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武夫 > 第869章 我有个法子

大明武夫 第869章 我有个法子

    说完这话,崔太监却看向赵进等人,刚才这愤慨却不是影射咒骂,现在关外有建州女真,草原上有蒙古各部,西南又有了奢家的变乱,大明的确空不出手了,现有兵马的调动也是左支右绌,局促为难,现在看来,这赵进方才说的还真是不假,若要趁大明之危,继续打下去就是,在这样的局面下,肯定能在朝廷那边拿到更大更多的好处。.

    若说方才还想争一时之气,还不想在气焰上弱了,现在就真有些担心对方作撕破脸了,如果这赵进真借机恼怒,让这招抚不成,让局面更加糜烂,恐怕真有可能会不可收拾,而主持这一切的魏忠贤魏公公也会被众人责备,连带自己这边..

    “大明强盛的时候,不想着一劳永逸,却琢磨什么慈悲造化,不生杀伐,当时没有灭杀,现在养了这么多年,当然是大祸了!”赵进平淡的说了两句,崔文升有些惊愕对方的反应,想说什么却无话可说,只是长叹一声。

    土官流官,所谓流官就是朝廷任命,定时轮替的地方官员,而这土官往往则是当地的土司酋长的世袭,挂着大明的官衔,什么宣慰使,宣抚使,什么指挥使,可对他们自己部众臣民来讲,他们就是皇帝君王。

    这等土官,朝廷最多也就是个名义上的管辖,实际上还是独立王国,朝廷强盛的时候,他们自然不敢妄动,臣服遵从,可大明朝廷日渐衰弱,下面自然异心异动。

    不过感慨归感慨,眼下赵进在徐州以及周边地方的将来,只怕和各处的土官也没什么区别了。

    听到四川奢家的变乱消息之后,崔文升也没心思去争执什么了,只是在那里情绪低沉的说道:“你们说的这些事都不难办到,不过,看你们这么熟知世情,咱家也没什么可隐瞒的,这些都是不落笔墨的默契,答应这桩事的人若在,就会认,若不在,认不认可就不好说了。”

    “即便答应这桩事的人在,也不会一成不变,这个我们懂。”赵进回了句。

    崔文升没理会赵进话里的意思,只是又叹了口气说道:“以你们的消息灵通的程度,想必知道这桩事背后是魏公公主持,没有他老人家开恩,王御史也不会被放回来,可你们闹到这个地步,已经没办法收场了,就算今日将一切谈定,加上往复送信的时日,等运河开的时候,只怕也要十月中了,到那时候运河还能通多久,又能向京城送多少粮食过去,到时候冬粮不足,朝野震动,你们以为魏公公还能做得住那个位置吗?这招安之事到那时恐怕就做不得数,后继的搞不好还要寻根究底,再兴刀兵,到时候一切都白费了。”

    这话没有先前的剑拔弩张,而是很客观的替彼此考虑,之所以要招抚,是为了能让运河通航,让京师的冬季存粮储备完全,如果这个耽误了,招安之事自然不成,少不得还要再打起来。m.

    从到来到现在,双方也没有客气说过几句话,不过崔文升也有了准确的判断,那就是徐州赵进这些人也是想要招安,不想继续大打下去了,他这么讲,一重意思是为了书法心中苦闷,另一重意思则是点醒对方,现在即便招安和议谈成,后果也可能崩坏不可收拾,想要谈成,也要想想办法。

    说完这个,崔文升又是叹了口气,觉得自己问道于盲,这些年轻的武夫士人,就算懂得再多,又怎么会知道漕粮冬粮相关,莫说是他们,就连户部那些官吏,又何尝弄懂了。

    “崔公公,再过一个月,运河在北直隶和山东北边的河段就要封冻了,清江浦这里南面北边堵了这么多的船,急就章的事情恐怕也是来不及,京师的冬粮储备,还是不要指望漕粮北运了。”赵进沉声说道,崔文升闷闷的点点头。

    “不过崔公公,京师冬粮也不是没办法的,这漕粮北运从古至今,到现在恐怕已经不是为了京城吃用,而是为了漕运相关的人生,要说断河之后,京城就无粮可吃那就是个笑话,北直隶各府县如今的出产也是不少,顺天、保定和真定三府的出产难道就少了,难道不能供应京城吗?”

    赵进淡然叙述,崔文升却是愣住,迟疑半晌才缓缓点头,北直隶区域自金和蒙元时候就已经得到充分开,而成祖朱棣定都京城之后,北直隶更是成为天下核心,开垦耕作,田地利用的很充分。

    不过北直隶各府的庄园,大都是京城勋贵的私产,一代代皇家外戚勋贵置办田宅,往往都是在北直隶各府选择,而内廷大珰们的生聚敛,往往也是在这一带区域。

    因为这靠山背景,自然不会有什么苛捐杂税,也摊不上辽饷这种混账事,佃户壮丁勉强能吃饱干活,也不会因为破产大量逃亡,耕地的牛马大牲口,也不会被强征或者典卖,人力畜力充足,又这么一代代的稳定传承,北直隶的田地出产远比北方其他几省要高很多,而且因为没有税赋的负担,积储也是充分的很。

    “这些粮食哪是那么容易动的,不要说是魏公公,就连万岁爷也是动不得的。”点头之后,崔文升却是苦笑了一句。

    这庄园利益牵扯到勋贵极多,内廷大珰也是不少,这都是和皇家大内特别近的关系,军功勋贵已经衰败了快有二百年,如今的勋贵都是皇家的姻亲,不是皇帝的妻族就是母族,如何能动得。

    听到崔文升的苦笑,赵进神色不动,坐在他身边的陈昇等人彼此交换眼神,脸上却都有些不屑,注意到这些的崔太监情不自禁的有了点惭愧。

    赵进笑了笑,悠然说道:“若是到十万火急的关头,该动也是要动的。”

    崔文升长叹了口气,却不接话了,大家倒也明白,的确能动,可动了之后,魏公公就要粉身碎骨,下面的人也要跟着倒霉,为国家做事忙碌也是为了自家的荣华富贵,若是这些都没了,那还有什么意义?

    “其实北直隶的各处庄园积储,可以当做个打底的,不到最后关头不必动用,还有一个法子,要得罪人,只不过没有动直隶田庄那么麻烦?”赵进又是说道。

    太监崔文升愣了愣,眼睛微微眯起,却是开口说道:“愿闻其详。”

    在这一刻,崔太监真正把面前这个比他小二十几岁甚至更多的年轻人,平等对待。

    “崔公公既然是总督漕运,自然知道这条河上的陋规常例,知道运一石粮食去京城,要足足花费四石粮食,这些粮食去那里了?除了被漕丁运兵克扣吞没的,大头还不是在各处的官仓内存着,随时大宗卖,清江浦那几个大仓什么样子,崔公公不必我多说吧!”

    赵进缓缓讲述,崔文升不住点头,漕粮运输,就是粮食从四面八方运到运河上的各处节点,然后又在这各处节点出北上,然后存储在沿途的各个节点市镇调拨中转,这么多少年下来,每一处节点上都有大量的粮食积储在仓内。

    这些粮仓内按说都该是漕粮,可现在更多的都是借漕粮名义克扣下来的私粮,是方方面面的好处,不断的变卖流转,不断的分到各方手中,这是个每年每月每日都在进行的过程。

    在这样的过程下,只要没有突的天灾,运河沿线各处节点市镇粮仓内,始终有大量的粮食积储。

    崔太监尽管总督漕运才一年不到,可这个关节却清楚的很,大明运河相关的上上下下,已经这样捞了几百年的好处,没什么秘密可言了。

    “清江浦那边断掉,即便开河启运,那边的粮食也来不及运到京师,可济宁那边呢?临清那边呢?天津那边呢?魏公公找人查查,不知道能有多少粮食能腾挪出来,到那时,莫说今年冬天京师所需,只怕明年一年的都够用了。”赵进侃侃而谈。

    这番话让崔文升陷入了沉思之中,在那里沉思片刻,缓缓开口问道:“这般做,也要得罪很多人..。”

    “笑话,做事哪有不得罪人的,魏公公得罪不起皇亲国戚,难道还得罪不起管漕管仓的不入流小吏吗?再说了,真不想得罪人,今年用,来年补上不就好了。”赵进笑着说道。

    济宁、临清和天津的情况和清江浦差不多,都是运河的重要枢纽,那边都有大仓用于中转积储漕粮,管着仓库的都是些品的小吏,他们背后的确能扯出通天的背景,可他们本身品级的确极低,动他们不会激起太大的反弹。

    而且这漕粮是年年运转,就算坏了默认的规矩,拿了他们今年的私货,那么拖延在清江浦的漕粮积储最迟明年也能运到北边,腾挪一番也就是了。

    太监崔文升点头的幅度大起来,脸上也有豁然开朗的神情,以魏公公的权势地位做这等事的确不难,而且也不会得罪太多人,一时权宜而已,大家也都会给这个面子,看来这次的难题是过去了。

    感谢起点“风中龙王”和“呆霸王”两位朋友的打赏,谢谢创世和起点各位朋友的订阅和月票,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