可以各自回自己的帐篷休息去了。
这。。。
话音落下,帐内一时竟鸦雀无声,尚未反应过来的众人有些不置可否,原以为耿破奴既然身负耿大人交付的使命,总要像模像样地说一番劝大家留下的话才对,可为何会。。。?
同时,这一番话,不仅让众人惊讶之余,感到有些难以置信,更让一旁的耿毅目瞪口呆,不明白耿破奴为何要这么做。连最起码的动员也不做一下,就让大家自己回去想。这样让众人,还想个屁啊?弄不好,连原本打算留下的那几个年轻人也可能会意志动摇、反而改了主意。凭耿破奴在这些西凉同乡士卒们中的威望,总能多劝下几个人来。最不济,趁热打铁一番,也能让那些年轻的毛头小子铁了心留下而不至于后半夜又改了主意。
真搞不懂,这耿破奴是不是压根儿就没把自家耿大人交待的任务放在心上。。。?!
就在这时,一旁一直默不作声的耿乐忽然小声对耿毅嘀咕道:
“这个耿破奴,他该不会自己也压根儿没打算留下吧。。。?”
【相关知识补充】:
1,关于良家子。汉代兵役明确规定是成年男子从二十三岁开始定期为国家服兵役,但如果国家碰上战事,也欢迎主动志愿参军的人,对其进行招募。一些平常在家练习骑马射箭、有志打仗立功的平民百姓都可以自由报名,这种情况的参军,与二十三岁的年龄规定也就无所谓了。而志愿参军者的主要目的,大多是希望借由作战立下军功,做官封侯。此风气在当时边郡较为盛行,如西汉时陇西的李广就是一例,其不到二十三岁便以良家子身份参军,并立下战功、受封中郎的职位,逐渐崭露头角。同时,一般来说,因为装备等通常要自备,而缺乏趁手的优良装备也很难立下军功,所以通常参军者需要具备一定经济实力,自备精良武器,故而通常称这些家境较为殷实的参军子弟为“良家子”。但也不能排除因为其他动机志愿参军的情况。
“哼!别以为瞒得过我!你小子这么做分明是为了娶咱们村的翠玲!当时出发前翠玲就说了,要嫁就嫁能打匈奴的真汉子!你小子打算立下功劳,同时靠戍边过更赚到的钱,等回去后再盖砖瓦屋子,肯定也是为了和我抢着娶翠玲!说什么孝敬老娘,就是在大家伙儿面前跟这儿扯谎!”
一听这话,众人顿时又纷纷一愣,再回过头去看方才那头一个率先举手报名的后生,此时登地便闹了个大红脸,张着嘴卡了半天,这才好不容易用低低的声音,磕磕巴巴地“辩驳”道:
“谁。。。谁说俺扯谎。。。!俺说要盖两。。。两间砖瓦屋子,一间给俺和翠玲住,一间不。。。不就是孝敬俺妈。。。给俺老娘和我们一起住的吗?谁。。。谁说俺扯谎来着。。。”
“哈哈哈哈——!”
听到这淳朴憨厚的回答,帐内众士卒顿时笑炸了锅——
而笑声中,却又似乎充满了理解与体谅,甚至躲在一旁角落里的耿毅和耿乐也忍不住捂住嘴,几乎笑出了声。
“哼!咱们村其他一起来的几个人虽然死了,可我还活着!你就死了和我抢着娶翠玲的这条心吧!”
笑声尚未落下,便听那第二个站起来的后生不甘地如此说道,并且,当即便如同下定了决心一般,转过身去,两眼红通通地对着站在中央的耿破奴,高高举起了自己还绑着布条、血迹未干透的胳膊:
“俺也要留下!不就是一年嘛!有啥大不了的?!”
同时,更是不甘示弱地朝着一旁那红脸后生又狠狠瞪了一眼,道:
“等到一年后立下比你更大的大功,俺再回去,加上官府给的过更钱,到时盖至少三家瓦房,再风风光光地娶翠玲!看你怎么抢得过!”
“你——!”
那第一个举手的年轻后生,此时当即显得有些局促与慌张,显然,是这一眼便看破自己心中算盘的有力竞争者,彻底打乱了其原本已盘算好的小九九,因而顿时便感到了几分压力。
众人看着这两个互不相让、争相留下的后生,还一时不知该作何反应之时,更加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
随着两个年轻人的争执,士卒之中,竟又坚定地高高举起了七、八条手臂。。。
而耿毅仔细扫了一下,这些举手表示愿意留下的士卒,无一例外、全部都是年纪轻轻的毛头小子。很显然,虽然他们留下的目的或许并非是为了同一个“翠玲”,但是想必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自己希望荣归故里时日思夜想的心上人。。。
一时间,耿毅从这些年轻人那冲动中不乏坚定的目光中,似乎读出了什么。。。
看他们的年纪,大多根本不到二十岁,不少都是些仅有十来岁的毛头小子,红通通的脸庞上除了挂着一缕朴实,还多少带着几分青涩。官府规定的服兵役的年纪,应该是从二十三岁算起的。这些毛头小子们肯定不满这个岁数,想必都是些自愿报名、征募来的所谓良家子从军,不同于那些已上了年纪,只是被官府要求、因为要服兵役才来的年长士卒们。
毕竟,在一向民风彪悍、又颇受匈奴袭扰的西凉之地,良家子从军的例子比比皆是,而一名随军出征的男子如若能在杀敌无数后载誉而归,无疑是对自己作为血性真男儿的最佳证明。不仅村里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更是迎娶婚嫁之时最好的聘礼,因此也就不难理解,这些尚未婚娶的年轻小伙子们,为何会这么踊跃积极。而那些身体健全却“临阵脱逃”之人,则不免一辈子都被载誉归来的同辈们戳脊梁骨,更是没有人愿意把自己的闺女嫁给这样的“怂货”。因此,为了能够回乡后赢得心中的那个她,以及后半生的幸福与荣耀,对于这些身强力壮的年轻人而言,多在这西域戈壁待上一年,既有立功的机会,还能赚下戍边的过更钱,受点儿边塞之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而对于看着这一幕的耿毅来说,眼见能有这些动力最足、作战积极、且又有前番血战匈奴骑兵一役宝贵作战经验的良家子留下助阵,耿大人肯定也会高兴的吧。。。
见终于差不多有八、九个人已主动愿意留下了,且都是些血气方刚的年轻小伙,耿毅多少感到了些许的欣慰。
但是,还是太少了。。。
耿毅仔细地数过一遍,经过今日一场血战,没有送命、也没残废的护粮队士卒,一共也就此时帐中的这三十九个人而已了。虽然不多,但是在补充新兵之后,也勉强够充补新一支人马中一半的队率、什长、伍长等中低级军吏的了。有这些曾战胜过匈奴人的士卒留下来,不仅能让其他没有多少经验的士卒们也能跟着学到不少东西,更重要的是,听听他们这些今后的队率、什长讲讲护粮队所取得的这场胜利,也能彻底消除掉某些新士卒心中,对于匈奴人多年以来的恐惧。对于孤守边塞的戍卒而言,这将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可是,想法虽好,但如今打算留下来的,却只有这些显得冒冒失失的毛头小子,冲动虽然有余、却是经验不足。尽管不指望此刻这帐中的三十九名西凉士卒全能都能自愿跟着留下来,但仅有目前的这八、九个人,也实在是太少了。。。
一边如此想着,耿毅一边紧紧皱着眉头,再看一眼帐中那些稍微有些年纪、很可能家里已有妻儿老小的士卒们,其他年轻人们为之热血沸腾的那些理由,看来对他们实在没有什么吸引力。也许是多年来屡次的从军经验已让他们受够了戍守的艰辛,也许是常年的岁月已磨平了当初同样年轻炙热的冲动与豪情,此时此刻,在沉默的大多数士卒心头,惦记更多的,似乎还是家中的妻儿老小。。。
虽然戍边也能多赚一笔过更钱,但考虑到可能的风险与边塞的苦寒,再想想家中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温暖日子,谁不盼着能早日返家呢。。。?
更何况,这些年里汉军和匈奴交战愈加频繁,此番虽然取得不小的胜利,但考虑到这西域、陇西的连年战事,匈奴人虽然时常会被打跑,但等到窦固的大军拍拍屁股走了以后,那些凶狠勇猛而又来无影去无踪的匈奴人,难免一年内不过再卷土重来。因此,此番决定留在西域戍守的这些人,恐怕今后也是凶多吉少,谁又知道他们能否在孤立无援、与玉门关相距千里之外的西域,撑满这漫长的一年呢。。。?
对此,将老兵们所想的这一切都默默看在眼里的耿毅,虽然有些失望,倒也十分的理解。不过,与此同时,耿毅心中多少有些担心、甚至是后悔。原本方才从窦固中军大帐回来的路上时,自己就和自家大人耿恭建议过,干脆就不要给士卒们留下第二选择作为退路,一律统统都必须留下。省得想法多了,动摇军心。但是,耿恭却似乎和耿破奴的意见一致,并未同意这样做。而是坚持让护粮队的这最后三十余名轻伤士卒们自己来做选择。。。
平心而论,对于这样并不强人所难的决定,倒的确是自家大人历来的行事风格,耿毅也无话可说。可如今这尴尬而又被动的局面果真应验,也正是之前耿毅最为担心的结果。
望着这些以沉默作为回答的老兵们,如今之计,又该如何是好呢。。。?
在一旁也无能为力的耿毅无奈地看了眼人群中的耿破奴,希望他能动员下大家多留一些人。可耿破奴却似乎根本没有理会站在角落里朝着自己使眼色的耿毅,在看着面有难色的众人再也无人举手应声后,既没有惊讶,也没有失望,而是平静地说道:
“此事重大,我会明天一早再向耿大人禀告结果,大家还有一晚上的时间好好想一想。愿意留下的弟兄,收拾好行装后,明天辰时至耿大人帐外集合,与我一同复命。根据奉车都尉窦大人的军令,明日辰时,大军便要即将继续西进、前往车师后部,接应昨日便已出发的先锋部队。那里也正是耿大人今后将负责戍守之地。至于其他想及早返乡的弟兄,耿大人说他也绝不会勉强,就不必收拾行装了,作为照看这里伤员的后队人马,等候大军凯旋班师时,直接随军返乡便可。嗯,就先这样,大家可以回去了。。。”
自顾自说完这番话后,耿破奴便平静地朝众人点了点头,示意大家可以各自回自己的帐篷休息去了。
这。。。
话音落下,帐内一时竟鸦雀无声,尚未反应过来的众人有些不置可否,原以为耿破奴既然身负耿大人交付的使命,总要像模像样地说一番劝大家留下的话才对,可为何会。。。?
同时,这一番话,不仅让众人惊讶之余,感到有些难以置信,更让一旁的耿毅目瞪口呆,不明白耿破奴为何要这么做。连最起码的动员也不做一下,就让大家自己回去想。这样让众人,还想个屁啊?弄不好,连原本打算留下的那几个年轻人也可能会意志动摇、反而改了主意。凭耿破奴在这些西凉同乡士卒们中的威望,总能多劝下几个人来。最不济,趁热打铁一番,也能让那些年轻的毛头小子铁了心留下而不至于后半夜又改了主意。
真搞不懂,这耿破奴是不是压根儿就没把自家耿大人交待的任务放在心上。。。?!
就在这时,一旁一直默不作声的耿乐忽然小声对耿毅嘀咕道:
“这个耿破奴,他该不会自己也压根儿没打算留下吧。。。?”
【相关知识补充】:
1,关于良家子。汉代兵役明确规定是成年男子从二十三岁开始定期为国家服兵役,但如果国家碰上战事,也欢迎主动志愿参军的人,对其进行招募。一些平常在家练习骑马射箭、有志打仗立功的平民百姓都可以自由报名,这种情况的参军,与二十三岁的年龄规定也就无所谓了。而志愿参军者的主要目的,大多是希望借由作战立下军功,做官封侯。此风气在当时边郡较为盛行,如西汉时陇西的李广就是一例,其不到二十三岁便以良家子身份参军,并立下战功、受封中郎的职位,逐渐崭露头角。同时,一般来说,因为装备等通常要自备,而缺乏趁手的优良装备也很难立下军功,所以通常参军者需要具备一定经济实力,自备精良武器,故而通常称这些家境较为殷实的参军子弟为“良家子”。但也不能排除因为其他动机志愿参军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