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星辰大远航 > 第250章 风景优美

星辰大远航 第250章 风景优美

    第250章 风景优美

    只要抵达那儿,人类就可以排除各种环境因素干扰,去验证其核心具体到底是由什么元素构成的,又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

    如此,就可以完善气态行星演化理论了。

    基于量子纠缠的中微子探测器固然可以对其进行贯通探测,但那并不是十分精确,而且人类要的不只是中微子探测数据,像光谱、电特性、磁特性等等各种参数都需要。

    所以在只剩下中微子探测的时候,本次任务已经宣告失败了,但科学家们还想看看这个探测飞船能下潜到什么深度,以便下一次再做改进。

    果然没过多久,探测飞船的螺旋桨内部机械结构便发生了断裂,螺旋桨瞬间停止,探测飞船的下降动力瞬间丧失。

    与此同时,由于探测飞船与环境密度差的关系,失去动力的探测飞船便如一个充满空气的瓶子被人按在水中,然后忽然松开手一样,猛地被液态金属氢挤压,上下压力差使得探测飞船以极快的速度,如同一颗炮弹一样被向上推。

    最终像空瓶出水一般,从液态金属氢表面一跃而出,再之后便划出一道抛物线,在厚重氢云层之中沉浮,最终被浓郁的氢云裹挟着,一同环绕在气态行星大气中。

    此时的探测飞船的状态,正是处于重力与浮力平衡状态。

    从探测飞船进入气态行星,到现在被弹回来,总共耗时三天。在这三天时间里,人类搜集到了关于气态行星内部的海量数据,同时也搞到了许许多多人类自身飞船各项性能的有关参数。

    本次任务是失败的,不过科学家们会在这次失败的基础上继续改进探测飞船。他们要考虑力传动问题,毕竟本次任务失败的原因他们已经找到,同时他们还要考虑光学探测器放置问题,因为光学探测设备放在探测飞船外部已经不可行。

    人类的二号合金采用拥有高达2.8亿摄氏度的耐高温性能,按理说如此强悍的耐高温材料,即便到了太阳核心,也不会被融化,可如今但却连一颗气态行星真正核心都无法抵达。

    在天琴号上的岳渊接到本次任务失败的消息后,也不禁有些默然。

    原本岳渊以为拥有这种材料之后,人类没准还能跟太阳这样的恒星正面碰一碰,但现在看来,是自己想多了。

    想要进入恒星内部,光有耐高温材料还不够,还必须其他科技也齐头并进才行。是的,人类的二号合金材料可以承受那样的高温高压,但真要进到恒星内部,也不过会变成一片飘在那里的板材罢了。

    对于本次失败,岳渊没有做任何评价,失败是成功他妈,后续改进的实验任务自有那一批科学家主持。

    将任务报告递回给旁边的助手,岳渊的目光重新看向天琴号舰桥内的大屏幕。

    现在在大屏幕里边显示的是一块快分屏幕,而分屏幕里边,则是一幕幕岩质行星上的场景。

    这些都是轨道卫星以及首批登陆的探测器拍摄到的画面。

    现在人类已经百分百确认,这是一个欣欣向荣的生命星球。

    从这一组组图片与视频可以看到,这一颗岩质行星上高山耸立,雪山皑皑,参天大树数不胜数,到处都是浓密的森林,它拥有广袤的大陆,也有波澜四起的海洋。

    当然,除了雪山是白的,这儿的植物与海洋都跟地球不一样。

    地球的植物是以绿色为主,而这里却是以紫色为主。除却颜色不同,这里的植物总体上也比地球长得更粗壮,想来跟二氧化碳浓度高的因素有一定关系。

    而它的天空虽然也呈蓝色,但比其地球却淡了许多,可以说十分清澈。跟地球的蓝天有一些区别,这里天空呈现蓝色的原因,一是大气散射,二是大气分子,却没有臭氧层的原因。

    当天空那个橙矮星光芒照射到行星上的时候,光线会因为大气中微小颗粒的关系,发生无规则散射,使得光线变得更均匀分布,而散射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因此短波的蓝光更容易被散射。

    故而天空呈现淡淡的蓝色。

    当然了,少了臭氧层,再加上大气成分与地球大相径庭,故而这一片蓝色显得很清澈,几乎是外太空肉眼可见状态。

    与天空一样清澈的,还有海洋。大海映出了天空的颜色,人类甚至可以从高空俯拍的海洋影像中,看到较潜部分的大陆架。

    浅海中游荡的动物也清晰可见。

    由于这颗岩质行星没有卫星,所以它并没有像地球那样,拥有周期性的强大海洋潮汐,但也不是没有。

    每当这颗岩质行星运行到与其主序星橙矮星和外轨道气态行星,形成三星连珠的时候,同样会让它的海洋出现不同程度的潮汐现象。

    根据两颗行星的轨道周期计算,这个潮汐周期大概是24个地球年左右。这颗岩质行星的公转周期是17.997年,也就是它的一年多。

    海洋潮汐周期如此之长,使得它的海洋相较于地球平静一些,基本上各种海洋运动的成因,都是温差。

    从一幕幕画面看,这颗星球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一颗风景优美的星球了。说实在,若不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在加上还有一些有毒气体成分,说不定人类还真能用数百年时间将其改造成适合人类生活的星球。

    可惜二氧化碳浓度太高了,人类又没有地球生物圈的物种和植物,一旦改变大气结构,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势必会造温室效应降低,从而让它温度急剧下降,最终使得这颗星球生态圈遭到破坏。

    环境改造这种东西,都是一发而动全身的,没有可能改变了大气成分与结构之后,星球生物还能活的。

    这颗岩质行星,在人类抵达之后,便在数据库中被随意登记了一个名字,叫做橙矮星-1,不过在各种画面传回来之后,许多人就想以星球的环境特点为它命名,但也有人认为,还是先等一阵子,看看是否存在智慧生命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