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枭士 第四百七十三章 新的平衡
热门推荐:
愚孝惨死后,分家单过逆袭做富翁
尸兄:从葫芦娃到尸皇
回到农村:从挖鱼塘建钓场开始
吃瓜爆料哪家强,七零年代找晓蔷
港片:洪兴亲儿子?我赵日天不服
四合院之开局敲诈易中海
僵尸:人在任家镇,成九叔师兄
奥特,武力不够武器来凑
开局黑巫师传人,我继承家产
不多时,王安中快步走进了小公堂,郑智笑呵呵迎上去,“王中丞也是来看审案吗?”
王安中看见了郑智,不由一怔,他随即又看见了刑部侍郎梁中都,连忙回礼道:“原来两位兄台也来了。”
“没办法,这个案子比较受上面关注,不来不行,这不,连蔡老相公也来旁听了。”
王安中猛吸了一口冷气,一回头,只见蔡京就站在自己身后不远处,正似笑非笑地看着自己,王安中浑身一颤,连忙上前躬身行礼,“卑职不知老相公在这里,请老相公见谅卑职的无礼!”
蔡京掌控大宋朝政近三十年,虽然他对北宋的衰败腐化负有重大责任,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对朝廷依然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大部分文官都会认为自己是他的门生,以至于他几次被罢相,为了稳定朝廷,天子赵佶又不得不将他请回来。
王安中虽然是大宋有名的词人,但他本身就是一个没有根骨的人,在蔡京面前,他除了应应诺诺外,哪里还有半点对抗的勇气。
王安中想到的解决办法是将李延庆进行内部调动,从审问职权调为管理其他杂务,剥夺他的审案权,把审案权交给另一名侍御史,这样既不用伤筋动骨,又能在不知不觉解决问题,他过来找李延庆,就是想宣布这个调动,让这个案子暂停,不料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蔡京居然在这里。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笑声,“正巧啊!蔡相公这么在这里?”
从外面笑眯眯走进一人,正是权宦梁师成,王安中只觉大脑里‘嗡!’的一声,他顿时明悟,这个案子已经成铁案,休想再翻案了。
蔡京和梁师成都是老奸巨猾之人,他们一直不干涉这个案子,等到最关键之时,他们便出现了,而且王安中也逃不掉了,必须当场签字认可结案。
蔡京笑问道:“梁公怎么来了?”
“我正好路过大理寺,听说蔡相公在旁听审案,便进来打个招呼,怎么样,案子审完了吗?”
蔡京笑呵呵道:“很出人意料地审完了,刺杀案的主犯口口声声说是指挥使潘岳主使,不料他根本就不认识潘岳,被李御史试探一下,便露了底,这下便可以断定此案和潘岳无关,之前王黼的定论完全错误。”
梁师成愣了一下,他忽然明白过来,显然前一任御史刘霖是知道这个秘密,但他没有向自己汇报,也没有向王黼汇报,而是暗中保留住了这个漏洞,给后一任御史创造了结案的条件。
梁师成点了点头,“既然如此,那就结案吧!”
有蔡京和梁师成亲自坐镇,这个拖延了一年的三司会审案终于结案,三个部门的主审官分别签了字,随即御史台、刑部和大理寺的主官也在结案书上签字,这时,王安中带着最后一丝侥幸对梁师成和蔡京道:“御史台的大印不在卑职手中,得拿回去加盖印章。”
梁师成冷冷一笑,手中托起一方大印,“不劳王中丞再跑回御史台了,我已经替你取来!”
王安中彻底绝望了,在梁师成目光严厉的监视下,他只得在结案书上签字并盖了印章。
三司会审案审结后由御史台直接上报天子,不需要再经过相国之手,梁师成会将结案书直接拿走,这也是他来大理寺的原因之一。
梁师成这时才对他道:“张邦昌弹劾你擅自动用监察御史监视余深府宅和蔡老相公的府宅,今天上午官家已经把这份弹劾书转到我手上了,要求我把情况调查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目前我没有看见御史台就这件事进行说明,你今天就补一份御史台的书面情况说明上来,我需要知道到底出了什么事?”
王安中顿时绝路又逢生,他连声道:“卑职这就回去写书面说明!”
这时,蔡京在一旁笑呵呵道:“这件事我倒知道原因,主要是新年将至,最近有很多地方官跑来给老夫拜年,王中丞出于职责,所以要派监察御史前来劝阻,这是他的职权范围,倒也谈不上擅自派御史监视大臣。”
姜还是老的辣,蔡京轻描淡写便给王安中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借口,至于监视余深则很正常,监督被罢免官员离京,这本来就是御史台的职责。
王安中终于明白王黼欺骗了自己,明明弹劾书已经呈给了天子,还哄骗自己在李彦手中,由此可见王黼和李彦也是想把自己搞下去,自己居然想效忠他们?
王安中又是感激又是惭愧,但更重要是他要把握住这次回头的机会,他再次给梁师成和蔡京躬身行一礼,“乱花迷眼,卑职险走歧途,现在卑职终于看清楚是非曲直,感谢公相和太傅给卑职这个机会,卑职不会再迷失了。”
梁师成和蔡京对望一眼,两人皆露出得意的目光,他们看中的是王安中的吏部侍郎,只要有他在,他们就能控制住了职权重大的吏部。
..........
次日一早,刑部侍郎梁中都和大理寺卿郑智联手弹劾相国王黼,指责他在去年出任御史中丞期间严重失职,胡乱作为,导致林灵素一案无故拖延了一年,严重影响朝廷信誉,要求王黼承担相应责任。
而与此同时,三司会审的结案书也送到了天子赵佶的案头,这里面包括了王黼在案发之初就认定潘岳是刺杀林灵素的主谋。
这个弹劾的指控虽然并不严重,但关键是证据确凿,王黼难辞其咎,这对官场势头正旺的王黼将是一次迎头痛击,它无疑会影响到王黼的一些提案,尤其会在余深后继者的任命上将产生十分微妙的影响。
安德殿内书房,天子赵佶看完了林灵素刺杀案的结案书以及梁中都对王黼的弹劾,半晌,他对站在一旁的梁师成道:“朕不可能什么事情都能照看到,还是需要文臣武将来协助朕维持朝廷的运转,王黼在这件事上确实做得不妥,需要告诫,以后让他不要再过问御史台的事情了。”
“陛下英明!”
赵佶点点头又道:“王安中身为吏部侍郎,又兼任御史中丞,他是不是太忙碌了一点?”
“陛下,御史中丞只是一时找不到合适人选才让他兼任,老奴推荐邓雍为御史中丞。”
邓雍是前相国邓洵武的儿子,是赵佶十分宠爱的翰林学士,书画十分出色,虽然官职不小,但他只擅长绘画,让他当御史中丞,连赵佶都觉得有点不太合适。
赵佶眉头一皱,“他的学究气太重了,朕担心他不能适应御史台这种肃杀之地。”
“陛下,朝廷各种关系盘根错节,御史台往往投鼠忌器,倒是邓雍这种和朝廷没有多少关系的书生往往能够不受官场习气的影响,老奴相信他能将御史台开创一个新局面。”
赵佶当然知道梁师成为什么推荐邓雍,既然他已同意不让王黼染指御史台,便答应了梁师成的推荐,“好吧!可以任命邓雍为御史中丞。”
梁师成心中暗喜,有邓雍为御史中丞,那御史台又终于回到自己手中了。
这时,赵佶又道:“再有就是关于余深的继任者,王黼推荐蔡京之子蔡攸为相,太傅那里有推荐人吗?”
“启禀陛下,老奴倒觉得刑部尚书范致虚资历足够,又在河北出任地方官近二十年,非常了解宋辽局势,由他入相,更能够贯彻陛下的北伐大计,至于王黼,从这次御史台审结的案子就能看出,他经验尚浅,考虑问题还不够周全,蔡攸可没有任何地方官的资历啊!在陛下极力备战北伐的时刻,让这么一个没有资历没有经验的大臣入相,会影响到陛下的备战!”
梁师成在关键时刻直言不讳,直接用林灵素的案子为依据,指出王黼考虑问题不周,用人不当。
一般高层用人,最忌讳的便是被人抓住把柄,不管赵佶再怎么信任王黼,但王黼一旦被弹劾,而且证据确凿,赵佶就不得不考虑朝廷的影响,即使不处分王黼,但也不会再听之任之,这是一个帝王应遵循的底线。
况且梁师成又拿出北伐备战来说事,任命范致虚让赵佶无话可说,他沉默片刻问道:“张邦昌情况如何?”
“回禀陛下,余深罢相后,张邦昌和王黼关系甚密。”
赵佶一怔,目光立刻变得犀利起来,“是吗?”
“老奴不敢欺瞒陛下。”
赵佶当然明白张邦昌和王黼关系密切的含义,这极可能意味着张邦昌已经投靠王黼了,沉思良久,赵佶点了点头,“关于相国之事,朕再考虑一下吧!”
..........
三天后,天子赵佶下旨,刑部尚书范致虚出任门下侍郎,封知政事,接任余深太宰之职,另任命翰林学士邓雍为御史中丞,王安中不再兼任。
与此同时,赵佶做出御批,认可三司会审的林素灵刺杀案,三名行刺士兵处斩,潘岳无罪释放,并升一级为都指挥使,已病死狱中的虞侯章小汶则追封为武德郎,准其家属厚葬,并赐银千两。
王黼势如破竹的官场攻势随着范致虚出任相国而嘎然停止,这是一次梁师成和蔡京的联手阻击,以三司会审案为切入点,最终成功阻截了王黼咄咄逼人的攻势,使大宋官场又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平衡。89
王安中看见了郑智,不由一怔,他随即又看见了刑部侍郎梁中都,连忙回礼道:“原来两位兄台也来了。”
“没办法,这个案子比较受上面关注,不来不行,这不,连蔡老相公也来旁听了。”
王安中猛吸了一口冷气,一回头,只见蔡京就站在自己身后不远处,正似笑非笑地看着自己,王安中浑身一颤,连忙上前躬身行礼,“卑职不知老相公在这里,请老相公见谅卑职的无礼!”
蔡京掌控大宋朝政近三十年,虽然他对北宋的衰败腐化负有重大责任,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对朝廷依然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大部分文官都会认为自己是他的门生,以至于他几次被罢相,为了稳定朝廷,天子赵佶又不得不将他请回来。
王安中虽然是大宋有名的词人,但他本身就是一个没有根骨的人,在蔡京面前,他除了应应诺诺外,哪里还有半点对抗的勇气。
王安中想到的解决办法是将李延庆进行内部调动,从审问职权调为管理其他杂务,剥夺他的审案权,把审案权交给另一名侍御史,这样既不用伤筋动骨,又能在不知不觉解决问题,他过来找李延庆,就是想宣布这个调动,让这个案子暂停,不料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蔡京居然在这里。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笑声,“正巧啊!蔡相公这么在这里?”
从外面笑眯眯走进一人,正是权宦梁师成,王安中只觉大脑里‘嗡!’的一声,他顿时明悟,这个案子已经成铁案,休想再翻案了。
蔡京和梁师成都是老奸巨猾之人,他们一直不干涉这个案子,等到最关键之时,他们便出现了,而且王安中也逃不掉了,必须当场签字认可结案。
蔡京笑问道:“梁公怎么来了?”
“我正好路过大理寺,听说蔡相公在旁听审案,便进来打个招呼,怎么样,案子审完了吗?”
蔡京笑呵呵道:“很出人意料地审完了,刺杀案的主犯口口声声说是指挥使潘岳主使,不料他根本就不认识潘岳,被李御史试探一下,便露了底,这下便可以断定此案和潘岳无关,之前王黼的定论完全错误。”
梁师成愣了一下,他忽然明白过来,显然前一任御史刘霖是知道这个秘密,但他没有向自己汇报,也没有向王黼汇报,而是暗中保留住了这个漏洞,给后一任御史创造了结案的条件。
梁师成点了点头,“既然如此,那就结案吧!”
有蔡京和梁师成亲自坐镇,这个拖延了一年的三司会审案终于结案,三个部门的主审官分别签了字,随即御史台、刑部和大理寺的主官也在结案书上签字,这时,王安中带着最后一丝侥幸对梁师成和蔡京道:“御史台的大印不在卑职手中,得拿回去加盖印章。”
梁师成冷冷一笑,手中托起一方大印,“不劳王中丞再跑回御史台了,我已经替你取来!”
王安中彻底绝望了,在梁师成目光严厉的监视下,他只得在结案书上签字并盖了印章。
三司会审案审结后由御史台直接上报天子,不需要再经过相国之手,梁师成会将结案书直接拿走,这也是他来大理寺的原因之一。
梁师成这时才对他道:“张邦昌弹劾你擅自动用监察御史监视余深府宅和蔡老相公的府宅,今天上午官家已经把这份弹劾书转到我手上了,要求我把情况调查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目前我没有看见御史台就这件事进行说明,你今天就补一份御史台的书面情况说明上来,我需要知道到底出了什么事?”
王安中顿时绝路又逢生,他连声道:“卑职这就回去写书面说明!”
这时,蔡京在一旁笑呵呵道:“这件事我倒知道原因,主要是新年将至,最近有很多地方官跑来给老夫拜年,王中丞出于职责,所以要派监察御史前来劝阻,这是他的职权范围,倒也谈不上擅自派御史监视大臣。”
姜还是老的辣,蔡京轻描淡写便给王安中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借口,至于监视余深则很正常,监督被罢免官员离京,这本来就是御史台的职责。
王安中终于明白王黼欺骗了自己,明明弹劾书已经呈给了天子,还哄骗自己在李彦手中,由此可见王黼和李彦也是想把自己搞下去,自己居然想效忠他们?
王安中又是感激又是惭愧,但更重要是他要把握住这次回头的机会,他再次给梁师成和蔡京躬身行一礼,“乱花迷眼,卑职险走歧途,现在卑职终于看清楚是非曲直,感谢公相和太傅给卑职这个机会,卑职不会再迷失了。”
梁师成和蔡京对望一眼,两人皆露出得意的目光,他们看中的是王安中的吏部侍郎,只要有他在,他们就能控制住了职权重大的吏部。
..........
次日一早,刑部侍郎梁中都和大理寺卿郑智联手弹劾相国王黼,指责他在去年出任御史中丞期间严重失职,胡乱作为,导致林灵素一案无故拖延了一年,严重影响朝廷信誉,要求王黼承担相应责任。
而与此同时,三司会审的结案书也送到了天子赵佶的案头,这里面包括了王黼在案发之初就认定潘岳是刺杀林灵素的主谋。
这个弹劾的指控虽然并不严重,但关键是证据确凿,王黼难辞其咎,这对官场势头正旺的王黼将是一次迎头痛击,它无疑会影响到王黼的一些提案,尤其会在余深后继者的任命上将产生十分微妙的影响。
安德殿内书房,天子赵佶看完了林灵素刺杀案的结案书以及梁中都对王黼的弹劾,半晌,他对站在一旁的梁师成道:“朕不可能什么事情都能照看到,还是需要文臣武将来协助朕维持朝廷的运转,王黼在这件事上确实做得不妥,需要告诫,以后让他不要再过问御史台的事情了。”
“陛下英明!”
赵佶点点头又道:“王安中身为吏部侍郎,又兼任御史中丞,他是不是太忙碌了一点?”
“陛下,御史中丞只是一时找不到合适人选才让他兼任,老奴推荐邓雍为御史中丞。”
邓雍是前相国邓洵武的儿子,是赵佶十分宠爱的翰林学士,书画十分出色,虽然官职不小,但他只擅长绘画,让他当御史中丞,连赵佶都觉得有点不太合适。
赵佶眉头一皱,“他的学究气太重了,朕担心他不能适应御史台这种肃杀之地。”
“陛下,朝廷各种关系盘根错节,御史台往往投鼠忌器,倒是邓雍这种和朝廷没有多少关系的书生往往能够不受官场习气的影响,老奴相信他能将御史台开创一个新局面。”
赵佶当然知道梁师成为什么推荐邓雍,既然他已同意不让王黼染指御史台,便答应了梁师成的推荐,“好吧!可以任命邓雍为御史中丞。”
梁师成心中暗喜,有邓雍为御史中丞,那御史台又终于回到自己手中了。
这时,赵佶又道:“再有就是关于余深的继任者,王黼推荐蔡京之子蔡攸为相,太傅那里有推荐人吗?”
“启禀陛下,老奴倒觉得刑部尚书范致虚资历足够,又在河北出任地方官近二十年,非常了解宋辽局势,由他入相,更能够贯彻陛下的北伐大计,至于王黼,从这次御史台审结的案子就能看出,他经验尚浅,考虑问题还不够周全,蔡攸可没有任何地方官的资历啊!在陛下极力备战北伐的时刻,让这么一个没有资历没有经验的大臣入相,会影响到陛下的备战!”
梁师成在关键时刻直言不讳,直接用林灵素的案子为依据,指出王黼考虑问题不周,用人不当。
一般高层用人,最忌讳的便是被人抓住把柄,不管赵佶再怎么信任王黼,但王黼一旦被弹劾,而且证据确凿,赵佶就不得不考虑朝廷的影响,即使不处分王黼,但也不会再听之任之,这是一个帝王应遵循的底线。
况且梁师成又拿出北伐备战来说事,任命范致虚让赵佶无话可说,他沉默片刻问道:“张邦昌情况如何?”
“回禀陛下,余深罢相后,张邦昌和王黼关系甚密。”
赵佶一怔,目光立刻变得犀利起来,“是吗?”
“老奴不敢欺瞒陛下。”
赵佶当然明白张邦昌和王黼关系密切的含义,这极可能意味着张邦昌已经投靠王黼了,沉思良久,赵佶点了点头,“关于相国之事,朕再考虑一下吧!”
..........
三天后,天子赵佶下旨,刑部尚书范致虚出任门下侍郎,封知政事,接任余深太宰之职,另任命翰林学士邓雍为御史中丞,王安中不再兼任。
与此同时,赵佶做出御批,认可三司会审的林素灵刺杀案,三名行刺士兵处斩,潘岳无罪释放,并升一级为都指挥使,已病死狱中的虞侯章小汶则追封为武德郎,准其家属厚葬,并赐银千两。
王黼势如破竹的官场攻势随着范致虚出任相国而嘎然停止,这是一次梁师成和蔡京的联手阻击,以三司会审案为切入点,最终成功阻截了王黼咄咄逼人的攻势,使大宋官场又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平衡。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