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在奥匈帝国 第二百八十四章 德国的新动作
热门推荐:
乾坤小世界
荒年,我有空间在手全国不用愁
附身异界猫娘刺客的绝世杀手
八零军婚:从夺回家产开始
伟大的平凡人
三国:袁家逆子,开局摔玉玺
快穿:路人甲吃瓜日常
穿书反派:修为尽失,女主逆推
证道论仙
墨索里尼——“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党派创始人,未来3o年里他的影响改变整个世界,因此当意大利的情报人员把消息传递回恩斯特这里来的时候,恩斯特真的有些呆愣,因为他很清楚自己即将面对的第二个机会已经开始。
四国联盟的党派也非常多,但是他们不是共和党、保皇党之类的党派,只是单纯的因为个人而凝聚起来的党派,例如迈西米利安一系、玛利亚一系、查理一系、海因里希一系,唯独孤家寡人的也许只有恩斯特,毕竟整个四国联盟都掌控在他的手中,算上他也就没有派系之分。
毫无疑问四个主要派系当中查理是最具潜力的一系,俄罗斯帝国过百分之六十的官员、捷克公国百分之八十的官员都会选择支持查理,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则是选择支持海因里希。匈牙利和波兰—立陶宛王国自然也有查理的支持者,不过两个地方都各自有主要支持的对象,因此没有必要特意提出来。
查理第一、海因里希第二、迈西米利安和他的儿子第三、玛利亚第四,这就是现在四国联盟主要派系的实力。海因里希本来达不到现在的这种程度,一切都要说是恩斯特的支持,对此玛利亚很是不满。
回到华沙,恩斯特针对意大利的事情很是明确的限制军队不要有好战的思想,未来1o年内四国联盟都需要尽量避免战争,不过相应的训练还是不能息止的。
捷克公国或者说四国联盟此时已经获得足够的地位和国际地位,他不需要再太过拼搏,因为那样很不值得。意大利不同,一战虽然它同样是战胜国之一,可实际上意大利并没有获得什么太大的好处,他远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因此他只能拼。
对于意大利恩斯特也有很大的防备,因为他很清楚“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成立会对意大利造成什么影响,可以说疯狂的意大利并非没有进攻四国联盟的意思。就是不直接进攻四国联盟,他们占领巴尔干半岛、奥地利这些被圈起来的四国联盟土地也是四国联盟无法忍受的。
突然间巴尔干半岛和奥地利边境上的四国联盟6军变动很多,这实际上就是恩斯特对现在意大利针对罗马的军事行动作出的警告,警告他们如果再进一步。那么将会直接承受来自四国联盟的惩罚。
没有人敢轻四国联盟的惩罚,即便现在的欧洲霸主英法两国,因为真正的大战将起,英法不一定会是最后的赢家。简单来说,现在双方都互相克制着自己。如果没有到最终的关头谁也不想同对方开战。是的,这个时候的四国联盟已经开始有这样的威慑力,很多时候就是英法美也必须要做出妥协。
一战的教训实在是太大,损失最大的也许就是英国,虽然现在还是世界第一强国,但是他的地位已经远没有战前那么稳固,即便这个时候英国最具影响力的一位相丘吉尔已经获得相当大的权利。
华沙王宫,这里经过一番修缮已经恢复16世纪时期的辉煌,安妮在这一阶段都会生活在这里,安心养胎准备生育的事情。华沙会议之后华沙开始渐渐取代布拉格的东欧地位。几乎就是四国联盟的都,有一些人乐闻其见而有一些人则非常不满。现在华沙主要行政负责人就是施密特侯爵和弗兰德亲王,斐迪南大公则负责一些重大事件的临时决定权。
作为四国联盟的核心,这样地位改变的影响对于华沙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大量的官员、贵族聚集在这里,经济的提升就是一个很明显的示意。
如果说布拉格是时尚城市、维尔纽斯是科技城市、新西伯利亚是资源城市、布达佩斯是传统城市,那么恩斯特定义的第五个都华沙则是政治城市,这里拥有数不清的政客,因为这里是四国联盟未来的行政中心。
生活在华沙,很多人已经瞬间成为富翁!原因?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房价的猛然提高。大量贵族、官员的到来让这里的房价已经增长到一个疯狂的程度,市中心的一栋普通二层小楼现在价格已经达到3万5千欧元,这岂止是之前的十倍?
这就是恩斯特到来带来的影响,说起来生活在华沙的那些普通公民还要感谢恩斯特。因为就是恩斯特才让他们过上如此之前想都不敢想的富裕生活。3万五千英镑能够做一些什么?如果拿到偏远一些的地方,光是银行的利息就能够让他们吃喝不愁的过完整一生,这就是3万五千英镑的实际效果。
因为炒房价的缘故,华沙真正具备一个都应该具备的一项,那就是富豪多不胜数、就如同这里的政客、高级官员一般。甚至随着华沙股市交易所开市,整个华沙公民都显得很是平静。他们对于这样“来钱慢”且“风险高”的投资方式没有任何的兴趣。
华沙股市交易所的负责人估计才是最郁闷的一个,不过很快他想起一个办法,催促那些房产老板们来到这里上市,此时华沙的房产公司也大部分很是欠缺现金,上市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融资渠道,因此……
华沙股市交易所的突然火爆是其他人都想象不到的,但是事实就是如此,斐迪南大公还非常赞赏的同他见上一面,不要说斐迪南大公,就是回来的恩斯特知道这件事之后都准备同这位负责人见上一面。
四国联盟从来都是一个公平公正的地方,只要你有能力,那么这里到处都是你的机会,部长级高官、军方将领?只要你有天赋、有能力,那么一切都有可能,甚至功劳足够就是一个贵族恩斯特也不会有丝毫的吝啬。
1922年4月是一个有很大纷争的月份,因为这一个月里协约国的成员们正努力的想要逼迫苏联偿还战前沙皇俄罗斯帝国欠下的欧洲债务,理由很明确,现在莫斯科等大部分前沙皇俄罗斯帝国领土都在苏联的地盘上。
这其实也是协约国们没有办法,四国联盟的日渐稳固让英美法三国招惹不起也不想轻易去触碰,因此这个时候唯一能够欺负的就是战败之后的苏维埃政府,可是苏维埃政府就如此的甘心?
英法两国借用的是德国的名义,毕竟俄罗斯帝国一战前欠下的高昂费用很大一部分都属于德国,最主要的是英法两国并不想在这件事中太明显的突出自己,因为这件事的吃相太过难看。
苏维埃政府想要拒绝、德国不甘心充当走狗,因此两国一商量倒是想到一个非常好的办法,你英法不是想要让我还钱?那没有问题,但这也说明你成为现在苏维埃政府的国际地位对不对?如果是这样那么苏维埃也是战胜国没错吧!
面对苏维埃政府这样的质问英法两国也没有多想,直接承认苏维埃政府的国际地位,只要对方肯拿出钱来,无非就是承认而已,现在不承认人家不也活的好好的?可就在英法两国同意的几天之后……
苏维埃外长同德国外长进行一次会面,见面的内容非常简单,就是洽谈两国互相抵消战争赔款和欠款的费用问题。互相抵消?谁也没有想到苏维埃会玩这一手,更没有想到德国居然会配合苏维埃政府这样做,相信这件事传递到两国时,两国的相总统一定有吐血的冲动吧!
德国和苏维埃的动作同样引起恩斯特的不满,因为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德国未来很有可能同苏维埃进行第二次合作,那那一次合作的对象也许就是针对四国联盟。弗兰德亲王第一时间以四国联盟常务理事的身份前往德国进行访问,德国方面不敢轻视,急忙做出回应,包括总统一系列人员全部进行全场陪同,重视程度很是罕见。
这个时候已经不容他们不重视,因为现在四国联盟还对东普鲁士地区虎视眈眈,让人难过的是东普鲁士的调查结果表示,百分之八十的东普鲁士公民希望能够并进波兰—立陶宛王国,成立波兰—东普鲁士—立陶宛王国。
东普鲁士的公民很是崇拜和信任恩斯特这位捷克大公,而这件事被恩斯特知道之后也非常感动,可惜现在还不是动手的机会,否则他一定会满足东普鲁士公民的这一心愿,让波兰—立陶宛王国成为波兰—东普鲁士—立陶宛王国。
弗兰德亲王的访问德国一开始就表现出自己的不满,如今弗兰德的身份、地位也理所应当做出这样的态度,毕竟德国已经不再是当年的德国而四国联盟也不再是单独的四个中型国家。
其实德国对于四国联盟也并不是太在乎,虽然现在的四国联盟的确很是强大,可是他能够针对德国动手?实力强大往往限制也很大,担心应该有但是并不需要太过担心,这就是德国高官们的想法。(未完待续。)
四国联盟的党派也非常多,但是他们不是共和党、保皇党之类的党派,只是单纯的因为个人而凝聚起来的党派,例如迈西米利安一系、玛利亚一系、查理一系、海因里希一系,唯独孤家寡人的也许只有恩斯特,毕竟整个四国联盟都掌控在他的手中,算上他也就没有派系之分。
毫无疑问四个主要派系当中查理是最具潜力的一系,俄罗斯帝国过百分之六十的官员、捷克公国百分之八十的官员都会选择支持查理,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则是选择支持海因里希。匈牙利和波兰—立陶宛王国自然也有查理的支持者,不过两个地方都各自有主要支持的对象,因此没有必要特意提出来。
查理第一、海因里希第二、迈西米利安和他的儿子第三、玛利亚第四,这就是现在四国联盟主要派系的实力。海因里希本来达不到现在的这种程度,一切都要说是恩斯特的支持,对此玛利亚很是不满。
回到华沙,恩斯特针对意大利的事情很是明确的限制军队不要有好战的思想,未来1o年内四国联盟都需要尽量避免战争,不过相应的训练还是不能息止的。
捷克公国或者说四国联盟此时已经获得足够的地位和国际地位,他不需要再太过拼搏,因为那样很不值得。意大利不同,一战虽然它同样是战胜国之一,可实际上意大利并没有获得什么太大的好处,他远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因此他只能拼。
对于意大利恩斯特也有很大的防备,因为他很清楚“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成立会对意大利造成什么影响,可以说疯狂的意大利并非没有进攻四国联盟的意思。就是不直接进攻四国联盟,他们占领巴尔干半岛、奥地利这些被圈起来的四国联盟土地也是四国联盟无法忍受的。
突然间巴尔干半岛和奥地利边境上的四国联盟6军变动很多,这实际上就是恩斯特对现在意大利针对罗马的军事行动作出的警告,警告他们如果再进一步。那么将会直接承受来自四国联盟的惩罚。
没有人敢轻四国联盟的惩罚,即便现在的欧洲霸主英法两国,因为真正的大战将起,英法不一定会是最后的赢家。简单来说,现在双方都互相克制着自己。如果没有到最终的关头谁也不想同对方开战。是的,这个时候的四国联盟已经开始有这样的威慑力,很多时候就是英法美也必须要做出妥协。
一战的教训实在是太大,损失最大的也许就是英国,虽然现在还是世界第一强国,但是他的地位已经远没有战前那么稳固,即便这个时候英国最具影响力的一位相丘吉尔已经获得相当大的权利。
华沙王宫,这里经过一番修缮已经恢复16世纪时期的辉煌,安妮在这一阶段都会生活在这里,安心养胎准备生育的事情。华沙会议之后华沙开始渐渐取代布拉格的东欧地位。几乎就是四国联盟的都,有一些人乐闻其见而有一些人则非常不满。现在华沙主要行政负责人就是施密特侯爵和弗兰德亲王,斐迪南大公则负责一些重大事件的临时决定权。
作为四国联盟的核心,这样地位改变的影响对于华沙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大量的官员、贵族聚集在这里,经济的提升就是一个很明显的示意。
如果说布拉格是时尚城市、维尔纽斯是科技城市、新西伯利亚是资源城市、布达佩斯是传统城市,那么恩斯特定义的第五个都华沙则是政治城市,这里拥有数不清的政客,因为这里是四国联盟未来的行政中心。
生活在华沙,很多人已经瞬间成为富翁!原因?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房价的猛然提高。大量贵族、官员的到来让这里的房价已经增长到一个疯狂的程度,市中心的一栋普通二层小楼现在价格已经达到3万5千欧元,这岂止是之前的十倍?
这就是恩斯特到来带来的影响,说起来生活在华沙的那些普通公民还要感谢恩斯特。因为就是恩斯特才让他们过上如此之前想都不敢想的富裕生活。3万五千英镑能够做一些什么?如果拿到偏远一些的地方,光是银行的利息就能够让他们吃喝不愁的过完整一生,这就是3万五千英镑的实际效果。
因为炒房价的缘故,华沙真正具备一个都应该具备的一项,那就是富豪多不胜数、就如同这里的政客、高级官员一般。甚至随着华沙股市交易所开市,整个华沙公民都显得很是平静。他们对于这样“来钱慢”且“风险高”的投资方式没有任何的兴趣。
华沙股市交易所的负责人估计才是最郁闷的一个,不过很快他想起一个办法,催促那些房产老板们来到这里上市,此时华沙的房产公司也大部分很是欠缺现金,上市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融资渠道,因此……
华沙股市交易所的突然火爆是其他人都想象不到的,但是事实就是如此,斐迪南大公还非常赞赏的同他见上一面,不要说斐迪南大公,就是回来的恩斯特知道这件事之后都准备同这位负责人见上一面。
四国联盟从来都是一个公平公正的地方,只要你有能力,那么这里到处都是你的机会,部长级高官、军方将领?只要你有天赋、有能力,那么一切都有可能,甚至功劳足够就是一个贵族恩斯特也不会有丝毫的吝啬。
1922年4月是一个有很大纷争的月份,因为这一个月里协约国的成员们正努力的想要逼迫苏联偿还战前沙皇俄罗斯帝国欠下的欧洲债务,理由很明确,现在莫斯科等大部分前沙皇俄罗斯帝国领土都在苏联的地盘上。
这其实也是协约国们没有办法,四国联盟的日渐稳固让英美法三国招惹不起也不想轻易去触碰,因此这个时候唯一能够欺负的就是战败之后的苏维埃政府,可是苏维埃政府就如此的甘心?
英法两国借用的是德国的名义,毕竟俄罗斯帝国一战前欠下的高昂费用很大一部分都属于德国,最主要的是英法两国并不想在这件事中太明显的突出自己,因为这件事的吃相太过难看。
苏维埃政府想要拒绝、德国不甘心充当走狗,因此两国一商量倒是想到一个非常好的办法,你英法不是想要让我还钱?那没有问题,但这也说明你成为现在苏维埃政府的国际地位对不对?如果是这样那么苏维埃也是战胜国没错吧!
面对苏维埃政府这样的质问英法两国也没有多想,直接承认苏维埃政府的国际地位,只要对方肯拿出钱来,无非就是承认而已,现在不承认人家不也活的好好的?可就在英法两国同意的几天之后……
苏维埃外长同德国外长进行一次会面,见面的内容非常简单,就是洽谈两国互相抵消战争赔款和欠款的费用问题。互相抵消?谁也没有想到苏维埃会玩这一手,更没有想到德国居然会配合苏维埃政府这样做,相信这件事传递到两国时,两国的相总统一定有吐血的冲动吧!
德国和苏维埃的动作同样引起恩斯特的不满,因为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德国未来很有可能同苏维埃进行第二次合作,那那一次合作的对象也许就是针对四国联盟。弗兰德亲王第一时间以四国联盟常务理事的身份前往德国进行访问,德国方面不敢轻视,急忙做出回应,包括总统一系列人员全部进行全场陪同,重视程度很是罕见。
这个时候已经不容他们不重视,因为现在四国联盟还对东普鲁士地区虎视眈眈,让人难过的是东普鲁士的调查结果表示,百分之八十的东普鲁士公民希望能够并进波兰—立陶宛王国,成立波兰—东普鲁士—立陶宛王国。
东普鲁士的公民很是崇拜和信任恩斯特这位捷克大公,而这件事被恩斯特知道之后也非常感动,可惜现在还不是动手的机会,否则他一定会满足东普鲁士公民的这一心愿,让波兰—立陶宛王国成为波兰—东普鲁士—立陶宛王国。
弗兰德亲王的访问德国一开始就表现出自己的不满,如今弗兰德的身份、地位也理所应当做出这样的态度,毕竟德国已经不再是当年的德国而四国联盟也不再是单独的四个中型国家。
其实德国对于四国联盟也并不是太在乎,虽然现在的四国联盟的确很是强大,可是他能够针对德国动手?实力强大往往限制也很大,担心应该有但是并不需要太过担心,这就是德国高官们的想法。(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