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 第459章 内不安邦,何御外辱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第459章 内不安邦,何御外辱

    在晋国成为卿大夫的最大好处是什么?其实就是能够担任一个军团的军将或是军佐。

    成为一个军团的军将或军佐,他们就能够名正言顺地接触众多家族,用尽手段吞并那些家族或让他们成为自家的附庸。

    当然还有其它的好处,例如获得了指挥权,借刀杀人除掉自己的政敌,乃至于故意让不肯投效的家族在战场上遭到覆灭。

    那些就是有卿位的家族,他们为什么实力增长速度极快的原因。

    所有的要素基于一点,也就是晋国的政体没有崩坏,国家意志能够得到伸张。

    换作谁都不拿中枢当一回事,来自庙堂附加的权威自然烟消云散,所有人只能各凭手段来经营自己的势力了。

    所以了,卿大夫允许晋国生乱,他们却是会将乱象限制在可控范围之内。

    当然,有些事情一旦发生,到底能不能控制住,不再由人去决定。

    很多时候放了一把火,究竟会烧到谁,放火的人在开始之初绝对认定自己不会被烧,往往却是引火烧身了。

    栾书针对楼令的计划失败了吗?在他看来并未失败。

    “新军佐倒是如同往常,其余人不再像以往那般了。”栾书知道自己离间楼氏与多数家族的计划成功了。

    栾书看着栾黡却是说道:“你不能与中军尉起冲突,即便是他故意找事,你能躲就躲。”

    “凭什么啊?”栾黡一脸的诧异。

    栾书严正警告道:“楼令不是一个能够一忍再忍的人。你若真的惹怒了他,以为他不敢杀你?”

    栾黡没有被吓到,只是难以置信地问道:“他敢杀我?”

    栾书没有多说,只是说道:“为父将他逼得太过了。”

    尽管楼令有很多种多样的表现,一贯以来给予他们那种莽撞的印象却是更深一些。这个也是他故意经营的一种人设,曾经不惜参与到杀死胥童的行动,便是最成功的一次人设经营了。

    栾黡还是感到难以置信,他可是栾氏的宗子,不管谁杀都是与直接跟栾氏进入不死不休的状态。

    “你怎么不长长脑子!为父已经设局要覆灭整个楼氏,他是莽撞没有错,怎么可能看不出来?”栾书直接说出自己在做的事情。

    栾黡错愕说道:“为什么要覆灭楼氏啊?”

    这一刻,栾书突然感觉很累。

    那用得着多说吗?任是哪个家族要对卿位发起冲刺,他们便会是所有卿位家族的敌人。

    栾黡表现得这么蠢,更加让栾书认定必须打击乃至覆灭敢于对卿位发起冲刺的家族,要不然会失去卿位的家族一定是栾氏。

    “父亲,你不会要滥用职权解决中军尉或颗大夫吧?”栾黡问道。

    栾书抬手指向帐帘:“滚出去!”

    即便是能够做得到,栾书说什么也不敢那么做。

    说到底,保证没有家族敢于冲刺卿位,不是所有卿位家族的事情吗?凭什么只让栾氏在付出代价。

    然后,栾书真的那么做,他的政治信誉就将全面破产。

    也就是,栾书能够利用职权让楼令或魏颗死在战场上,同样可以那样去针对任何人。

    栾书真的那样做,直接下台可能不至于,只是别再想取信于任何家族,哪怕屁股仍旧坐在中军将的宝座,有多少人愿意服从权威,真的就变得不怎么好说了。

    当前的晋君寿曼为什么会在权威上面无处发挥?不正是因为他做事荒唐,得不到多少人的信任,以至于明明身为一国之君却难以作威作福。

    栾书在刚刚成为中军将的初期,可不就权威得不到发挥,需要紧抱晋景公大腿才保住屁股下的宝座吗?

    南下的晋军过“孟津”进入王野区域。

    十几万大军浩浩荡荡南下,周王室官民可是讨论了很长的一段时间,每一个人都在震惊晋国的疯狂。

    从势力范围来看,晋国其实不如楚国。

    讲人口的话,晋国则是比楚国多了百来万的样子?

    对于晋国来讲,比较要命的地方是耕地面积远远少于楚国,乃至于连齐国都比不过。

    现在是个什么情况,晋国敢于进行扩编,一个满编军团抵得上其余诸侯的三个军团,不怕养不起吗?

    “公子已经在‘洛邑’安家,听闻得到天子多次召见?”楼令又一次与公子周见面了。

    十岁的公子周看着有了小大人的模样。他正怔怔出神地看着源源不断开拔而过的晋军,眼眸之中充满了震惊,多少也是感到心有荣焉。

    楼氏在公子周安居“洛邑”出了比较大的力气,借钱给买了宅院,帮忙进行翻修,送了不少的家具。

    那些事情当然是用楼小白的名义去做,不可能由楼令亲自下场。

    “今次过来,是特意来向令大夫致谢。”公子周说着行礼。

    楼令没有避开。

    现在的公子周尽管是晋国公族,尤其是有继承权,只是继承权排得很后面,可他作为一名个体,真的有些什么都不是。

    楼令有正式的爵位,名下有几块封地,治下有着超过十万的人口,附带还有担任晋国中军尉的职位。

    那样算下来,以周王朝体制而言,楼令的家世背景是不如公子周,其余种种方面却是胜过的。

    楼小白是楼氏的世子没有错,没有楼令这位一家之主的允许,怎么可能借一大笔款给公子周呢?

    与此同时,当前时代的政治生态又决定了一点,一家之主不允许的话,世子可无法调动家族的人手,怎么派出队伍帮公子周翻修在“洛邑”的宅院。

    因此,说是楼小白帮忙,不如说是楼令主导。

    聪明如公子周,他知道真正应该感谢谁。

    所以说,楼氏帮了公子周那么大的忙,楼令不接受公子周的道谢,双方以后还怎么交往。

    “看到这样的场景,公子有什么想说的吗?”楼令问道。

    晋军过“孟津”肯定是要途经王野。而这个王野是一个地势相对平坦的所在,大军某种程度上能够列队笔直路过。

    现在,晋国的中军、下军和新军各成队列,成建制一个又一个方阵不断向前,哪怕是在行军途中也是保证了队列的整齐。

    公子周深呼吸一口气,说道:“何其壮观!”

    是啊,十几万大军列成队列行军,看上去怎么会不显得壮观呢?

    楼令可不会问一句“想不想取而代之,坐拥这般的大军”之类的话。

    其实,哪怕公子周成为晋军,以为大军真的就是一国之君的吗?

    “令是问,与楚军爆发大战的前景。”楼令说道。

    公子周露出了一脸莫名其妙的表情。

    这种事情担任要职的晋国君臣判断不出来,用得着问久居国外的公子吗?

    楼令看到了公子周的表情,笑着说道:“旁观者清。”

    是那样的道理,只不过勾起公子周的伤心事了。

    谁愿意背井离乡,尤其是这种放逐模式?

    楼令也就是随便问一问,不奢望能够得到什么靠谱的答案。

    南方的消息已经传回来。

    目前郑国正在入侵宋国。

    宋国遭遇郑军的入侵,一方面尽起大军迎战,另一方面请求在己方势力范围内驻扎的晋国上军移师前往防备楚国。

    在晋军正式南下之前,郑军与宋军在“承匡”、“大棘”、“巢”等地先后发生交战,打着打着战场向西偏移,战火已经燃烧到了郑国势力范围之内。

    楚国那一边,楚君审下令尽起三军,由子反、子重、子革分别担任某一个军团的统帅,各个家族的私军前往陈国的境内集结,随时等候命令开拔北上。

    另一个方面,楚君审派人前往南方各部落,要求各部落首领带人北上,一样是前往陈国境内,接受子重的节制。

    楚国的军制跟中原列国不一样,他们的军团并没有固定多少人员这种编制,看的是哪些个家族归纳入哪个军团,每一个家族的家主携带兵力多少之类。

    那么就是说,实力强一些的家族,他们的一家之主带来的兵力多少不由楚国庙堂说了算,不同家族编成的军团有多少兵力也就变得不受控制。

    这种情况之下,楚国的一个军团可能是不超过一万的兵力,也有可能一个军团就多达数万兵力。

    楚君审从各个部落征召部队,更不可能控制兵力的多寡了。

    因此,尽管楚国有军团这种建制,军团以下却是以家族来划分建制,进行统率的总指挥能不能在战前了解麾下兵力多寡,哪个家族能不能打,那个家族到底有多么能打,成了胜败的关键。

    这样的楚国竟然能够一再北上与中原诸侯争锋,乃至于试图推翻姬周王朝?

    只能说,过去的楚国君臣很团结,地方封君得到国君的征召愿意出力。

    等地方封君变得不愿意出力的时候,楚国的势头肯定也就变得不怎么样了。

    历任楚君并非不想做出改变,相当要命的地方在于,哪怕有一任楚君做出了一些成绩,继任者未必能够继续保持下去,上述现状慢慢也就变成了楚国的军事传统。

    这一次,没有等到大军集结完毕之前,楚君审或子重都不知道能够集结起多少兵力。

    实际做事的子重需要询问应征前来的众多一家之主,再将相关信息汇总,随后禀告给楚君审知晓。

    至于说有没有封君会在出兵数量上面欺骗子重,到战事结束都很难进行分辨,等于子重汇报给楚君审的数字并不靠谱。

    如果楚君审觉得兵力不够,他只能下达第二道征召命令,征调之前没有得到征召令的那些家族。

    在这种体制之下,楚国的出兵流程与速度,讲实话就是无法跟中原列国相比较。

    然而,哪怕是面对这样的楚国,无论是曾经的中原霸主齐国,还是现任的中原霸主晋国,少有能够兵锋插入楚国本土。

    可能恰恰因为是面临的压力不够大,所以才导致楚国难以做出军事制度上的改变?

    公子周哪里能够回答楼令的问题,丧气话却是不能说,只能说道:“能够再次打服郑国的吧。”

    楼令笑了笑,不再为难公子周了。

    晋国大军过王野,代表周天子前来检阅的公卿乃是刘公季子。

    目前的周王室直辖地区不大,治下的公卿却是多不胜数,享国的则是有单公朝、刘公季子、毛伯卫。

    也就是说,周王室能够实际控制的小小地皮,分出了三个国家。

    其中的这个刘国建立于周定王八年(前599年),到目前已经有二十四年的存在时间。

    楼令见过刘公季子,时间是在三年前,地点则是在“麻遂”这个地方。

    讲实话就是,晋国有权势的人,没有人将周王室的公卿太当回事。

    根本因素就是周王室已经全面衰败,看着也不像有可能中兴的奢望。

    那么,依附在周王室的三个小国家君主,他们有什么值得被重视的地方吗?那是有能够有,可能性估计是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了,拜师单公朝的公子周,事先有谁能够瞧得上?晋国内部也就没有人关注到楼氏跟公子周的交情,哪怕有人知道一转头也给忘了。

    不知道公子周以后会回国成为一国之君的楼令,至少在目前与公子周的交往是出于欣赏,没有太大的其它目的。

    要说楼令的期盼是什么,顶多就是公子周可能回国,日后成为政治盟友。

    公子周真的就是特意来对楼令表示感谢,目的达到也就离开了。

    楼令当然是随大军继续南下。

    晋国的大军进入郑国势力范围之内,没有当即对郑国展开军事行动,面对途经的城池或村庄视而不见,目标明确往“制田”这个位置行军。

    沿途的郑国贵族,他们不可能主动攻击晋军,应该说晋军不打他们就该感到庆幸。

    “郑军已经撤兵,我们的上军正在随行监视。如果开战,大概就是在‘制田’周边。”

    这一次晋国出兵是由栾书力主。

    有栾书力主,自然也就有人反对。

    当时的楼令麻烦缠身,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干涉庙堂决议。

    讲一句大实话,楼令担任的职位无法真正去干涉国家大事,只能通过郤氏、旬氏、范氏来起到影响。

    所以步骤是有卿大夫支持,楼令才能干涉国之大事。

    一旦郤氏、旬氏或范氏不搭理楼令,楼氏也就只有从命行事的份了。

    认为不应该出兵的人是当时在宋国的士燮,还有重病缠身的旬庚。

    商议期间,旬庚病故,也直接导致晋国卿位出现变动。

    现如今,晋国出现了新的卿位排序。

    中军将仍旧是栾书担任,士燮递进成为中军佐;上军将由郤锜接任,旬庚之子中行偃被委任为上军佐;韩厥和荀罃的卿位排序不变;新军将从邯郸旃变成了郤犨,新军佐还是郤至。

    在卿位出现变动期间,韩厥可是有不小的意见。

    本来,邯郸旃是顶替了赵氏的卿位,默认就是帮赵武看住属于赵氏的卿位。

    结果这一轮卿位变动下来,邯郸氏失去了卿位,默认赵氏该有卿位的默契被打破。

    韩厥当然要担心赵武能不能获得卿位,碍于自己声望不足够,韩氏的实力相对有限,无法力推赵武坐上卿位。

    仅是从结果来看,郤氏变成了最大的赢家,形成一门三卿的格局。

    一门三卿的郤氏只觉得是理所当然,原因自然是他们认为自己很强大,完全够资格享受三个卿位。

    郤氏是忘了在晋国卿位越多越危险这么一个事实。

    曾经一门三卿的家族,大多列上了覆灭的名单。

    那么多的例子在前,郤氏竟然认定自己会是例外?

    由于楼令见不到郤至,很多该说的话到新格局确定下来,后面也就不用再提了。

    这种格局的确立,其实帮到了当时的楼令,也让魏氏从中获利。一切只因为郤氏吸引了其余卿位家族更大的警惕心和仇恨感。

    有一点没有改变的事情是,楼令参加旬庚的葬礼期间,双方的裂痕被其余家族看到了。

    那种裂痕就是,旬氏在招待楼令上面很平淡,并且楼令无法在私下见到中行偃或智罃。

    面对这种情况,无疑是逼得楼令没得选,楼氏只能更加靠拢向郤氏。

    而楼令已经看到郤氏面临的危险,偏偏楼氏跟郤氏的绑定更严重,一定要找机会与郤锜或郤至深谈。这个机会却是一直没有降临。

    所谓的机会,不是其它,需要有外因来让郤氏众人察觉到危险。

    南下的晋军没有历经一战,抵达“制田”驻扎下来。

    因为归途有晋国大军驻扎的关系,撤退的郑军干脆转道,他们向着洧水中下游而去。

    本在尾随郑军的晋国上军,他们确认郑军转道,没有继续进行尾随,赶到“制田”与主力进行会合。

    一时间,郑国的“制田”驻扎了晋国的十五万大军。

    “宋国的华元传来消息,楚国尽起三军,屯驻陈地的楚军已经超过十八万。”士燮当然知道卿位的变动,不变的是反对在当前与楚国进行大战。

    时隔数个月后,楼令再一次参加这种级别的会议。

    在刚才,士燮再一次重申晋国应该谨慎,碍于一些话不能讲出来,反对意见很难说服众人。

    栾书仅仅一句话,直接就将士燮给堵得脸色尴尬,那句话便是:大军已经屯驻“制田”了!

    无法阻止的士燮提到北上楚军的兵力,纯粹就是警告众人必须严阵以待。

    栾书看向晋君寿曼,用眼神询问意见。

    晋君寿曼近来偶感风寒,沙哑着嗓子问道:“楚军还在陈地吗?”

    因为卿位变动,有的是人想要表现。

    郤犨抢先说道:“暂时没有听说开拔北上,想来是被我们震慑住了。”

    这种话,谁都知道是鬼话。

    问题是什么?人人都爱听那样的话,尤其是在战前。

    晋君寿曼很直接地问道:“我们是驻扎等待楚军北上,还是主动迎上去?”

    如果想拍马屁以及表忠心,应该表示晋君寿曼生病,当然要等病好了再展开下一步行动。

    “臣的意见是,上军原地休整,下军作为前导,中军与新军居中,大军先后南下直逼陈地。”栾书说道。

    楼令继续目不斜视。

    不少人则是皱眉看向栾书,只差明白说:你就这么迫不及待要展示阴谋?

    “下军由中军尉代为指挥,尽管没有不妥当的地方,由下军作为前导,合适吗?”晋君寿曼可没有忘记自己好些宠臣在下军编制。

    栾书看着楼令,问道:“中军尉觉得合适吗?”

    楼令站起来说道:“君上有所迟疑,臣自然觉得不合适了。”

    有些事情一旦发生,任何的退缩都将造成不可逆的后果。

    所以,楼令跟栾书只有一顶到底,别说由下军作为前锋,真的不是那么合适。

    “中军将就那么迫不及待想看到中军尉倒霉?”郤锜满脸的嘲讽,看都不看栾书,往下继续说道:“叔父,你与至率军先行。”

    在场是郤锜叔父辈分的人不少,会让郤锜那么称呼的人只有郤犨。

    而郤犨脸色看着有些僵硬,明明不想那么干,也只有开口说道:“极好。”

    晋君寿曼直接笑出声,一笑就是一阵咳嗽。

    这是什么情况?

    只不过是郤锜个性使然,又一次直接给栾书难堪,用的还是越俎代庖的方式。

    可是在其余人看来,能够解读出相当多的含义来。

    “这样,怎么跟楚国争锋啊?”士燮满满的忧心忡忡。

    如果说当前的晋国谁最有公心,不论所作所为只看内心,只能是士燮了。

    换而言之,只看行事做派的话,上到晋君寿曼到下面的很多人,他们看着就是不拿国家命运当一回事。

    内部一团糟,这种状况之下进行国战,是一件可行的事情吗?偏偏晋国马上就要与楚国展开大战。

    那种乱象可不是楼令所导致,他背不起这样的黑锅。

    没有楼令的历史版本之中,晋国也是一团乱的现象,甚至可以说更为严重。

    有楼令的这个历史版本,起码他能够起到让郤氏与旬氏、范氏、韩氏等家族的缓和作用。

    相对要命的地方在于,郤氏达到一门三卿的高度之后,楼令恐怕无法继续担任郤氏与其他家族的缓和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