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晚唐,从节度使之子开始 第474章 封爵
汴京,魏王宫。
义昌军成功光复,杨师厚平安归来,以及契丹大举南下的消息,同时传到了齐慎这里。
前两个消息对齐慎而言都是喜讯,齐慎闻讯自然大喜,当即论功行赏。
赐王彦章“曹国公”爵位,食邑五千户,授镇国大将军、左金吾卫大将军,加同中书门下平章衔;赐刘鄩“莒县开国公”爵位,食邑一千五百户,授冠军大将军、曹州刺史。
封赏完毕,接下来就该思考如何应对契丹了。
此时的齐慎还不知道西路契丹军已被牛存节击败的事,得知契丹寇边的消息后,连忙把所有亲信谋臣和将领召集到寝宫书斋,商讨退敌之策。
“诸位爱卿,此番契丹南下,兵分两路,来势汹汹,各位以为孤应当如何应对,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其击退?”
说实话,年年打仗,齐慎自己都觉得厌烦了,折损将士性命,耗费海量钱财不说,关键还耽误内政治理。此刻的他只想尽快结束战争,好好安静几年,让士兵和百姓休养生息。
敬翔道:“主公,上次礼部尚书赵大人提出的法子,臣已经安排户部的官员去执行了,效果非常不错,只一个月时间不到,户部就从民间的世家名门、商贾富户那里,募捐到了制钱两百万贯、粮草一百万石。”
“两百万制钱,一百万石粮草,嘶……这么多,这可比收税容易多了。”
齐慎闻言,心里不禁惊叹。
果然,卖官鬻爵的效率,不是普通的收税能相提并论的,怪不得历史上那么多皇帝喜欢用这套办法捞钱,虽然是歪门邪道,但确实有用。
“好,很好……钱粮既然足够,孤出兵也就放心了。”
深深吸了口气,齐慎立刻对众人宣布:“中书省替孤拟旨,授杨师厚为西面行营都统,节制王彦章、王檀、刘鄩,领兵六万,入义武军定州,支援牛存节;”
“授刘知俊为东面行营都统,节制谢彦章、张归霸、朱瑄,领兵五万,入卢龙军幽州,支援符存审。”
“旨到即行,不得耽搁!”
敬翔为中书令,闻听此言,立刻拱手道:“臣遵命。”
…
齐慎的令旨,很快便被中书省指派吏员,带到了杨师厚和刘知俊的手中。
二人接到命令,自然不敢耽搁,立刻抓紧时间兵马,筹措粮草,以求能尽快北上。
不过两人这边统领着数万兵马,还没来得及出发,汴京那边,齐慎便接到了牛存节的报捷文书。
“好好好,这帮契丹人,这回真是踢到铁板了。哈哈哈哈……孤早知道牛存节不简单,以前只是被杨师压了一头,没有表现的机会,如今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得知牛存节以区区五千人的兵力击溃了几乎三倍于己的契丹人,齐慎的喜悦之情简直无法用言语形容。
与敬翔等人商议后,当即下旨赏赐。
除授与牛存节“牟国公”爵位,加封食邑至八千户外,还赐给对方四进宅邸一套,并授其子牛知业“寿光县开国男”,准许牛知业到“崇文馆”,陪同自己的几个儿子读书。
牛存节是有儿子的,只不过一直在老家密州,齐慎曾经的亲军将领,到了如今,大部分都已经成家立业,只有杨师厚比较特殊。
杨师厚家中虽然也养了不少婢女,但至今尚未正式娶亲,暂时也没有子嗣。
“传令给刘知俊,让他不必再担任东面行营招讨使了,马上率自己本部两万,到义昌军接任节度使,另外谢彦章和张归霸也可以移镇了。”
既然西路的威胁已经解除,齐慎自然也不用再发两路援军了。
一面派人传旨,命刘知俊、谢彦章、张归霸等人就地移镇,一面将东面行营招讨使的职位,转授给杨师厚,让杨师厚领兵到幽州支援。
杨师厚此时已集结好了兵马,接到齐慎的命令后,迅速从沧州城出发,沿运河北上,准备与符存审会师,共抗契丹。
…
且说符存审这边,三路契丹军相继南下后,没过多久便与守城的魏军爆发激战。
魏军人数虽少,不过作为主帅的符存审,知道契丹人长于野战,拙于攻城的弱点,因此早在开战之前,就再三申饬各地将领,只准大伙守城,不准出战。
如此一来,契丹人可就惨了。
“大详稳,南蛮子的城池太坚固了,就凭咱们,恐怕无论如何也攻不上去,反正我等也抢掠得差不多了,不如就此撤兵吧……”
燕州城下,两万余名契丹人,奉主帅耶律偶思之命,靠着临时打造的粗劣器械,对着燕州城一连进攻了数日。
眼看着敌人的城池纹丝不动,自己这边的伤亡却是与日俱增,契丹除迭剌部外的其他七部夷离堇,顿时叫苦连天。
于是集体找到耶律偶思,要求对方退兵。
“你们想退兵?岂有此理!”
耶律偶思当然不同意,气愤道:“我等尚有数万兵马,这几日不过折损千余,你们就如此心疼,这样小家子气,将来岂能成就大业!”
众夷离堇争辩道:“我等南下,本就是为了抢掠,又不是为了和魏国争夺地盘,何必非要攻占对方的城池不可。”
“混账话!”耶律偶思恨铁不成钢道:“就是抢掠,也要尽可能往南方抢掠,怎么能止步于此。”
“卢龙军不过是唐朝北方的一座藩镇,土地贫瘠、人口穷蹇,而汉人所拥有的全部疆域,是这卢龙军的十数倍,今天我们若连区区卢龙军都攻克不了,今后如何涉足其他地方?”
“你们听着,本详稳心意已决,所有人留下来继续攻城,谁若再敢说撤退的话,先问问我手里的刀答不答应!”
耶律偶思说到这里,“唰”地拔出腰间弯刀,眼神冰冷地望着众人。
众夷离堇见状,心中皆生出了畏惧之意,互相对望片刻,纷纷单膝跪地,一只手放在胸前,齐声道:
“我等听从大详稳之命。”
义昌军成功光复,杨师厚平安归来,以及契丹大举南下的消息,同时传到了齐慎这里。
前两个消息对齐慎而言都是喜讯,齐慎闻讯自然大喜,当即论功行赏。
赐王彦章“曹国公”爵位,食邑五千户,授镇国大将军、左金吾卫大将军,加同中书门下平章衔;赐刘鄩“莒县开国公”爵位,食邑一千五百户,授冠军大将军、曹州刺史。
封赏完毕,接下来就该思考如何应对契丹了。
此时的齐慎还不知道西路契丹军已被牛存节击败的事,得知契丹寇边的消息后,连忙把所有亲信谋臣和将领召集到寝宫书斋,商讨退敌之策。
“诸位爱卿,此番契丹南下,兵分两路,来势汹汹,各位以为孤应当如何应对,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其击退?”
说实话,年年打仗,齐慎自己都觉得厌烦了,折损将士性命,耗费海量钱财不说,关键还耽误内政治理。此刻的他只想尽快结束战争,好好安静几年,让士兵和百姓休养生息。
敬翔道:“主公,上次礼部尚书赵大人提出的法子,臣已经安排户部的官员去执行了,效果非常不错,只一个月时间不到,户部就从民间的世家名门、商贾富户那里,募捐到了制钱两百万贯、粮草一百万石。”
“两百万制钱,一百万石粮草,嘶……这么多,这可比收税容易多了。”
齐慎闻言,心里不禁惊叹。
果然,卖官鬻爵的效率,不是普通的收税能相提并论的,怪不得历史上那么多皇帝喜欢用这套办法捞钱,虽然是歪门邪道,但确实有用。
“好,很好……钱粮既然足够,孤出兵也就放心了。”
深深吸了口气,齐慎立刻对众人宣布:“中书省替孤拟旨,授杨师厚为西面行营都统,节制王彦章、王檀、刘鄩,领兵六万,入义武军定州,支援牛存节;”
“授刘知俊为东面行营都统,节制谢彦章、张归霸、朱瑄,领兵五万,入卢龙军幽州,支援符存审。”
“旨到即行,不得耽搁!”
敬翔为中书令,闻听此言,立刻拱手道:“臣遵命。”
…
齐慎的令旨,很快便被中书省指派吏员,带到了杨师厚和刘知俊的手中。
二人接到命令,自然不敢耽搁,立刻抓紧时间兵马,筹措粮草,以求能尽快北上。
不过两人这边统领着数万兵马,还没来得及出发,汴京那边,齐慎便接到了牛存节的报捷文书。
“好好好,这帮契丹人,这回真是踢到铁板了。哈哈哈哈……孤早知道牛存节不简单,以前只是被杨师压了一头,没有表现的机会,如今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得知牛存节以区区五千人的兵力击溃了几乎三倍于己的契丹人,齐慎的喜悦之情简直无法用言语形容。
与敬翔等人商议后,当即下旨赏赐。
除授与牛存节“牟国公”爵位,加封食邑至八千户外,还赐给对方四进宅邸一套,并授其子牛知业“寿光县开国男”,准许牛知业到“崇文馆”,陪同自己的几个儿子读书。
牛存节是有儿子的,只不过一直在老家密州,齐慎曾经的亲军将领,到了如今,大部分都已经成家立业,只有杨师厚比较特殊。
杨师厚家中虽然也养了不少婢女,但至今尚未正式娶亲,暂时也没有子嗣。
“传令给刘知俊,让他不必再担任东面行营招讨使了,马上率自己本部两万,到义昌军接任节度使,另外谢彦章和张归霸也可以移镇了。”
既然西路的威胁已经解除,齐慎自然也不用再发两路援军了。
一面派人传旨,命刘知俊、谢彦章、张归霸等人就地移镇,一面将东面行营招讨使的职位,转授给杨师厚,让杨师厚领兵到幽州支援。
杨师厚此时已集结好了兵马,接到齐慎的命令后,迅速从沧州城出发,沿运河北上,准备与符存审会师,共抗契丹。
…
且说符存审这边,三路契丹军相继南下后,没过多久便与守城的魏军爆发激战。
魏军人数虽少,不过作为主帅的符存审,知道契丹人长于野战,拙于攻城的弱点,因此早在开战之前,就再三申饬各地将领,只准大伙守城,不准出战。
如此一来,契丹人可就惨了。
“大详稳,南蛮子的城池太坚固了,就凭咱们,恐怕无论如何也攻不上去,反正我等也抢掠得差不多了,不如就此撤兵吧……”
燕州城下,两万余名契丹人,奉主帅耶律偶思之命,靠着临时打造的粗劣器械,对着燕州城一连进攻了数日。
眼看着敌人的城池纹丝不动,自己这边的伤亡却是与日俱增,契丹除迭剌部外的其他七部夷离堇,顿时叫苦连天。
于是集体找到耶律偶思,要求对方退兵。
“你们想退兵?岂有此理!”
耶律偶思当然不同意,气愤道:“我等尚有数万兵马,这几日不过折损千余,你们就如此心疼,这样小家子气,将来岂能成就大业!”
众夷离堇争辩道:“我等南下,本就是为了抢掠,又不是为了和魏国争夺地盘,何必非要攻占对方的城池不可。”
“混账话!”耶律偶思恨铁不成钢道:“就是抢掠,也要尽可能往南方抢掠,怎么能止步于此。”
“卢龙军不过是唐朝北方的一座藩镇,土地贫瘠、人口穷蹇,而汉人所拥有的全部疆域,是这卢龙军的十数倍,今天我们若连区区卢龙军都攻克不了,今后如何涉足其他地方?”
“你们听着,本详稳心意已决,所有人留下来继续攻城,谁若再敢说撤退的话,先问问我手里的刀答不答应!”
耶律偶思说到这里,“唰”地拔出腰间弯刀,眼神冰冷地望着众人。
众夷离堇见状,心中皆生出了畏惧之意,互相对望片刻,纷纷单膝跪地,一只手放在胸前,齐声道:
“我等听从大详稳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