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第423章 难得的闲暇时光
热门推荐:
长生又不是不死,有事别真上
投喂顶级兽人后,我被全星际团宠
穿书后我被女主的禁欲白月光缠上
四合院:开局先斩贾东旭淮如归我
文道:将门文圣
前世今生:我到底是谁
重生六零:老太太的崛起
快穿:活到大结局
傀主实力不详,遇强则强
他们要去的地方是农耕区。
近些年来,楼氏在太原盆地投入极大的人力物力,首先就是保证农耕有所产出,减少从外地运输粮食来的压力,随后才展开筑城。
“我们家在这边现在有四十四万亩的耕地,到现在还显得远远不够。”楼令说这句话的时候带着骄傲。
想要开垦四十四万亩的耕地并不容易,主要是楼氏有着众多的工具可以利用,要不然投入三万人开垦个三五年都不一定能够达到四十四万亩。
“一夫要至少五十亩。想要自产自足的话,太原盆地至少还要开垦出一百八十万亩。”楼令停下来看着楼小白,说道:“这个计划要用五年的时间来完成。”
楼小白听懂了楼令的意思,说道:“接下来还要继续调动劳力。”
其实,相关的工具生产速度也要跟上,要不然光有人并不足够。
楼令之所以有信心在未来五年至少开垦一百八十万亩,提供信心的便是各种新式和铁质工具。
那也就能够理解楼氏能够打造铁质兵器,产量为什么一直上不来了吧?说白了就是大量的铁料被拿去打造农具,打造农具的过程中再培养出更多的铁匠。
先民用再军用?虽然说涉及到了一些科技,但这是发展铁器最好的方式了。
这一类发展方式并非楼令首创,从青铜到黑铁,冶金的发展规律便是先农再军。
另外,铁这种金属很早就被发现,只是碍于冶炼和锻打工艺不成熟的关系,涉及到了相关的配方问题,更容易利用起来的青铜才成为主流。
说一个最能简单理解的理论,冶炼铜所需要的温度少于冶炼铁,无法达到一定温度会让铁残留更多的残渣。金属中的杂质要是无法去除,指定是难以利用起来的。
“用我的理解,当前就是集体农庄的体系,能够集中更多的劳动力去做最亟待的事情。”楼令已经在步行。
父子四人行走在浅陌之间,偶尔会下地走一段距离,脚下不免是要粘上淤泥,裤腿到小腿也会变得脏兮兮。
当前的季节,田地里补种了豆类,主要是种植黄豆。
然后,目前大麦和小麦都有,中原区域主要种植大麦,现阶段的中原不种植稻米。
其实,位处南方的楚国也不怎么种植稻米,当下不种麦子,便是各种小米,豆类则是属于补种的类型。
问题是什么?作为补种类型的豆类,它们反而是普罗大众平常的主食,贵族也不是顿顿麦或各种小米,同时贵族更不是顿顿吃肉。
为什么楼令刚刚魂穿那一段时间,恨不得立刻回到现代?没有各种电子产品进行娱乐并不是最严重,要命的地方就是伙食太差了!
现代人,排除掉那些实在拮据的人,多数家庭的餐桌上几乎顿顿有肉,家庭环境好又不注重养生少不得山珍海味。
所以了,封建时代的王公贵族,他们的小日子真心比不上现代的普通人。
楼令以前可看不懂庄稼的长势,他现在却是能够查看黄豆长得好不好。
即便不是在农忙阶段,田野之中仍旧有不少楼氏的农夫在忙碌。
他们的主要工作是除虫和除草,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工作区域,专门负责好担负的区域即可。
奴隶?其实奴隶只有在农忙时间会大批拉到农田,其余时候是在干各种重活。
目下,对于楼氏在太原盆地的工作还有许多,包括继续开垦农田以及城内各项设施的建设,周边的矿产开采等等。
是了,矿产才是集中最多奴隶的所在,使用奴隶开矿发生意外导致伤亡,起到的影响几近于无。
要是换作属民?别以为属民是一个家族财产的一部分就能够随意挥霍,他们过得不舒服可以采取逃亡行动,能够逃去山林当野人,躲一段时间再去投奔愿意收留的家族也可以。
因为属民是一个家族财产的一部分,讲实话就是没有家族会不珍惜自己的财产,要说在吃、喝、穿的供应有多么阔绰肯定不至于,该有的则是基本会有。
楼氏父子不会拦下农夫问一句“你幸福吗?”之类的话,谁过得幸不幸福,以何等身份去问,要对方敢不敢于讲实话。
要是楼氏父子问了,农夫一定会讲实话,得到的答案是不幸福,又能够怎么样呢?
上位者对少数几个人的好,归咎起来就是惺惺作态,也对是绝大多数人的不公平。
如果真的发现了大问题,其实也不一定会去改。
倒不是那种视而不见或听而不闻,跟当前最为重视什么的关系最大,要分出一个主次的顺序来。
因为要下田的关系,楼氏父子肯定是往简约了来穿,脚上也是草鞋。
“酸梅汤啊?”楼小白先给父亲与兄弟各呈了一竹筒,自己抿了一口发现不错又多饮了几口。
什么条件啊?楼氏竟然会在过道的每百米左右放一桶酸梅汤。
其实,那就是付出一些人工,野外采集梅子,清洗好再煮沸,方便的却是无数人。
“三天酸梅,三天绿豆,轮流供应的。”楼朔说道。
梅果与绿豆是诸夏自古就有的物种,并非是它处舶来。
而梅果算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水果,它到现在并没有被刻意种植,很多人会去荒郊野外收集来当零嘴。
绿豆能够作为主食,楼氏在道路上放了绿豆汤供应,算起来则是显得比较奢侈了。
别小看供应酸梅汤和绿豆汤的作用,它们的存在可是极大提高了楼氏农夫的幸福度,增强了他们对楼氏的归属感。
其它家族?他们可不会准备那些,劳作的人口渴了就近寻找水源,不懂得死水潭的水不该没有经过煮沸就饮用,导致出现了很多卫生方面的问题。
他们逛着逛着来到汾水沿岸。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楼小白看到汾水沿岸的风景,想到了自己不久之后可能订婚,唱了起来。
随行的楼氏家臣与护卫、随从之类,他们笑眯眯地看着自家的世子,眼中有了更多的憧憬。
他们的那种心态很靠谱,一个家族没有什么比一代接着一代传承更加重要,能够与高门联姻则是一件令人喜悦的事情。
楼小白说是唱,其实跟读小令差不多。
至于说《诗经》的话?当前启蒙就是使用《诗经》的。
因此,只要是读过书,一定会读过《诗经》这一本着作。
只不过,哪怕都是《诗经》,每一个家族用作启蒙的篇章并不一样,极少家族才有完整的《诗经》,更多只是有那么几个篇章。
楼令一直致力于书籍的收录,楼氏搞了造纸术之后,花费很长时间将可以印刷的纸张类型研究出来,后面更是搞了活字印刷术,持有的书籍在当代最多,只是种类方面一定无法跟周王室和鲁国的典藏室相比。
那些书籍便是楼令的底蕴,尤其会随着受到教育的人增多,必然起到一种量变。
“什么情况都不知道,你就下河?”楼令大声训斥刚才在河滩摔下去又爬上来的楼武。
“我会游泳。”楼武怕归怕,还是进行了解释。
楼令没好气说道:“善游者溺于水!”
作为嫡长子的楼小白赶紧站出来缓和。
环境养人,包括自小受到不同的待遇,很早就被告知身份上的不同,一样是儿子,要么是不甘之下自暴自弃,不然就接受现实找到正确的位置。
楼令没有魂穿之前是作为家庭的幼子,成长环境以及长大成年,亲自体会到了父母嘴上说得好听,但从实际上却是会存在偏爱。
没有成为人父之前,楼令其实有暗自发誓一定会一视同仁。
如果没有魂穿的话,楼令注定会背弃誓言,原因在于真的很难一碗水端平。
在魂穿之后,碍于时代的特殊性,楼令更加没有可能采取一视同仁,相反一定会让子嗣明白自己该采取什么样的定位。
像是现在,楼令固然是关心楼武,何尝不是创造机会加深子嗣的感情?
说白了就是,楼令负责训斥,楼小白出来说情,能够增加一众兄弟对楼小白的信重之情。
类似的事情以后的一位帝王常干,只不过这位帝王的教育很失败。
“那是正在试验的水力锻锤坊吗?”楼小白指着不远处河边的一些水车以及一排房舍。
楼令点了点头,其余没有多说。
有条件肯定要利用,对吧?
恰好楼氏的几块封地都靠近汾水,虽说不是每一个河段都适合,找一找总能找到水流合适的地点来安置水车。
水车用来做什么?当然是作为驱动力了!
“制造原理你不需要太懂。”楼令就是讲天大的实话,道:“你要是专研进去,我就该担心了。”
作为楼氏世子的楼小白,他要是一心扑在科研,老楼家肯定就要完犊子了!
晋国的家族可走不了科研专精的路线。
又或者说,当前时代根本就容不下那样的家族。
楼小白眨了眨眼睛,心想:“难怪父亲从不跟我专研那些。可是……,父亲就样样都懂啊?”
真实情况是,楼令大多只懂得相关观念,提出那些概念再交给其余人,并未亲自扑进去。
应该说,哪怕是到了近现代,诸夏大地就没有一个能够安心专研的环境。
尤其是在封建时代,屡屡改朝换代都需要站队,压根就不存在什么与世无争。一旦站错队的话,甭管有多少学问,少不得拉出去划拉一刀。
即便是“世修降表”的那一家子,他们也要搞分头下注的操作,操作错了的一方成为旁支,下注正确的顶上来等着为下一个征服者修降表。
“连农家学派都无法传承下去,哪个家族又能呢?”楼令刚才在跟楼小白谈心,主要讲得是历史。
当前时代……,或者说很久之前,其实就已经有好些学派出现,其中包括了农家学派。
儒家则是周旦所创,他才是儒家的圣人,后面被篡夺位格,要等孔夫子的徒子徒孙组成超级大学阀了。
其实,楼令前一段时间一直在思考给家族制定什么长远的计划。
目前没有家族会设置长远计划,一代人能够决定两代人的风格已经算久远,再多没有足够的眼界。
楼氏在楼令的帮助下,能够拥有的传承绝对要多于其他家族,尤其是好些知识来自两千五百多年之后。
一直以来,楼令所面临的问题是什么?主要是越先进的知识更加难以利用。
至于说制度一类?讲实话要看实际需要,生搬硬套那是绝对不可行的。
“父亲,我们家是不是要大肆列装铁质武备了?”楼武简直是无比的期待。
楼小白和楼朔立刻看向楼令,前者迟疑,后者眉头皱起来。
如果是发现铜矿,楼氏不想族灭的话,自然是需要上报,再取得正经的开采权。
其余矿产资源的话,例如铁矿,压根就没有相关的管制。
楼令搜罗了一些探矿的相关人才,之前在“平陵”附近寻找到了几处中小型的铁矿,一阵试验下来选择了一处质量最好的铁矿进行开采。
太原盆地这边,至今为止找到了四处中小型的铁矿,其中的一处质量优于“平陵”那一边。
要是太原盆地这一边没有比“平陵”更优质的铁矿,楼令都打算采取航运了。
毕竟,陆地运输矿石,哪怕是在现代都很麻烦,别说是在春秋时代。
任何的物品,绝对不能只看它们在当地的价值,要算上其运输成本。
航运的话,楼氏的封地都在汾水边上,大型船只造不出来,造出来可能也无法通行,只能是先用筏子,再研究造舶船,怎么都能够将航运搞起来。
恰是将要运用水力锻锤,几个孩子多少懂得关联,才询问是不是要大肆列装铁质的武备。
楼令预期到晋国不久之后将会发生大事,自然该考虑列装铁质武备,为的也是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加强楼氏的实力,免得那一波撑不过去。
真要是无法撑过去,楼氏也就没有了未来,再藏着掖着就显得非常搞笑了!
近些年来,楼氏在太原盆地投入极大的人力物力,首先就是保证农耕有所产出,减少从外地运输粮食来的压力,随后才展开筑城。
“我们家在这边现在有四十四万亩的耕地,到现在还显得远远不够。”楼令说这句话的时候带着骄傲。
想要开垦四十四万亩的耕地并不容易,主要是楼氏有着众多的工具可以利用,要不然投入三万人开垦个三五年都不一定能够达到四十四万亩。
“一夫要至少五十亩。想要自产自足的话,太原盆地至少还要开垦出一百八十万亩。”楼令停下来看着楼小白,说道:“这个计划要用五年的时间来完成。”
楼小白听懂了楼令的意思,说道:“接下来还要继续调动劳力。”
其实,相关的工具生产速度也要跟上,要不然光有人并不足够。
楼令之所以有信心在未来五年至少开垦一百八十万亩,提供信心的便是各种新式和铁质工具。
那也就能够理解楼氏能够打造铁质兵器,产量为什么一直上不来了吧?说白了就是大量的铁料被拿去打造农具,打造农具的过程中再培养出更多的铁匠。
先民用再军用?虽然说涉及到了一些科技,但这是发展铁器最好的方式了。
这一类发展方式并非楼令首创,从青铜到黑铁,冶金的发展规律便是先农再军。
另外,铁这种金属很早就被发现,只是碍于冶炼和锻打工艺不成熟的关系,涉及到了相关的配方问题,更容易利用起来的青铜才成为主流。
说一个最能简单理解的理论,冶炼铜所需要的温度少于冶炼铁,无法达到一定温度会让铁残留更多的残渣。金属中的杂质要是无法去除,指定是难以利用起来的。
“用我的理解,当前就是集体农庄的体系,能够集中更多的劳动力去做最亟待的事情。”楼令已经在步行。
父子四人行走在浅陌之间,偶尔会下地走一段距离,脚下不免是要粘上淤泥,裤腿到小腿也会变得脏兮兮。
当前的季节,田地里补种了豆类,主要是种植黄豆。
然后,目前大麦和小麦都有,中原区域主要种植大麦,现阶段的中原不种植稻米。
其实,位处南方的楚国也不怎么种植稻米,当下不种麦子,便是各种小米,豆类则是属于补种的类型。
问题是什么?作为补种类型的豆类,它们反而是普罗大众平常的主食,贵族也不是顿顿麦或各种小米,同时贵族更不是顿顿吃肉。
为什么楼令刚刚魂穿那一段时间,恨不得立刻回到现代?没有各种电子产品进行娱乐并不是最严重,要命的地方就是伙食太差了!
现代人,排除掉那些实在拮据的人,多数家庭的餐桌上几乎顿顿有肉,家庭环境好又不注重养生少不得山珍海味。
所以了,封建时代的王公贵族,他们的小日子真心比不上现代的普通人。
楼令以前可看不懂庄稼的长势,他现在却是能够查看黄豆长得好不好。
即便不是在农忙阶段,田野之中仍旧有不少楼氏的农夫在忙碌。
他们的主要工作是除虫和除草,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工作区域,专门负责好担负的区域即可。
奴隶?其实奴隶只有在农忙时间会大批拉到农田,其余时候是在干各种重活。
目下,对于楼氏在太原盆地的工作还有许多,包括继续开垦农田以及城内各项设施的建设,周边的矿产开采等等。
是了,矿产才是集中最多奴隶的所在,使用奴隶开矿发生意外导致伤亡,起到的影响几近于无。
要是换作属民?别以为属民是一个家族财产的一部分就能够随意挥霍,他们过得不舒服可以采取逃亡行动,能够逃去山林当野人,躲一段时间再去投奔愿意收留的家族也可以。
因为属民是一个家族财产的一部分,讲实话就是没有家族会不珍惜自己的财产,要说在吃、喝、穿的供应有多么阔绰肯定不至于,该有的则是基本会有。
楼氏父子不会拦下农夫问一句“你幸福吗?”之类的话,谁过得幸不幸福,以何等身份去问,要对方敢不敢于讲实话。
要是楼氏父子问了,农夫一定会讲实话,得到的答案是不幸福,又能够怎么样呢?
上位者对少数几个人的好,归咎起来就是惺惺作态,也对是绝大多数人的不公平。
如果真的发现了大问题,其实也不一定会去改。
倒不是那种视而不见或听而不闻,跟当前最为重视什么的关系最大,要分出一个主次的顺序来。
因为要下田的关系,楼氏父子肯定是往简约了来穿,脚上也是草鞋。
“酸梅汤啊?”楼小白先给父亲与兄弟各呈了一竹筒,自己抿了一口发现不错又多饮了几口。
什么条件啊?楼氏竟然会在过道的每百米左右放一桶酸梅汤。
其实,那就是付出一些人工,野外采集梅子,清洗好再煮沸,方便的却是无数人。
“三天酸梅,三天绿豆,轮流供应的。”楼朔说道。
梅果与绿豆是诸夏自古就有的物种,并非是它处舶来。
而梅果算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水果,它到现在并没有被刻意种植,很多人会去荒郊野外收集来当零嘴。
绿豆能够作为主食,楼氏在道路上放了绿豆汤供应,算起来则是显得比较奢侈了。
别小看供应酸梅汤和绿豆汤的作用,它们的存在可是极大提高了楼氏农夫的幸福度,增强了他们对楼氏的归属感。
其它家族?他们可不会准备那些,劳作的人口渴了就近寻找水源,不懂得死水潭的水不该没有经过煮沸就饮用,导致出现了很多卫生方面的问题。
他们逛着逛着来到汾水沿岸。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楼小白看到汾水沿岸的风景,想到了自己不久之后可能订婚,唱了起来。
随行的楼氏家臣与护卫、随从之类,他们笑眯眯地看着自家的世子,眼中有了更多的憧憬。
他们的那种心态很靠谱,一个家族没有什么比一代接着一代传承更加重要,能够与高门联姻则是一件令人喜悦的事情。
楼小白说是唱,其实跟读小令差不多。
至于说《诗经》的话?当前启蒙就是使用《诗经》的。
因此,只要是读过书,一定会读过《诗经》这一本着作。
只不过,哪怕都是《诗经》,每一个家族用作启蒙的篇章并不一样,极少家族才有完整的《诗经》,更多只是有那么几个篇章。
楼令一直致力于书籍的收录,楼氏搞了造纸术之后,花费很长时间将可以印刷的纸张类型研究出来,后面更是搞了活字印刷术,持有的书籍在当代最多,只是种类方面一定无法跟周王室和鲁国的典藏室相比。
那些书籍便是楼令的底蕴,尤其会随着受到教育的人增多,必然起到一种量变。
“什么情况都不知道,你就下河?”楼令大声训斥刚才在河滩摔下去又爬上来的楼武。
“我会游泳。”楼武怕归怕,还是进行了解释。
楼令没好气说道:“善游者溺于水!”
作为嫡长子的楼小白赶紧站出来缓和。
环境养人,包括自小受到不同的待遇,很早就被告知身份上的不同,一样是儿子,要么是不甘之下自暴自弃,不然就接受现实找到正确的位置。
楼令没有魂穿之前是作为家庭的幼子,成长环境以及长大成年,亲自体会到了父母嘴上说得好听,但从实际上却是会存在偏爱。
没有成为人父之前,楼令其实有暗自发誓一定会一视同仁。
如果没有魂穿的话,楼令注定会背弃誓言,原因在于真的很难一碗水端平。
在魂穿之后,碍于时代的特殊性,楼令更加没有可能采取一视同仁,相反一定会让子嗣明白自己该采取什么样的定位。
像是现在,楼令固然是关心楼武,何尝不是创造机会加深子嗣的感情?
说白了就是,楼令负责训斥,楼小白出来说情,能够增加一众兄弟对楼小白的信重之情。
类似的事情以后的一位帝王常干,只不过这位帝王的教育很失败。
“那是正在试验的水力锻锤坊吗?”楼小白指着不远处河边的一些水车以及一排房舍。
楼令点了点头,其余没有多说。
有条件肯定要利用,对吧?
恰好楼氏的几块封地都靠近汾水,虽说不是每一个河段都适合,找一找总能找到水流合适的地点来安置水车。
水车用来做什么?当然是作为驱动力了!
“制造原理你不需要太懂。”楼令就是讲天大的实话,道:“你要是专研进去,我就该担心了。”
作为楼氏世子的楼小白,他要是一心扑在科研,老楼家肯定就要完犊子了!
晋国的家族可走不了科研专精的路线。
又或者说,当前时代根本就容不下那样的家族。
楼小白眨了眨眼睛,心想:“难怪父亲从不跟我专研那些。可是……,父亲就样样都懂啊?”
真实情况是,楼令大多只懂得相关观念,提出那些概念再交给其余人,并未亲自扑进去。
应该说,哪怕是到了近现代,诸夏大地就没有一个能够安心专研的环境。
尤其是在封建时代,屡屡改朝换代都需要站队,压根就不存在什么与世无争。一旦站错队的话,甭管有多少学问,少不得拉出去划拉一刀。
即便是“世修降表”的那一家子,他们也要搞分头下注的操作,操作错了的一方成为旁支,下注正确的顶上来等着为下一个征服者修降表。
“连农家学派都无法传承下去,哪个家族又能呢?”楼令刚才在跟楼小白谈心,主要讲得是历史。
当前时代……,或者说很久之前,其实就已经有好些学派出现,其中包括了农家学派。
儒家则是周旦所创,他才是儒家的圣人,后面被篡夺位格,要等孔夫子的徒子徒孙组成超级大学阀了。
其实,楼令前一段时间一直在思考给家族制定什么长远的计划。
目前没有家族会设置长远计划,一代人能够决定两代人的风格已经算久远,再多没有足够的眼界。
楼氏在楼令的帮助下,能够拥有的传承绝对要多于其他家族,尤其是好些知识来自两千五百多年之后。
一直以来,楼令所面临的问题是什么?主要是越先进的知识更加难以利用。
至于说制度一类?讲实话要看实际需要,生搬硬套那是绝对不可行的。
“父亲,我们家是不是要大肆列装铁质武备了?”楼武简直是无比的期待。
楼小白和楼朔立刻看向楼令,前者迟疑,后者眉头皱起来。
如果是发现铜矿,楼氏不想族灭的话,自然是需要上报,再取得正经的开采权。
其余矿产资源的话,例如铁矿,压根就没有相关的管制。
楼令搜罗了一些探矿的相关人才,之前在“平陵”附近寻找到了几处中小型的铁矿,一阵试验下来选择了一处质量最好的铁矿进行开采。
太原盆地这边,至今为止找到了四处中小型的铁矿,其中的一处质量优于“平陵”那一边。
要是太原盆地这一边没有比“平陵”更优质的铁矿,楼令都打算采取航运了。
毕竟,陆地运输矿石,哪怕是在现代都很麻烦,别说是在春秋时代。
任何的物品,绝对不能只看它们在当地的价值,要算上其运输成本。
航运的话,楼氏的封地都在汾水边上,大型船只造不出来,造出来可能也无法通行,只能是先用筏子,再研究造舶船,怎么都能够将航运搞起来。
恰是将要运用水力锻锤,几个孩子多少懂得关联,才询问是不是要大肆列装铁质的武备。
楼令预期到晋国不久之后将会发生大事,自然该考虑列装铁质武备,为的也是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加强楼氏的实力,免得那一波撑不过去。
真要是无法撑过去,楼氏也就没有了未来,再藏着掖着就显得非常搞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