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赵云是我弟 > 第107章 千里疾驰

三国:赵云是我弟 第107章 千里疾驰

    “叛军势大,前线告急,来不及整备兵马了,请轻装速进,咱们需要倍道而驰。”看来事态很严重啊,因为使者一直催促赵大宝赶紧上路。

    但也因此惹得赵大宝气不打一处来,暗骂他:“明知道这么着急,早干嘛去了,为什么不早点来请我,眼瞅着打不过了才想起我了吗?”

    这明摆着是把赵大宝当成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小喽啰了吧,瞧不起人啊这是。

    所以,刚刚还一腔热血的赵大宝,瞬间泄了一半的气,如果换了其他人征召他,赵大宝估计早就把使者打发走了,连兵都不让带,拿什么去救人,这不是把赵大宝往火坑里推吗?

    还想带兵,想什么呢?

    要知道从下曲阳到扶风,将近一千公里的路程,就算是轻装倍进,日夜兼程,也得十几天的时间才能赶到,别说是人了,估计马都受不了。

    不让你带兵就对了,当然,你有骑兵还好说,如果是步兵,那还是免了吧,估计一个月都走不到,还想救人呢,等赶到那里,黄瓜菜都凉了,你就等着给皇甫嵩收尸吧。

    皇甫嵩表示;“打不过的话我不会退兵吗?为什么一定要死在那呢,是你傻还是我傻。”

    好吧,不管怎么说,看在皇甫嵩对赵大宝有举荐之功的份上,说什么也得去。

    “皇甫将军对我有恩,我不能见死不救,这辈子,我就服一个人,那就是皇甫嵩,所以,就算不让带兵,我也得去助他一臂之力。”你看,赵大宝还是很有原则的。

    这是面子问题,不能丢。

    “传令赵子龙,挑选五十名不怕死的骑兵,随我前往。”赵大宝手下有六十匹马,留十匹在下曲阳,以备不时之需,剩下的五十匹,全都带着。

    上了战场,还是自家弟兄最信得过啊,所以胆小怕死的赵大宝考虑得很周全,一切都以保住自己的性命为优先。

    “典韦兄,你陪我同去。”典韦是贴身护卫,肯定要带着的。

    又把夏侯兰、周仓等一众小将喊来,吩咐道:“下曲阳之事,就有劳各位兄弟了,还是依前例,以夏侯兰为首,望各位兄弟尽心辅佐,共同把下曲阳打理好;另外,此地山贼猖狂,务必多加戒备,若是因讨贼有功而得了奖赏,各位兄弟看着分掉即可,不用等我。”

    要想马儿跑得快,就得把马儿喂得饱,这道理,赵大宝还是懂的。

    反正他什么都懂,也不知道有没有理论依据,就不怕他们合起伙来把你坑了吗?

    “喏!”众人齐声答应。

    他们这是轻车熟路了啊,也不需要过多的吩咐,看来大家都很在行啊。

    “周兄,你单独领一军,保护主母,日夜防备,不得有失。”这一路奔袭,肯定是没办法带着蔡文姬去的,幸好有周仓这位忠义之士,安排他守着,赵大宝比较放心啊。

    说实话,就算让夏侯兰保护蔡文姬,赵大宝都不放心。

    呵呵。

    不得不说赵大宝很有经验啊。

    这边安排妥当,又轻轻握住蔡文姬的小手,安慰她:“媳妇,你只在家安心养着,把腹中胎儿保护好即可;只是这一去,我也不知道何时才能归来,让你受苦了。”

    “征讨叛军,乃是利国利民之要事,片刻耽误不得,只是战场之上刀枪无眼,望夫君小心在意;妾身在家,勿得挂念,只盼夫君早日安然归来。”蔡文姬纵有不舍,也是无奈。

    “若我归来的晚了,你须记住,若是个男孩,可取名叫赵恒;若是个女孩,就叫灵儿吧。”

    就这样吧,起名什么的,对赵大宝来说真的实在是太难了。

    <说文>曰:恒,常也。

    <易>曰:恒者,久也。

    又曰:恒,德之固也。

    从心从舟,谓之往复遥远,而心以舟运旋,历久不变,恒之意也。

    你看,是不是很有文艺范。

    至于灵儿嘛,赵灵儿啊,你不知道?

    “仙灵岛上别洞天,池中孤莲伴月眠;

    一朝风雨落水面,愿君拾得惜相怜。”

    好吧,就这样吧,既然不知道也没办法,赵大宝表示他已经尽力了。

    但是,赵大宝为什么要提前交代这样的事呢?

    其实他也没办法啊,因为打仗不同于逛市场,又不是随便逛逛就回来了,这可是要跑到一千多公里外的战场上去打仗啊,一年半载能回来都算是快的,弄不好三年五年也别想回来;等他回来,只怕他的孩子都会打酱油了,不提前安排妥当,岂不是悔之晚矣。

    “对了媳妇,你可写封书信,我随身带着,等我凯旋归来时,可顺路从陈留路过,向你的家人报声平安,免使他们挂念。”赵大宝终于良心发现了吗?

    想想也是,这家伙把人家蔡文姬从她家门口抢了,一别数月有余,生死不明,得让她的家人多伤心啊。

    蔡文姬心下感激,便写好了书信,交给赵大宝,之后与他惜惜告别,终于难掩心中悲痛,忍不住泪流满襟。

    而赵大宝不便逗留,也不好安慰她,只得说声:“保重!”

    言罢,带着赵云、典韦以及五十骑兵,同使者急匆匆上路了。

    一路南下,经魏郡到河内,又到孟津,此地是京师洛阳的北门户,渡过黄河,洛阳已近在眼前,只是眼下着急赶路,也没办法进入皇城之中逛逛,不免有些遗憾。

    “算了,以后有的是机会,说不定还能在此定都呢,也不在乎这一时。”赵大宝挺看得开,竟然还想定都洛阳呢,也不知他有多大的胆儿,还真敢想。

    过去洛阳,继续西行,便是崤函古道,经函谷关、潼关,就能进入关中平原了,之后一路畅通无阻,直达长安。

    从洛阳到长安直线距离不超过四百公里,快马加鞭日夜兼程也就四五天的时间就能赶到,赵大宝终于松了一口气:“终于快到了,再这么搞下去,迟早要把身子骨累散架。”

    但是,真的如他所说的这么容易吗?

    其实赵大宝从来没走过这条路线,不知道其中的凶险,他还是太小看这条路径了啊。

    函谷关,

    呃……

    怎么说呢,没办法了,抄吧。

    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西去长安的必经之路,而此关扼守于咽喉要道;谷内崎岖狭窄,道路蜿蜒,宽处不足十米,而窄处则‘车不分轨,马不并鞍’,人行其中,如入函谷之中,故而得名。

    有‘一泥丸而封函谷’之说,因此被称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又有‘双峰高耸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之说,关内常有重兵把守。

    名垂千古的<道德经>,传说就是出自这里,关内大殿之上,仍有老子着书处。

    “这个地方好,老子曾经来过,那么老子也得顺路进去看看。”

    呵呵!

    一语双关,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