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赵云是我弟 > 第27章 清官贤吏

三国:赵云是我弟 第27章 清官贤吏

    且说赵云和张燕在无极县边界处来来回回打了数十场战斗,张燕攻不进来,而赵云也不深入追击,双方就这么僵持着,谁也奈何不了谁。

    后来张燕被打得恼羞成怒,于是联合叛军一起来攻。赵云也不甘示弱,派出张辽、高顺、徐晃等名将参战,依然稳稳的把张燕联军挡在县界以外。

    这场仗从初秋一直打到寒冬腊月,眼见天寒地冻大雪封山,黑山贼兵无战心,怨恨声四起。没奈何,张燕只得含恨退回山中休养,而赵云却满心欢喜的收兵回营。

    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就这样,这场持续了数个月的战斗终于暂告一段落。

    打完一合计,还是赵云占了上风。因为无极县除了县界十里内受到的破坏比较严重,县内其他地方,丝毫没有受到波及,生活劳作一点不受影响。

    那十里之内毕竟是特意留出来的战场,遭到破坏也在情理之中。纵观大局,这种结果完全在预期之内,赵云做的相当完美,顺利完成防守任务,可喜可贺。

    有功者奖,赵厶也不小气,下令犒赏三军,满城狂欢三日,上下一心,普天同庆。收获的可是满满的人心,标榜的可是赵厶赫赫的威名。

    而无极县之外的郡县可就遭了殃,差点被张燕联军翻了个底朝天,烧、杀、劫、掠,无恶不作,比鬼子进村还可怕。当地的老百姓真是倒了大霉,遇到他们这伙强盗土匪,搅的天无宁日,生活暗淡。赵厶却对此感到很满意,甚至有些幸灾乐祸,心说:“好!局势越乱越好,搜刮的越狠越好。”真是没人性。

    唯一让赵厶感到头疼的就是战乱初起时,有大量躲避战乱的百姓涌入无极县内寻求保护,赵云心眼好,想放他们进来,赵厶却一百个不乐意,心说:“这帮人都是来吃白食的,我哪有那么多粮食养这么多闲人,几天工夫非把我吃穷不可。”

    也不能说赵厶狠心,主要是他担心难民中肯定夹杂着奸细,同时还有大量的土豪劣绅,这帮人没一个好东西,奸细还好说,大不了走漏些消息,而土豪劣绅就更可恶了,等到张燕联军一退,他们平安回到家中,指定还会再次搜刮民脂民膏,为害一方。

    这群败类,就不能让他们太逍遥快活了,必须得让他们真正体验一把当难民的苦,所以一定要先彻底摧毁他们的田宅再结束战乱,到那时希望破灭,他们就老实了。

    而且这帮土豪在逃难的时候随身携带着大量财物,也得狠狠的敲诈出来,至少也得让他们彻底沦为难民,切身体会一下底层老百姓生活的不易。

    这个想法是好的,就是手段有些残忍,而且最受苦的还是那些真正贫穷的老百姓,他们生活本来就很艰辛,这么一来就更没了活路,要么等死,要么造反。

    其实吧,赵厶倒希望这些贫民都能勇敢一点,俗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既然没有活路,为什么不奋起反抗呢。殊死一搏,不成功便成仁,很难吗?

    不服就干,干他娘的,反正是死,为什么不死的壮烈一些呢。

    话是这么说,谁敢啊?

    既然不敢,那就一定还没走到绝路,那就不妨再加把劲,继续激发他们的潜力,看他们能忍到什么时候。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你这么能忍,那就忍着呗,看你能忍到几时?你弱你还有理了是不,真等着天上掉馅饼呢?

    于是赵厶婉拒赵云道:“形势不明,百姓中恐有奸细,故而不得不防。”打算以此来打消赵云想要收留难民的念头。可赵云终究于心不忍,还想再争取一下:“见死不救,非仁义所在。”

    赵厶才不管什么仁义不仁义呢,继续劝他道:“舍一县之太平,陷万民于水火,是不智也。”

    赵云一听,豁然开朗,赶紧道歉:“大哥所言极是,是小弟欠考虑了。”于是转身就把所有难民都挡在了县外。小不忍则乱大谋,他自然懂得其中轻重。

    只是后来随着聚集的难民越来越多,如洪水猛兽一般冲击界线,赵云就有点招架不住了。黑山贼能杀,叛军能杀,但是让他杀手无寸铁的老百姓,而且是流亡的百姓,他是宁死不为。而赵厶常自诩为正人君子,所以他也不会做这种丧尽天良灭绝人性的伤天害理之事。

    不能杀,又赶不走,这事可就有点难办了。

    看到这可能有人又要问了:“为什么不让他们去屯田呢,这不是现成的劳动力吗?”

    你以为赵厶不想,可是仔细想想,他们只是暂时来避难的,又不是真的无家可归,等张燕联军一退,他们自然就回家去了,你就是想留,他们也未必肯答应。所以赵厶才不乐意收留他们,赔本的买卖,谁干?

    但眼下一堆人挤在你门口,吵的不可开交,你能怎么办?

    最后实在没办法,只好在无极县找个人烟稀少的偏远之地临时把难民先安置下来。话是这么说,但是心里始终不痛快,暗自抱怨道:“都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那早餐、晚餐就有吗?别做梦了,不干活就等着饿死吧,别想在我这蹭吃蹭喝。”

    赵厶发了狠,又寻思道:“他们是来逃难的,又不是来享福的,还想等吃等喝潇洒快活呢?要是这样,那大伙都去当难民得了,啥也不用干,还有饭吃,多好。”

    越想越气,于是就把难民分成各屯,强迫他们去开荒,即使现在不能耕种,也得先开垦出来再说,反正就是不能让他们闲着。而且特意安排雷公、裴元绍各带一队人马在那盯着,谁敢闹事,轻则打,重则杀,丝毫不用讲情面。这叫无规矩不成方圆。

    老实人一听,心里寻思:“只要给饭吃,让干啥都行。”于是乖乖去开荒了。

    有些人不太老实,就在那暗自捉摸:“凭什么让我干活,再说了,谁开的荒就归谁吗?”你做梦娶媳妇呢,尽想好事。能干就干,不能干就滚蛋,谁白养你。哐哐一顿吓唬,最后这些人虽然不情愿,也扭扭捏捏的去开荒了。

    还有就是藏在人群里的土豪劣绅,平日里养尊处优惯了,哪里会干活,于是悄悄的准备好‘见面礼’上下打点,企图蒙混过关,逃避开荒。

    好!

    你有钱是吧,钱多了不起是吧,行,那就多出点呗,然后一直把你敲诈干净,最后落个一穷二白,还得照样去开荒,你说何苦来着。

    ‘自古情深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赵厶算是玩明白了。

    就这么开荒开到数九寒天,直到冰冻三尺,土地都被冻得硬邦邦的,再也开垦不动,只得作罢。本着人道主义精神,赵厶好心送去慰问之言,并嘱咐他们安心过冬,保证不会饿死他们。结果给他们提供的粮食,一天一顿粗粮,真的只是保证饿不死而已。

    即便这样,那么多人一个抱怨的都没有。

    因为敢抱怨的,都被雷公收拾的服服贴贴的。术业有专攻嘛,收拾他们还不是绰绰有余。

    一冬无话,好不容易等到冬去春来,冰消雪融,正是乍暖还寒的时候,赵厶正准备再督促难民们继续开荒,结果冀州却迎来了新任刺史贾琮。

    按照传言所说,这贾琮可是位了不得的大人物,黄巾之乱时,曾任交趾刺史,在任三年,一州清平,为十三州之最。

    乖乖了不得,原来这个乱世,还真有清官贤吏。

    古人言:“民之治乱在于吏,国之安危在于政。政者,莫大于官贤。”

    要真能做到这样,那才真是:“水清沙自洁,官贤弊自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