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诸天从知否开始 第一百一十章 天下一统
热门推荐:
重回2001年父亲能听到我心声
登月之后
一胎双宝:总裁大人请温柔
大女人征服世界,小男人自会臣服
讨封失败,黄仙姑她魂穿70了!
前夫别虐了,夫人有新欢
开局老公瘫了,靠种田翻盘
四合院:穿越何雨柱,开局买房
直上青云:从高考落榜开始
“战场之上刀光剑影,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就算是朕有心饶杨家兄弟一命,也得看他们自己愿不愿意投降。
再者说,你们怎么能让杨盈出宫,到这里来。”
陈喜听着李皓的话,也是一脸无奈的回道:“贤妃娘娘听闻梧国之事后,便整日到皇后娘娘宫中跪求,要前来亲自劝降。
本来皇后娘娘是借口请示陛下来拖一拖的,结果太上皇不知从哪得知了此事,说贤妃娘娘顾念兄妹之情是好的。
而且若是杨家兄弟愿意投降,对于日后治理梧地也有好处,就下旨同意了此事,皇后娘娘也不好违了太上皇的意。”
李皓不禁摇了摇头,自家这个父皇在宫里待久了,没事就喜欢在无关紧要处,给李皓找些麻烦,显示下存在感。
对此,李皓也只能是认了,毕竟是这辈子的亲爹。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以如今的情况,杨家兄弟已经没有了回天之力。
否则李皓可不会为了一个女人,拿宿国的将士冒险。
“所以任贵妃,是因为不放心杨盈,所以才跟着一起出宫的。”
陈喜点了点头,回道:“是啊,而且贤妃娘娘一直敬重任贵妃,奴婢以为有些事情,陛下不好出面的话,有任贵妃在,也可以帮着拿个主意。
另外任贵妃在奴婢过来之前,也交代了一句,希望能够保全李同光的性命。”
对于任辛会提这个要求,李皓倒是也没有多奇怪。
“你倒是想的周到。”只是用话点了一下陈喜,便过问起了安全问题:“她们身边护卫安排的够吗?如今安地尚有乱党余孽,可不够安全。”
陈喜知道自己过了关,不由的在心里松了一口气。
本来按他的想法,肯定是通过锦衣卫,用最快的速度把消息送到李皓手里的。
可是这却被任辛给拦住了,说此事已成事实,就算是让李皓知道,也没法更改。
所以与其通过书信,还不如让陈喜亲自跑一趟,这样李皓真有怒气,也能及时发出来。
免得这怒气积压下来,再爆发这程度就不一样了,而且万一要是李皓让他阻止,他夹在中间就更不好办。
“陛下放心,这一路除了锦衣卫护送,初国公也答应派兵马保护,自是安全无虞。”
“还是再慎重一些,朕给你调派一些近卫,你带回去保护她们。”
陈喜点头应是,他随后也没在这里多待,便带着人走了。
毕竟他很清楚,现在他的主要任务就是保证杨盈和任辛的安全,这里面不能出意外。
既然要让杨盈来劝降,接下来对于北上的杨行远一行人,李皓便没有再过多的设置阻碍。
但又因为任辛的关系,李皓也不好来强攻合县。
这就弄得李皓一时间没什么事干,只能是派兵继续围城,一直到护送杨盈和任辛的队伍抵达。
杨盈自知这次的行为很是过分,所以在被带入到李皓的营帐之后,第一时间就跪下请罪。
“臣妾自知插手外朝之事,乃是大罪,待劝降了兄长之后,臣妾甘愿受陛下任何责罚。”
李皓并没有回答之话,而是转头问起了任辛的意见:“任贵妃,怎么看?”
结果任辛倒是不客气,直接回道:“照我看,杨盈也是为了大局着想,想让将士百姓少受些损失,这初心总是好的,臣妾认为陛下只需小惩大诫。”
看着任辛这装糊涂的样子,李皓并没有当面拆穿,而是先说道:“后宫之事自有皇后管理,朕会去信给皇后,让她来处置。
但朕希望你能明白,这样的事只此一次,下不为例。”
杨盈谢恩之后,李皓便让陈喜先把她带出去安置。
随后才问起任辛来:“你倒是会找机会,杨盈想劝自家兄弟,你也想劝自家徒弟,结果这罪名全被杨盈给背了,还让她念着你的好。”
任辛直接反问了一句:“怎么,你有意见。”
弄得李皓也是无奈,只能回道:“没有,就是你之后帮着照看下杨盈,这劝降在城外就好,可别想着进城去。”
任辛点头后就准备走了,只是李皓突然想起来,补充道:“你也是一样,别仗着武功高就进城冒险,要知道那些视千军万马如无物,几进几出的是话本。”
“行了,啰嗦。”
要是没有李皓的交代,任辛还真想过去闯下合县,但现在就只能也派人传信了。
任辛的信倒是立竿见影,李同光对于任辛的话,一直是奉为圭臬的。
再加上他本就知道任辛未死,还有信上的特有标记,确认真假后就同意了下来。
毕竟李同光也很清楚,这场战事已经没有必要再继续下去了,安国败局已定。
早些结束对于百姓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只是他上面还有李守基和邓辉,想要悄无声息得让宿军进来,也不是容易的事,需要安置一番。
而杨家兄弟这边就不一样了,杨行远倒是能够做主,只是他不愿意投降。
或者也可以说,他是有条件投降,想要争取一下条件。
但是看着他提的册封王爵,并且保留梧都做封地的要求,李皓就想一巴掌拍醒他,这做的什么春秋大梦。
杨盈也知道这事不靠谱,就来向李皓请求,希望能到景城外当面劝说。
李皓为了能让杨盈死心,就答应了这事,并亲自率领大军一起逼近景城,让杨行远能明白,他手上根本就没有筹码来和自己讨价还价。
看着城下那无边无际的宿国大军,和大军前列排列整齐的一门门大炮。
杨行远原本因为杨盈劝降信,而带来的一点依仗,一下子就又被打消了,并开始担心起宿军会不会趁势攻城。
“丹阳王,你说这崔颢,不会是打着杨盈的幌子把咱们骗到城头上,然后用大炮来对付吧?”
杨行健闻言不禁翻了一个白眼,回道:“陛下多虑了,宿帝如今大势已成,没必要做这种自毁名声的事。”
可杨行远依旧不放心,最后萧皇后也站了出来安慰杨行健。
但一直等到李皓和杨盈,出现在他们视野中时,杨行远才消停下来。
只不过李皓并没有太过靠近城墙,只有杨盈在侍卫的保护下,走到了城墙下面,开始苦口婆心的劝说杨行远。
结果是越劝说,杨行远的脾气就越大,最后把李皓给气的,直接就让杨盈回来。
并用内力发声,对着城头说道:“杨行远,朕给了你们机会,可你们不领情,那劝降之事便罢了。
你赶紧做好准备吧,朕从明日开始攻城,剩下的就用将士的刀剑来说话。”
说完李皓带着杨盈就走,这态度让原本待价而沽的杨行远,一下子就慌了。
开始想要叫李皓停下,只是他又没有内容,喊的话可传不了这么远。
急切之间还是让城头上的将士一起喊话,才把李皓给喊停。
这副模样,把一旁的杨行健看的一脸无语。
“你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主动投降,要么就刀枪下见真章,这叫住朕做什么?”
杨行远张口想说话,只是想着自己声音传不过去,当即就有些急躁。
还是萧皇后看出来,喊来了自己堂兄帮着传话,才算是帮他解了围。
“你要朕投降,朕说了自己的条件,你不答应,那你倒是说说你的条件?怎么能一言不合就开打。”
李皓闻言不禁摇了摇头,说道:“朕允你一个公爵之位,食俸禄万石,并长子封侯,袭三代。”
可杨行远还是不够满足,还想多要些的时候,李皓只留下了一句话,便转马就走。
“明日攻城不变,你自己好好想想,想清楚是投降,还是等着被大军擒拿。”
李皓给的这个条件已经很好了,前面投降的皇帝,可都没这个条件。
杨行远终究是欺软怕硬,被李皓这么一吓,果断就选择了开城投降。
唯一附加的一个条件,就是李皓得把杨盈给带上,免得李皓在入城之后,做出违反约定的事。
李皓也没打算做什么,就答应了下来,带着杨盈进城接受了杨行远的投降,拿到了梧国的国玺。
杨行远这两兄弟,李皓也是早就见过了,倒是这眼熟的萧皇后,让李皓看着愣了一下。
只不过李皓随即就掩饰了过去,简单安抚完杨行远。
李皓转身就赶到了合县,此时杨行远投降的消息已经送来,安国彻底没有了外援,那原本就动荡的人心,此时彻底土崩瓦解。
李同光趁势发动了兵变,将合县的局势控制住,引了宿军入城。
对待李守基,就不需要给那么好的待遇了,给了一个侯爵就当是安抚人心了。
反倒是被关押起来的李镇业,李皓亲自去看了一下,并且也给了一个侯爵位子。然后就让人送去了合县,去陪着申屠慧。
这一来是看在任辛求情的份上,二来是酬谢申屠慧的帮忙,反正一个不受职的虚衔爵位,无非就是给些俸禄,这钱李皓还是给的起。
至此安梧两国彻底宣告终结,自前朝覆灭百余年后,中原再次得到了一统。
这也代表着,李皓事隔了将近二十年,终于是完成了系统的任务。
不过这任务虽然完成了,可这个世界终究没到跳出去的时间,李皓还得继续工作。
万一这后续工作也是任务一部分怎么办,必须得做的尽善尽美。
尤其是除了中原,北磐也需要想办法纳入统治,说不准能增加些积分的,虽然李皓这积分有什么用。
回到安都,李皓坐镇将安梧两地梳理一遍,才班师回朝。
这次回师得动静可就大了,毕竟是完成了大一统得成就,崔明亲自出山,率领着百官出城百里相迎。
等回到朝中,便有臣子提议举行封禅大典,祭祀天地日月、社稷祖宗,刻石纪号,着己功绩。
对此李皓也没拒绝,因为封禅大典确实对于凝聚人心有着显着作用。
只可惜这世界和历史有所区别,没有泰山在,否则李皓真想感受一下始皇帝泰山封禅的感受。
当然,封禅大典的筹备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钦天监需要择地督建祭台,还需要选定吉日。
所以李皓交代下去后,转头便开始和百官商议起了另一件要紧事,那就是把都城迁往哪里。
现在的都城过于偏僻,已经不适合做为统一后的国都。
只是商议了一番后,众臣也没有统一意见,所以李皓就乾纲独断了。
李皓没有选择任何一座现有的城池,而是原先安、梧、褚三地的交界处,选择了一块地方,重新修建起一座新的城池,做为国都。
而且这座新的都城是没有城墙的,只有皇宫为了隔绝内外,修建了宫墙。
对此百官都有所异议,认为没有城墙保护,都城的安全是受到威胁的。
但李皓却坚持了己见,并以人心为城墙的理论说服了众臣子。
反正李皓自信在自己手上,绝没有任何叛军能打到都城来,没有城墙反倒利于日后工业化发展。
至于后代子孙,李皓表示不想为他们操心,儿孙自有儿孙福,真到了亡国这一天,也不是一道城墙能救得了的。
时间很快来到十月,历经了数月的准备工作,封禅大典如期举行,李皓宣布改元乾封,自此这天下进到了崭新一页。
集中了整个中原的力量,和自身的威望加持,李皓继续深化改革,积蓄国力。
在三年后,再次发兵十万,这次李皓就没再亲征,而是分兵三路以初远、褚樊、张允为帅,越过天门山开始扫荡北磐。
北磐人经历了数年的扫荡后,最终大部分选择了归顺,少部分则逃往了更北边。
不过他们的逃跑只是一个开始,因为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交通工具的不断出现,让李皓的实际统治区域也能不断扩大。
自此宿军原本停滞的对外扩张继续进行,西边从陆路向外延伸,东边由海路向外延伸。
直至李皓开始感觉到自己的衰老,开始将主要工作转移到后代君主的培养,这种扩张才慢慢停止。
再者说,你们怎么能让杨盈出宫,到这里来。”
陈喜听着李皓的话,也是一脸无奈的回道:“贤妃娘娘听闻梧国之事后,便整日到皇后娘娘宫中跪求,要前来亲自劝降。
本来皇后娘娘是借口请示陛下来拖一拖的,结果太上皇不知从哪得知了此事,说贤妃娘娘顾念兄妹之情是好的。
而且若是杨家兄弟愿意投降,对于日后治理梧地也有好处,就下旨同意了此事,皇后娘娘也不好违了太上皇的意。”
李皓不禁摇了摇头,自家这个父皇在宫里待久了,没事就喜欢在无关紧要处,给李皓找些麻烦,显示下存在感。
对此,李皓也只能是认了,毕竟是这辈子的亲爹。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以如今的情况,杨家兄弟已经没有了回天之力。
否则李皓可不会为了一个女人,拿宿国的将士冒险。
“所以任贵妃,是因为不放心杨盈,所以才跟着一起出宫的。”
陈喜点了点头,回道:“是啊,而且贤妃娘娘一直敬重任贵妃,奴婢以为有些事情,陛下不好出面的话,有任贵妃在,也可以帮着拿个主意。
另外任贵妃在奴婢过来之前,也交代了一句,希望能够保全李同光的性命。”
对于任辛会提这个要求,李皓倒是也没有多奇怪。
“你倒是想的周到。”只是用话点了一下陈喜,便过问起了安全问题:“她们身边护卫安排的够吗?如今安地尚有乱党余孽,可不够安全。”
陈喜知道自己过了关,不由的在心里松了一口气。
本来按他的想法,肯定是通过锦衣卫,用最快的速度把消息送到李皓手里的。
可是这却被任辛给拦住了,说此事已成事实,就算是让李皓知道,也没法更改。
所以与其通过书信,还不如让陈喜亲自跑一趟,这样李皓真有怒气,也能及时发出来。
免得这怒气积压下来,再爆发这程度就不一样了,而且万一要是李皓让他阻止,他夹在中间就更不好办。
“陛下放心,这一路除了锦衣卫护送,初国公也答应派兵马保护,自是安全无虞。”
“还是再慎重一些,朕给你调派一些近卫,你带回去保护她们。”
陈喜点头应是,他随后也没在这里多待,便带着人走了。
毕竟他很清楚,现在他的主要任务就是保证杨盈和任辛的安全,这里面不能出意外。
既然要让杨盈来劝降,接下来对于北上的杨行远一行人,李皓便没有再过多的设置阻碍。
但又因为任辛的关系,李皓也不好来强攻合县。
这就弄得李皓一时间没什么事干,只能是派兵继续围城,一直到护送杨盈和任辛的队伍抵达。
杨盈自知这次的行为很是过分,所以在被带入到李皓的营帐之后,第一时间就跪下请罪。
“臣妾自知插手外朝之事,乃是大罪,待劝降了兄长之后,臣妾甘愿受陛下任何责罚。”
李皓并没有回答之话,而是转头问起了任辛的意见:“任贵妃,怎么看?”
结果任辛倒是不客气,直接回道:“照我看,杨盈也是为了大局着想,想让将士百姓少受些损失,这初心总是好的,臣妾认为陛下只需小惩大诫。”
看着任辛这装糊涂的样子,李皓并没有当面拆穿,而是先说道:“后宫之事自有皇后管理,朕会去信给皇后,让她来处置。
但朕希望你能明白,这样的事只此一次,下不为例。”
杨盈谢恩之后,李皓便让陈喜先把她带出去安置。
随后才问起任辛来:“你倒是会找机会,杨盈想劝自家兄弟,你也想劝自家徒弟,结果这罪名全被杨盈给背了,还让她念着你的好。”
任辛直接反问了一句:“怎么,你有意见。”
弄得李皓也是无奈,只能回道:“没有,就是你之后帮着照看下杨盈,这劝降在城外就好,可别想着进城去。”
任辛点头后就准备走了,只是李皓突然想起来,补充道:“你也是一样,别仗着武功高就进城冒险,要知道那些视千军万马如无物,几进几出的是话本。”
“行了,啰嗦。”
要是没有李皓的交代,任辛还真想过去闯下合县,但现在就只能也派人传信了。
任辛的信倒是立竿见影,李同光对于任辛的话,一直是奉为圭臬的。
再加上他本就知道任辛未死,还有信上的特有标记,确认真假后就同意了下来。
毕竟李同光也很清楚,这场战事已经没有必要再继续下去了,安国败局已定。
早些结束对于百姓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只是他上面还有李守基和邓辉,想要悄无声息得让宿军进来,也不是容易的事,需要安置一番。
而杨家兄弟这边就不一样了,杨行远倒是能够做主,只是他不愿意投降。
或者也可以说,他是有条件投降,想要争取一下条件。
但是看着他提的册封王爵,并且保留梧都做封地的要求,李皓就想一巴掌拍醒他,这做的什么春秋大梦。
杨盈也知道这事不靠谱,就来向李皓请求,希望能到景城外当面劝说。
李皓为了能让杨盈死心,就答应了这事,并亲自率领大军一起逼近景城,让杨行远能明白,他手上根本就没有筹码来和自己讨价还价。
看着城下那无边无际的宿国大军,和大军前列排列整齐的一门门大炮。
杨行远原本因为杨盈劝降信,而带来的一点依仗,一下子就又被打消了,并开始担心起宿军会不会趁势攻城。
“丹阳王,你说这崔颢,不会是打着杨盈的幌子把咱们骗到城头上,然后用大炮来对付吧?”
杨行健闻言不禁翻了一个白眼,回道:“陛下多虑了,宿帝如今大势已成,没必要做这种自毁名声的事。”
可杨行远依旧不放心,最后萧皇后也站了出来安慰杨行健。
但一直等到李皓和杨盈,出现在他们视野中时,杨行远才消停下来。
只不过李皓并没有太过靠近城墙,只有杨盈在侍卫的保护下,走到了城墙下面,开始苦口婆心的劝说杨行远。
结果是越劝说,杨行远的脾气就越大,最后把李皓给气的,直接就让杨盈回来。
并用内力发声,对着城头说道:“杨行远,朕给了你们机会,可你们不领情,那劝降之事便罢了。
你赶紧做好准备吧,朕从明日开始攻城,剩下的就用将士的刀剑来说话。”
说完李皓带着杨盈就走,这态度让原本待价而沽的杨行远,一下子就慌了。
开始想要叫李皓停下,只是他又没有内容,喊的话可传不了这么远。
急切之间还是让城头上的将士一起喊话,才把李皓给喊停。
这副模样,把一旁的杨行健看的一脸无语。
“你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主动投降,要么就刀枪下见真章,这叫住朕做什么?”
杨行远张口想说话,只是想着自己声音传不过去,当即就有些急躁。
还是萧皇后看出来,喊来了自己堂兄帮着传话,才算是帮他解了围。
“你要朕投降,朕说了自己的条件,你不答应,那你倒是说说你的条件?怎么能一言不合就开打。”
李皓闻言不禁摇了摇头,说道:“朕允你一个公爵之位,食俸禄万石,并长子封侯,袭三代。”
可杨行远还是不够满足,还想多要些的时候,李皓只留下了一句话,便转马就走。
“明日攻城不变,你自己好好想想,想清楚是投降,还是等着被大军擒拿。”
李皓给的这个条件已经很好了,前面投降的皇帝,可都没这个条件。
杨行远终究是欺软怕硬,被李皓这么一吓,果断就选择了开城投降。
唯一附加的一个条件,就是李皓得把杨盈给带上,免得李皓在入城之后,做出违反约定的事。
李皓也没打算做什么,就答应了下来,带着杨盈进城接受了杨行远的投降,拿到了梧国的国玺。
杨行远这两兄弟,李皓也是早就见过了,倒是这眼熟的萧皇后,让李皓看着愣了一下。
只不过李皓随即就掩饰了过去,简单安抚完杨行远。
李皓转身就赶到了合县,此时杨行远投降的消息已经送来,安国彻底没有了外援,那原本就动荡的人心,此时彻底土崩瓦解。
李同光趁势发动了兵变,将合县的局势控制住,引了宿军入城。
对待李守基,就不需要给那么好的待遇了,给了一个侯爵就当是安抚人心了。
反倒是被关押起来的李镇业,李皓亲自去看了一下,并且也给了一个侯爵位子。然后就让人送去了合县,去陪着申屠慧。
这一来是看在任辛求情的份上,二来是酬谢申屠慧的帮忙,反正一个不受职的虚衔爵位,无非就是给些俸禄,这钱李皓还是给的起。
至此安梧两国彻底宣告终结,自前朝覆灭百余年后,中原再次得到了一统。
这也代表着,李皓事隔了将近二十年,终于是完成了系统的任务。
不过这任务虽然完成了,可这个世界终究没到跳出去的时间,李皓还得继续工作。
万一这后续工作也是任务一部分怎么办,必须得做的尽善尽美。
尤其是除了中原,北磐也需要想办法纳入统治,说不准能增加些积分的,虽然李皓这积分有什么用。
回到安都,李皓坐镇将安梧两地梳理一遍,才班师回朝。
这次回师得动静可就大了,毕竟是完成了大一统得成就,崔明亲自出山,率领着百官出城百里相迎。
等回到朝中,便有臣子提议举行封禅大典,祭祀天地日月、社稷祖宗,刻石纪号,着己功绩。
对此李皓也没拒绝,因为封禅大典确实对于凝聚人心有着显着作用。
只可惜这世界和历史有所区别,没有泰山在,否则李皓真想感受一下始皇帝泰山封禅的感受。
当然,封禅大典的筹备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钦天监需要择地督建祭台,还需要选定吉日。
所以李皓交代下去后,转头便开始和百官商议起了另一件要紧事,那就是把都城迁往哪里。
现在的都城过于偏僻,已经不适合做为统一后的国都。
只是商议了一番后,众臣也没有统一意见,所以李皓就乾纲独断了。
李皓没有选择任何一座现有的城池,而是原先安、梧、褚三地的交界处,选择了一块地方,重新修建起一座新的城池,做为国都。
而且这座新的都城是没有城墙的,只有皇宫为了隔绝内外,修建了宫墙。
对此百官都有所异议,认为没有城墙保护,都城的安全是受到威胁的。
但李皓却坚持了己见,并以人心为城墙的理论说服了众臣子。
反正李皓自信在自己手上,绝没有任何叛军能打到都城来,没有城墙反倒利于日后工业化发展。
至于后代子孙,李皓表示不想为他们操心,儿孙自有儿孙福,真到了亡国这一天,也不是一道城墙能救得了的。
时间很快来到十月,历经了数月的准备工作,封禅大典如期举行,李皓宣布改元乾封,自此这天下进到了崭新一页。
集中了整个中原的力量,和自身的威望加持,李皓继续深化改革,积蓄国力。
在三年后,再次发兵十万,这次李皓就没再亲征,而是分兵三路以初远、褚樊、张允为帅,越过天门山开始扫荡北磐。
北磐人经历了数年的扫荡后,最终大部分选择了归顺,少部分则逃往了更北边。
不过他们的逃跑只是一个开始,因为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交通工具的不断出现,让李皓的实际统治区域也能不断扩大。
自此宿军原本停滞的对外扩张继续进行,西边从陆路向外延伸,东边由海路向外延伸。
直至李皓开始感觉到自己的衰老,开始将主要工作转移到后代君主的培养,这种扩张才慢慢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