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1046章 1041【东罗马人眼里的中国】
“这个时候的桃花石,官方名称为大明王朝(拉丁文Daeming)。王朝建立时间并不久远,至我奉命出使还不到二十年。”
“关于两位王朝开创者的各种传闻,就连扬帆地中海的威尼斯人都耳熟能详。但我与六位大明贵族后代,在海上、河流共行了几个月,从他们口中得知了许多传闻的谬误。”
“有人说大明开国君主,是一位东方的异教神职人员。这个传言来自法蒂玛(埃及绿衣大食)学者,他们曾在大明首都交流过一年。但他们明显在以讹传讹,那位开国君主只是在上一个王朝宋,被宋皇帝任命为一座东方教堂的管理者。而且又被自己的国民奉为圣徒——来自儒教的圣徒。”
“关于宗教,并非我所擅长。”
“但我需要简单介绍一下。桃花石之地有三种多神教,分别是儒、道、佛。”
“儒教是他们的国教,孔子被认定为儒教先知。这样的先知有很多个,比如孟子、荀子等等。桃花石的皇帝,是这里的至高神之子——天子。并且每一任皇帝,都自动兼任儒教的大牧首。”
“道教是桃花石的另一个宗教,老子被认定为先知,并且是道教里的神灵。”
“佛教则是起源于印度,听说已经传到桃花石上千年了。”
“三大宗教以儒教为主,道教和佛教为辅。他们有时互相排斥,但更多的时候是合作。一位叫范成大的贵族后代告诉我,这里有种修行方法叫三教合一。即一个信徒,可以同时信仰三种宗教,他们对此的态度非常包容。”
“再来说回大明王朝。我们且称开创大明的这对父子为老朱、小朱。”
“老朱被誉为儒教圣徒,是因为他做了皇帝,却主动把皇位让给儿子小朱。这符合数千年前那些儒教圣徒皇帝的准则,即让更有能力、更有品德的人来做皇帝。”
“这种皇权更替,并没有阴谋论在其中。退位的皇帝,可以自由行走在任何地方,而且经常回到首都与儿子一起过节。甚至有一次小朱皇帝领兵出征,已经退位的老朱皇帝还被委托担任摄政。”
“是的,这就是儒教。相比起儒教的神灵,儒教徒们更信奉美德、智慧与秩序,并将其概括为‘礼’(直接音译为Li)。不论是皇帝、官员还是人民,如果不符合‘礼’,就等于违背了儒教的教义,会在桃花石之地遭受信徒唾弃。”
“因此,儒教又可视为美德之教、智慧之教、秩序之教。”
“桃花石皇帝兼神灵之子兼人间大牧首,鼓励所有儒教信徒学习知识。并且每一个儒教信徒,即便是平民或奴隶,都可以通过学识做官。这里的每一个官员,包括上阵厮杀的将军,全部都是儒教徒。但他们可能还信仰道教和佛教,这是被公开允许的。”
“这里有一种叫科举的考试制度,就是用来选拔儒教官员。任何在科举当中作弊的官员和学者,都会被皇帝下令处死。因为这亵渎了儒教神灵,违背了儒教的教义,不符合儒教的‘礼’。”
“……”
“大明王朝幅员辽阔,我从印度南部一个叫锡兰的大岛换船,一直航行到数千里(罗马里)外的帝国南部行省,沿途到处都是大明王朝的属国。这样的属国有大大小小数十个,一些是佛教国家,一些是印度教国家,当然也有儒教国家。”
“大明皇帝任命的锡兰总督夏(余庆),是一位非常热情慷慨的将军。他帮助锡兰王子复国,并且最近杀死了弑君者。因此被复国的锡兰王子挽留,并赐予他领地成为贵族。英明大度的大明皇帝,允许了这种行为,并让夏留在锡兰成为总督,永远保护大明的属国锡兰。”
“这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室利佛逝(三佛齐),国王阴险狡诈的侄子弑君自立,大明皇帝立即派军队去征讨,为自己属国的死去国王讨回公道。可惜室利佛逝的王室血脉断绝,整个国家分裂为十多个邦国。但由于大明皇帝的仁慈与公正,这些分裂出来的所有邦国,依旧愿意遵奉大明为宗主。”
“或许,这就是儒教带来的好处,美德总是能让人从内心深处臣服。”
“当然,也离不开强大的军队。”
“大明国的海军非常强悍。去年的马六甲海战,十多艘大明战舰,击败了数百艘室利佛逝叛军舰队。如此强大的战斗力,让沿海的所有国家都战战兢兢。”
“但大明贵族后代们告诉我,每一个战士都是虔诚的儒教徒。他们崇尚美德和秩序,因此从不靠着武力劫掠沿海诸国。我想,儒教的教义只是其中一个因素,更重要的是大明过于富庶,靠着种地和贸易就富甲东方。”
“如果你是一个富翁,你会去抢劫街边的乞丐吗?如果你心善,不但不会抢劫,反而会施舍给乞丐。大明海军从不劫掠,或许有一种富翁的心理。”
“这绝对不是夸张的说法,我们来到大明东京的使馆。这里的厕所竟然用瓷器打造,屎尿拉进一种白色的瓷器便盆,又有一种自动冲水的瓷器水箱。都是精美的白色瓷器,光滑锃亮得能倒映出人影。”
“这种瓷器如果运到西方,随随便便就能卖出数百金币,但桃花石人竟然只用来做厕所物品。我说它能卖数百金币,是因为这些瓷便盆和水箱都特别大,并非寻常的小型瓷器能比。”
“我向大明官员打听,这种瓷器厕所如今在桃花石的首都和副都流行。并且,正朝着其他城市扩散。因为这里的瓷器多得卖不完,所以要找新的用途来出售。”
“被法蒂玛(埃及)国王视若珍宝的时钟,在桃花石其实极为常见。每一座城市都有钟楼,那些时钟可以自动报时。听说城内外的富人,也每家都有小型时钟。”
“桃花石人把一天分为十二个大时、二十四小时,认真分配着所有的时间,并根据计划完成每天的工作。”
“他们非常勤劳,甚至挖通了上千里的运河。我从海上前往帝国东京,一路都是坐船,而且大部分是顺着运河前进。听说这样的运河,在大明国境内有数十条。我十多岁跟着先皇打仗,深知运河的重要性。大明皇帝凭借这些运河,可以往帝国的任何一个角落迅速调兵。”
“有官员带我们去游览东京。这座城市叫开封,是桃花石上一个王朝的首都。我沿着城墙走了半天,仅仅走完它的一半,或许是一小半。听说这座城市有近百万人口,它过于拥挤了,皇宫也显得很小,于是大明皇帝迁都去更西边的洛阳。”
“开封有着大明皇帝很多传说,覆灭中桃花石的野蛮人曾兵临开封城下。大明的小朱皇帝率军消灭了野蛮人,并且收复中桃花石,让上中桃花石重新统一。”
“作为一个军人,我对皇帝的历次战争很感兴趣。可惜那些贵族后代讲不清楚,他们并没有真正上过战场。从沿途城市的守军来看,他们确实很自信,或许是因为没有敌人,那些守军甚至自信到懒散。”
“目前只有一点可以确认,大明海军是全世界最强悍的,随便一支舰队就能横扫地中海。”
“今天从开封启程继续往西,我在半路上的一个小城,看到大量士兵和农夫在休息。我问随行的大明官员,他说眼前的军队来自山东——山东可能是一个总督区。”
“不仅是山东总督区,大明国的好几个总督区,目前都在聚集兵力。战争要爆发了,大明皇帝决定收复下桃花之地,他们这次出征的目标,正是曾经击败塞尔柱大军的菊尔汗。”
“无数运输军队物资的船只,几乎把宽阔的河面堵死。那些军队在境内行军,并没有穿戴甲胄,甚至没有携带主战兵器。但他们很有纪律,行走坐卧都有一套规则,甚至穿着统一的日常服装。”
“这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战,听说大明会把五十万军队,投送到一千多罗马里外的战场。大明国的极度富庶,足以支撑五十万大军的千里远征。神啊,太可怕了!”
“等我觐见皇帝之后,会请求大明皇帝,允许我随军去观战,亲眼见证这一场伟大的战争。”
“我终于到了大明的首都,这座城市叫洛阳。使馆设在新筑的西城区,这里比开封的规模更大,皇城也更加的宏伟壮丽。”
“这座伟大的城市,足以跟君士坦丁堡媲美,彰显着东方皇帝的无限荣光。”
“可惜,他们不允许我登上城墙,否则我一定仔细查看洛阳的城市防御体系。”
“开封和洛阳,穿丝绸的人真多,仿佛丝绸就像不值钱的麻布!”
“唯一可惜的是,我在大明的所有城市,都没有找到公共浴场。这里的人都在家里洗澡,而社交则是在茶馆或酒馆。喝茶非常有趣,茶是一种奇特的东方饮料……”
——《桃花石见闻记》·东罗马帝国·阿克苏赫。
“关于两位王朝开创者的各种传闻,就连扬帆地中海的威尼斯人都耳熟能详。但我与六位大明贵族后代,在海上、河流共行了几个月,从他们口中得知了许多传闻的谬误。”
“有人说大明开国君主,是一位东方的异教神职人员。这个传言来自法蒂玛(埃及绿衣大食)学者,他们曾在大明首都交流过一年。但他们明显在以讹传讹,那位开国君主只是在上一个王朝宋,被宋皇帝任命为一座东方教堂的管理者。而且又被自己的国民奉为圣徒——来自儒教的圣徒。”
“关于宗教,并非我所擅长。”
“但我需要简单介绍一下。桃花石之地有三种多神教,分别是儒、道、佛。”
“儒教是他们的国教,孔子被认定为儒教先知。这样的先知有很多个,比如孟子、荀子等等。桃花石的皇帝,是这里的至高神之子——天子。并且每一任皇帝,都自动兼任儒教的大牧首。”
“道教是桃花石的另一个宗教,老子被认定为先知,并且是道教里的神灵。”
“佛教则是起源于印度,听说已经传到桃花石上千年了。”
“三大宗教以儒教为主,道教和佛教为辅。他们有时互相排斥,但更多的时候是合作。一位叫范成大的贵族后代告诉我,这里有种修行方法叫三教合一。即一个信徒,可以同时信仰三种宗教,他们对此的态度非常包容。”
“再来说回大明王朝。我们且称开创大明的这对父子为老朱、小朱。”
“老朱被誉为儒教圣徒,是因为他做了皇帝,却主动把皇位让给儿子小朱。这符合数千年前那些儒教圣徒皇帝的准则,即让更有能力、更有品德的人来做皇帝。”
“这种皇权更替,并没有阴谋论在其中。退位的皇帝,可以自由行走在任何地方,而且经常回到首都与儿子一起过节。甚至有一次小朱皇帝领兵出征,已经退位的老朱皇帝还被委托担任摄政。”
“是的,这就是儒教。相比起儒教的神灵,儒教徒们更信奉美德、智慧与秩序,并将其概括为‘礼’(直接音译为Li)。不论是皇帝、官员还是人民,如果不符合‘礼’,就等于违背了儒教的教义,会在桃花石之地遭受信徒唾弃。”
“因此,儒教又可视为美德之教、智慧之教、秩序之教。”
“桃花石皇帝兼神灵之子兼人间大牧首,鼓励所有儒教信徒学习知识。并且每一个儒教信徒,即便是平民或奴隶,都可以通过学识做官。这里的每一个官员,包括上阵厮杀的将军,全部都是儒教徒。但他们可能还信仰道教和佛教,这是被公开允许的。”
“这里有一种叫科举的考试制度,就是用来选拔儒教官员。任何在科举当中作弊的官员和学者,都会被皇帝下令处死。因为这亵渎了儒教神灵,违背了儒教的教义,不符合儒教的‘礼’。”
“……”
“大明王朝幅员辽阔,我从印度南部一个叫锡兰的大岛换船,一直航行到数千里(罗马里)外的帝国南部行省,沿途到处都是大明王朝的属国。这样的属国有大大小小数十个,一些是佛教国家,一些是印度教国家,当然也有儒教国家。”
“大明皇帝任命的锡兰总督夏(余庆),是一位非常热情慷慨的将军。他帮助锡兰王子复国,并且最近杀死了弑君者。因此被复国的锡兰王子挽留,并赐予他领地成为贵族。英明大度的大明皇帝,允许了这种行为,并让夏留在锡兰成为总督,永远保护大明的属国锡兰。”
“这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室利佛逝(三佛齐),国王阴险狡诈的侄子弑君自立,大明皇帝立即派军队去征讨,为自己属国的死去国王讨回公道。可惜室利佛逝的王室血脉断绝,整个国家分裂为十多个邦国。但由于大明皇帝的仁慈与公正,这些分裂出来的所有邦国,依旧愿意遵奉大明为宗主。”
“或许,这就是儒教带来的好处,美德总是能让人从内心深处臣服。”
“当然,也离不开强大的军队。”
“大明国的海军非常强悍。去年的马六甲海战,十多艘大明战舰,击败了数百艘室利佛逝叛军舰队。如此强大的战斗力,让沿海的所有国家都战战兢兢。”
“但大明贵族后代们告诉我,每一个战士都是虔诚的儒教徒。他们崇尚美德和秩序,因此从不靠着武力劫掠沿海诸国。我想,儒教的教义只是其中一个因素,更重要的是大明过于富庶,靠着种地和贸易就富甲东方。”
“如果你是一个富翁,你会去抢劫街边的乞丐吗?如果你心善,不但不会抢劫,反而会施舍给乞丐。大明海军从不劫掠,或许有一种富翁的心理。”
“这绝对不是夸张的说法,我们来到大明东京的使馆。这里的厕所竟然用瓷器打造,屎尿拉进一种白色的瓷器便盆,又有一种自动冲水的瓷器水箱。都是精美的白色瓷器,光滑锃亮得能倒映出人影。”
“这种瓷器如果运到西方,随随便便就能卖出数百金币,但桃花石人竟然只用来做厕所物品。我说它能卖数百金币,是因为这些瓷便盆和水箱都特别大,并非寻常的小型瓷器能比。”
“我向大明官员打听,这种瓷器厕所如今在桃花石的首都和副都流行。并且,正朝着其他城市扩散。因为这里的瓷器多得卖不完,所以要找新的用途来出售。”
“被法蒂玛(埃及)国王视若珍宝的时钟,在桃花石其实极为常见。每一座城市都有钟楼,那些时钟可以自动报时。听说城内外的富人,也每家都有小型时钟。”
“桃花石人把一天分为十二个大时、二十四小时,认真分配着所有的时间,并根据计划完成每天的工作。”
“他们非常勤劳,甚至挖通了上千里的运河。我从海上前往帝国东京,一路都是坐船,而且大部分是顺着运河前进。听说这样的运河,在大明国境内有数十条。我十多岁跟着先皇打仗,深知运河的重要性。大明皇帝凭借这些运河,可以往帝国的任何一个角落迅速调兵。”
“有官员带我们去游览东京。这座城市叫开封,是桃花石上一个王朝的首都。我沿着城墙走了半天,仅仅走完它的一半,或许是一小半。听说这座城市有近百万人口,它过于拥挤了,皇宫也显得很小,于是大明皇帝迁都去更西边的洛阳。”
“开封有着大明皇帝很多传说,覆灭中桃花石的野蛮人曾兵临开封城下。大明的小朱皇帝率军消灭了野蛮人,并且收复中桃花石,让上中桃花石重新统一。”
“作为一个军人,我对皇帝的历次战争很感兴趣。可惜那些贵族后代讲不清楚,他们并没有真正上过战场。从沿途城市的守军来看,他们确实很自信,或许是因为没有敌人,那些守军甚至自信到懒散。”
“目前只有一点可以确认,大明海军是全世界最强悍的,随便一支舰队就能横扫地中海。”
“今天从开封启程继续往西,我在半路上的一个小城,看到大量士兵和农夫在休息。我问随行的大明官员,他说眼前的军队来自山东——山东可能是一个总督区。”
“不仅是山东总督区,大明国的好几个总督区,目前都在聚集兵力。战争要爆发了,大明皇帝决定收复下桃花之地,他们这次出征的目标,正是曾经击败塞尔柱大军的菊尔汗。”
“无数运输军队物资的船只,几乎把宽阔的河面堵死。那些军队在境内行军,并没有穿戴甲胄,甚至没有携带主战兵器。但他们很有纪律,行走坐卧都有一套规则,甚至穿着统一的日常服装。”
“这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战,听说大明会把五十万军队,投送到一千多罗马里外的战场。大明国的极度富庶,足以支撑五十万大军的千里远征。神啊,太可怕了!”
“等我觐见皇帝之后,会请求大明皇帝,允许我随军去观战,亲眼见证这一场伟大的战争。”
“我终于到了大明的首都,这座城市叫洛阳。使馆设在新筑的西城区,这里比开封的规模更大,皇城也更加的宏伟壮丽。”
“这座伟大的城市,足以跟君士坦丁堡媲美,彰显着东方皇帝的无限荣光。”
“可惜,他们不允许我登上城墙,否则我一定仔细查看洛阳的城市防御体系。”
“开封和洛阳,穿丝绸的人真多,仿佛丝绸就像不值钱的麻布!”
“唯一可惜的是,我在大明的所有城市,都没有找到公共浴场。这里的人都在家里洗澡,而社交则是在茶馆或酒馆。喝茶非常有趣,茶是一种奇特的东方饮料……”
——《桃花石见闻记》·东罗马帝国·阿克苏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