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 第668章 突发状况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第668章 突发状况

    在楼令指挥联军攻下“湛板”的第二天,北上的楚军出现在“湛板”南边二十里之外。

    “没有看到楚君的大纛?”郤锜事先就不知道楚君招有没有亲征,确认没有楚君的大纛,算是得到证实。

    这么一次重大的军事行动,结果不是楚国之君亲征,显得十分反常。

    楚国近数十年最为鼎盛的时期是楚庄王在位期间,轮到楚共王已经呈现衰弱,到楚君招面临着更艰难的局面。

    首先,楚国面对晋国屡战屡败,怎么看都没有余力北上争霸了。

    再来是,他们还两次被吴国偷袭成功,一次东征吴国也是以失败告终。

    楚军的那一次东征是先胜后败,打赢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场大规模水战,子重自大之下导致了后面陆战的惨败。

    不管怎么输的,反正输了就是输了,还是正面交战之下输掉战争。

    楚国好歹是堂堂的南方霸主,竟然连续败给东南一隅的吴国?一次两次还能解释为松懈,第三次总不能再找借口了吧。

    现在的情况是,晋国带着一帮小弟来楚国的地盘搞会盟,楚军倒是已经北上,一国之君却是没有现身,怎么看都不算正常情况。

    “不会被软禁了吧?”士匄问道。

    有这种可能吗?还真的有。

    楚国之君面临来自封君的迫害已经不是一次两次,要不然楚庄王也不需要“一鸣惊人”了。

    在熊招没有继位之前,他偷偷派人找晋国的郤氏谋求休战,先别管诉求对不对,事先就损害了楚国的颜面。

    楚国是陷入了虚弱的状态,讲实话就是状况也很惨,问题会有得是人不愿意承认。

    那就好像到了慈溪把持朝政的阶段,满清还有一大批人自认是中央帝国,不愿意承认王朝已经腐朽。

    正在内乱的楚国,一样有的是公族封君不愿意承认已经陷入衰弱的事实,只看到了楚君招的软弱。

    从楚国这一次的反应来看,有太多的人不愿意承认事实,搞得更多的人被裹挟,抛弃了及时止损,选择继续头铁。

    只不过,正是楚人这样的性格,秦末的项羽才干得出破釜沉舟的操作吧?

    “也许……,楚君愿意被软禁。”楼令说道。

    楚国集结起了最后的精锐,哪怕北上打赢了联军,以为损失会少吗?

    既然楚君招被软禁,属于楚君的直属军事力量自然不用北上。

    说不定楚君招就等着这一批精锐被消灭,或是与联军打得两败俱伤,好收拾那些总爱搞内乱的家族。

    “他们驻扎在‘犨’这个位置。暂时没有收集到‘方城’守军出动的迹象。我们是等着他们过来,还是移师过去?”郤锜问道。

    这个“犨”在许国边上,距离“方城”应该有三十里左右。

    “不知道楚军收到‘湛板’陷落的消息没有?”中行偃说道。

    之前,楼令不是说过一个战法吗?叫围点打援。

    从字面就能够理解围点打援的意思,真正困难的是怎么进行操作。

    中行偃的意思再简单不过,要是北上楚军不知道“湛板”陷落,联军不知道是该以逸待劳,还要给楚军设下陷阱。

    “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多了。”郤锜对于还没有吴国那边的消息非常耿耿于怀。

    联军攻打“湛板”的行动始于四天之前。

    守将一定派人将联军攻打“湛板”的消息传递出去,考虑到脚程的因素,会知北上楚军统帅的时间应该是在三天之前。

    得知联军正在对“湛板”实施攻打,楚军将校总是要进行商议,怎么都要浪费至少一天的时间用来争论。

    这也是明明楚军之前离得已经足够近,搞到现在才逼近“湛板”二十里的原因。

    “北上楚军应该不知道‘湛板’已经陷落。”士匄笑了笑,继续往下说道:“谁能相信像‘湛板’这样的城池会在两天之内陷落呢。”

    这座“湛板”算得上是一座大城了。

    好多的小城,哪怕是面对数万大军围攻,只要是拒不投降,以当前城池攻防战的打法,坚持十天左右才是正常情况。

    攻打大城?不出现意外的话,打上一两年没有出现结果更是显得无比正常。

    智罃先看了楼令一眼,再说道:“楚军统帅即便想解救‘湛板’,不会全军压上吧?”

    楼令察觉到刚才被看了一眼,以为是在问自己,也就说道:“初期自然不会全军压上,救却是一定尝试救援,尽最大可能是向城内增兵。”

    套路一直是这样的套路,尽可能增加据城而守的守军数量,外围再保持给予攻城方袭扰,再怎么没有城池攻防战的经验,楚军将校总不至于连脑子都丢了。

    关于围点打援该怎么打,楼令并没有讲过。

    讲实话,楼令也没有打算跟同僚解释清楚。

    那不止是知识,还是军事上的知识。

    可以当传家宝的知识,谁会大公无私拿出来分享?

    同样是围点打援,有太多种的实施方案。

    事实也是那样,同样的一部兵书,不同的人学了会有属于自己的一套应用方法,不单单是看他们怎么理解,不根据实际情况而施展所学,不成了死读书了嘛。

    所以了,真不是看了几部兵书就能够成为名将。

    兵书的内容只是预设了场地和场景,用案例来进行展示。

    很多战争只是存在相似度,不可能跟兵书里面完全一样,考虑的就是将领怎么去套用所学的知识了。

    他们在商量怎么来对付北上的楚军,帐外有人通报,说是申巫臣回来了。

    郤锜让人赶快进来。

    匆匆而来的申巫臣要一一问候,遭到了郤锜的打断。

    “赶紧说正事。”郤锜催促道。

    申巫臣一副风尘仆仆的模样,看着就是一路急赶而回。

    “吴君已经率军南下,不出意外当是进兵江淮。”申巫臣了解郤锜,直接讲出最重要的事情。

    那个江淮是哪?当前指的是蔡国以南的淮水一线。

    楼令满脸怪异地说道:“吴国不是想要趁机吃下江淮一线,与之“巢”地连成一线吧?”

    多数卿大夫对当地的地理属于满脑子空白。

    楼令也是近期才专研楚国的地形,着重研究楚国的西北部以及东北部。

    “有山川舆图吗?”中行偃问道。

    就算楼令有山川舆图,不可能说拿出来就拿出来啊。

    事实是什么?山川舆图这种玩意在任何时代都是宝物的级别,不单单是因为制作困难,还有它的价值无限高。

    这么说吧?有一张靠谱的山川舆图,基本上就能够让一个势力去计划怎么实施对当地的入侵或占领了。

    申巫臣请示先抬来一个装着沙子的框架,粗略地画起了那一片区域的地形分布。

    粗略那可真的是很粗糙,只画出哪里有大型河系以及连绵山脉,大致上在哪里有城池分布。

    不算是抽象的图画,不一定画得准确,只是让人看了大概明白怎么回事。

    现在除了楼氏有更标准的军事地图,其他家族拥有的地图就是属于较为抽象的类型。

    出于习惯了抽象的关系,他们倒是对申巫臣所画没觉得有什么毛病。

    “有这一道连绵山脉,吴国攻占江淮一线,怎么跟‘巢地’连接啊?”中行偃表示自己搞不懂。

    那一条山脉叫大别山。

    其实,哪怕没有大别山这一条山脉,江淮一线可是距离“巢”地三四百里,吴国确认可以打通并实施占领吗?

    打通,那是不可能打通的。

    一直到近现代,大别山都没有被打通,只是周边有些一些小型城镇,没人闲着会进山。

    当下的大别山,它的东面平原被开发得相当不错,光是大型城池就有七八座之多,也是楚国主要的产粮地。

    楼令一眼看出了吴军的进兵关键所在,说道:“吴国盯上‘州来’了。”

    以楚国和吴国目前的势力划分,无疑提高了“州来”的重要性,别说吴国不久前刚刚打赢了一场很关键的水战。

    淮水也是一条大河系,淮南那边更是水网密集,天然就有利于喜欢操舟的吴人。

    要是吴国将“州来”夺取下来,他们哪怕这一次没有攻占江淮一线,日后也一定够楚国受的。

    其他的卿大夫看上去比较困惑。

    不是他们没有脑子,主要是对吴国了解不多,懒得去想吴国君臣要干什么。

    “是,吴国看着是想谋取‘州来’,打开北上的通道。”申巫臣这位了解吴国的人,附和了楼令的话。

    中行偃一听申巫臣的话,立刻搞明白怎么回事,说道:“吴国野心不小啊!”

    南方的国家图谋北上,那一定就是产生了野心。

    基本道理就是在其它地方打生打死影响不了天下局势,中原从上古就是作为文明的中心,谁能够慑服中原诸侯,基本上就是天下霸主。

    那也是楚国明明当了南方霸主,屡屡需要北上争霸的根本原因。

    “吴国想北上?”士匄觉得自己听到了一个天大的笑话。

    郤锜干脆就一脸茫然。这种茫然大概是一头大象看到有蚂蚁在对自己张牙舞爪。

    在场大概只有楼令并不认为吴国是在搞笑吧?

    吴国的野心正是从吴君寿梦这一代人开始,后代子孙也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图谋北上不是在开玩笑。

    当然了,夫差北上参与“黄池会盟”,老家却被勾践给掏掉,导致吴国努力几代人的奋斗变成了笑话。

    “既然吴军入侵楚国本土,事情可以先放到一边了。”楼令提醒众人赶紧谈正事。

    他们的正事就是怎么来对付北上的楚军。

    “吴军入侵楚国本土的事情,大概五天之内会传到北上楚军主将的耳朵。”郤至说着想到了什么,说道:“北上楚军的主将是子庚吧?他刚履任令尹不久,面对这样的局面,会怎么做?”

    在“湛板”附近的联军可是有十八万之多,北上和在“方城”的楚军加起来数量堪堪十万的样子。

    那么,子庚会怎么做已经相当好猜了。

    “我觉得,是不是拔营逼向‘犨’呢?”智罃认为子庚会留下一部分楚军依托‘方城’防御,大部分楚军将前往江淮一线与吴军作战,应该赶紧去纠缠住啊。

    郤锜很直接地说道:“今日做好准备,明日清晨便拔营。”

    他们现在完全明白楼令之前所说的话了。

    当下的战争不再像以前。

    以前两国进行战争,约个地点打出胜负才会各自退兵。

    现在的战争更为多变,每时每刻都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做出调整。

    当天与当夜,收到指示的联军开始做准备。

    晋君周连夜召集诸侯开会,分派了各种各样的任务。

    十八万联军当然不会全部南下,晋国这边留下上军和新军对“湛板”周边的城池和村庄展开攻略,一块留下的还有那些小国的军队。

    小国的军队对上楚军,基本上就是送菜,不如指派攻打村庄的任务。

    南下的联军之中,晋国的中军和下军肯定是作为主力,再来就是齐国、宋国、卫国的部队了。

    因此,南下的联军数量减少到了十一万。

    晋国主动将四个军团拆为两个部分,主要是怕楚军不接战躲到“方城”后方。

    本来是中军留下,由上军南下。

    郤锜的考虑到楼氏善于攻城,再来是中行偃突然患病,决定亲率中军南下。

    翌日的清晨,用过朝食的联军出营直逼“犨”而去。

    “上军佐无大碍吧?”楼令没有去送出征大军,来到中行偃军帐了解情况。

    只是一夜的时间,中行偃竟然看上去瘦了一圈,并且整个人有很大黑眼圈以及满是汗水。

    “腹部绞痛难耐啊!”中行偃说话都在抖。

    楼令看向自家的医匠。

    医匠已经为中行偃诊断过,说道:“上军佐可能是饮食不当所导致的腹部绞痛。”

    其它的行为没讲。

    比如中行偃昨夜一直连吐带拉。

    由于中行偃突发这种情况,本来智罃也该留下,结果中行偃竟然拒绝了。

    了解荀氏内部情况的人,对中行偃的处置并不意外。

    现在的问题是,中行偃这一病,人会怎么样先不提,留下的荀氏所部就不会动弹了。

    “老夫这是如何了?”中行偃现在都没有得到一个说法。

    楼令对医匠说道:“如实讲来。”

    早就有所判断的医匠说道:“根据症状,当是疟疾?”

    楼令当场给愣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