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 第165章 出征,出征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第165章 出征,出征

    誓师大会结束,两个满编晋军当即开拔。

    楼令的这一个“旅”被划拨到了上军序列。

    因为晋国重新分配卿位又增设新军的关系,卿大夫所在的家族自然在担任主将或军佐的军团服役,其余没有卿位的家族则是有一个重新分配的过程。

    楼氏便是被分配到上军,以后服役也只会在上军,直至卿位重新排序再等待又一次被分配。

    上军编制里面,旬氏占了两个‘师’,士氏占一个‘师’,其余来自各个家族补充。

    其余各军团,兵力的比例也是那么回事。

    所以,实力不够的话……,也就是拉不出足够数量的部队,哪来的资格坐上卿位?

    与此同时,下大夫以及中大夫也有相同的配额。例如下大夫必须能够拉出两个“卒”的兵力,中大夫每次纳赋不得携带少于两个“旅”的兵力。

    今年的情况比较特殊,特殊在卿位刚刚经过重新排序,拥有特权的一军主将或军佐仍旧可以携带基础兵力,得到征召的下大夫或中大夫却要带上满编的家族私军参战。

    有三年“新手期”的楼令本来不用参战,碍于在争取司马这个职位,只能将“新手期”延后,选择加入到对齐国的战争。

    “娇娇在‘新绛’养身子,封地是谁在管理?”智罃本身没有爵位,出征属于一种挂靠关系。

    也就是智罃问,换作其余人的话,楼令就该质问有何居心了。

    楼令笑着说道:“林姒。”

    智罃张了张嘴,好一会才说道:“她不嫁人?”

    这一下换楼令张了张嘴,良久答不上来了。

    不管男女,一辈子不成亲,人生等于不完整。

    林姒是有跟楼令提过要一辈子待在家族,那么就是不外嫁的意思。

    这样一来,林姒只剩下一条路路线,嫁给楼氏的家臣。

    楼令让林姒挑选,自己本身也在物色来物色去,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

    话说,智罃怎么会在楼令的战车上?

    因为没有固定职位的关系,导致智罃可以到处乱窜,名下却有一支智氏的部队听从指挥。

    智罃在路上多数时间是在旬庚那边,有空闲则是来跟楼令搭伙唠嗑。

    类似于智罃这样的人并不少,他们虽然没有国家的公职,在出征状态下管理的是本家族军队,立下军功可以获得赏赐,出错变成看靠山是谁了。

    说白了就是,不担任国家公职的那些人,他们出征可以混资历,有了别人想要而不得的渠道;一旦犯错?因为他们本身不担任国家公职的关系,国法或军法都处置不到,完全就是看自家长辈的心情,出现影响的地方在于家族地位。

    晋国的两个满编军队并不走同一路线,中军走的是“孟津”过桥到郑国地界,直至抵达卫国境内;上军则是出“新绛”地界后向东,来到一个叫“棘津”的区域,使用各种渡河工具来到大河南岸,也就到卫国境内了。

    这个“棘津”是大河中下游比较窄的一个区域,优先条件下适合用来泅渡。

    卫国这边出面接待的人依旧是孙林父,随行的卫国贵族数量则是远没有上次多。

    这也是能够理解的事情。

    毕竟,卫国一样需要动员,贵族肯定是回去封地带兵,只要到集合期限带着部队抵达集结地点也就行了。

    晋国这边当然是旬庚出面与孙林父交涉,也不知道旬庚有意增加楼令的人脉或是怎么回事,楼令得到了召唤。

    “这是我妹婿。”旬庚特地向孙林父介绍楼令。

    那就是旬氏要拉楼氏一把没错了。

    社会之所以是社会,不就是因为各种交际吗?完全不认识的情况下发生了接触,一切就是从零开始,事先认识且知根知底想合作或是有恶意就能减少误判了。

    楼令向孙林父致意问候。

    孙林父爽朗笑了几声,说道:“现在的天下第二,老夫可是耳闻已久啊。”

    楼令不适合谦虚,只是脸上挂着笑容,没有再多话,让出空间让旬庚与孙林父继续社交。

    其实,孙林父年纪并不大,大约是与旬庚年龄相仿。

    年纪轻轻却是能够成为卿大夫?这种事情在春秋时代一点都不稀奇,因为看得是血统。

    孙林父是卫武公的儿子,也就是卫国公子的出身,击败一众兄弟获得高位属于理所当然。

    “征召戎人的事情,顺利吗?”旬庚问道。

    孙林父一脸纠结地说道:“他们已经答应出兵,只是……很难不出乱子。”

    什么戎人?

    卫国边上有一个戎国,这个国家就是戎人建立起来的。

    站在一旁的楼令心里比较意外,想道:“秦国因为交好白翟被各种非议,庙堂高官不知道吗?”

    旬庚与孙林父继续交谈,逐渐让楼令听懂是怎么回事。

    那个戎国仿照诸夏制度立国,他们很愿意融合进诸夏体系,只是很久很久得不到接纳。

    这种事情也就发生在春秋,换作是战国以及以后的朝代,朝廷诸公听到有异族主动要内附,会视为难得的政绩,有困难也会解决困难,再接纳想投靠的异族,随之又在史书上大写大写。

    尽管旬庚和孙林父说得比较隐晦,楼令还是品味出要拉戎人当炮灰的内核。

    这个还是跟晋国没有全面恢复元气有关,不想或担忧再与齐国的战争中流太多血,示意卫国拉上戎国,出什么不良后续也是由卫国背锅,反正晋国是不认的。

    晋国的上军在“孟津”附近驻扎,直至中军到来,合兵之后再继续向东。

    大军来到卫国都城“帝丘”的郊外,四名卿大夫入城拜谒卫君遫,其余人自然是在城外等待了。

    “那些就是戎人了?”楼令看着约两里外的营盘,仅是从穿着真看不出那些是戎人。

    郑丘缓这位郤氏的家臣看出楼令感到惊奇,说道:“与夷无误,已华夏之。”

    大多数夷人残存实力已经主动融合进入诸夏体系,当前只有各种狄最跳,倒是盛极一时的戎各种躺平。

    目前还没有出生的孔夫子有说过一句话,叫: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

    然而,孔夫子其实很多话是总结了先辈与同时代那些人,并不是他没有说就不存在相同的理念。

    楼令看到的戎人,他们的穿着已经完全诸夏化,同时也进行了束发。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从晋国出逃的狐氏,他们从服装到发型却是狄人化了。

    那些戎人正在训练,看步车协同还有些像模像样。

    “这是铁了心要融入诸夏,并且得到某诸侯国的支持了啊?”楼令心想。

    那可是步车协同,要花很大的成本来制作战车不提,没有某诸侯国派贵族去培训,真不是自己搞就能够玩得明白。

    要知道一点,即便是二十世纪的二次世界大战就已经出现步坦协同作战,问题是进入二十一世纪能够玩得转步坦协同作战的国家依旧没有几个。

    楼令以为教戎国的是卫国,却不知道其实是晋国干的事情。

    而晋国这么做有深层用意,并没有明面上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