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106章 0101【与民沟通】
第106章 0101【与民沟通】
朱铭对开封的破事儿毫不知情,他正忙着跟老爸一起研究炒茶。
“视频里的炒茶灶,好像要砌这么高。”朱铭朝自己胯间比了比。
朱国祥弯腰体验手感:“不用瞎猜,怎么顺手怎么来,以后慢慢调整高度就是。”
朱铭回忆在网上看到的炒茶视频,说道:“我记得炒茶用的锅,好像比炒菜锅更浅。”
朱国祥也没操作过,只知道少许理论,猜测道:“浅锅可能更易受热,而且锅内茶叶受热更平均。”
事实上,那种浅锅叫做“广锅”,是抗战期间才发明出来的。而且深锅浅锅各有优点,比如龙井茶,就不适合用浅锅炒制。
一个泥瓦匠,正在砌灶台。
三口炒茶锅要并在一起,锅还没做好,已经找铁匠定制。
观看一阵,朱铭溜达去旁边的蒸茶房,已有采茶工端着茶叶回来。
“这么嫩的茶叶也采?”朱铭忍不住伸手去摸。
茶工连忙制止:“村长,摸不得,摸了就卖不上价。这些都是腊茶芽,每年只能采一丁点。一斤腊茶的价钱,能抵十几斤一等茶。手摸不得,只能用指甲掐采,掐下来还要丢进水里泡着。”
朱铭没再动手,茶工是专业人士。
朱国祥也过来围观蒸茶,边看边说:“去年打算把废茶山整理一下,因为兴修水利耽搁了。但废茶山也可以采茶,随便采一些过来,专门用于炒茶试验。至于大明村的茶山,还是用老办法蒸制。等炒茶法有了效果,再慢慢扩大炒茶产量。不能一下子全变,要留时间给茶工锻炼手艺。”
“这个是肯定的,否则万一搞砸了,咱们的资金肯定出问题。”朱铭虽然性子急,但也知道有些事情急不来。
在村中逗留至元宵节,朱铭就带着白胜、石彪下山。
大年初三,他已下山一趟,跟回家过年的白三郎喝喝酒。两人约好了,正月十六便动身,结伴坐船前往洋州城。
坐船也没坐多久,在汉水与洋水交汇处,便直接登岸改为步行。
前方是湍急的黄金峡,共有24处险滩。白家的舵手,没有能力过去,稍不注意就要船毁人亡。
“此地险峻,”朱铭观察山川形势,对白崇彦说,“若遇战事,可在两河交汇处,垒一寨堡阻断水陆交通,便有十万兵马也过不来。”
白崇彦笑道:“大郎却是知兵的,难怪能够踏破贼寨。”
他们在江边悬崖下前进,两岸峭壁耸峙,不时能听到猿猴的啼叫声。
朱铭踢了踢脚下杂草:“这里居然有路。”
白崇彦解释说:“这些小路,是纤夫踩出来的,没有纤夫拉船,再好的舵手也不敢过黄金峡。”
行不多远,他们就遇到一群纤夫。
穿着破烂的衣服,有人还裹着麻布毯子。或躺或坐,在相对开阔处休息,等待有船只到此便能接活。
这里没啥耕地,种不出几粒粮食,必须仰赖拉纤生存。
朱铭居然停下不走了,从包袱里拿出些干粮,当即分给那些纤夫吃。
纤夫们颇为意外,喜滋滋站起来接过食物。
一个四五十岁的汉子,头发已经花白,似乎是这群纤夫的头领,他屈身抱拳道:“俺叫龚大,多谢官人赏吃的。”
白胜虽然不知道朱铭的意图,却帮忙吹嘘道:“这是西乡县的朱都头,杀了反贼祝主簿,杀了恶霸小白员外,还破了盘踞几十年的黑风寨。”
龚大顿时肃然起敬,连忙再次行礼:“俺从过往的商船那里,听说过朱都头的名号。他们都说,西乡县出了个好汉,叫做插翅虎朱都头。手下还有一员猛将,是以前的巡山彪张三。朱都头可是要坐船过黄金峡?俺们祖祖辈辈拉纤,对这里的险滩熟得很。”
朱铭挨着纤夫们坐下,一起啃干粮说:“我家以前是跑海船的,有些港口,也要用到拉船工,见到你们便觉亲近得很。”
龚大问道:“海船是什么船?”
朱铭说:“海船便是海里跑的船?”
“啥是海?”龚大问出一个很离谱的问题。
朱铭说道:“大海无边无际,放眼望去全是水。有的时候,要坐船几个月,才能靠岸做生意。”
“坐船几个月?那得有多少水啊!”龚大难以想象,他一辈子都在山中,从来没有听说过大海。
于是,朱铭开始讲古,再次瞎编海外故事。
那些纤夫全都围过来,啃着干粮听稀奇,不时发出阵阵惊叹。
彻底熟络之后,朱铭才问:“你们日子过得怎样?”
龚大摇头叹息:“不行咯。俺祖爷爷那辈儿,拉纤的活接都接不完,汉江里每天都有商船过来。后来官府不准私卖茶叶,跑生意的商船就少了。很多纤工填不饱肚子,就不再干这个,要么去深山里开荒种地,要么就去碰运气淘金沙。”
“你们现在一天能挣多少?”朱铭又问。
龚大还是摇头:“说不好,又不是天天能接活。要是一个月不来船,俺就得靠兄弟养着。俺婆娘和兄弟,都在山里种地,一年也收不到几个粮食。”
朱铭继续打听,大概了解一些情况。
如果每天都有工作,相比起农民,这些纤夫是很赚钱的。虽然辛苦且有危险,但一天能挣六七十文。
可惜汉中地区商业凋敝,商船数量锐减,他们经常十天半月没活干。
甚至连官府都懒得管,这些纤夫属于清一色的隐户。
这年头的隐户逃户真多,难怪洋州三县之地,户籍人口还不足二十五万。
聊了一阵,朱铭起身告别,纤夫们纷纷送行。
他们闲着也是闲着,而朱铭一来就送干粮,还给他们讲稀奇故事。这样的小官人,纤夫们非常喜欢,觉得朱都头是个大好人。
一直送出两里地,纤夫们才停下来。
朱铭问道:“伱说这里可以淘金沙,都是随便淘,还是有头头管着?”
龚大说道:“有几个头头,还划了地盘呢,过界了要打架杀人!也有散客,跟耗子偷米一样,不敢让旁人晓得。”
“官府不来收淘金税?”朱铭又问。
龚大说:“以前要收,金子多得很。现在不收了,淘不出几个。那些淘金客,也是苦哈哈,他们敢跟官差拼命!二十几年前,俺家大儿才生出来,就有不长眼的官差来收金税。一个都没能回去,全杀了沉到江里,吓得官差不敢再来。”
卧槽,真牛逼!
跟矿工一样,这些淘金客,是天生的造反种子啊。
朱铭再问:“全都在汉江里淘金?”
龚大说:“黄金峡里有险滩,也有不少浅滩,就在那些浅滩里淘金。两边的大山里,还有几条小河流出来,那些小河也能淘金。山里还有个金矿,以前是官府在管,后来又废弃了。废是废了,还能挖金子,被一个好汉给占了。”
估计是金矿开采殆尽,而官方管理机构又臃肿,导致淘出的金子还不够行政开销,于是被常平司给下令废弃掉。
但到了私人手里,废金矿也有得赚。
朱铭问道:“那个霸占金矿的好汉叫啥?”
“叫什么劈大虎巩休,俺也没见过,只听说他力气很大,用刀劈死过一头老虎。”龚大说。
什么劈大虎?
明明是貔大虎,貔貅的俗名!
江湖上以讹传讹,以貔貅做绰号的好汉,稀里糊涂就成了劈死过老虎。
又问了些关于淘金客的信息,朱铭拱手告辞:“诸位以后有难处,可以去大明村寻我。大明村就是以前的黑风寨,去了那里,保证能不饿肚子。”
龚大高兴道:“朱都头真是仗义汉子!”
那些纤夫也热情挥手,请朱都头今后常来黄金峡耍。
双方作别,白崇彦颇为不解:“大郎与纤夫说恁多作甚?”
朱铭问道:“读书是为了什么?”
白崇彦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如何治国?如何平天下?”朱铭又问。
白崇彦道:“当科举做官,推行仁政与教化。在外造福一方,在内辅弼天子,内外井然,则天下太平、海内富庶。”
朱铭问道:“你知道一亩地产多少粮食吗?上田几何?中田几何?下田几何?若这些都不知道,又怎么去征收赋税?赋税不足,府库空虚,又怎治国?若是赋税征收过多,百姓穷困,又怎海内富庶?”
“征收赋税,有吏员便可,”白崇彦说,“为官之人,只需掌控佐官胥吏,哪用得着事事亲为?”
朱铭笑道:“你连田里收几斗粮食都不知道,怎晓得手下官吏不暗中欺瞒?甚至打着你的名号,去乡下横征暴敛!”
白崇彦默然,开始认真思考。
朱铭又问:“三郎家的田产,每年要收多少粮食?”
白崇彦说:“田产都是俺大哥在打理。”
“那就是说,你连自家田里的粮食有多少都不知道,”朱铭感慨道,“你这样别说治国平天下,怕是连齐家都齐不了。”
白崇彦说:“如果事事都去过问,哪还有时间读书?哪还有时间做学问?”
朱铭说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世间大道,不一定要在书中寻找。我去剿匪是做学问,与纤夫交谈也是做学问。”
白崇彦争辩说:“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这是孔子的原话,上位者只需恪守礼义信,就能得到百姓的拥戴,不必去细究怎么种田。
朱铭笑道:“你读书只读一半吗?孔夫子说,种田他不如老农,意思是让专人做专事,而上位者只需驾驭这些专人。为政之人,可以不知道如何种田,却必须知道一亩田收多少粮食。否则如何御下?如何防止宵小欺瞒?除了粮食,还要知道工商,还要知道这些纤夫和淘金客。”
白崇彦陷入沉默。
朱铭又说:“孔孟说,要施仁政于天下。可各地实情不同,此地之良政,便是别处之恶政。你不去了解,不与百姓沟通,又怎知自己实行的是良政还是恶政?你想要仁爱百姓,可政令一出,却把百姓逼得逃进山里。这是君子所为吗?”
白崇彦呆立良久,忽地作揖下拜:“某受教了!”
朱铭对开封的破事儿毫不知情,他正忙着跟老爸一起研究炒茶。
“视频里的炒茶灶,好像要砌这么高。”朱铭朝自己胯间比了比。
朱国祥弯腰体验手感:“不用瞎猜,怎么顺手怎么来,以后慢慢调整高度就是。”
朱铭回忆在网上看到的炒茶视频,说道:“我记得炒茶用的锅,好像比炒菜锅更浅。”
朱国祥也没操作过,只知道少许理论,猜测道:“浅锅可能更易受热,而且锅内茶叶受热更平均。”
事实上,那种浅锅叫做“广锅”,是抗战期间才发明出来的。而且深锅浅锅各有优点,比如龙井茶,就不适合用浅锅炒制。
一个泥瓦匠,正在砌灶台。
三口炒茶锅要并在一起,锅还没做好,已经找铁匠定制。
观看一阵,朱铭溜达去旁边的蒸茶房,已有采茶工端着茶叶回来。
“这么嫩的茶叶也采?”朱铭忍不住伸手去摸。
茶工连忙制止:“村长,摸不得,摸了就卖不上价。这些都是腊茶芽,每年只能采一丁点。一斤腊茶的价钱,能抵十几斤一等茶。手摸不得,只能用指甲掐采,掐下来还要丢进水里泡着。”
朱铭没再动手,茶工是专业人士。
朱国祥也过来围观蒸茶,边看边说:“去年打算把废茶山整理一下,因为兴修水利耽搁了。但废茶山也可以采茶,随便采一些过来,专门用于炒茶试验。至于大明村的茶山,还是用老办法蒸制。等炒茶法有了效果,再慢慢扩大炒茶产量。不能一下子全变,要留时间给茶工锻炼手艺。”
“这个是肯定的,否则万一搞砸了,咱们的资金肯定出问题。”朱铭虽然性子急,但也知道有些事情急不来。
在村中逗留至元宵节,朱铭就带着白胜、石彪下山。
大年初三,他已下山一趟,跟回家过年的白三郎喝喝酒。两人约好了,正月十六便动身,结伴坐船前往洋州城。
坐船也没坐多久,在汉水与洋水交汇处,便直接登岸改为步行。
前方是湍急的黄金峡,共有24处险滩。白家的舵手,没有能力过去,稍不注意就要船毁人亡。
“此地险峻,”朱铭观察山川形势,对白崇彦说,“若遇战事,可在两河交汇处,垒一寨堡阻断水陆交通,便有十万兵马也过不来。”
白崇彦笑道:“大郎却是知兵的,难怪能够踏破贼寨。”
他们在江边悬崖下前进,两岸峭壁耸峙,不时能听到猿猴的啼叫声。
朱铭踢了踢脚下杂草:“这里居然有路。”
白崇彦解释说:“这些小路,是纤夫踩出来的,没有纤夫拉船,再好的舵手也不敢过黄金峡。”
行不多远,他们就遇到一群纤夫。
穿着破烂的衣服,有人还裹着麻布毯子。或躺或坐,在相对开阔处休息,等待有船只到此便能接活。
这里没啥耕地,种不出几粒粮食,必须仰赖拉纤生存。
朱铭居然停下不走了,从包袱里拿出些干粮,当即分给那些纤夫吃。
纤夫们颇为意外,喜滋滋站起来接过食物。
一个四五十岁的汉子,头发已经花白,似乎是这群纤夫的头领,他屈身抱拳道:“俺叫龚大,多谢官人赏吃的。”
白胜虽然不知道朱铭的意图,却帮忙吹嘘道:“这是西乡县的朱都头,杀了反贼祝主簿,杀了恶霸小白员外,还破了盘踞几十年的黑风寨。”
龚大顿时肃然起敬,连忙再次行礼:“俺从过往的商船那里,听说过朱都头的名号。他们都说,西乡县出了个好汉,叫做插翅虎朱都头。手下还有一员猛将,是以前的巡山彪张三。朱都头可是要坐船过黄金峡?俺们祖祖辈辈拉纤,对这里的险滩熟得很。”
朱铭挨着纤夫们坐下,一起啃干粮说:“我家以前是跑海船的,有些港口,也要用到拉船工,见到你们便觉亲近得很。”
龚大问道:“海船是什么船?”
朱铭说:“海船便是海里跑的船?”
“啥是海?”龚大问出一个很离谱的问题。
朱铭说道:“大海无边无际,放眼望去全是水。有的时候,要坐船几个月,才能靠岸做生意。”
“坐船几个月?那得有多少水啊!”龚大难以想象,他一辈子都在山中,从来没有听说过大海。
于是,朱铭开始讲古,再次瞎编海外故事。
那些纤夫全都围过来,啃着干粮听稀奇,不时发出阵阵惊叹。
彻底熟络之后,朱铭才问:“你们日子过得怎样?”
龚大摇头叹息:“不行咯。俺祖爷爷那辈儿,拉纤的活接都接不完,汉江里每天都有商船过来。后来官府不准私卖茶叶,跑生意的商船就少了。很多纤工填不饱肚子,就不再干这个,要么去深山里开荒种地,要么就去碰运气淘金沙。”
“你们现在一天能挣多少?”朱铭又问。
龚大还是摇头:“说不好,又不是天天能接活。要是一个月不来船,俺就得靠兄弟养着。俺婆娘和兄弟,都在山里种地,一年也收不到几个粮食。”
朱铭继续打听,大概了解一些情况。
如果每天都有工作,相比起农民,这些纤夫是很赚钱的。虽然辛苦且有危险,但一天能挣六七十文。
可惜汉中地区商业凋敝,商船数量锐减,他们经常十天半月没活干。
甚至连官府都懒得管,这些纤夫属于清一色的隐户。
这年头的隐户逃户真多,难怪洋州三县之地,户籍人口还不足二十五万。
聊了一阵,朱铭起身告别,纤夫们纷纷送行。
他们闲着也是闲着,而朱铭一来就送干粮,还给他们讲稀奇故事。这样的小官人,纤夫们非常喜欢,觉得朱都头是个大好人。
一直送出两里地,纤夫们才停下来。
朱铭问道:“伱说这里可以淘金沙,都是随便淘,还是有头头管着?”
龚大说道:“有几个头头,还划了地盘呢,过界了要打架杀人!也有散客,跟耗子偷米一样,不敢让旁人晓得。”
“官府不来收淘金税?”朱铭又问。
龚大说:“以前要收,金子多得很。现在不收了,淘不出几个。那些淘金客,也是苦哈哈,他们敢跟官差拼命!二十几年前,俺家大儿才生出来,就有不长眼的官差来收金税。一个都没能回去,全杀了沉到江里,吓得官差不敢再来。”
卧槽,真牛逼!
跟矿工一样,这些淘金客,是天生的造反种子啊。
朱铭再问:“全都在汉江里淘金?”
龚大说:“黄金峡里有险滩,也有不少浅滩,就在那些浅滩里淘金。两边的大山里,还有几条小河流出来,那些小河也能淘金。山里还有个金矿,以前是官府在管,后来又废弃了。废是废了,还能挖金子,被一个好汉给占了。”
估计是金矿开采殆尽,而官方管理机构又臃肿,导致淘出的金子还不够行政开销,于是被常平司给下令废弃掉。
但到了私人手里,废金矿也有得赚。
朱铭问道:“那个霸占金矿的好汉叫啥?”
“叫什么劈大虎巩休,俺也没见过,只听说他力气很大,用刀劈死过一头老虎。”龚大说。
什么劈大虎?
明明是貔大虎,貔貅的俗名!
江湖上以讹传讹,以貔貅做绰号的好汉,稀里糊涂就成了劈死过老虎。
又问了些关于淘金客的信息,朱铭拱手告辞:“诸位以后有难处,可以去大明村寻我。大明村就是以前的黑风寨,去了那里,保证能不饿肚子。”
龚大高兴道:“朱都头真是仗义汉子!”
那些纤夫也热情挥手,请朱都头今后常来黄金峡耍。
双方作别,白崇彦颇为不解:“大郎与纤夫说恁多作甚?”
朱铭问道:“读书是为了什么?”
白崇彦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如何治国?如何平天下?”朱铭又问。
白崇彦道:“当科举做官,推行仁政与教化。在外造福一方,在内辅弼天子,内外井然,则天下太平、海内富庶。”
朱铭问道:“你知道一亩地产多少粮食吗?上田几何?中田几何?下田几何?若这些都不知道,又怎么去征收赋税?赋税不足,府库空虚,又怎治国?若是赋税征收过多,百姓穷困,又怎海内富庶?”
“征收赋税,有吏员便可,”白崇彦说,“为官之人,只需掌控佐官胥吏,哪用得着事事亲为?”
朱铭笑道:“你连田里收几斗粮食都不知道,怎晓得手下官吏不暗中欺瞒?甚至打着你的名号,去乡下横征暴敛!”
白崇彦默然,开始认真思考。
朱铭又问:“三郎家的田产,每年要收多少粮食?”
白崇彦说:“田产都是俺大哥在打理。”
“那就是说,你连自家田里的粮食有多少都不知道,”朱铭感慨道,“你这样别说治国平天下,怕是连齐家都齐不了。”
白崇彦说:“如果事事都去过问,哪还有时间读书?哪还有时间做学问?”
朱铭说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世间大道,不一定要在书中寻找。我去剿匪是做学问,与纤夫交谈也是做学问。”
白崇彦争辩说:“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这是孔子的原话,上位者只需恪守礼义信,就能得到百姓的拥戴,不必去细究怎么种田。
朱铭笑道:“你读书只读一半吗?孔夫子说,种田他不如老农,意思是让专人做专事,而上位者只需驾驭这些专人。为政之人,可以不知道如何种田,却必须知道一亩田收多少粮食。否则如何御下?如何防止宵小欺瞒?除了粮食,还要知道工商,还要知道这些纤夫和淘金客。”
白崇彦陷入沉默。
朱铭又说:“孔孟说,要施仁政于天下。可各地实情不同,此地之良政,便是别处之恶政。你不去了解,不与百姓沟通,又怎知自己实行的是良政还是恶政?你想要仁爱百姓,可政令一出,却把百姓逼得逃进山里。这是君子所为吗?”
白崇彦呆立良久,忽地作揖下拜:“某受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