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武夫 第1460章 内阁和外事司
在太子询问的时候,皇上一直都没有话,只是静静地听着。
“儿臣这些问题,只是自己独自思索之下的疑问而已,显然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儿臣之所以问父皇,也只是为了探究父皇之深意而已……父皇既然这么做,那肯定就是有深意的。”
“你的想法其实也没错,如果我把精力都花在南方,没准确实可以开拓更多土地。”沉默了片刻之后,皇上点了点头,“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北方虽然是苦恶之地居多,但是却直刺腹心,因而更加需要先行荡平?蒙古与京师近在咫尺,蒙古精骑若是一鼓作气,用不了多久就能打到京师城下!所以,为了保卫腹心,必须趁着现在蒙古各部分裂、相互厮杀的时候一鼓作气占住了蒙古,花多大的代价也要占住,将大明北方的疆域一直往北推,推到京师不再受到腹心的危险为止。前明说是天子守国门,说到底还不是站不住脚,没办法把国门再往外推了吗?”m.
先将主旨说出来之后,皇上又换了个语气,更加轻柔了许多,“再说了,此时我朝刚刚开国,正是上下将士最有锐气、也是我家最为进取的时候,再过得一两代人,说不准那时候的大汉天子就满足了,不想要耗费大量心里开拓西域北疆了,前明不就是活生生的教训吗?为父当然知道有些事情好做有些事情难做,但是正因为知道,所以为父才先想尽办法趁着这天时地利,把难做的先做了啊!只要你我父子奋起雄心,开拓万里北疆,将这些地方都化作我大汉疆土,到后来后人纵使庸碌,至少也还知道守土,不会轻易放弃。”
原来,原来父皇是在为子孙谋啊……太子终于理解了父皇的用意。
片刻之后,他心里又有些高兴,因为父皇是把他和自己都当成了开拓之君,对他也寄予了“为后代子孙打下用来守成的江山”这一重任。既然父亲有如此厚望,那自己就应该用尽办法来实现。
“另外,南方我们也不是不打算开拓,只是还没有到时候而已。”皇上突然又诡异地笑了笑,“我放缓在广西和云南对残明的人的打击,就是为了放任那些残明的人向南方逃过去,等到他们真的逃过去了,我们到时候不就有了口实兵继续南下了吗?南方瘴气和疟疾都很厉害,我们的将士多为北人,水土不服,所以我也不指望在现在就南下灭掉那些国家,不过……棒打还是要打一打的,先让他们知道下威风。”
“儿臣明白了!谢父皇指点!”经过了皇上这一番隐秘的解释之后,这下太子终于明白了皇上的全部谋划了,因而心里对皇上的崇拜又增添了几分。
“谢什么谢啊,我告诉你不是应该的吗?你都问了,难道我还让你稀里糊涂的?”皇上仍旧和蔼地笑着,然后拍了拍他的肩膀,“好了,等下陪我吃晚餐吧,明天开始,你就带着侍从们好好玩去!”
“皇上这次又给我们出了个难题啊!”
处理完手中的公事之后,当今大汉朝廷的丞相、雍国公王兆靖看着手中的这份会议记录,轻轻又叹了口气。
这几天以来,他已经好几次审视自己手中的这份记录了,每次都感觉压力甚大,头绪繁杂。
皇上说得简单,派遣一个旅远征日本——短短一句话而已,但是筹集供应一支舰队和一支远征军渡海千里远征一个异域国家,又岂是一件容易的事?稍有不慎,恐怕就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啊。
更何况,皇上这次下达的远征目的也十分复杂,他不想打垮日本人,而是想要让日本人对他俯帖耳,并且答应他提出的那些条件。也就是说,不但不能打垮日本,反而要让日本维持一种可以运行的体制,然后才能利用这种体制来捞取好处。
又要打疼又要不让它倒下,其中尺度就必须予以拿捏,还真是不能让一群粗汉军兵去杀人放火乱来一气!
一想到这里,丞相的脑子就又微微疼了起来,这几天他已经为了这件事疼了很久了。
这都几天了,差不多那边也该有个眉目了吧。
带着这个希望,丞相朝旁边的随从招了招手。
“把孔司长叫过来吧,现在我有时间召见他了。”
“是。”穿着内阁办公厅的灰色制服的随从,恭敬地垂下了腰,然后转身离开了这座皇宫大殿。
没错,丞相现在所在的办公地,就是前明皇宫的宫城内的一座宫殿。
在新朝建立后,虽然紫禁城已经成为了新皇家的私产,但是皇上是一个并不喜爱奢华的人,他觉得占据那么大的宫城作为住处毫无意义(甚至还基本不住进宫城),因此,他决定将紫禁城的东华门到会极门一带的区块作为政府重要机关的办公场所。
内阁和丞相的办公厅就放在东华门以西不远的文华殿,以示对丞相和内阁的重视(当然丞相和各个大臣的住处还是在宫城之外,只是在这里办公而已)。然后,因为内阁现在实际上是政府的中枢,所以编制十分庞大,各个部署的办公场所,直属于丞相的那些也被放在了宫城当中,方便丞相来进行指挥,而其他的部则在京师其他地方找了办公地点,有些就直接用大明六部当时的衙署。
虽然初创的时候,一些疏漏草率的地方难免会影响效率,各部之间沟通还有些不畅,但是在新朝建立几年之后,经过了长时间的磨合,现在的内阁各个机构已经运转成熟,或者说,他们已经建立了自己成为国家权力机关的自觉,再也没有了当初的那种草台班子的匆忙慌张的凌乱感。
外交事务现在就是丞相的直属事务,因此外务司作为内阁公厅的下属机关,自然也被安排在了宫城当中办公,所以丞相在办完公事之后,自然也就可以随意去将外务司的主官宣召过来了。
而现在,外务司的负责人是孔璋。这是一个中年人,面孔斯文,动作轻柔温和,看得出来受过良好的家教。同时,因为几年来都身居高位的缘故,他的顾盼之间已经带上了一些朝臣的气势,使得人不会因为他的谦和举止而对他有所看轻。
这个人是孔府出身,不过因为不受家族待见的缘故,他很早就投靠了徐州这边,并且为徐州这边出了不少力,算得上是个从龙功臣。因此,在新朝鼎力之后,朝廷也当然会给回报,将他封为恪勤子爵。另外,皇上看在他在孔府的时候经常负责对外接待的份上,特意将外事司的司长职位交给了他,让他全盘负责新朝的外交事宜,而孔璋似乎也对这份职务十分满意,因此一得到这份事务,就全身心地投入了进来。
并没有让丞相多等,听到了随从的通报之后孔璋就放下了手中的事务,跟着随从穿行于宫城里的宫墙当中,很快就赶到了文华殿。
在前明时代,文华殿初为皇帝常御宫殿,前明天顺、成化两朝,太子践祚之前,先摄事于文华殿。后因众太子大都年幼,不能参与政事,嘉靖十五年便改为皇帝便殿,后为明经筵之所,建筑随之改作黄琉璃瓦顶。嘉靖十七年,还在殿后添建了圣济殿。这宽敞的大殿被皇上定位内阁办公大厅和议事地倒也相得益彰,极其能够体现出新朝和前明之间的不同来。
前明太祖防臣如防贼,千方百计削弱大臣的权力,甚至还废除了丞相一职,但是到了最后,子孙一代代传下来,最后大权还是不得不下放,最后竟然落入了文臣和阉宦手中,闹出了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来。比较起来,皇上建立新朝之后就直接重设丞相,然后加强了内阁的权威,甚至将内阁放在宫城当中办公,确实气魄要大上许多。
丞相为什么要召见自己,孔璋心里是十分清楚的——作为外交事务的主要负责人,丞相在皇上那里的知道了他的构想之后,一回来就马上召见了他,然后将这个绝密的信息交给了他,要求他尽快整理出一项对日本的策略来,以便帮助大军达成预期的目标。
不过,虽然此事颇为棘手,但是和丞相不同,孔璋并没有将这件事当成是分心伤神的杂事,而是当成了与自己的前途休戚相关的大事,因而虽然为这事忙得头疼,但是他却乐此不疲。
因为,做了朝廷的官员之后,他自然也有了和其他官员一样的想法——想要升官、顺便扩大自己部门的规格和权力。
不得不说,之前几年朝廷的主要事务还是放在了内战和对蒙古征伐上面,并没有将外交事务放在考虑的前列,所以孔璋虽然殚精竭虑想方设法在外交方面扩大新朝的影响力,但是总有一种不被重视和支持的感觉。
接到这个重要任务之后,他的心思终于活络了起来。他想要借着征伐日本一事提高外务司的影响力。
“儿臣这些问题,只是自己独自思索之下的疑问而已,显然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儿臣之所以问父皇,也只是为了探究父皇之深意而已……父皇既然这么做,那肯定就是有深意的。”
“你的想法其实也没错,如果我把精力都花在南方,没准确实可以开拓更多土地。”沉默了片刻之后,皇上点了点头,“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北方虽然是苦恶之地居多,但是却直刺腹心,因而更加需要先行荡平?蒙古与京师近在咫尺,蒙古精骑若是一鼓作气,用不了多久就能打到京师城下!所以,为了保卫腹心,必须趁着现在蒙古各部分裂、相互厮杀的时候一鼓作气占住了蒙古,花多大的代价也要占住,将大明北方的疆域一直往北推,推到京师不再受到腹心的危险为止。前明说是天子守国门,说到底还不是站不住脚,没办法把国门再往外推了吗?”m.
先将主旨说出来之后,皇上又换了个语气,更加轻柔了许多,“再说了,此时我朝刚刚开国,正是上下将士最有锐气、也是我家最为进取的时候,再过得一两代人,说不准那时候的大汉天子就满足了,不想要耗费大量心里开拓西域北疆了,前明不就是活生生的教训吗?为父当然知道有些事情好做有些事情难做,但是正因为知道,所以为父才先想尽办法趁着这天时地利,把难做的先做了啊!只要你我父子奋起雄心,开拓万里北疆,将这些地方都化作我大汉疆土,到后来后人纵使庸碌,至少也还知道守土,不会轻易放弃。”
原来,原来父皇是在为子孙谋啊……太子终于理解了父皇的用意。
片刻之后,他心里又有些高兴,因为父皇是把他和自己都当成了开拓之君,对他也寄予了“为后代子孙打下用来守成的江山”这一重任。既然父亲有如此厚望,那自己就应该用尽办法来实现。
“另外,南方我们也不是不打算开拓,只是还没有到时候而已。”皇上突然又诡异地笑了笑,“我放缓在广西和云南对残明的人的打击,就是为了放任那些残明的人向南方逃过去,等到他们真的逃过去了,我们到时候不就有了口实兵继续南下了吗?南方瘴气和疟疾都很厉害,我们的将士多为北人,水土不服,所以我也不指望在现在就南下灭掉那些国家,不过……棒打还是要打一打的,先让他们知道下威风。”
“儿臣明白了!谢父皇指点!”经过了皇上这一番隐秘的解释之后,这下太子终于明白了皇上的全部谋划了,因而心里对皇上的崇拜又增添了几分。
“谢什么谢啊,我告诉你不是应该的吗?你都问了,难道我还让你稀里糊涂的?”皇上仍旧和蔼地笑着,然后拍了拍他的肩膀,“好了,等下陪我吃晚餐吧,明天开始,你就带着侍从们好好玩去!”
“皇上这次又给我们出了个难题啊!”
处理完手中的公事之后,当今大汉朝廷的丞相、雍国公王兆靖看着手中的这份会议记录,轻轻又叹了口气。
这几天以来,他已经好几次审视自己手中的这份记录了,每次都感觉压力甚大,头绪繁杂。
皇上说得简单,派遣一个旅远征日本——短短一句话而已,但是筹集供应一支舰队和一支远征军渡海千里远征一个异域国家,又岂是一件容易的事?稍有不慎,恐怕就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啊。
更何况,皇上这次下达的远征目的也十分复杂,他不想打垮日本人,而是想要让日本人对他俯帖耳,并且答应他提出的那些条件。也就是说,不但不能打垮日本,反而要让日本维持一种可以运行的体制,然后才能利用这种体制来捞取好处。
又要打疼又要不让它倒下,其中尺度就必须予以拿捏,还真是不能让一群粗汉军兵去杀人放火乱来一气!
一想到这里,丞相的脑子就又微微疼了起来,这几天他已经为了这件事疼了很久了。
这都几天了,差不多那边也该有个眉目了吧。
带着这个希望,丞相朝旁边的随从招了招手。
“把孔司长叫过来吧,现在我有时间召见他了。”
“是。”穿着内阁办公厅的灰色制服的随从,恭敬地垂下了腰,然后转身离开了这座皇宫大殿。
没错,丞相现在所在的办公地,就是前明皇宫的宫城内的一座宫殿。
在新朝建立后,虽然紫禁城已经成为了新皇家的私产,但是皇上是一个并不喜爱奢华的人,他觉得占据那么大的宫城作为住处毫无意义(甚至还基本不住进宫城),因此,他决定将紫禁城的东华门到会极门一带的区块作为政府重要机关的办公场所。
内阁和丞相的办公厅就放在东华门以西不远的文华殿,以示对丞相和内阁的重视(当然丞相和各个大臣的住处还是在宫城之外,只是在这里办公而已)。然后,因为内阁现在实际上是政府的中枢,所以编制十分庞大,各个部署的办公场所,直属于丞相的那些也被放在了宫城当中,方便丞相来进行指挥,而其他的部则在京师其他地方找了办公地点,有些就直接用大明六部当时的衙署。
虽然初创的时候,一些疏漏草率的地方难免会影响效率,各部之间沟通还有些不畅,但是在新朝建立几年之后,经过了长时间的磨合,现在的内阁各个机构已经运转成熟,或者说,他们已经建立了自己成为国家权力机关的自觉,再也没有了当初的那种草台班子的匆忙慌张的凌乱感。
外交事务现在就是丞相的直属事务,因此外务司作为内阁公厅的下属机关,自然也被安排在了宫城当中办公,所以丞相在办完公事之后,自然也就可以随意去将外务司的主官宣召过来了。
而现在,外务司的负责人是孔璋。这是一个中年人,面孔斯文,动作轻柔温和,看得出来受过良好的家教。同时,因为几年来都身居高位的缘故,他的顾盼之间已经带上了一些朝臣的气势,使得人不会因为他的谦和举止而对他有所看轻。
这个人是孔府出身,不过因为不受家族待见的缘故,他很早就投靠了徐州这边,并且为徐州这边出了不少力,算得上是个从龙功臣。因此,在新朝鼎力之后,朝廷也当然会给回报,将他封为恪勤子爵。另外,皇上看在他在孔府的时候经常负责对外接待的份上,特意将外事司的司长职位交给了他,让他全盘负责新朝的外交事宜,而孔璋似乎也对这份职务十分满意,因此一得到这份事务,就全身心地投入了进来。
并没有让丞相多等,听到了随从的通报之后孔璋就放下了手中的事务,跟着随从穿行于宫城里的宫墙当中,很快就赶到了文华殿。
在前明时代,文华殿初为皇帝常御宫殿,前明天顺、成化两朝,太子践祚之前,先摄事于文华殿。后因众太子大都年幼,不能参与政事,嘉靖十五年便改为皇帝便殿,后为明经筵之所,建筑随之改作黄琉璃瓦顶。嘉靖十七年,还在殿后添建了圣济殿。这宽敞的大殿被皇上定位内阁办公大厅和议事地倒也相得益彰,极其能够体现出新朝和前明之间的不同来。
前明太祖防臣如防贼,千方百计削弱大臣的权力,甚至还废除了丞相一职,但是到了最后,子孙一代代传下来,最后大权还是不得不下放,最后竟然落入了文臣和阉宦手中,闹出了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来。比较起来,皇上建立新朝之后就直接重设丞相,然后加强了内阁的权威,甚至将内阁放在宫城当中办公,确实气魄要大上许多。
丞相为什么要召见自己,孔璋心里是十分清楚的——作为外交事务的主要负责人,丞相在皇上那里的知道了他的构想之后,一回来就马上召见了他,然后将这个绝密的信息交给了他,要求他尽快整理出一项对日本的策略来,以便帮助大军达成预期的目标。
不过,虽然此事颇为棘手,但是和丞相不同,孔璋并没有将这件事当成是分心伤神的杂事,而是当成了与自己的前途休戚相关的大事,因而虽然为这事忙得头疼,但是他却乐此不疲。
因为,做了朝廷的官员之后,他自然也有了和其他官员一样的想法——想要升官、顺便扩大自己部门的规格和权力。
不得不说,之前几年朝廷的主要事务还是放在了内战和对蒙古征伐上面,并没有将外交事务放在考虑的前列,所以孔璋虽然殚精竭虑想方设法在外交方面扩大新朝的影响力,但是总有一种不被重视和支持的感觉。
接到这个重要任务之后,他的心思终于活络了起来。他想要借着征伐日本一事提高外务司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