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大国崛起 第211章 光海君
“什么?”朱聿键为之动容,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在朝鲜的作战旷日持久。后金的威胁越来越大,开辟侧后的第二战场刻不容缓,而他也没有时间在这里久留。更何况朝鲜北部多山地,万一朝鲜人坚决抵抗,他部下损失过大就得不偿失了。最坏的情况是朝鲜人情急之下投靠后金,这等于是在给后金送上帮手。如今听说居然有办法让朝鲜数日平复,朱聿键自然要听一听了。
朱聿键询问之下,张名振微微一笑说道:“这个方法还要从那个盲老人说起,其实他的名字叫做李珲,在朝鲜国内还有个名字叫做光海君。”
“光海君?这个名字好像听说过。”朱聿键知道自己在历史课上曾经听过这个名字,但记忆太过久远了,怎么也想不起来。
张名振自然不会等朱聿键想起来再说,他继续解释道:“这个光海君是朝鲜宣祖李昖与其爱妃恭嫔金氏所生的第二位儿子。万历二十年壬辰倭乱的时候,临海君李珒被俘,李昖仓皇出奔平壤,命令十七岁的光海君摄国事。他当时收集流散的军队和义兵,号召通国勤王以图恢复,也算是有些手段的人物。万历二十一年,倭寇撤出汉城退守釜山,并将虏获的临海君和顺和君两位王子送还,倭乱暂时告一段落。此时,宣祖已经属意于光海君了。万历二十三年,宣祖册封光海君为世子,并上表朝廷请求批准。只不过朝廷认为继统大义,长幼定分,不宜僭差,所以并未答应。”
“这就是朝廷的不对了,管人家的家事做什么?藩属国又不是奴才。”朱聿键对这样的表态颇为不满,他认为朝廷实在太过古板,管得也太宽了。这样的言论估计也就是这位唐王说的出口,其他人可不敢如此诽谤朝廷。
张名振只要假装没听到,继续解释:“光海君概因此事,是对我大明暗有怨言。万历二十四年和三十三年,朝鲜两次上表请求易储,其时明朝也正为立储的事情头疼,又发生了梃击案,所以一概不许。后来在李昖去世的前两年,朝鲜国内在立储问题上也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因为当时仁穆王后已经生有一子叫做永昌大君,弃嫡立庶,与儒家宗法观念不合。朝廷中的北人党因此分裂为以李尔瞻为首、主张拥立光海君的大北派和柳永庆为首、主张拥立嫡子的小北派。万历三十六年,李昖大王病逝,事实上的世子光海君嗣位。并上表明朝,自称权署国事,请求册封。万历皇帝恶其专擅,不予理睬。但是当时辽东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努尔哈赤对明朝构成了威胁。为了确保边疆无虞,需要拉拢朝鲜,所以朝廷在拖延了几个月之后,于是年十月乃册封李珲为朝鲜国王。”
“说了半天礼法还不是遮羞布?有了实际利益立刻就抛开了。”朱聿键愤愤得说道。他已经把张名振介绍的情况的,当成听故事了。
张名振见到朱聿键言语大胆,只好尴尬的轻咳两声继续往下说:“李珲也算是个狠人,他即位后,宣布仁穆王后为废妃,囚禁在西宫之内,自己则搬到新修复的昌德宫去住。而将对其王位威胁最大的同母兄弟,也是宣祖李昖的长子临海君和年仅两岁的弟弟,嫡子永昌大君全部秘密害死。支持嫡子的小北派在光海君即位后也受到打击,其首领柳永庆被赐死,小北派分裂成清小北和浊小北,而大北派则又分裂成骨北、肉北和中北三派,总之朝鲜的党争更是混乱,比朝廷有过之而无不及。”
张名振说顺了嘴,竟然将自己心里话都说了出来。他话一出口立刻知道不妥,这等于诽谤朝政了。他偷眼看了看朱聿键,发现对方并未在意,这才放心的继续往下说:“当初萨尔浒之战的时候,朝廷也曾经要求朝鲜出兵协助攻打后金。光海君也算是不错,派出了一万多人的军队,但是朝鲜军队一战即溃,光海君不得不试图与后金议和。天启三年,西人党的李贵、李适、金自点等人在仁穆王后和新崛起的南人党势力的协助下,召集军队在绫阳君的别墅内会合,打入庆云宫,发动宫廷政变。大北派的李尔瞻、郑仁弘等被赐死,绫阳君李倧遂即位为如今的朝鲜国王。被废黜的光海君则被带到仁穆王后面前接受斥责,然后用石灰烧瞎双目,流放于江华岛的乔桐,也就是如今的盲老人了。”
“朝廷对这样的事情不管吗?”朱聿键问道。
张名振摇摇头:“当然要管,纲常伦理根深蒂固,况且朝鲜一直沿袭着朝廷的宗藩关系。朝鲜人擅自发动政变废除一个合法且与明有交的君主,绝对是一件忤逆不道的大事,是朝廷所不能接受的。负责节制朝鲜的登莱巡抚袁可立第一个就表示反对,后来还曾经上书朝廷,希望能够率军反正。只不过朝廷为北方边患日盛,早已自顾不暇了。后来那个李倧上表,要求得到朝廷册封,却是一直不予应允的。”
朱聿键听的眼前一亮:“你的意思是,如果我们利用好这个光海君,说不定就能以朝廷的名义拨乱反正,让整个朝鲜迅速平复?”
“王爷明鉴,的确是这个道理。当初光海君虽然谋害兄弟,但事机甚密,他人只是猜测而抓不到把柄。毕竟光海君是堂堂正正的朝鲜国王,也是经过朝廷册封的。而当今的国王李倧却是叛乱登位,而且没有朝廷册封,可谓是名不正言不顺,正好给了我们借口。”
“非常好,我们就照此去和他谈判,看看他是什么想法。”朱聿键的嘴角露出了一抹微笑。
朱聿键与张名振一起,朝着光海君所居的乔桐而去,与此同时在距离江华岛数十里外的汉城内,朝会已经开始了。天蒙蒙亮的时候,朝鲜国王李倧已经上朝了。
朱聿键询问之下,张名振微微一笑说道:“这个方法还要从那个盲老人说起,其实他的名字叫做李珲,在朝鲜国内还有个名字叫做光海君。”
“光海君?这个名字好像听说过。”朱聿键知道自己在历史课上曾经听过这个名字,但记忆太过久远了,怎么也想不起来。
张名振自然不会等朱聿键想起来再说,他继续解释道:“这个光海君是朝鲜宣祖李昖与其爱妃恭嫔金氏所生的第二位儿子。万历二十年壬辰倭乱的时候,临海君李珒被俘,李昖仓皇出奔平壤,命令十七岁的光海君摄国事。他当时收集流散的军队和义兵,号召通国勤王以图恢复,也算是有些手段的人物。万历二十一年,倭寇撤出汉城退守釜山,并将虏获的临海君和顺和君两位王子送还,倭乱暂时告一段落。此时,宣祖已经属意于光海君了。万历二十三年,宣祖册封光海君为世子,并上表朝廷请求批准。只不过朝廷认为继统大义,长幼定分,不宜僭差,所以并未答应。”
“这就是朝廷的不对了,管人家的家事做什么?藩属国又不是奴才。”朱聿键对这样的表态颇为不满,他认为朝廷实在太过古板,管得也太宽了。这样的言论估计也就是这位唐王说的出口,其他人可不敢如此诽谤朝廷。
张名振只要假装没听到,继续解释:“光海君概因此事,是对我大明暗有怨言。万历二十四年和三十三年,朝鲜两次上表请求易储,其时明朝也正为立储的事情头疼,又发生了梃击案,所以一概不许。后来在李昖去世的前两年,朝鲜国内在立储问题上也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因为当时仁穆王后已经生有一子叫做永昌大君,弃嫡立庶,与儒家宗法观念不合。朝廷中的北人党因此分裂为以李尔瞻为首、主张拥立光海君的大北派和柳永庆为首、主张拥立嫡子的小北派。万历三十六年,李昖大王病逝,事实上的世子光海君嗣位。并上表明朝,自称权署国事,请求册封。万历皇帝恶其专擅,不予理睬。但是当时辽东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努尔哈赤对明朝构成了威胁。为了确保边疆无虞,需要拉拢朝鲜,所以朝廷在拖延了几个月之后,于是年十月乃册封李珲为朝鲜国王。”
“说了半天礼法还不是遮羞布?有了实际利益立刻就抛开了。”朱聿键愤愤得说道。他已经把张名振介绍的情况的,当成听故事了。
张名振见到朱聿键言语大胆,只好尴尬的轻咳两声继续往下说:“李珲也算是个狠人,他即位后,宣布仁穆王后为废妃,囚禁在西宫之内,自己则搬到新修复的昌德宫去住。而将对其王位威胁最大的同母兄弟,也是宣祖李昖的长子临海君和年仅两岁的弟弟,嫡子永昌大君全部秘密害死。支持嫡子的小北派在光海君即位后也受到打击,其首领柳永庆被赐死,小北派分裂成清小北和浊小北,而大北派则又分裂成骨北、肉北和中北三派,总之朝鲜的党争更是混乱,比朝廷有过之而无不及。”
张名振说顺了嘴,竟然将自己心里话都说了出来。他话一出口立刻知道不妥,这等于诽谤朝政了。他偷眼看了看朱聿键,发现对方并未在意,这才放心的继续往下说:“当初萨尔浒之战的时候,朝廷也曾经要求朝鲜出兵协助攻打后金。光海君也算是不错,派出了一万多人的军队,但是朝鲜军队一战即溃,光海君不得不试图与后金议和。天启三年,西人党的李贵、李适、金自点等人在仁穆王后和新崛起的南人党势力的协助下,召集军队在绫阳君的别墅内会合,打入庆云宫,发动宫廷政变。大北派的李尔瞻、郑仁弘等被赐死,绫阳君李倧遂即位为如今的朝鲜国王。被废黜的光海君则被带到仁穆王后面前接受斥责,然后用石灰烧瞎双目,流放于江华岛的乔桐,也就是如今的盲老人了。”
“朝廷对这样的事情不管吗?”朱聿键问道。
张名振摇摇头:“当然要管,纲常伦理根深蒂固,况且朝鲜一直沿袭着朝廷的宗藩关系。朝鲜人擅自发动政变废除一个合法且与明有交的君主,绝对是一件忤逆不道的大事,是朝廷所不能接受的。负责节制朝鲜的登莱巡抚袁可立第一个就表示反对,后来还曾经上书朝廷,希望能够率军反正。只不过朝廷为北方边患日盛,早已自顾不暇了。后来那个李倧上表,要求得到朝廷册封,却是一直不予应允的。”
朱聿键听的眼前一亮:“你的意思是,如果我们利用好这个光海君,说不定就能以朝廷的名义拨乱反正,让整个朝鲜迅速平复?”
“王爷明鉴,的确是这个道理。当初光海君虽然谋害兄弟,但事机甚密,他人只是猜测而抓不到把柄。毕竟光海君是堂堂正正的朝鲜国王,也是经过朝廷册封的。而当今的国王李倧却是叛乱登位,而且没有朝廷册封,可谓是名不正言不顺,正好给了我们借口。”
“非常好,我们就照此去和他谈判,看看他是什么想法。”朱聿键的嘴角露出了一抹微笑。
朱聿键与张名振一起,朝着光海君所居的乔桐而去,与此同时在距离江华岛数十里外的汉城内,朝会已经开始了。天蒙蒙亮的时候,朝鲜国王李倧已经上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