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大国崛起 第288章 鸭绿江堡垒
热门推荐:
生而为人,于世
诸天之百味人生
神奇宝贝:圆梦从关都开始
重生七零:糙汉老公掐腰宠林清屏顾钧成
奔现当天,你提通缉犯上门赴约?
重生七零:糙汉老公掐腰宠林清屏顾钧成
七零:最硬糙汉被媳妇撩红了眼林清屏顾钧成
万人迷萨摩耶,勇当恶毒女配!
爱你你嫌弃,离婚你跪什么
实际上抗倭战斗中,指挥的是明军将领邓子龙,李舜臣只不过是个先锋而已。但是为了突出朝鲜人的光辉形象,在后世的韩国历史中,明朝将领被说得一无是处,好像没有李舜臣就打不赢露梁海战一般。实际上稍微有头脑的人都知道,如果李舜臣那么能打,倭寇见到他就崩溃,还向大明朝求什么援兵?
当然这样软弱的朝鲜只是过去,自从朱聿键的唐勇占据朝鲜之后,这里的历史就走上了拐点。有唐勇两个师的整编和训练,朝鲜甚至先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组建起了近代化的部队编制。
为了能够更好的掌控朝鲜军权,刘体仁将自己的部队编制打散,与朝鲜军队编制在一起,所有要害部门的主官都变成了汉人指挥。反正朝鲜人也都能说汉语,双方并没有沟通上的障碍,所以这样的合练起到了很大效果。
刘体仁和袁宗第本来都是万人左右的两个师,与挑选出来的六万朝鲜精兵混合在一起,组成了两个大编制的部队,在请示了朱聿键的意见之后,这个编制被称为军,刘体仁和袁宗第也成了朝鲜新编第一军和第二军的指挥官。
刘体仁的朝鲜第一军是主力部队,拥有四个师的兵力,这其中第三师驻守汉城,由宋献策暂时管理,第四师则驻扎釜山,其中一个营还在对马岛上修建据点。另外的两个师则由刘体仁率领,驻扎在义州,与华夏的九连城隔河相望。
袁宗第的第二军将军部设立在平壤,但主力部队则分布在靠近鸭绿江沿岸的十五个大据点内。这些据点分为两线,第一线八个据点,分别修筑在六个鸭绿江水流最缓深度最浅的地方,另外两个则修在北方长白山的两个重要山口处,将这一线所有容易遭到攻击的地方都保护了起来。
第二线的七个据点安置的是预备队,以及专门为前线准备的补给物资。这些据点有第一线的八个据点保护,相对比较安全,也不需要太过严格的预警体系。它们与第一线的堡垒都有水泥路相连,能够在第一线开战之后,通过水泥路源源不断的将兵员和物资送到前方即可。
除了这十五个堡垒组成的两线防御圈之外,靠近前线的义州、平壤、江界、惠山、罗津等城也在进行了加固,当然这条防御线工作量大,尚在修建之中。这些城市不但增高城墙,还修建大量箭楼和炮台以提高火力,作为三线的支援力量。这里也将同样修建了与堡垒相连的水泥路,安置更多的物资和后备兵员,以应付长期化的作战。
这个防御体系被刘体仁称为北三线防御圈,依靠着这样的防御工事,袁宗第可以凭借手中的三万多大军,掌控住这么长的边境线,防备后金军的偷袭。这样的多层防御体系,是茅元仪首先提出的,他被军中使用的线形步兵战术引发了灵感,将其加以改变用作了防御体系,可谓是军事学上的一大创举。如今这种超前思想的防御体系,将要正是面临敌军的考验,而第一线的堡垒,也注定成为了阿敏和莽古尔泰的伤心之地。
阿敏和莽古尔泰的军队在通化城进行了补给,随后他们沿着浑河顺流而下,抵达了靠近鸭绿江的集安。集安位于鸭绿江以北,属于辽东境内,这里北面有老岭山脉挡住北面的寒风,让来自海洋的湿气可以沿着鸭绿江吹来,造就了这里空气湿润,降雨充沛的环境,因此集安历来有辽东小江南之称。
经过后金与大明朝的历年战争,明军连年后撤,将大片领土让给了后金,现在集安已经处于后金的势力范围之中。如今这里属于正红旗的领地,但居住的大半还都是汉人,人口总数有两万人左右。阿敏和莽古尔泰认为这里食物充足,附近又有一处河流缓和的地方,可以作为进攻的后勤基地使用。然而到了这里之后,两人就听说了一个坏消息,就在今年的春季,位于鸭绿江河流最缓的地方,被建立起了一座堡垒。
这座堡垒建设在朝鲜一面的土地上,因为朝鲜已经向后金递交了国书,双方算得上是“自己人”了,所以掌管这里的那个牛录并未将消息上报,后金高层对此事还茫然不知。
听说那里建设了堡垒,阿敏和莽古尔泰意识到情况有些麻烦,他们立刻带着自己的戈什哈前往查看。当骑马矗立于江边的小山上,看着对面河岸上那高大的堡垒城墙,两人禁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对面的那座堡垒可以被叫做小城了,其城墙高度至少有五米以上,修的正面宽大后面狭窄,看上去犹如一个大粽子。因为堡垒的正面足够宽,几乎挡住了鸭绿江河流最缓处的整个江面,而在堡垒上层修建的大量望楼,更让人不寒而战。如果有大量弓箭手置于望楼的各个层面,可以对进攻的部队形成多层交叉火力覆盖,其威力足以让任何统帅毛骨悚然。
“阿敏,咱们怎么办?”莽古尔泰有勇无谋,他向来都以阿敏马首是瞻,如今自认为轻松的作战方案,竟然遇上了这样变态的堡垒结构,让他感到心中满是寒意。
阿敏眯着眼睛看了那个堡垒半天,随后摇摇头道:“冰面尚未结冻,我们要想冲过去就只能扎木筏,这等于是给人家一个活靶子。”
“让汉军冲锋就是了,反正那个堡垒住不下太多人,咱们人多怕什么?”莽古尔泰说道。
“糊涂。”阿敏斥责道:“你就知道冲,汉军也是咱们的人,如果都死光了再攻城难道要咱们八旗的骑兵冲城吗?”
“说的也是。”莽古尔泰傻笑道。后金起兵以来,很少用骑兵真正的攻城,毕竟女真族人口太少了,全国满打满才只有三万多骑兵,如果都投入到攻城这样高消耗的战斗中,根本就不够死。
当然这样软弱的朝鲜只是过去,自从朱聿键的唐勇占据朝鲜之后,这里的历史就走上了拐点。有唐勇两个师的整编和训练,朝鲜甚至先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组建起了近代化的部队编制。
为了能够更好的掌控朝鲜军权,刘体仁将自己的部队编制打散,与朝鲜军队编制在一起,所有要害部门的主官都变成了汉人指挥。反正朝鲜人也都能说汉语,双方并没有沟通上的障碍,所以这样的合练起到了很大效果。
刘体仁和袁宗第本来都是万人左右的两个师,与挑选出来的六万朝鲜精兵混合在一起,组成了两个大编制的部队,在请示了朱聿键的意见之后,这个编制被称为军,刘体仁和袁宗第也成了朝鲜新编第一军和第二军的指挥官。
刘体仁的朝鲜第一军是主力部队,拥有四个师的兵力,这其中第三师驻守汉城,由宋献策暂时管理,第四师则驻扎釜山,其中一个营还在对马岛上修建据点。另外的两个师则由刘体仁率领,驻扎在义州,与华夏的九连城隔河相望。
袁宗第的第二军将军部设立在平壤,但主力部队则分布在靠近鸭绿江沿岸的十五个大据点内。这些据点分为两线,第一线八个据点,分别修筑在六个鸭绿江水流最缓深度最浅的地方,另外两个则修在北方长白山的两个重要山口处,将这一线所有容易遭到攻击的地方都保护了起来。
第二线的七个据点安置的是预备队,以及专门为前线准备的补给物资。这些据点有第一线的八个据点保护,相对比较安全,也不需要太过严格的预警体系。它们与第一线的堡垒都有水泥路相连,能够在第一线开战之后,通过水泥路源源不断的将兵员和物资送到前方即可。
除了这十五个堡垒组成的两线防御圈之外,靠近前线的义州、平壤、江界、惠山、罗津等城也在进行了加固,当然这条防御线工作量大,尚在修建之中。这些城市不但增高城墙,还修建大量箭楼和炮台以提高火力,作为三线的支援力量。这里也将同样修建了与堡垒相连的水泥路,安置更多的物资和后备兵员,以应付长期化的作战。
这个防御体系被刘体仁称为北三线防御圈,依靠着这样的防御工事,袁宗第可以凭借手中的三万多大军,掌控住这么长的边境线,防备后金军的偷袭。这样的多层防御体系,是茅元仪首先提出的,他被军中使用的线形步兵战术引发了灵感,将其加以改变用作了防御体系,可谓是军事学上的一大创举。如今这种超前思想的防御体系,将要正是面临敌军的考验,而第一线的堡垒,也注定成为了阿敏和莽古尔泰的伤心之地。
阿敏和莽古尔泰的军队在通化城进行了补给,随后他们沿着浑河顺流而下,抵达了靠近鸭绿江的集安。集安位于鸭绿江以北,属于辽东境内,这里北面有老岭山脉挡住北面的寒风,让来自海洋的湿气可以沿着鸭绿江吹来,造就了这里空气湿润,降雨充沛的环境,因此集安历来有辽东小江南之称。
经过后金与大明朝的历年战争,明军连年后撤,将大片领土让给了后金,现在集安已经处于后金的势力范围之中。如今这里属于正红旗的领地,但居住的大半还都是汉人,人口总数有两万人左右。阿敏和莽古尔泰认为这里食物充足,附近又有一处河流缓和的地方,可以作为进攻的后勤基地使用。然而到了这里之后,两人就听说了一个坏消息,就在今年的春季,位于鸭绿江河流最缓的地方,被建立起了一座堡垒。
这座堡垒建设在朝鲜一面的土地上,因为朝鲜已经向后金递交了国书,双方算得上是“自己人”了,所以掌管这里的那个牛录并未将消息上报,后金高层对此事还茫然不知。
听说那里建设了堡垒,阿敏和莽古尔泰意识到情况有些麻烦,他们立刻带着自己的戈什哈前往查看。当骑马矗立于江边的小山上,看着对面河岸上那高大的堡垒城墙,两人禁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对面的那座堡垒可以被叫做小城了,其城墙高度至少有五米以上,修的正面宽大后面狭窄,看上去犹如一个大粽子。因为堡垒的正面足够宽,几乎挡住了鸭绿江河流最缓处的整个江面,而在堡垒上层修建的大量望楼,更让人不寒而战。如果有大量弓箭手置于望楼的各个层面,可以对进攻的部队形成多层交叉火力覆盖,其威力足以让任何统帅毛骨悚然。
“阿敏,咱们怎么办?”莽古尔泰有勇无谋,他向来都以阿敏马首是瞻,如今自认为轻松的作战方案,竟然遇上了这样变态的堡垒结构,让他感到心中满是寒意。
阿敏眯着眼睛看了那个堡垒半天,随后摇摇头道:“冰面尚未结冻,我们要想冲过去就只能扎木筏,这等于是给人家一个活靶子。”
“让汉军冲锋就是了,反正那个堡垒住不下太多人,咱们人多怕什么?”莽古尔泰说道。
“糊涂。”阿敏斥责道:“你就知道冲,汉军也是咱们的人,如果都死光了再攻城难道要咱们八旗的骑兵冲城吗?”
“说的也是。”莽古尔泰傻笑道。后金起兵以来,很少用骑兵真正的攻城,毕竟女真族人口太少了,全国满打满才只有三万多骑兵,如果都投入到攻城这样高消耗的战斗中,根本就不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