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大国崛起 第201章 军粮问题
热门推荐:
神启天魔风云录
废妃逆袭:帝王宠妃竟然成了第三
帝国从第四天灾开始
日本探案系列:血色脸皮
都市医仙
大唐秦公子
萌宝驾到:总裁爹地宠翻天
九州,开局忽悠项羽做我哥
灭族之夜,大帝的我被后人召唤
士兵的战斗力说起来非常简单,在冷兵器时代士气是个非常重要的决定因素,甚至往往能够超过对武器的依赖。士气在后世同样很重要,只不过己方的武器更加先进,能大幅提升必胜信心,也就间接的提升了士气,但在如今这个武器代差不明显的时代,真正决定士气的恰恰是不被人重视的饮食。
军粮和军队必需品对士气有多大影响,后世有着许多例证。当然朱聿键的那位室友对他影响也很大,他甚至从网上购买各国军用口粮在宿舍里请客。对于这些军用口粮差强人意的味道,朱聿键向来不算喜欢,不过在他看过这个时代的军粮之后才知道,后世那些军粮根本就算美食了。
其实有个很有趣的事实,那些在华夏历史上战斗力最强的军队,往往也是伙食最好的时代。
华夏历史上军粮长期有粟米的地位,这是因为在军粮之中,保质期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按照唐代文献的记载,粟米可藏9年,稻米只能藏5年,因此小米才一直是军队的当家饭,这种情况甚至延续到了后世抗日战争时期的“小米加步枪”。
当初五代十国的时候,南方人组成的梁军,就有吃小麦蒸的饭造成士气不振,战斗力下降的记载。其后来提升战斗力的诀窍也很简单,大米饭外加炖鸭肉。但是当时大米饭产量低,注定无法长时间作为军粮使用,后来古人就开始开发小麦的使用方法。
汉代开始出现使用小麦粉制作的馒头,但因为馒头水分散失快,一旦失去水分就硬的像石头,后来到了汉末又出现了锅盔。锅盔是一种节水的食品,它采取“多用干面,掺水少许,合成硬块,大锅炕之,得食为盔,以灼将士”的方法,改善了饮食环境。
这种食物烙饼状如头盔,干脆香酥,因水分极少,久储不变味,特别适用于军旅食用。
数十年前因戚继光而得名的“光饼”也是这类食品,当时因为倭寇流窜劫掠,明军跟踪追击,来不及埋锅造饭。戚继光遂令伙夫用面粉制作小圆饼,以炭火烤制,饼色金黄,酥脆咸香,中戳小孔,以绳串之,以便于士兵携带。从东汉开始,腌鱼、腌肉也开始出现,并很快成了军队的副食口粮之一。
在历史上战斗力极强的蒙古骑兵,曾经横扫亚欧大陆的强悍军队,他们的军粮就是肉干。通常一头强壮的牛在去除内脏、骨头和皮毛之后,能够剩下六十到七十公斤的生肉,在经过盐腌、蒸制、晒干以后,能够获得一二十公斤的肉干。
一头牛的营养单人就能轻易携行,凭借着如此轻便又高营养价值的军用口粮,蒙古骑兵才能远袭千里,以区区两万骑兵穿越广袤的西亚,在欧洲搅得天翻地覆。
军粮发展到了现在,明军的口粮已经发展到了每日每人米一升,五十人牛一头,此外还有硬盐块、粗布醋干、醋蒸饼、干豉等名目繁多的配置,基本上是因地区而异。
不过这样名目繁多,营养均衡的军用口粮仅仅是明初时期的配置,随着国力日衰,军用口粮也在趋于单一化,到了现在只有每名士兵每日糙米一升尚能保证,至于副食就只能靠自已了,一般军中只能就地采集野菜或者打猎补充副食。
朱聿键的唐勇与明军不同,在驻扎的时候,一般都是大米饭、蔬菜和肉食均衡搭配,有得时候还能配给少量米酒。这样的口粮待遇,也是唐勇士气高昂,各个身强力壮的原因之一。
不过这样的食物配给在自家的地盘上还没有问题,在野外环境下就不可能保证了,因为那些新鲜事物的保质期实在太短,后勤根本不可能承受每天运送新鲜菜肉的重担。更大的问题是朱聿键的目光在海上,他要解决长时间航海的过程中,保持食物不腐烂的需要,另外一个更可怕的问题就是败血症。
长期航海的船员之中,非常容易出现败血症,这是欧洲大航海时代一直无法挥去的梦魇。根据那些葡萄牙工匠所说,1593年的时候,英国总督理查德?霍金斯曾经向上级报告,英国有一万名水手死于败血症。1498年瓦斯科率领一支舰队航行到非洲好望角的时候,160名船员中,竟然有一百名得了败血症。
这个时代的科学不够发达,人们无法解释这种情况的发生,不少人将之归咎与某种来自海上的神秘传染病,甚至是某种诅咒。但来自后世的朱聿键却很清楚,在这个没有制冷设备的年代,长时间航行的海船无法携带蔬菜水果,船员们只能吃硬饼干和盐腌肉,造成了维生素缺乏症,这才是败血症的由来。
朱聿键的计划是在宽广的太平洋上,那里有着无尽的海域和动不动就长达数个月的航行里程。如果船员在航行中无法摆脱败血症,就会白白损耗自己的战斗力,这对于朱聿键来说是不能容忍的,尤其是在春暖花开之后,他就打算派出舰队前往朝鲜,这也算是第一次海上远征了。
正是因为对这次远征的重视,朱聿键在听到葡萄牙人描述这种可怕的败血症之后,他更要好好研究一番了。科学研究最大的问题是难以找到方向,一旦你有了明确的目标,研究的劳动强度会大大降低,而朱聿键最大的便利,就是有这样的目标。
朱聿键对军用食品没什么研究,不过他也知道后世超市里能买到的那些肉干、压缩饼干和方便面,当初都是作为军用食品使用的。有了这样的研究方向,自然就简单得多了。
在召集了不少火头军帮忙之后,朱聿键很快仿制了锅盔这种便携的饼。不过为了能够更容易让士兵消化,他要求制作的锅盔面粉必须经过发酵。这样一来,锅盔的外部坚硬没有水份所以保存时间长,内部则较为柔软,而且多气泡结构,哪怕干了以后也容易下咽。
军粮和军队必需品对士气有多大影响,后世有着许多例证。当然朱聿键的那位室友对他影响也很大,他甚至从网上购买各国军用口粮在宿舍里请客。对于这些军用口粮差强人意的味道,朱聿键向来不算喜欢,不过在他看过这个时代的军粮之后才知道,后世那些军粮根本就算美食了。
其实有个很有趣的事实,那些在华夏历史上战斗力最强的军队,往往也是伙食最好的时代。
华夏历史上军粮长期有粟米的地位,这是因为在军粮之中,保质期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按照唐代文献的记载,粟米可藏9年,稻米只能藏5年,因此小米才一直是军队的当家饭,这种情况甚至延续到了后世抗日战争时期的“小米加步枪”。
当初五代十国的时候,南方人组成的梁军,就有吃小麦蒸的饭造成士气不振,战斗力下降的记载。其后来提升战斗力的诀窍也很简单,大米饭外加炖鸭肉。但是当时大米饭产量低,注定无法长时间作为军粮使用,后来古人就开始开发小麦的使用方法。
汉代开始出现使用小麦粉制作的馒头,但因为馒头水分散失快,一旦失去水分就硬的像石头,后来到了汉末又出现了锅盔。锅盔是一种节水的食品,它采取“多用干面,掺水少许,合成硬块,大锅炕之,得食为盔,以灼将士”的方法,改善了饮食环境。
这种食物烙饼状如头盔,干脆香酥,因水分极少,久储不变味,特别适用于军旅食用。
数十年前因戚继光而得名的“光饼”也是这类食品,当时因为倭寇流窜劫掠,明军跟踪追击,来不及埋锅造饭。戚继光遂令伙夫用面粉制作小圆饼,以炭火烤制,饼色金黄,酥脆咸香,中戳小孔,以绳串之,以便于士兵携带。从东汉开始,腌鱼、腌肉也开始出现,并很快成了军队的副食口粮之一。
在历史上战斗力极强的蒙古骑兵,曾经横扫亚欧大陆的强悍军队,他们的军粮就是肉干。通常一头强壮的牛在去除内脏、骨头和皮毛之后,能够剩下六十到七十公斤的生肉,在经过盐腌、蒸制、晒干以后,能够获得一二十公斤的肉干。
一头牛的营养单人就能轻易携行,凭借着如此轻便又高营养价值的军用口粮,蒙古骑兵才能远袭千里,以区区两万骑兵穿越广袤的西亚,在欧洲搅得天翻地覆。
军粮发展到了现在,明军的口粮已经发展到了每日每人米一升,五十人牛一头,此外还有硬盐块、粗布醋干、醋蒸饼、干豉等名目繁多的配置,基本上是因地区而异。
不过这样名目繁多,营养均衡的军用口粮仅仅是明初时期的配置,随着国力日衰,军用口粮也在趋于单一化,到了现在只有每名士兵每日糙米一升尚能保证,至于副食就只能靠自已了,一般军中只能就地采集野菜或者打猎补充副食。
朱聿键的唐勇与明军不同,在驻扎的时候,一般都是大米饭、蔬菜和肉食均衡搭配,有得时候还能配给少量米酒。这样的口粮待遇,也是唐勇士气高昂,各个身强力壮的原因之一。
不过这样的食物配给在自家的地盘上还没有问题,在野外环境下就不可能保证了,因为那些新鲜事物的保质期实在太短,后勤根本不可能承受每天运送新鲜菜肉的重担。更大的问题是朱聿键的目光在海上,他要解决长时间航海的过程中,保持食物不腐烂的需要,另外一个更可怕的问题就是败血症。
长期航海的船员之中,非常容易出现败血症,这是欧洲大航海时代一直无法挥去的梦魇。根据那些葡萄牙工匠所说,1593年的时候,英国总督理查德?霍金斯曾经向上级报告,英国有一万名水手死于败血症。1498年瓦斯科率领一支舰队航行到非洲好望角的时候,160名船员中,竟然有一百名得了败血症。
这个时代的科学不够发达,人们无法解释这种情况的发生,不少人将之归咎与某种来自海上的神秘传染病,甚至是某种诅咒。但来自后世的朱聿键却很清楚,在这个没有制冷设备的年代,长时间航行的海船无法携带蔬菜水果,船员们只能吃硬饼干和盐腌肉,造成了维生素缺乏症,这才是败血症的由来。
朱聿键的计划是在宽广的太平洋上,那里有着无尽的海域和动不动就长达数个月的航行里程。如果船员在航行中无法摆脱败血症,就会白白损耗自己的战斗力,这对于朱聿键来说是不能容忍的,尤其是在春暖花开之后,他就打算派出舰队前往朝鲜,这也算是第一次海上远征了。
正是因为对这次远征的重视,朱聿键在听到葡萄牙人描述这种可怕的败血症之后,他更要好好研究一番了。科学研究最大的问题是难以找到方向,一旦你有了明确的目标,研究的劳动强度会大大降低,而朱聿键最大的便利,就是有这样的目标。
朱聿键对军用食品没什么研究,不过他也知道后世超市里能买到的那些肉干、压缩饼干和方便面,当初都是作为军用食品使用的。有了这样的研究方向,自然就简单得多了。
在召集了不少火头军帮忙之后,朱聿键很快仿制了锅盔这种便携的饼。不过为了能够更容易让士兵消化,他要求制作的锅盔面粉必须经过发酵。这样一来,锅盔的外部坚硬没有水份所以保存时间长,内部则较为柔软,而且多气泡结构,哪怕干了以后也容易下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