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娇养了美强惨质子后 第519章 用心良苦
“姜军没有对征北军大开杀戒,却仍有部分征北军负隅顽抗,誓死突围,死伤了不少,后来我以十万俘虏的性命,引镇北将军在北雁关相见,出言劝降,镇北将军带着十万镇北军降了大姜,并出面安抚了被围的征北军,减少了伤亡,为保镇北将军的名声,这才对外宣称北征大军,全军覆没。”
姜扶光愣住了:“镇北将军怎会……”
镇北将军是戚家嫡系,当年随外祖父平定北边后,就奉旨镇守北边,是北征大军的副将,他不可能轻易降敌。
姬如玄定定看着她:“我拿出了你的私人印鉴,告诉他,姜令荣杀了大将军,幽禁长公主,伙同世家篡夺皇位,他在私底下和骠骑将军也有联络,也知道一些内情。”
有姜扶光的私人印鉴,及骠骑将军只字片言的佐证,这位老将军相信了他的话。
太尉府主全国兵事,朝中有不少武将都以戚家马首是瞻,姜扶光执掌兵权,能号令全国武将,她的私人印鉴,堪比调兵遣将的虎符。
宫变当日,姜扶光不知自己能不能活,把私人印鉴悄悄放到他身上,恐怕就已经想到了今日。
姜扶光深深地看着他:“单凭这些话,想要彻底要让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军,弃了自己的家国,投降他国,显然是不可能的,你对他做了什么?”
那可是外祖父麾下的一员猛将,外祖父死后,除了早早退下的白老将军,镇北将军是南朝资格最老的将军,没有之一。
倒不是怀疑姬如玄对镇北将军不利,她只是猜测,姬如玄定是付出了什么代价,才让镇北将军改志易节。
姬如玄耸耸肩,眼瞅着她:“我对镇北将军说,如果将军降了大姜,朕允将军带十万镇北军,前去南越驰援骠骁将军。”
西蕃国十万铁骑压境,征南将军兵力不足,定会向朝廷求援,但南朝已经没有可以派谴的大军,征南将军和骁骑将军得不到朝廷增兵支援,只能向骠骑将军求援。
如此一来,南越兵力不足。
百万越民,百万兵,骠骁将军神勇过人,但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也未必能挡得住大规模的暴乱。
“镇北将军答应了。”
这位老将军很清楚,朝廷已经没有可以派谴的兵力,剩下的兵力担负着守城重任,不能调动,洛京防线还有将近十余万兵力,是为了拱卫京师,保护皇帝和士贵的利益。
兵力不足的南越,不仅得不到朝廷的增兵支援,甚至在北征败完了国库,物资紧缺的情况下,连物资都得不到提供。
骠骑将军孤军奋战。
光和帝亲临北雁关,姜朝南征已成定局,就算他在北边与姜朝死磕,得不到朝廷的补给,姜军就是耗,也能将镇北军耗死,败军已成定局。
姜朝为了一场荒唐可笑的北征,已经牺牲了十万将士,难不成还要填上剩下被围的十万将士、还有十万镇北军的性命?
眼下南朝烽烟四起,一旦南越暴乱控制不住,南朝将会迎来越民的激烈反扑,在姜朝入侵的同时,百姓还要承受外族入侵的苦果,各地诸侯会打着勤王的名义参战,征南将军是否能抵挡西蕃南侵还是未知数,尽快平定南越暴乱,还能支援西南战事……
满身血污的老将军虎目圆瞪,眼含热泪,却不甘落下,他缓缓屈膝,拿下了武装到了牙齿的头盔,将自身的弱点暴露出来,卸下了腰间的斩马刀,铁骨铮铮的汉子,缓缓低头,以示臣服。
连姬如玄都不禁感慨,镇北将军果真不愧是戚家嫡系,他与戚家一般,更在乎这片家国上的百姓。
姜扶光抬眼看他:“你还真是用心良苦。”
姬如玄理直气壮:“没关法,谁让骠骑将军是我的大舅舅呢。”
姜扶光张了张嘴,到底没有纠正他的称呼。
她敛下眼下,终于说出了被他堵了半天,一直没来得及说出口的解释:“我没有怪你,自古以来,战争从无对错,只有立场,我总不能叫你为了我,不顾姜朝士兵的死活。”
“北征军的命是命,姜军的命也是命,没有谁是该死的,真正该为北征军的牺牲,承担责任的人是姜令荣,以及朝中所有为了一自己私欲,利用北征倒长倒戚,建立门阀政治的世家。”
到底是十万条人命,是曾经守护家国的义士忠魂,姜扶光心里到底还是有些难受的。
但姬如玄到底是懂她的,知道她最在意的是什么。
姬如玄心头一松,蹲在她面前,仰头看她:“我按照你的意思,首推恩科,培养了一批天子门生,打压世家,在朝中推行废丁纳田,改革税制,开办官学……我什么都听你的,按照你希望的去做,这是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我不知道是不是对的,也不知道将来会变成何等光景?我怕叫你失望。”
姜扶光呼吸顿住,《太平论治》颠覆旧制,改革新制,其中必有疏漏,是需要在推行的过程中,不断完善。
她自己也不确定,是不是所有的观点都对百姓有利。
或许她应该去姜朝走一走,看一看新政推行的成效如何,而不是武断的认为,推行新政对百姓就一定有利。
姬如玄向来懂她,从来知道她在意什么:“因为一个谶言,所有人都认为我会成为统一南北,平定四夷,开创不世之千秋鼎盛的人皇,但是姜扶光,就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是一个明君圣主,我如今所做的一切,都是按照你写的《太平论治》,是因为你希望天下承平,百姓安居乐业,所以我才拼了命地去做。”
他仰头看她,满脸的风霜疲惫,令姜扶光心间发颤。
“你……”她才一开口,才发现喉咙颤得厉害,哽咽到说不出话来。
姬如玄似乎真的累了,他趴在姜扶光的腿上:“比起我这个承天命,运应而生的人皇,你为这个天下做得反而更多,我甚至认为你才是那个,真正能使天下承平的天命之人。”
姜扶光愣住了:“镇北将军怎会……”
镇北将军是戚家嫡系,当年随外祖父平定北边后,就奉旨镇守北边,是北征大军的副将,他不可能轻易降敌。
姬如玄定定看着她:“我拿出了你的私人印鉴,告诉他,姜令荣杀了大将军,幽禁长公主,伙同世家篡夺皇位,他在私底下和骠骑将军也有联络,也知道一些内情。”
有姜扶光的私人印鉴,及骠骑将军只字片言的佐证,这位老将军相信了他的话。
太尉府主全国兵事,朝中有不少武将都以戚家马首是瞻,姜扶光执掌兵权,能号令全国武将,她的私人印鉴,堪比调兵遣将的虎符。
宫变当日,姜扶光不知自己能不能活,把私人印鉴悄悄放到他身上,恐怕就已经想到了今日。
姜扶光深深地看着他:“单凭这些话,想要彻底要让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军,弃了自己的家国,投降他国,显然是不可能的,你对他做了什么?”
那可是外祖父麾下的一员猛将,外祖父死后,除了早早退下的白老将军,镇北将军是南朝资格最老的将军,没有之一。
倒不是怀疑姬如玄对镇北将军不利,她只是猜测,姬如玄定是付出了什么代价,才让镇北将军改志易节。
姬如玄耸耸肩,眼瞅着她:“我对镇北将军说,如果将军降了大姜,朕允将军带十万镇北军,前去南越驰援骠骁将军。”
西蕃国十万铁骑压境,征南将军兵力不足,定会向朝廷求援,但南朝已经没有可以派谴的大军,征南将军和骁骑将军得不到朝廷增兵支援,只能向骠骑将军求援。
如此一来,南越兵力不足。
百万越民,百万兵,骠骁将军神勇过人,但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也未必能挡得住大规模的暴乱。
“镇北将军答应了。”
这位老将军很清楚,朝廷已经没有可以派谴的兵力,剩下的兵力担负着守城重任,不能调动,洛京防线还有将近十余万兵力,是为了拱卫京师,保护皇帝和士贵的利益。
兵力不足的南越,不仅得不到朝廷的增兵支援,甚至在北征败完了国库,物资紧缺的情况下,连物资都得不到提供。
骠骑将军孤军奋战。
光和帝亲临北雁关,姜朝南征已成定局,就算他在北边与姜朝死磕,得不到朝廷的补给,姜军就是耗,也能将镇北军耗死,败军已成定局。
姜朝为了一场荒唐可笑的北征,已经牺牲了十万将士,难不成还要填上剩下被围的十万将士、还有十万镇北军的性命?
眼下南朝烽烟四起,一旦南越暴乱控制不住,南朝将会迎来越民的激烈反扑,在姜朝入侵的同时,百姓还要承受外族入侵的苦果,各地诸侯会打着勤王的名义参战,征南将军是否能抵挡西蕃南侵还是未知数,尽快平定南越暴乱,还能支援西南战事……
满身血污的老将军虎目圆瞪,眼含热泪,却不甘落下,他缓缓屈膝,拿下了武装到了牙齿的头盔,将自身的弱点暴露出来,卸下了腰间的斩马刀,铁骨铮铮的汉子,缓缓低头,以示臣服。
连姬如玄都不禁感慨,镇北将军果真不愧是戚家嫡系,他与戚家一般,更在乎这片家国上的百姓。
姜扶光抬眼看他:“你还真是用心良苦。”
姬如玄理直气壮:“没关法,谁让骠骑将军是我的大舅舅呢。”
姜扶光张了张嘴,到底没有纠正他的称呼。
她敛下眼下,终于说出了被他堵了半天,一直没来得及说出口的解释:“我没有怪你,自古以来,战争从无对错,只有立场,我总不能叫你为了我,不顾姜朝士兵的死活。”
“北征军的命是命,姜军的命也是命,没有谁是该死的,真正该为北征军的牺牲,承担责任的人是姜令荣,以及朝中所有为了一自己私欲,利用北征倒长倒戚,建立门阀政治的世家。”
到底是十万条人命,是曾经守护家国的义士忠魂,姜扶光心里到底还是有些难受的。
但姬如玄到底是懂她的,知道她最在意的是什么。
姬如玄心头一松,蹲在她面前,仰头看她:“我按照你的意思,首推恩科,培养了一批天子门生,打压世家,在朝中推行废丁纳田,改革税制,开办官学……我什么都听你的,按照你希望的去做,这是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我不知道是不是对的,也不知道将来会变成何等光景?我怕叫你失望。”
姜扶光呼吸顿住,《太平论治》颠覆旧制,改革新制,其中必有疏漏,是需要在推行的过程中,不断完善。
她自己也不确定,是不是所有的观点都对百姓有利。
或许她应该去姜朝走一走,看一看新政推行的成效如何,而不是武断的认为,推行新政对百姓就一定有利。
姬如玄向来懂她,从来知道她在意什么:“因为一个谶言,所有人都认为我会成为统一南北,平定四夷,开创不世之千秋鼎盛的人皇,但是姜扶光,就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是一个明君圣主,我如今所做的一切,都是按照你写的《太平论治》,是因为你希望天下承平,百姓安居乐业,所以我才拼了命地去做。”
他仰头看她,满脸的风霜疲惫,令姜扶光心间发颤。
“你……”她才一开口,才发现喉咙颤得厉害,哽咽到说不出话来。
姬如玄似乎真的累了,他趴在姜扶光的腿上:“比起我这个承天命,运应而生的人皇,你为这个天下做得反而更多,我甚至认为你才是那个,真正能使天下承平的天命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