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战旗 第153章 坤舆万国图
崇祯确实有些心动,但他也知道,一旦答应了崔明吉,就意味着大明主动出兵与后金开战,而且还是兵出国门异国作战。虽然万历年间,大明曾经在朝鲜打败过当年号称战国精锐的倭寇丰臣秀吉,可今时不同往日,自天启年间大明还没有主动与后金开战的先例。所以崇祯现在急需和大臣们特别是燕震商议一下,看看大明现在有没有出兵的战而胜之的能力。于是说道:“此事事关重大,朕要和内阁大臣们商量一下,崔大使先回玉河馆去休息吧,有了结果自然有人会去通知你。”
崔明吉退下后,崇祯对王承恩说道:“传旨,让修罗伯火速进京!”
济南总兵府内,燕震起身从鲁四手中接过圣旨,说道:“鲁公公一路辛苦,我已命人准备好了酒菜,公公请随我来!”
说着将一张五百两的银票,不动声色的塞入了鲁四手中。鲁四心下了然,一张胖嘟嘟的脸上笑得皱纹都开了。
席间,鲁四将朝鲜使臣向大明求援的事一五一十的对燕震讲了一遍,同时也把朝中大臣的态度向燕震做了介绍。
总的来说,朝中大臣分为两派。以御史言官和户部上书毕自严为主的一派大臣们认为,当前国家百废待兴,红莲教的暴乱还此起彼伏的出现,朝廷财政紧张,没有多余的银子用来为朝鲜打仗。
而以英国公张维贤为主的勋贵和武将则认为,朝鲜是大明的藩属国,如果藩属国有难而大明坐视不理的话,不但会让周围的各个蕃屏小国寒心,更是会有损大明国威,使四海蛮夷轻视大明。这一派是坚决的主战派,而具体怎么个打法,如何击败满清在朝鲜的十万大军,却没有人提出有效的战法。这一次崇祯宣燕震进宫,就是想要听听燕震的意见,毕竟现在的燕震的军队,虽然不是大明各个军镇里兵力最多的,但说他手下的军队是大明战力最强的天花板,没有人会提出异议。
几天后的朝会上,毕自严手持笏板出列,神情严肃的大声说道:“陛下,老臣相信修罗伯的对大明的忠心,也相信修罗营的赫赫武功。但是我大明从万历末年萨尔浒大战后连年用兵,国库早就入不敷出。陛下可还记得崇祯元年辽东关宁军闹饷之事?那一次是吴三桂镇住了乱兵,但自此之后,朝廷每年要为关宁防线提供军饷200万两白银。要知道那时候大明全国的税收也才有2000万两,仅仅是一个关宁军就抽走了税收的一成,再加上九边其它军镇,国朝早就已经举步维艰。自崇祯七年至今,也幸得修罗伯在登州的各种物产在各地大受欢迎,再加上皇上英明,允许海贸交易并且力排众议从中收取商税。户部这些年也才刚刚补上了之前的亏空,但如果此时总兵势必又要加大军费投入,老臣恐国朝刚刚稳定下来的财政又要陷入无底的黑洞之中啊!”
不得不说,做为掌管大明财政的户部尚书,毕自严的话不无道理。九边重镇,历来都是大明军费开支的大头。一年下来,朝廷对于九边的投入不下于白银千万两。但这不等于其它地方就不用花钱,相反由于之前的高迎祥和李自成等农民军的起义,内地的军费加上各个地方的损失已经远超九边。
毕自严的话音刚落,御史刘长来就出列道:“陛下,毕大人所说乃老成谋国之言,臣附议!”
刘长来说完后就跪倒在地,同时十几名御史言官纷纷出列,支持毕自严的主张,不同意大明出兵朝鲜。
“各位大人!”燕震见此情形也向前跨了一步,但是他不是对崇祯说话,而是面对着毕自严和文武百官说道:“毕大人忠心体国,末将自然知道。也非常同意毕大人所说的,国家目前刚刚有了一点起色,不应该主动发起战争。但是各位大人有没有想过,如果不打这一战,将来会对我大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修罗伯,你可知万历年间,我大明就曾为朝鲜出动大军,跨过鸭绿江与那倭人的丰臣秀吉大战。结果呢?还不是我大明靡费军饷,白白的死伤战士,最后那朝鲜无非就是感激而已。但是却有无数的大明好男儿失去了生命,就连战后的抚恤金都是我们大明自己出的,这样的好事,下官觉得,不做也罢!”刘长来梗梗着脖子,带着一副不服气的样子说道。
燕震也不生气,反而是笑着问道:“那如果是有好处呢?”
“能有什么好处?”刘长来一脸的不屑,在他看来,大明要的朝鲜给不起。朝鲜有的大明看不上。
“陛下,臣请陛下命人将那 坤舆万国全图 取出来臣好向各位大人说明。”燕震向崇祯行礼说道。
“准奏!来人,取图来!”崇祯点了点头说道。
不一会儿,两名小太监抬着一个大型的卷轴,在大殿上找了一处靠墙的地方打开。
随着地图的打开,殿上响起了文武百官们窃窃私语的声音。燕震没有理会百官的议论,而是径直走到地图下方,拿起一根木棍,指着地图开始了讲解。
从大明所处的位置,以及周边的各个国家,大陆、海洋等等,特别是给文武百官着重讲到了朝鲜半岛的深水良港对于海贸的重要性。
这张坤舆万国图,许多大臣都是平生第一次看到。那个时候的官员,读的都是四书五经,很少有人像徐光启、毕懋康、孙元化等人这样潜心的研究西学。很多的人是抱着一种自己是圣人学生,读的是圣人之学的心态,对于外来的文化很排斥。此时第一次看到世界地图,不由得感叹世界之大远非自己之前所能想象,大明也不是自己之前认为的那样理所当然的是世界的中心。也理解了燕震所说的,不努力就会被别人甩在身后,踏在脚下的话。
“可是,这些港口,他朝鲜会给我们吗?”刘长来问道,其他的大臣也眼巴巴的看着燕震,等待着他的回答。
“这就是我们出兵的条件,答应我们的要求,出兵就可以考虑,不答应,一切免谈!”燕震斩钉截铁的说道。
崇祯眼看时机差不多了,和燕震互换了一个眼神,说道:“宣朝鲜使臣,崔明吉上殿!”
小太监尖利的嗓音一层层的由紫禁城内传了出去:“宣,朝鲜使臣,崔明吉,上殿!”
崔明吉退下后,崇祯对王承恩说道:“传旨,让修罗伯火速进京!”
济南总兵府内,燕震起身从鲁四手中接过圣旨,说道:“鲁公公一路辛苦,我已命人准备好了酒菜,公公请随我来!”
说着将一张五百两的银票,不动声色的塞入了鲁四手中。鲁四心下了然,一张胖嘟嘟的脸上笑得皱纹都开了。
席间,鲁四将朝鲜使臣向大明求援的事一五一十的对燕震讲了一遍,同时也把朝中大臣的态度向燕震做了介绍。
总的来说,朝中大臣分为两派。以御史言官和户部上书毕自严为主的一派大臣们认为,当前国家百废待兴,红莲教的暴乱还此起彼伏的出现,朝廷财政紧张,没有多余的银子用来为朝鲜打仗。
而以英国公张维贤为主的勋贵和武将则认为,朝鲜是大明的藩属国,如果藩属国有难而大明坐视不理的话,不但会让周围的各个蕃屏小国寒心,更是会有损大明国威,使四海蛮夷轻视大明。这一派是坚决的主战派,而具体怎么个打法,如何击败满清在朝鲜的十万大军,却没有人提出有效的战法。这一次崇祯宣燕震进宫,就是想要听听燕震的意见,毕竟现在的燕震的军队,虽然不是大明各个军镇里兵力最多的,但说他手下的军队是大明战力最强的天花板,没有人会提出异议。
几天后的朝会上,毕自严手持笏板出列,神情严肃的大声说道:“陛下,老臣相信修罗伯的对大明的忠心,也相信修罗营的赫赫武功。但是我大明从万历末年萨尔浒大战后连年用兵,国库早就入不敷出。陛下可还记得崇祯元年辽东关宁军闹饷之事?那一次是吴三桂镇住了乱兵,但自此之后,朝廷每年要为关宁防线提供军饷200万两白银。要知道那时候大明全国的税收也才有2000万两,仅仅是一个关宁军就抽走了税收的一成,再加上九边其它军镇,国朝早就已经举步维艰。自崇祯七年至今,也幸得修罗伯在登州的各种物产在各地大受欢迎,再加上皇上英明,允许海贸交易并且力排众议从中收取商税。户部这些年也才刚刚补上了之前的亏空,但如果此时总兵势必又要加大军费投入,老臣恐国朝刚刚稳定下来的财政又要陷入无底的黑洞之中啊!”
不得不说,做为掌管大明财政的户部尚书,毕自严的话不无道理。九边重镇,历来都是大明军费开支的大头。一年下来,朝廷对于九边的投入不下于白银千万两。但这不等于其它地方就不用花钱,相反由于之前的高迎祥和李自成等农民军的起义,内地的军费加上各个地方的损失已经远超九边。
毕自严的话音刚落,御史刘长来就出列道:“陛下,毕大人所说乃老成谋国之言,臣附议!”
刘长来说完后就跪倒在地,同时十几名御史言官纷纷出列,支持毕自严的主张,不同意大明出兵朝鲜。
“各位大人!”燕震见此情形也向前跨了一步,但是他不是对崇祯说话,而是面对着毕自严和文武百官说道:“毕大人忠心体国,末将自然知道。也非常同意毕大人所说的,国家目前刚刚有了一点起色,不应该主动发起战争。但是各位大人有没有想过,如果不打这一战,将来会对我大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修罗伯,你可知万历年间,我大明就曾为朝鲜出动大军,跨过鸭绿江与那倭人的丰臣秀吉大战。结果呢?还不是我大明靡费军饷,白白的死伤战士,最后那朝鲜无非就是感激而已。但是却有无数的大明好男儿失去了生命,就连战后的抚恤金都是我们大明自己出的,这样的好事,下官觉得,不做也罢!”刘长来梗梗着脖子,带着一副不服气的样子说道。
燕震也不生气,反而是笑着问道:“那如果是有好处呢?”
“能有什么好处?”刘长来一脸的不屑,在他看来,大明要的朝鲜给不起。朝鲜有的大明看不上。
“陛下,臣请陛下命人将那 坤舆万国全图 取出来臣好向各位大人说明。”燕震向崇祯行礼说道。
“准奏!来人,取图来!”崇祯点了点头说道。
不一会儿,两名小太监抬着一个大型的卷轴,在大殿上找了一处靠墙的地方打开。
随着地图的打开,殿上响起了文武百官们窃窃私语的声音。燕震没有理会百官的议论,而是径直走到地图下方,拿起一根木棍,指着地图开始了讲解。
从大明所处的位置,以及周边的各个国家,大陆、海洋等等,特别是给文武百官着重讲到了朝鲜半岛的深水良港对于海贸的重要性。
这张坤舆万国图,许多大臣都是平生第一次看到。那个时候的官员,读的都是四书五经,很少有人像徐光启、毕懋康、孙元化等人这样潜心的研究西学。很多的人是抱着一种自己是圣人学生,读的是圣人之学的心态,对于外来的文化很排斥。此时第一次看到世界地图,不由得感叹世界之大远非自己之前所能想象,大明也不是自己之前认为的那样理所当然的是世界的中心。也理解了燕震所说的,不努力就会被别人甩在身后,踏在脚下的话。
“可是,这些港口,他朝鲜会给我们吗?”刘长来问道,其他的大臣也眼巴巴的看着燕震,等待着他的回答。
“这就是我们出兵的条件,答应我们的要求,出兵就可以考虑,不答应,一切免谈!”燕震斩钉截铁的说道。
崇祯眼看时机差不多了,和燕震互换了一个眼神,说道:“宣朝鲜使臣,崔明吉上殿!”
小太监尖利的嗓音一层层的由紫禁城内传了出去:“宣,朝鲜使臣,崔明吉,上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