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上高中的儿子一起成长 第七章 十一年级上第六章 第五周(续)
2023.10.3
还得继续说另一件事情,也是重大的发现。
昨天吃饭的时候,儿子说想喝豆浆,爸爸忙不迭地帮他,我也是,我突然觉得不对劲儿。“你是缺胳膊少腿吗?”
我表示儿子自己可以去冲,儿子说“地方小,过不去。”
确实也是,其实爸爸也是看着地方小,还得让,不方便,另外爸爸也习惯帮助儿子做了。
然后我们把豆浆搞好了,我笑着对儿子说“下次,我和爸爸能让路给你,你自己也能冲的。”
儿子有点不快地表示:“家里又这么小。”
我说,“是啊,是有点小,但这就是家里的状况,希望你以后住大房子。”
然后就结束了。
但后来我的心里一直不快,我后来想,下次再这样,我要说,就是这么小的地方,爸爸仍然努力地工作;就是这么小的地方,妈妈仍然做好吃的鸡腿给你吃。小怎样,不影响我们好好生活呀!
尤其收碗筷时,看到儿子碗里剩的不少的米粒儿,我觉得孩子被我和他爸爸教坏了。于是,我就把爸爸叫到楼上的平台,好好地把事情说了一下。我们决定都要改变,能让儿子自己做的,就让他自己做,不要主动帮他,也不要被动地帮他,我们要有这个意识。我们要微笑着不帮他做,微笑着说“不”!
随后事情就来了,儿子要冲豆浆,让我帮他烧水,我就在旁边,于是就按了一下;然后让我打开盖子凉一下,我有意忘了做,我没有听他的(以前我都是立刻照他的做了)。后来他出来看到了,自己开了,也没有说啥,也接受我没有做;然后他又要我帮他冲,我没说什么,他就说递给他豆浆粉,我就递给他了,他也就自己冲了。
好吧,就是这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和爸爸都要忍住不要做,继续……
这个事情落定了,又有事情发生。
我和爸爸在这边说着什么事,儿子在那边抱怨,“你们别说话了,吵着我了。”
我说,“是吧,你听到了吗?”
他说,“听不清楚,但是很影响我,真是的!”
我说,“好,我们小声点”,然后我们就不说了。
最近儿子总是埋怨,说家里太小,隔音又差,说我和爸爸说话影响他,于是我们尽量少说话,让他觉得安静些。
我又发现了问题不对劲儿,于是我就写在纸上,让爸爸帮我看看逻辑,一会儿我要和儿子沟通,在他认为可以沟通的时间里。
纸上写着:一会儿要问儿子,我们什么时候可以正常交流?因为我们需要。
另外,我不认为一天16,17个小时里每个时刻我们都不能正常交流。
你有安静的需求,我们也有交流的需求,怎么达到双赢呢?
你的逻辑是:我们只有一个不隔音的小房子,所以我们就得满足你一个人的需求,我们的需求就不能被满足。不合理!每个人的需求都需要被看到!
客观状况就是这样,家庭情况就是这样,你是快17岁的人了,也需要和我们一起承担,而不是只是抱怨和埋怨,而是一起想办法解决!
孩子爸爸看完之后,表示逻辑清晰。
---------------------------------------------------------------------------------------------
吃完晚饭,我和爸爸一起散步,继续讨论这个话题。
我们家从幼儿园起就被老师提醒过这个“把孩子的地位抬得太高”的问题了。现在看来,就是我们只看到孩子的需求,忽略了我们自己的需求。
我发现我自己,就是当他人的需求和我的需求同时在的状况下,我优先考虑他人的需求,比如儿子的需求,老公的需求,我就忽略了我的需求。长此以往,我都不知道我的需求是什么了,因为习惯性地被压抑,后来连我自己都不清楚了。
我发现我老公,他只有在他儿子的需求和他的需求同时存在时,他会以儿子的需求为主,但面对我时他不会。(这反映的是另一个问题,暂且不论。)
回到和孩子的相处这个部分来看,就是说父母都是以孩子的需求为首先要满足的,自己的需求都往后靠,这个就不对了。
所以,我们就是把孩子的地位放得太高了。
在我写的文字中,有一句是“每个人的需求都需要被看到”!我很吃惊我为啥会写这一句,但是我觉得我好像过往就是忽略了这一句,就是家里的每个人都是平等的,都需要被看到,被照顾到,而不是我把自己放在一个特别低的位置上。
散步的时候,我问老公,我是不是也可以躺在床上看手机,你来做饭呀?
老公说,当然可以呀,你可以表达出来的,我也可以做呀!
所以,看来问题就是出在我自己,是我把自己看得位置太低了,然后把其他人看得太高了,所以自己总做付出的事情,时间长了,一方面也习惯了,一方面也累积了很多委屈。
虽然现在才发现已经很晚了,一些习惯已经养成,但是我相信,有意识就是能有所改变。
--------------------------------------------------------------------------------------------
再说说我准备和儿子进行的对话的实际状况。
就是在吃晚饭时,我们进行的沟通,因为没有其他的能说上话的时候。
我说,“儿子,刚才我们说话确实影响了你,那你觉得什么时候说话可以对你没影响呢?”
儿子说,“确实我做作业的时候,听到你们说话的声音,是挺有影响的。不过,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
我提了个建议说,“那我们要大段说话的时候,就先问问你是不是在写作业,会不会影响你?”
儿子说,“可以吧!”
出乎意料地,对话结束了,我想到的“双赢”,还有“承担”的大道理完全没有机会说出来!
好吧,看来不是孩子不清晰,是我们不太清晰吧!
---------------------------------------------------------------------------------------------
所以,问题还没有我想的那么严重。
我和爸爸容易帮儿子做事情,这点我们还是需要做修正的。
我习惯性地把自己的位置放得过低,也需要我要有意识。
只要我们有意识就行!
还得继续说另一件事情,也是重大的发现。
昨天吃饭的时候,儿子说想喝豆浆,爸爸忙不迭地帮他,我也是,我突然觉得不对劲儿。“你是缺胳膊少腿吗?”
我表示儿子自己可以去冲,儿子说“地方小,过不去。”
确实也是,其实爸爸也是看着地方小,还得让,不方便,另外爸爸也习惯帮助儿子做了。
然后我们把豆浆搞好了,我笑着对儿子说“下次,我和爸爸能让路给你,你自己也能冲的。”
儿子有点不快地表示:“家里又这么小。”
我说,“是啊,是有点小,但这就是家里的状况,希望你以后住大房子。”
然后就结束了。
但后来我的心里一直不快,我后来想,下次再这样,我要说,就是这么小的地方,爸爸仍然努力地工作;就是这么小的地方,妈妈仍然做好吃的鸡腿给你吃。小怎样,不影响我们好好生活呀!
尤其收碗筷时,看到儿子碗里剩的不少的米粒儿,我觉得孩子被我和他爸爸教坏了。于是,我就把爸爸叫到楼上的平台,好好地把事情说了一下。我们决定都要改变,能让儿子自己做的,就让他自己做,不要主动帮他,也不要被动地帮他,我们要有这个意识。我们要微笑着不帮他做,微笑着说“不”!
随后事情就来了,儿子要冲豆浆,让我帮他烧水,我就在旁边,于是就按了一下;然后让我打开盖子凉一下,我有意忘了做,我没有听他的(以前我都是立刻照他的做了)。后来他出来看到了,自己开了,也没有说啥,也接受我没有做;然后他又要我帮他冲,我没说什么,他就说递给他豆浆粉,我就递给他了,他也就自己冲了。
好吧,就是这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和爸爸都要忍住不要做,继续……
这个事情落定了,又有事情发生。
我和爸爸在这边说着什么事,儿子在那边抱怨,“你们别说话了,吵着我了。”
我说,“是吧,你听到了吗?”
他说,“听不清楚,但是很影响我,真是的!”
我说,“好,我们小声点”,然后我们就不说了。
最近儿子总是埋怨,说家里太小,隔音又差,说我和爸爸说话影响他,于是我们尽量少说话,让他觉得安静些。
我又发现了问题不对劲儿,于是我就写在纸上,让爸爸帮我看看逻辑,一会儿我要和儿子沟通,在他认为可以沟通的时间里。
纸上写着:一会儿要问儿子,我们什么时候可以正常交流?因为我们需要。
另外,我不认为一天16,17个小时里每个时刻我们都不能正常交流。
你有安静的需求,我们也有交流的需求,怎么达到双赢呢?
你的逻辑是:我们只有一个不隔音的小房子,所以我们就得满足你一个人的需求,我们的需求就不能被满足。不合理!每个人的需求都需要被看到!
客观状况就是这样,家庭情况就是这样,你是快17岁的人了,也需要和我们一起承担,而不是只是抱怨和埋怨,而是一起想办法解决!
孩子爸爸看完之后,表示逻辑清晰。
---------------------------------------------------------------------------------------------
吃完晚饭,我和爸爸一起散步,继续讨论这个话题。
我们家从幼儿园起就被老师提醒过这个“把孩子的地位抬得太高”的问题了。现在看来,就是我们只看到孩子的需求,忽略了我们自己的需求。
我发现我自己,就是当他人的需求和我的需求同时在的状况下,我优先考虑他人的需求,比如儿子的需求,老公的需求,我就忽略了我的需求。长此以往,我都不知道我的需求是什么了,因为习惯性地被压抑,后来连我自己都不清楚了。
我发现我老公,他只有在他儿子的需求和他的需求同时存在时,他会以儿子的需求为主,但面对我时他不会。(这反映的是另一个问题,暂且不论。)
回到和孩子的相处这个部分来看,就是说父母都是以孩子的需求为首先要满足的,自己的需求都往后靠,这个就不对了。
所以,我们就是把孩子的地位放得太高了。
在我写的文字中,有一句是“每个人的需求都需要被看到”!我很吃惊我为啥会写这一句,但是我觉得我好像过往就是忽略了这一句,就是家里的每个人都是平等的,都需要被看到,被照顾到,而不是我把自己放在一个特别低的位置上。
散步的时候,我问老公,我是不是也可以躺在床上看手机,你来做饭呀?
老公说,当然可以呀,你可以表达出来的,我也可以做呀!
所以,看来问题就是出在我自己,是我把自己看得位置太低了,然后把其他人看得太高了,所以自己总做付出的事情,时间长了,一方面也习惯了,一方面也累积了很多委屈。
虽然现在才发现已经很晚了,一些习惯已经养成,但是我相信,有意识就是能有所改变。
--------------------------------------------------------------------------------------------
再说说我准备和儿子进行的对话的实际状况。
就是在吃晚饭时,我们进行的沟通,因为没有其他的能说上话的时候。
我说,“儿子,刚才我们说话确实影响了你,那你觉得什么时候说话可以对你没影响呢?”
儿子说,“确实我做作业的时候,听到你们说话的声音,是挺有影响的。不过,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
我提了个建议说,“那我们要大段说话的时候,就先问问你是不是在写作业,会不会影响你?”
儿子说,“可以吧!”
出乎意料地,对话结束了,我想到的“双赢”,还有“承担”的大道理完全没有机会说出来!
好吧,看来不是孩子不清晰,是我们不太清晰吧!
---------------------------------------------------------------------------------------------
所以,问题还没有我想的那么严重。
我和爸爸容易帮儿子做事情,这点我们还是需要做修正的。
我习惯性地把自己的位置放得过低,也需要我要有意识。
只要我们有意识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