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283章 0278【两林蛮求助】
热门推荐:
聊天群:狂开马甲,掀起诸神战
重回九六,我家拆迁分了两条街
侄儿莫慌,待我端了这盆煞星
警察见家长,送通缉犯给丈母娘?
被伤透我离开,七位大小姐悔哭了
平凡的精灵训练家
混沌神劫
米忽悠【从盘点主角的屑开始】
风流小屌丝
第283章 0278【两林蛮求助】
黎州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暖夏凉,四季分明。
临近过年,一场雪也不见,倒是让朱铭颇感舒适。穿越后年年都遇到大雪,唯一不降雪那年,还怕第二年有干旱和蝗灾。
军械还在打造当中,朱铭闲得无聊,去官学转了一圈。
县学规模很小,只九十多个学生。
州学就更惨,才二十多个学生。
朱铭问了一下,黎州的发解(举人)名额,每届州试才特么两人。
州学校长苏茂与朱铭同科,也算一个倒霉蛋。寒窗苦读十余载,好不容易考上进士,竟被扔来黎州做校长,而且只能教授二十多个学生。
这也就罢了,还四年没有挪窝的迹象。
“何不奏明朝廷,让蛮夷子弟入学?”朱铭提议道。
苏茂摇头:“蛮夷子弟,只能入读藩学。能设藩学校的,要么是河湟这些要地,要么是广州那等富庶州府。黎州边辟,不可能设置藩学。”
朱铭说道:“黎州蛮夷众多,应该设置藩学,我来给朝廷上疏。”
“如此就仰赖成功兄了。”苏茂对此非常期待,一旦设置藩学,多半让他兼领更容易熬资历和政绩。
朱铭带着几个随从,骑马出城闲逛。
汉水(流沙河)两岸多种油菜,油菜苗已经齐膝深,还套种了一些能经霜的蔬菜。
距离河岸较远的旱地,遍种蚕豆和豌豆,豆苗间同样种着蔬菜。
田亩之间,偶尔能看到桑树,这里也是要采桑养蚕的。
骑马溜达到临近山区,发现大片大片的花椒树。黎州只有一种贡品,红花椒,运到北方挺值钱的。
看到有农民锄地朱铭便下马走近,让白胜等人帮忙干农活,自己则跟农民攀谈起来。
农民本来有些害怕,说话也极为拘谨,聊着聊着就放松下来,开始讲述自己的日常生活。但也只捡好听的说,不敢非议官府,只在不经意间说起一些困难。
总体来说,黎州农民的日子,过得跟金州农民差不多,甚至还要稍微好些。这里的人均耕地面积稍多,且气候更适宜耕种,而且粮赋不用外运上交,每年最大的负担居然是花椒……
每年到了花椒采摘季节,不管家里种没种花椒,都要承担一份赋税,而且交到茶榷场运往茶马司,州县两级官员都不准插手。
这是极不合理且不合法的,但茶马司就是牛逼。
朱铭打算跟茶马司杠一杠!
连续骑马走访数日,时间已经到了小年。
押司突然送来两封信,一封是濮州老部下耿鼎臣所写。这厮调到犍为县做主簿,就在黎州隔壁的嘉州,他从邸报看到朱铭被贬汉源县,立即写信过来叙叙旧情。
另一封信,是犍为县令虞祺所写。
虞祺跟朱铭是同科进士,耿鼎臣调到他手下做官,因为都认识朱铭,关系处得还不错,这次一并写信过来聊聊。
朱铭对虞祺的印象不深,想了好半天,才记得他们一起喝酒过。
信中还附带了一首诗,是虞祺八岁的儿子所作。这位老兄明显在晒儿子,竟说此诗是儿子七岁时的作品……
他儿子叫虞允文。
朱铭让魏应时和曾孝端,各抄一本《大学章句疏义》和《中庸章句疏义》,附带回信给虞祺、耿鼎臣寄去。
转眼间就到了大年三十,朱铭叫来随从和家眷,设宴好生庆贺一番。
这里不咋热闹,比金州差远了。
初一元旦,朱铭在门口贴了副对联。县衙官吏纷纷效仿,这玩意儿比桃符省事得多,特别适合普通百姓庆祝新年。
时间是过得真快,已经到了宣和元年。
主要是从金州到黎州,路上就走了几个月,朱铭沿途还要探访情况,比正常的赶路速度更慢。
去年底,宋徽宗设立裕民局,一个月不到就下令解散。
这事儿跟徐处仁有关,就是在徐州整顿官场、打击贼寇,还让石元公带着两三百冶铁户离开的那位。
徐处仁在徐州政绩斐然,受到宋徽宗亲自召见。
徐处仁说:“近年来全国水旱频发,公私凋敝,兵民皆困,应该尽早想办法。”
宋徽宗觉得很有道理,跟徐处仁商量之后,设立“裕民局”寻求振兵裕民之法。
元丰改制废除三司,职责大多划给户部和工部,这两个部门都是蔡京的大本营。
“裕民局”有点像国家计委,蔡京感觉自己的权力受到挑战,更何况徐处仁还做过副宰相。
蔡京的反应非常激烈,当着皇帝的面质问徐处仁:“今设局曰‘裕民’,难道平日就不裕民吗?”
宋徽宗不想太折腾,毕竟还得仰仗蔡京捞钱,于是把“裕民局”给罢了徐处仁被贬去做扬州知州。
徐处仁心灰意冷,告病辞职回乡,一位贤臣就这样结束仕途生涯。
徽宗朝有很多能臣干吏,都是这样离开朝堂的。
宋徽宗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出使金国的团队回来了!
完颜阿骨打还附赠许多礼物,有东珠、貂皮、金沙、人参、松子等等。
宋徽宗特别高兴,将这种行为视作朝贡,虚荣心获得极大满足。于是派遣规模更大的使节团,前往金国正式商量联金灭辽之事。
既然要攻辽,西夏战事就得早点结束。
童贯强令熙河经略使刘法,带兵攻取朔方。由于准备不足,且孤军深入,遭遇伏兵大败宋军丧师十万,主将刘法被杀。
一代西北战神,就这样窝囊死去。
……
整个春天,朱铭都在劝农。
玉米红薯没有人愿意种,朱铭懒得花时间做示范,直接强令山区农民耕种此物。
他带着衙前吏,亲自巡视各处山区,选定数十亩山地作推种田。从大明村带来的几个农民,手把手教导本地农民种植,并且放下狠话,认真耕种的可以减税,不认真耕种的多征田赋。
山民怨声载道,却又不得不服从,暗地里臭骂知州的祖宗十八代。
春耕过后,朱铭终于开始练兵。
这些厢军平时也要种地,一个月能操练一回,就已经称得上精兵,朱铭也不敢耽误他们种田。
好在体格还不错,黎州满编50马军、300步军,都是宇文常“优中选优”的。
朱铭把300步军,编为25个鸳鸯队。
十队一个大队,指挥官为都头。张镗和李宝皆被暂命为都头,副都头从本地马军当中选取。
剩下五个大队,充作预备队,由朱铭亲自指挥。
初时集训十五天,每天都要操练,虽然伙食给足了,却把士兵训得想哭。
他们从没经历过这种“高强度”训练,而且军纪还极严,动辄就会遭受处罚。特别是自己训练好了,队友出了差错,结果一整个小队都得受罚。
罚跑步、挨板子之类的还好,就怕扣罚伙食,宁愿挨打也要吃饱啊。
集训十五天结束,改为隔日一练。
上午练习体能和杀敌招数,下午练习号令和阵法。
朱铭这位知县,整天泡在军营,仿佛变成了一个武将。
他暂时没有整顿吏治,因为缺一个突破口,最好能打一次胜仗,立威之后再去整顿。
一边练兵,一边等着,蛮夷肯定会来劫掠,因为每年都有一两遭。
五部蛮还没骚扰汉民,两林蛮突然来了。
朱铭被宇文常叫去,却见十多个蛮夷跪在地上。
宇文常指着蛮夷头领说:“这是两林蛮鬼主李顺恩之子,名叫李继恩。”
朱铭问道:“汉名?”
宇文常点头说:“百余年前,两林蛮距离汉地更近,太宗朝他们就姓李了,曾经一度打得邛部川蛮无法招架。后来邛部川蛮兴盛,将两林蛮驱赶到更南边。他们想要来黎州贸易,须得经过邛部川蛮的地界。”
李继恩痛哭流涕,居然会说汉话:“请太守为我两林蛮做主啊!”
“怎么回事?”朱铭问道。
宇文常解释说:“去年秋天,他们带了十几匹好马,还有诸多夷货来黎州互市。半路被邛部川蛮给抢了,两部因此还打了一场。两林蛮战败,被劫掠数百男女、若干牲畜财货,开春之后就绕路前来告状。”
朱铭把李继恩搀扶起来,好言好语询问:“今年多大年龄?”
李继恩说:“十八岁了。”
朱铭拍拍对方胸膛,赞道:“真是少年勇士!”
宇文常没有说话,坐着看朱铭表演。
李继恩问道:“尊者是?”
朱铭说道:“吾乃汉源知县朱铭,你汉话说得这般好,是谁教你的?”
李继恩说:“我们寨子里有汉人,经常给父亲出主意,他还教我读书写字。我和父亲的汉名,都是这位先生帮忙取的。”
朱铭问道:“若是出兵攻打邛部川蛮,两林蛮能有多少兵力?”
李继恩仔细想了想,咬牙说道:“八千!”
宇文常脸色一变,他知道两林蛮的实力,一次出兵八千,等于砸锅卖铁打生死局。
朱铭笑道:“你们先下去休息,此事颇大,我还要与宇文太守商议。”
这些蛮夷退下,屋里只剩宇文常和朱铭。
“不能打!”宇文常直接堵死话题。
朱铭说道:“可先派人谴责,如果听话就不打,如果不听话还得教训。”
黎州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暖夏凉,四季分明。
临近过年,一场雪也不见,倒是让朱铭颇感舒适。穿越后年年都遇到大雪,唯一不降雪那年,还怕第二年有干旱和蝗灾。
军械还在打造当中,朱铭闲得无聊,去官学转了一圈。
县学规模很小,只九十多个学生。
州学就更惨,才二十多个学生。
朱铭问了一下,黎州的发解(举人)名额,每届州试才特么两人。
州学校长苏茂与朱铭同科,也算一个倒霉蛋。寒窗苦读十余载,好不容易考上进士,竟被扔来黎州做校长,而且只能教授二十多个学生。
这也就罢了,还四年没有挪窝的迹象。
“何不奏明朝廷,让蛮夷子弟入学?”朱铭提议道。
苏茂摇头:“蛮夷子弟,只能入读藩学。能设藩学校的,要么是河湟这些要地,要么是广州那等富庶州府。黎州边辟,不可能设置藩学。”
朱铭说道:“黎州蛮夷众多,应该设置藩学,我来给朝廷上疏。”
“如此就仰赖成功兄了。”苏茂对此非常期待,一旦设置藩学,多半让他兼领更容易熬资历和政绩。
朱铭带着几个随从,骑马出城闲逛。
汉水(流沙河)两岸多种油菜,油菜苗已经齐膝深,还套种了一些能经霜的蔬菜。
距离河岸较远的旱地,遍种蚕豆和豌豆,豆苗间同样种着蔬菜。
田亩之间,偶尔能看到桑树,这里也是要采桑养蚕的。
骑马溜达到临近山区,发现大片大片的花椒树。黎州只有一种贡品,红花椒,运到北方挺值钱的。
看到有农民锄地朱铭便下马走近,让白胜等人帮忙干农活,自己则跟农民攀谈起来。
农民本来有些害怕,说话也极为拘谨,聊着聊着就放松下来,开始讲述自己的日常生活。但也只捡好听的说,不敢非议官府,只在不经意间说起一些困难。
总体来说,黎州农民的日子,过得跟金州农民差不多,甚至还要稍微好些。这里的人均耕地面积稍多,且气候更适宜耕种,而且粮赋不用外运上交,每年最大的负担居然是花椒……
每年到了花椒采摘季节,不管家里种没种花椒,都要承担一份赋税,而且交到茶榷场运往茶马司,州县两级官员都不准插手。
这是极不合理且不合法的,但茶马司就是牛逼。
朱铭打算跟茶马司杠一杠!
连续骑马走访数日,时间已经到了小年。
押司突然送来两封信,一封是濮州老部下耿鼎臣所写。这厮调到犍为县做主簿,就在黎州隔壁的嘉州,他从邸报看到朱铭被贬汉源县,立即写信过来叙叙旧情。
另一封信,是犍为县令虞祺所写。
虞祺跟朱铭是同科进士,耿鼎臣调到他手下做官,因为都认识朱铭,关系处得还不错,这次一并写信过来聊聊。
朱铭对虞祺的印象不深,想了好半天,才记得他们一起喝酒过。
信中还附带了一首诗,是虞祺八岁的儿子所作。这位老兄明显在晒儿子,竟说此诗是儿子七岁时的作品……
他儿子叫虞允文。
朱铭让魏应时和曾孝端,各抄一本《大学章句疏义》和《中庸章句疏义》,附带回信给虞祺、耿鼎臣寄去。
转眼间就到了大年三十,朱铭叫来随从和家眷,设宴好生庆贺一番。
这里不咋热闹,比金州差远了。
初一元旦,朱铭在门口贴了副对联。县衙官吏纷纷效仿,这玩意儿比桃符省事得多,特别适合普通百姓庆祝新年。
时间是过得真快,已经到了宣和元年。
主要是从金州到黎州,路上就走了几个月,朱铭沿途还要探访情况,比正常的赶路速度更慢。
去年底,宋徽宗设立裕民局,一个月不到就下令解散。
这事儿跟徐处仁有关,就是在徐州整顿官场、打击贼寇,还让石元公带着两三百冶铁户离开的那位。
徐处仁在徐州政绩斐然,受到宋徽宗亲自召见。
徐处仁说:“近年来全国水旱频发,公私凋敝,兵民皆困,应该尽早想办法。”
宋徽宗觉得很有道理,跟徐处仁商量之后,设立“裕民局”寻求振兵裕民之法。
元丰改制废除三司,职责大多划给户部和工部,这两个部门都是蔡京的大本营。
“裕民局”有点像国家计委,蔡京感觉自己的权力受到挑战,更何况徐处仁还做过副宰相。
蔡京的反应非常激烈,当着皇帝的面质问徐处仁:“今设局曰‘裕民’,难道平日就不裕民吗?”
宋徽宗不想太折腾,毕竟还得仰仗蔡京捞钱,于是把“裕民局”给罢了徐处仁被贬去做扬州知州。
徐处仁心灰意冷,告病辞职回乡,一位贤臣就这样结束仕途生涯。
徽宗朝有很多能臣干吏,都是这样离开朝堂的。
宋徽宗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出使金国的团队回来了!
完颜阿骨打还附赠许多礼物,有东珠、貂皮、金沙、人参、松子等等。
宋徽宗特别高兴,将这种行为视作朝贡,虚荣心获得极大满足。于是派遣规模更大的使节团,前往金国正式商量联金灭辽之事。
既然要攻辽,西夏战事就得早点结束。
童贯强令熙河经略使刘法,带兵攻取朔方。由于准备不足,且孤军深入,遭遇伏兵大败宋军丧师十万,主将刘法被杀。
一代西北战神,就这样窝囊死去。
……
整个春天,朱铭都在劝农。
玉米红薯没有人愿意种,朱铭懒得花时间做示范,直接强令山区农民耕种此物。
他带着衙前吏,亲自巡视各处山区,选定数十亩山地作推种田。从大明村带来的几个农民,手把手教导本地农民种植,并且放下狠话,认真耕种的可以减税,不认真耕种的多征田赋。
山民怨声载道,却又不得不服从,暗地里臭骂知州的祖宗十八代。
春耕过后,朱铭终于开始练兵。
这些厢军平时也要种地,一个月能操练一回,就已经称得上精兵,朱铭也不敢耽误他们种田。
好在体格还不错,黎州满编50马军、300步军,都是宇文常“优中选优”的。
朱铭把300步军,编为25个鸳鸯队。
十队一个大队,指挥官为都头。张镗和李宝皆被暂命为都头,副都头从本地马军当中选取。
剩下五个大队,充作预备队,由朱铭亲自指挥。
初时集训十五天,每天都要操练,虽然伙食给足了,却把士兵训得想哭。
他们从没经历过这种“高强度”训练,而且军纪还极严,动辄就会遭受处罚。特别是自己训练好了,队友出了差错,结果一整个小队都得受罚。
罚跑步、挨板子之类的还好,就怕扣罚伙食,宁愿挨打也要吃饱啊。
集训十五天结束,改为隔日一练。
上午练习体能和杀敌招数,下午练习号令和阵法。
朱铭这位知县,整天泡在军营,仿佛变成了一个武将。
他暂时没有整顿吏治,因为缺一个突破口,最好能打一次胜仗,立威之后再去整顿。
一边练兵,一边等着,蛮夷肯定会来劫掠,因为每年都有一两遭。
五部蛮还没骚扰汉民,两林蛮突然来了。
朱铭被宇文常叫去,却见十多个蛮夷跪在地上。
宇文常指着蛮夷头领说:“这是两林蛮鬼主李顺恩之子,名叫李继恩。”
朱铭问道:“汉名?”
宇文常点头说:“百余年前,两林蛮距离汉地更近,太宗朝他们就姓李了,曾经一度打得邛部川蛮无法招架。后来邛部川蛮兴盛,将两林蛮驱赶到更南边。他们想要来黎州贸易,须得经过邛部川蛮的地界。”
李继恩痛哭流涕,居然会说汉话:“请太守为我两林蛮做主啊!”
“怎么回事?”朱铭问道。
宇文常解释说:“去年秋天,他们带了十几匹好马,还有诸多夷货来黎州互市。半路被邛部川蛮给抢了,两部因此还打了一场。两林蛮战败,被劫掠数百男女、若干牲畜财货,开春之后就绕路前来告状。”
朱铭把李继恩搀扶起来,好言好语询问:“今年多大年龄?”
李继恩说:“十八岁了。”
朱铭拍拍对方胸膛,赞道:“真是少年勇士!”
宇文常没有说话,坐着看朱铭表演。
李继恩问道:“尊者是?”
朱铭说道:“吾乃汉源知县朱铭,你汉话说得这般好,是谁教你的?”
李继恩说:“我们寨子里有汉人,经常给父亲出主意,他还教我读书写字。我和父亲的汉名,都是这位先生帮忙取的。”
朱铭问道:“若是出兵攻打邛部川蛮,两林蛮能有多少兵力?”
李继恩仔细想了想,咬牙说道:“八千!”
宇文常脸色一变,他知道两林蛮的实力,一次出兵八千,等于砸锅卖铁打生死局。
朱铭笑道:“你们先下去休息,此事颇大,我还要与宇文太守商议。”
这些蛮夷退下,屋里只剩宇文常和朱铭。
“不能打!”宇文常直接堵死话题。
朱铭说道:“可先派人谴责,如果听话就不打,如果不听话还得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