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武夫 第1578章 上国就是天意
热门推荐:
换师尊后她转修无情道,全宗门跪了
修仙聊天群:我的群里全是废材大佬
神医毒妃之空间有灵泉
校花觉醒返现系统,疯狂为我花钱
在乡村爱情当村支书
武道封神,观摩即可加点!
主角夺我灵根?女主给我狠狠生!
校花学姐从无绯闻,直到我上大学
盗梦空间!玄学团宠勇闯天下
如果答应他们的意见,那么接下来肯定会在高丽、甚至在国内引震动,似乎动作有些太大了;可是如果拒绝他们的意见,似乎又有些可惜……
太子看着跪在地上的两个人,一下子竟然有些拿不定主意了。虽然从小就是受着最高水平的教育,但是毕竟他还只是一个少年人。
不若把他们叫过来,大家参研一下吧。最后太子做出了决定。
“你们的意思,我明白了。”接着,他以不带任何倾向的表情看着两个人,“你们先下去吧,在外面等着,我要好好想想。”
“还请殿下以高丽苍生为念!”金荩国再度叩,然后站起来和李珂一起离开了房间。
等到侍从把他们带去别的房间之后,太子再将刚才还在和他商谈的赵松、施高艺等人重新叫了回来,然后跟他们说了方才这两位高丽大臣们的提议。
如果太子一样,他们也是十分惊诧。
“我想问问,以诸位之见,到底应该怎么做才好?”太子说完了之后,十分诚恳地向这几位大臣征询了意见。
“兹事体大,殿下最好修书一封带回国内,问问内阁和陛下的意见吧。”这几个人当中,赵松和高丽最没有瓜葛,而且他并非文官,不想就此表意见,所以干脆先言。
而与赵松想必,大汉使团的正副团长神色却要复杂得多。
荥阳伯的意见乃是正论,此事不报备给国内是绝对不行的。”沉吟了片刻之后,施高艺赞同了赵松的意见,“不过……关山阻绝,两国行动不便,如果只是等候国内的指令的话,这来来回回不知道要耗上多少时间?恐怕……恐怕于大事不利。”
“此言甚是。”上司一话,副使张道彦马上附和。“今天虽然是金议政私下拜会,但是此事用不了多久就会传遍高丽,到时候恐怕会引更多事端,事不宜迟,臣窃以为应该早些做决定,殿下。”
“陛下在出京之前,已经将高丽之事都托付给了殿下,现在就算函回国询问,恐怕也还是同样的结果……”赵松听出了对方话中有话,显然极力在鼓动太子,但是这件事并不是他的主管,所以他也并不想要干涉。“所以,此事还应该以殿下来权衡,臣但有听命而已。”
“父皇确实说过高丽之事都托付给我的话……”太子只感觉有些如坐针毡,再难有刚才的从容。但是他不想在几位大臣们面前露怯,所以还是表面上维持着镇定。“只是,话虽如此,我也不能任意妄为,辜负了父皇的信任。”
几个人也看得出殿下的心烦意乱,所以一下子没人说话,只是静静地等待太子恢复镇定。
时间一点点地流逝,太子原本略微粗重的呼吸慢慢平复了下来,自幼所受的教育终于完全挥了作用,他按照记忆中父亲的样子沉下了脸,也让脑中恢复了清明。他知道,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做重大的决定。
“施大使,你觉得应该怎么办?”他先转头看向了施高艺,征求这位官员的意见,“你在高丽多年,就你看来,这件事是该做还是不该做呢?”
因为之前的争执,施高艺老早就想要报复一下李珲了,如今逮住了这样一个好机会,哪里还有放开的道理。
“臣以为,应该应金议政之议,为高丽国主立一嗣子!”
“为什么?”太子对他的回答毫不惊讶,但是还是追问。
“诚如金议政所言,高丽如今确实面临着王嗣未定的危机,****身为上国,理应未雨绸缪,让高丽可以避免类似的危机。”施高艺昂然回答,“另外……如今我国在高丽拥有极大的利益,决不能坐视高丽陷入乱局,否则高丽若是生乱,我国的利益必将受损。更何况,殿下现在即将坐镇高丽筹划对日本的作战,更加容不得高丽有任何不稳定的迹象。”
“可是……若是强行给国主立一个嗣子的话,高丽难道就不会乱?”太子有些迟疑地反问。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已经意动了,施高艺这样的人自然看得更加清楚。
“臣觉得不会生乱。”施高艺马上回答,“其一,高丽国主之前在位的时候就倒行逆施,在国中毫无威望,如今虽然被我国拥立复位,但是这些年来还是没有赢得民心,不会有多少死忠会为他效力,殿下您看,就连他一手提拔的领议政大臣都想要背叛他了;其二,我们并不是废立高丽君主,只是为其立一个元子而已,这是为高丽着想,也是顺应高丽的民心之举,不会惹起太大的非议。”
“臣也觉得不会生乱。”副使张道彦也马上附和,“臣等之前和高丽多位大臣和宗室来往过,他们也有过类似的动议,只是不敢明确说出口而已。若是太子殿下主持道义,想来绝不会有人反对。”
这倒不是虚言,之前他们两个就曾经谋划过强行为李珲立嗣子,暗地里和许多高丽宗室和大臣沟通过,只是后来被暂停了而已。
眼见使团正副使两个人同时都支持这个动议,太子的心里也就愈倾向于此了。高丽的大臣和自己这边的使团成员都有这个意向,如果让他们得偿所愿,他们应该就能够更加得心应手地为自己所用。而且给高丽立一个嗣子的话,这就相当于自己给高丽的新君又施了一次大恩,自己也更加能够在对日本作战期间号令高丽,保证自己的权威。
而李珲,在立了嗣子之后肯定会被金荩国等人架空。没错,这个老人说起来是可怜,但是为了大汉的利益,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天下的可怜人多的是,他又能管得住几个?大汉让他重登王位,已经够对得起这个老人了。
他沉下视线继续沉吟了一下,然后再问。
“那……那如果要立嗣子的话,现在可有合适的人选?”
当看到太子如此问的时候,两个使臣几乎同时在心里笑了出来,他们知道自己已经得偿所愿了。
“殿下,高丽宗室人口繁盛,几代先王都有旁支子嗣遗存。虽然想要名正言顺继承嗣位所需的条件十分苛刻,但是精挑细选,总还是有几个人选的。”施高艺不慌不忙地说,“既然是要选嗣子,那就要在国主的侄子当中寻找……而且这个侄子年纪不能太大,以免惹人物议。”
选幼子来继嗣,主要是为了方便继续干涉高丽国政,这个大家都心照不宣,太子也没有就此纠缠。
“圈定了年纪范围之后,臣等又考较了这些合适人选们的身体状况,以及他们本生父的性格等等,最后选定了几个人选。其一是庆平君李玏的幼子李倞,以及仁兴君李瑛的幼子李僡,另外还有宁城君李?的幼子李俽……”他絮絮叨叨说了几个人选,全都是他们之前私下里商定的人选。
“看来你们真是早有所备啊。”太子微微笑了起来,也不知道是赞许还是嘲讽,“他们的父亲都愿意让儿子承嗣吗?”
“这是自然。”施高艺点了点头,“臣等之前已经跟这几位宗室商量好了,他们都心忧国事,只恨不能一展心中报复,如果有机会的话,想来……想来他们都是会肯的。”
虽然让儿子承嗣,从宗法上来说就变成了国主的儿子,但是大利当前,总有人趋之若鹜,想要尝一尝身为嗣君本生父的滋味。
“那你们到底属意谁?”太子继续追问。
“臣等……”
“都到了现在,别藏着了!”太子加重了语气,“这三个人当中,你们肯定之前就已经有了最属意的人选吧?”
“殿下明见……臣等之前详细参考了很久,仔细斟酌,最后觉得立仁兴君李瑛的幼子李僡对两国都最为有利。”这下施高艺不敢再拖延了,马上回答,“仁兴君性格端方,而且对我朝十分仰慕亲近,如果让他的儿子成为嗣子,那他肯定会比现在的国主要更加亲近我国,也更加愿意同我国保持步调。”
“怕是他给你们许诺的好处最多吧。”太子冷笑了一下,施高艺等人则尴尬地垂下了头。
在无声的静默当中,太子又沉吟了许久,最后抬起头来。“把金荩国他们给叫过来!”
一直在外面等候的金荩国和李珂这次又被重新叫回来了,当看到房间里面多了的这几个人时,两个人都有些惊诧,不过两人很快就恢复了镇定,在太子的示意下再度坐了下来。
“不瞒两位了,刚才施大使和张副使都在我这里,我也把你们带过来的请求跟他们两国说了一下。”太子也不打算再拖延,直接跟他们两个说明了情况,“两位使臣都很钦佩你们的拳拳报国之心。”
“谢太子殿下!”两个人都大喜过望。
“先不要喧哗!”太子举起手来,止住了他们的话,“我叫两位过来,就是想要问一下,你们心中属意谁,来继承嗣子之位?”
“立谁为嗣子,是****才能裁断的事情,绝非我等可以置喙的事情……”金荩国先给自己下了一个台阶,然后再小心翼翼地看着太子,“不过,臣等以为,最好还是按照宗法来确定继承之君为好……”
“请明说吧,议政,我对贵国的宗亲可是不大清楚。”太子不为所动,继续询问。
“谢殿下。如今国主膝下无嗣,从宗法来看,应该让长弟来承继,如今国主在世的最大的弟弟就是义昌君李珖,当然,由于是要给国主立嗣子,那义昌君当然就不能作为人选来考虑。不过,也可以找他的儿子来承继国祚,这样于情于理,都是最能够服人心的。”
李珲的父亲是上一代的国主宣祖李昖,他有十三个儿子,不过多年来不少儿子已经去世,早夭的没有留下子嗣,而第五子定远君李琈的儿子李倧甚至还动过宫变一度篡位,后被全族处死,所以经过各种变故,除了李珲之外,现在留存的年纪最大的就是第七子仁城君李珙,所以金荩国从宗法上宣称要立他的儿子为嗣子。
听完了金荩国的解释之后,太子一时没有说话。
“仁城君虽然是现在除国主之外年纪最大的先王之子,但是并不需要因此而非立他的儿子承嗣不可。”眼见太子居然在考虑对方的方案,施高艺连忙出言反对,“殿下,所谓过继承嗣,是要为国主延续香火,得享天伦之乐,因此最好是找年纪尚幼的承嗣为好,以免日后新的国主为了本生父闹出乱子来,前明就有类似的教训……”
为了反驳对方的意见,施高艺口不择言,把前明的大礼议也给拉了出来,不过太子也从中听出了弦外之音。
“不瞒议政,之前施大使已经为我推荐了几个人选,他说这些人选对两国最为有利。”太子仍旧不动声色,将刚才施高艺推荐给自己的几个人选都说给了对方听,“不知道议政怎么看?”
被太子这么一说,金荩国原本高昂的兴致一下子也被打了下来。他没有想到,就趁着刚才的功夫,施高艺等人就已经将自己的人选推荐给了太子,而且看上去殿下更加倾向于那些人选。他心里知道,今天想要大获全胜已经很难了,只能退而求其次。
“臣心忧国事,不过可能思虑不大周全,所以只是按照臣自己的想法推荐了一位人选而已。”他马上改变了口风,“只有殿下才能裁断人选,臣唯命是从。”
他和仁城君李珙关系极好,之前向李珲建言立嗣子的时候最为属意的也就是他的儿子,不过现在看来大概是不能如愿了。不过只要能够紧跟中朝太子,一份拥立之功还是跑不掉的。再者说来,从太子说出的人选来看,大汉倾向于立幼子继嗣,虽然他们肯定是出于私心,但是对自己这个领议政大臣来说也是很好的结果。
“唯命是从?好……看来今天大事就可以定下来了啊。”太子笑了笑,“我觉得施大使说得最为有理,那就按大使说得办法来办吧。”
施高艺和张道彦两个人大喜过望,隐秘地对望了一眼,眼中都是难以言喻的喜色。
“……那就立庆平君李玏的幼子李倞为嗣子吧!”
然后,当后面一句话传到了他们的耳中时,他们原本的喜色顿时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惊愕。
他们跟太子着重推荐的是仁兴君李瑛的幼子李僡,这位仁兴君之前跟他们的关系很好,一直都十分奉承巴结使团,而且对他们的承诺也最多——不仅仅是对大汉,而且还是对他们个人。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有意借着这个机会大力推荐。
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太子居然在最后一刻改变了主意,没有按照他们的心意选择李僡,反而在三个人选当中选择了庆平君李玏的幼子李倞。这突如其来的结果,让他们两个一下子没办法接受。
“殿下?”他们几乎同时问。
然后,迎面而来的,却是太子微皱着眉头的面庞,在这个少年人面前,他们都马上选择了噤声。
“我已经决定了,就立这个李倞吧。”太子一字一顿地说。
就在刚才,他已经下定了决心,虽然可以为高丽选择嗣子,但是既不能按照金荩国的想法去做,但是也不能完全按照使团的想法去做。中枢权威,绝对不能轻易就被人冒用,他要让这群人明白,能够真正作出决定的,只有代表大汉皇权的自己而已,他们也决不能以为自己可以轻易地就哄骗摆布自己。
而且,这也不是他任性赌气的胡闹之举,既然身为推荐的人选之一,那庆平君李玏对大汉应该是十分忠心的,可以在他身上继续延续对高丽的控制,顶多只是让使团继续多花些力气来维护而已,他们这些年在高丽作威作福惯了,这点事应该做得来。
在他沉默的注视当中,一时间没有人说出话来,金荩国和李珂两个人在思索怎么撞了大运的是庆平君,而施高艺和张道彦两个人则还没有从最初的震惊当中恢复过来。
“臣遵命!”在这奇怪的静谧当中,赵松突然大声喊了出来,“既然陛下已经托付给了殿下,那臣等就应该按殿下之意来行事,不得有丝毫有违!”
他这一声喊,犹如是振聋聩,让各怀心意的几个人都清醒了过来。他们都明白,既然太子殿下已经作出了决定,那么就只能遵从了。
“臣遵命!”他们次第喊了出来。
“很好,那诸位就按照这个来准备吧。”看到自己的决定这么轻易地就被通过了,太子暗暗松了口气。“金议政,你是高丽领议政大臣,那想来你应该是能够控制朝议的吧?李大使,你是宗室,想来不方便在朝堂上论争,但是其他宗亲当中,麻烦你也要说项几句,安抚一下众议。”
太子看着跪在地上的两个人,一下子竟然有些拿不定主意了。虽然从小就是受着最高水平的教育,但是毕竟他还只是一个少年人。
不若把他们叫过来,大家参研一下吧。最后太子做出了决定。
“你们的意思,我明白了。”接着,他以不带任何倾向的表情看着两个人,“你们先下去吧,在外面等着,我要好好想想。”
“还请殿下以高丽苍生为念!”金荩国再度叩,然后站起来和李珂一起离开了房间。
等到侍从把他们带去别的房间之后,太子再将刚才还在和他商谈的赵松、施高艺等人重新叫了回来,然后跟他们说了方才这两位高丽大臣们的提议。
如果太子一样,他们也是十分惊诧。
“我想问问,以诸位之见,到底应该怎么做才好?”太子说完了之后,十分诚恳地向这几位大臣征询了意见。
“兹事体大,殿下最好修书一封带回国内,问问内阁和陛下的意见吧。”这几个人当中,赵松和高丽最没有瓜葛,而且他并非文官,不想就此表意见,所以干脆先言。
而与赵松想必,大汉使团的正副团长神色却要复杂得多。
荥阳伯的意见乃是正论,此事不报备给国内是绝对不行的。”沉吟了片刻之后,施高艺赞同了赵松的意见,“不过……关山阻绝,两国行动不便,如果只是等候国内的指令的话,这来来回回不知道要耗上多少时间?恐怕……恐怕于大事不利。”
“此言甚是。”上司一话,副使张道彦马上附和。“今天虽然是金议政私下拜会,但是此事用不了多久就会传遍高丽,到时候恐怕会引更多事端,事不宜迟,臣窃以为应该早些做决定,殿下。”
“陛下在出京之前,已经将高丽之事都托付给了殿下,现在就算函回国询问,恐怕也还是同样的结果……”赵松听出了对方话中有话,显然极力在鼓动太子,但是这件事并不是他的主管,所以他也并不想要干涉。“所以,此事还应该以殿下来权衡,臣但有听命而已。”
“父皇确实说过高丽之事都托付给我的话……”太子只感觉有些如坐针毡,再难有刚才的从容。但是他不想在几位大臣们面前露怯,所以还是表面上维持着镇定。“只是,话虽如此,我也不能任意妄为,辜负了父皇的信任。”
几个人也看得出殿下的心烦意乱,所以一下子没人说话,只是静静地等待太子恢复镇定。
时间一点点地流逝,太子原本略微粗重的呼吸慢慢平复了下来,自幼所受的教育终于完全挥了作用,他按照记忆中父亲的样子沉下了脸,也让脑中恢复了清明。他知道,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做重大的决定。
“施大使,你觉得应该怎么办?”他先转头看向了施高艺,征求这位官员的意见,“你在高丽多年,就你看来,这件事是该做还是不该做呢?”
因为之前的争执,施高艺老早就想要报复一下李珲了,如今逮住了这样一个好机会,哪里还有放开的道理。
“臣以为,应该应金议政之议,为高丽国主立一嗣子!”
“为什么?”太子对他的回答毫不惊讶,但是还是追问。
“诚如金议政所言,高丽如今确实面临着王嗣未定的危机,****身为上国,理应未雨绸缪,让高丽可以避免类似的危机。”施高艺昂然回答,“另外……如今我国在高丽拥有极大的利益,决不能坐视高丽陷入乱局,否则高丽若是生乱,我国的利益必将受损。更何况,殿下现在即将坐镇高丽筹划对日本的作战,更加容不得高丽有任何不稳定的迹象。”
“可是……若是强行给国主立一个嗣子的话,高丽难道就不会乱?”太子有些迟疑地反问。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已经意动了,施高艺这样的人自然看得更加清楚。
“臣觉得不会生乱。”施高艺马上回答,“其一,高丽国主之前在位的时候就倒行逆施,在国中毫无威望,如今虽然被我国拥立复位,但是这些年来还是没有赢得民心,不会有多少死忠会为他效力,殿下您看,就连他一手提拔的领议政大臣都想要背叛他了;其二,我们并不是废立高丽君主,只是为其立一个元子而已,这是为高丽着想,也是顺应高丽的民心之举,不会惹起太大的非议。”
“臣也觉得不会生乱。”副使张道彦也马上附和,“臣等之前和高丽多位大臣和宗室来往过,他们也有过类似的动议,只是不敢明确说出口而已。若是太子殿下主持道义,想来绝不会有人反对。”
这倒不是虚言,之前他们两个就曾经谋划过强行为李珲立嗣子,暗地里和许多高丽宗室和大臣沟通过,只是后来被暂停了而已。
眼见使团正副使两个人同时都支持这个动议,太子的心里也就愈倾向于此了。高丽的大臣和自己这边的使团成员都有这个意向,如果让他们得偿所愿,他们应该就能够更加得心应手地为自己所用。而且给高丽立一个嗣子的话,这就相当于自己给高丽的新君又施了一次大恩,自己也更加能够在对日本作战期间号令高丽,保证自己的权威。
而李珲,在立了嗣子之后肯定会被金荩国等人架空。没错,这个老人说起来是可怜,但是为了大汉的利益,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天下的可怜人多的是,他又能管得住几个?大汉让他重登王位,已经够对得起这个老人了。
他沉下视线继续沉吟了一下,然后再问。
“那……那如果要立嗣子的话,现在可有合适的人选?”
当看到太子如此问的时候,两个使臣几乎同时在心里笑了出来,他们知道自己已经得偿所愿了。
“殿下,高丽宗室人口繁盛,几代先王都有旁支子嗣遗存。虽然想要名正言顺继承嗣位所需的条件十分苛刻,但是精挑细选,总还是有几个人选的。”施高艺不慌不忙地说,“既然是要选嗣子,那就要在国主的侄子当中寻找……而且这个侄子年纪不能太大,以免惹人物议。”
选幼子来继嗣,主要是为了方便继续干涉高丽国政,这个大家都心照不宣,太子也没有就此纠缠。
“圈定了年纪范围之后,臣等又考较了这些合适人选们的身体状况,以及他们本生父的性格等等,最后选定了几个人选。其一是庆平君李玏的幼子李倞,以及仁兴君李瑛的幼子李僡,另外还有宁城君李?的幼子李俽……”他絮絮叨叨说了几个人选,全都是他们之前私下里商定的人选。
“看来你们真是早有所备啊。”太子微微笑了起来,也不知道是赞许还是嘲讽,“他们的父亲都愿意让儿子承嗣吗?”
“这是自然。”施高艺点了点头,“臣等之前已经跟这几位宗室商量好了,他们都心忧国事,只恨不能一展心中报复,如果有机会的话,想来……想来他们都是会肯的。”
虽然让儿子承嗣,从宗法上来说就变成了国主的儿子,但是大利当前,总有人趋之若鹜,想要尝一尝身为嗣君本生父的滋味。
“那你们到底属意谁?”太子继续追问。
“臣等……”
“都到了现在,别藏着了!”太子加重了语气,“这三个人当中,你们肯定之前就已经有了最属意的人选吧?”
“殿下明见……臣等之前详细参考了很久,仔细斟酌,最后觉得立仁兴君李瑛的幼子李僡对两国都最为有利。”这下施高艺不敢再拖延了,马上回答,“仁兴君性格端方,而且对我朝十分仰慕亲近,如果让他的儿子成为嗣子,那他肯定会比现在的国主要更加亲近我国,也更加愿意同我国保持步调。”
“怕是他给你们许诺的好处最多吧。”太子冷笑了一下,施高艺等人则尴尬地垂下了头。
在无声的静默当中,太子又沉吟了许久,最后抬起头来。“把金荩国他们给叫过来!”
一直在外面等候的金荩国和李珂这次又被重新叫回来了,当看到房间里面多了的这几个人时,两个人都有些惊诧,不过两人很快就恢复了镇定,在太子的示意下再度坐了下来。
“不瞒两位了,刚才施大使和张副使都在我这里,我也把你们带过来的请求跟他们两国说了一下。”太子也不打算再拖延,直接跟他们两个说明了情况,“两位使臣都很钦佩你们的拳拳报国之心。”
“谢太子殿下!”两个人都大喜过望。
“先不要喧哗!”太子举起手来,止住了他们的话,“我叫两位过来,就是想要问一下,你们心中属意谁,来继承嗣子之位?”
“立谁为嗣子,是****才能裁断的事情,绝非我等可以置喙的事情……”金荩国先给自己下了一个台阶,然后再小心翼翼地看着太子,“不过,臣等以为,最好还是按照宗法来确定继承之君为好……”
“请明说吧,议政,我对贵国的宗亲可是不大清楚。”太子不为所动,继续询问。
“谢殿下。如今国主膝下无嗣,从宗法来看,应该让长弟来承继,如今国主在世的最大的弟弟就是义昌君李珖,当然,由于是要给国主立嗣子,那义昌君当然就不能作为人选来考虑。不过,也可以找他的儿子来承继国祚,这样于情于理,都是最能够服人心的。”
李珲的父亲是上一代的国主宣祖李昖,他有十三个儿子,不过多年来不少儿子已经去世,早夭的没有留下子嗣,而第五子定远君李琈的儿子李倧甚至还动过宫变一度篡位,后被全族处死,所以经过各种变故,除了李珲之外,现在留存的年纪最大的就是第七子仁城君李珙,所以金荩国从宗法上宣称要立他的儿子为嗣子。
听完了金荩国的解释之后,太子一时没有说话。
“仁城君虽然是现在除国主之外年纪最大的先王之子,但是并不需要因此而非立他的儿子承嗣不可。”眼见太子居然在考虑对方的方案,施高艺连忙出言反对,“殿下,所谓过继承嗣,是要为国主延续香火,得享天伦之乐,因此最好是找年纪尚幼的承嗣为好,以免日后新的国主为了本生父闹出乱子来,前明就有类似的教训……”
为了反驳对方的意见,施高艺口不择言,把前明的大礼议也给拉了出来,不过太子也从中听出了弦外之音。
“不瞒议政,之前施大使已经为我推荐了几个人选,他说这些人选对两国最为有利。”太子仍旧不动声色,将刚才施高艺推荐给自己的几个人选都说给了对方听,“不知道议政怎么看?”
被太子这么一说,金荩国原本高昂的兴致一下子也被打了下来。他没有想到,就趁着刚才的功夫,施高艺等人就已经将自己的人选推荐给了太子,而且看上去殿下更加倾向于那些人选。他心里知道,今天想要大获全胜已经很难了,只能退而求其次。
“臣心忧国事,不过可能思虑不大周全,所以只是按照臣自己的想法推荐了一位人选而已。”他马上改变了口风,“只有殿下才能裁断人选,臣唯命是从。”
他和仁城君李珙关系极好,之前向李珲建言立嗣子的时候最为属意的也就是他的儿子,不过现在看来大概是不能如愿了。不过只要能够紧跟中朝太子,一份拥立之功还是跑不掉的。再者说来,从太子说出的人选来看,大汉倾向于立幼子继嗣,虽然他们肯定是出于私心,但是对自己这个领议政大臣来说也是很好的结果。
“唯命是从?好……看来今天大事就可以定下来了啊。”太子笑了笑,“我觉得施大使说得最为有理,那就按大使说得办法来办吧。”
施高艺和张道彦两个人大喜过望,隐秘地对望了一眼,眼中都是难以言喻的喜色。
“……那就立庆平君李玏的幼子李倞为嗣子吧!”
然后,当后面一句话传到了他们的耳中时,他们原本的喜色顿时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惊愕。
他们跟太子着重推荐的是仁兴君李瑛的幼子李僡,这位仁兴君之前跟他们的关系很好,一直都十分奉承巴结使团,而且对他们的承诺也最多——不仅仅是对大汉,而且还是对他们个人。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有意借着这个机会大力推荐。
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太子居然在最后一刻改变了主意,没有按照他们的心意选择李僡,反而在三个人选当中选择了庆平君李玏的幼子李倞。这突如其来的结果,让他们两个一下子没办法接受。
“殿下?”他们几乎同时问。
然后,迎面而来的,却是太子微皱着眉头的面庞,在这个少年人面前,他们都马上选择了噤声。
“我已经决定了,就立这个李倞吧。”太子一字一顿地说。
就在刚才,他已经下定了决心,虽然可以为高丽选择嗣子,但是既不能按照金荩国的想法去做,但是也不能完全按照使团的想法去做。中枢权威,绝对不能轻易就被人冒用,他要让这群人明白,能够真正作出决定的,只有代表大汉皇权的自己而已,他们也决不能以为自己可以轻易地就哄骗摆布自己。
而且,这也不是他任性赌气的胡闹之举,既然身为推荐的人选之一,那庆平君李玏对大汉应该是十分忠心的,可以在他身上继续延续对高丽的控制,顶多只是让使团继续多花些力气来维护而已,他们这些年在高丽作威作福惯了,这点事应该做得来。
在他沉默的注视当中,一时间没有人说出话来,金荩国和李珂两个人在思索怎么撞了大运的是庆平君,而施高艺和张道彦两个人则还没有从最初的震惊当中恢复过来。
“臣遵命!”在这奇怪的静谧当中,赵松突然大声喊了出来,“既然陛下已经托付给了殿下,那臣等就应该按殿下之意来行事,不得有丝毫有违!”
他这一声喊,犹如是振聋聩,让各怀心意的几个人都清醒了过来。他们都明白,既然太子殿下已经作出了决定,那么就只能遵从了。
“臣遵命!”他们次第喊了出来。
“很好,那诸位就按照这个来准备吧。”看到自己的决定这么轻易地就被通过了,太子暗暗松了口气。“金议政,你是高丽领议政大臣,那想来你应该是能够控制朝议的吧?李大使,你是宗室,想来不方便在朝堂上论争,但是其他宗亲当中,麻烦你也要说项几句,安抚一下众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