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大国崛起 第361章 炮击炸冰
听说骑兵能够过河了,阿巴泰心头大喜,他急令全军准备发动突击,岳托却将他拦了下来。“七叔,这冰上奔驰容易打滑,咱们还需要给马蹄都包上皮毛才能进兵。另外巴牙喇护兵的铠甲太重了,他们在冰上奔驰恐怕差了点,我看还是让镶红旗和正蓝旗进攻为好。”
“也好,赶快准备。”阿巴泰立刻命令两旗做好准备。经过连番战斗,阿巴泰的部下还有一万九千余人,这其中阵亡超过一千人的巴牙喇五千人不参加作战,还有一万四千骑兵可以使用。
镶红旗的损失较低,他们被作为主力军使用,正蓝旗遭遇尚建的被偷袭,以及后续作战的伤亡,已经只剩下五千余人,也编为一组执行作战任务。阿巴泰为了打乱对方的防御,决定和岳托各领一队,从防线的两头发动进攻。等到骑兵越过鸭绿江之后,对防线上的步兵进行分割包围,将这一股朝鲜军全歼。
对于这个计划,岳托也是欣然同意,双方各自分来,前往已经探查好的过河地点,五千巴牙喇护兵则被留在正面,一来为两支突击部队压阵,二来吸引住朝鲜军的注意力,让他们不敢轻易调兵到两翼去。
阿巴泰选择的渡河点比较近,他最先抵达了那片足以承受大队骑兵奔驰的河岸边。看着对岸正匆匆忙忙赶来列阵,没有任何防御工事的朝鲜军队,阿巴泰哈哈大笑了起来。今天风很大,这对羽箭重量较轻的朝鲜弓箭手来说影响更大,至少他们如果使用仰射,绝对不可能命中目标。
“全军以战斗队形出击。”阿巴泰哈哈大笑起来,他立刻命令前队先走,自己则率领后队进行突击。他率领的九千镶红旗骑兵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队三千人首先踏上了冰面,向着对岸冲去。
此时在高地上隐蔽驻守的炮兵部队足有三十多门五千斤佛朗机炮,负责指挥的炮兵团长正用望远镜,看着已经踏上鸭绿江冰面的八旗军骑兵大队。他本想将对方一网打尽的,可是现在看来对方也怕冰面无法支撑,竟然分成两队进攻,这就让全歼变得不现实了。
站在岸边的步兵只是吸引敌人的幌子,如果让对方冲过河来,他们根本抵挡不住,炮兵团长叹了口气只好命令开炮。对面的山上突然有烟柱腾起,将正在观察对岸情况的阿巴泰吓了一跳,只不过他一时间并未反应过来,这样的情况会造成多大的灾难。
一枚枚炮弹突然落在冰面上炸响,让八旗兵的战马受惊了。八旗兵的战马没有受到过防炮的训练,虽然在与明军的战斗中,战马对炮声也有了一定抵抗力,但是明军火炮少射速也低,今天确是三十多门大炮一起轰击,而且是射速很高的佛郎机炮。
密集的炮弹如雨点般落下,炸得整个冰面犹如沸腾了一般。八旗骑兵们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战马,希望尽快冲过空旷而没有遮蔽的冰面,杀入对方的步兵阵线中。到了那个时候,火炮就会因为怕误伤而停止射击,他们的马刀将占到上风。
八旗骑兵们拼命的加快马速,却没有发现因为大炮的猛烈轰击,脚下的冰面开始出现纵横交错的裂纹。哗啦一声响,冲在最前面的骑兵只感觉身子一沉,他的战马已经踏破了冰面,落入冰河之中。
后面紧跟着的骑兵来不及停下,也冲入了裂口之中。裂口在迅速扩大,前面的几排骑兵都落入了水中,那些战马还能挣扎一番,而八旗兵们却遭了殃。他们本就穿着厚厚的两层棉甲,这些棉甲落入水中立刻吸饱了水,拽着那些士兵往下沉。一些八旗兵会游泳,但是在沉重的棉甲拉拽下,就算水性再好也是徒劳,只要落入冰水之中,短短几秒钟就会被冻僵,随后任由棉甲拖拽着沉入水底。
后面的骑兵因为反应时间较长,勉强没有掉落下去,这些人发现冰层开始破裂,纷纷掉头往回跑。然而骑兵队已经冲到了河中心,往回逃谈何容易,整个冰层都已经被大炮震得脆弱无比,只需要有人纵马奔驰,立刻就会出现坍塌。结果周围的冰层快速坍塌,范围波及越来越广,三千名八旗精锐,很快就被淹没于鸭绿江的冰水之中了。
阿巴泰站在岸上,傻傻的看着河中心,半天也没有反应过来出了什么事情。直到有人请示他该怎么办,他这才意识到短短一刻钟时间,三千八旗精锐已经尽数沉入了水底。
“绕路,咱们绕过去进攻。”阿巴泰愤怒的说道。
旁边的一个牛录额真劝阻道:“六贝勒不要冲动,对方是有备而来,谁知道他们有多少大炮。万一他们将大炮遍布江岸,我们岂不是出击多少死多少?”女真人没有用过大炮,并不知道大炮也分许多品种,他们只知道明军的红衣大炮射速很慢,大概要两三分钟才能发射一次。
刚才佛郎机的快速发射,他们不认为是对方的火炮射速快,而是想当然的认为对方在山上恐怕布置了几百门大炮。如果对方在江岸遍布火炮,他们就算有再多人的也只是喂鱼而已。
“全军撤回。”阿巴泰不可能将所有人都扔在江里,否则回去他必然会遭遇斩首的命运。等到阿巴泰返回到巴牙喇护兵所在的正面时,恰好看到岳托也回来了,而在他身边还跟着两个熟悉的人。
“阿敏大贝勒,莽古尔泰大贝勒,你们怎么弄得如此模样?”阿巴泰吃惊的问道。听到阿巴泰询问,阿敏和莽古尔泰都是满面羞惭之色。大军被全歼之后,两人只能带着参与的百多骑兵逃走,结果袁宗第派兵四处围堵,他们又折了五十多人,无奈之下放弃马匹进入了山里。
凭借着出色的射箭工夫,他们在山里挖青苔打兔子,总算勉强没有被饿死,但是众人都不会游泳,又不敢大张旗鼓的扎木筏,难以过江返回辽东。直到昨天冰面彻底冻结实了,他们这才步行通过了江面,在江岸上游荡了一天时间,被出击的岳托偶然发现。
“也好,赶快准备。”阿巴泰立刻命令两旗做好准备。经过连番战斗,阿巴泰的部下还有一万九千余人,这其中阵亡超过一千人的巴牙喇五千人不参加作战,还有一万四千骑兵可以使用。
镶红旗的损失较低,他们被作为主力军使用,正蓝旗遭遇尚建的被偷袭,以及后续作战的伤亡,已经只剩下五千余人,也编为一组执行作战任务。阿巴泰为了打乱对方的防御,决定和岳托各领一队,从防线的两头发动进攻。等到骑兵越过鸭绿江之后,对防线上的步兵进行分割包围,将这一股朝鲜军全歼。
对于这个计划,岳托也是欣然同意,双方各自分来,前往已经探查好的过河地点,五千巴牙喇护兵则被留在正面,一来为两支突击部队压阵,二来吸引住朝鲜军的注意力,让他们不敢轻易调兵到两翼去。
阿巴泰选择的渡河点比较近,他最先抵达了那片足以承受大队骑兵奔驰的河岸边。看着对岸正匆匆忙忙赶来列阵,没有任何防御工事的朝鲜军队,阿巴泰哈哈大笑了起来。今天风很大,这对羽箭重量较轻的朝鲜弓箭手来说影响更大,至少他们如果使用仰射,绝对不可能命中目标。
“全军以战斗队形出击。”阿巴泰哈哈大笑起来,他立刻命令前队先走,自己则率领后队进行突击。他率领的九千镶红旗骑兵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队三千人首先踏上了冰面,向着对岸冲去。
此时在高地上隐蔽驻守的炮兵部队足有三十多门五千斤佛朗机炮,负责指挥的炮兵团长正用望远镜,看着已经踏上鸭绿江冰面的八旗军骑兵大队。他本想将对方一网打尽的,可是现在看来对方也怕冰面无法支撑,竟然分成两队进攻,这就让全歼变得不现实了。
站在岸边的步兵只是吸引敌人的幌子,如果让对方冲过河来,他们根本抵挡不住,炮兵团长叹了口气只好命令开炮。对面的山上突然有烟柱腾起,将正在观察对岸情况的阿巴泰吓了一跳,只不过他一时间并未反应过来,这样的情况会造成多大的灾难。
一枚枚炮弹突然落在冰面上炸响,让八旗兵的战马受惊了。八旗兵的战马没有受到过防炮的训练,虽然在与明军的战斗中,战马对炮声也有了一定抵抗力,但是明军火炮少射速也低,今天确是三十多门大炮一起轰击,而且是射速很高的佛郎机炮。
密集的炮弹如雨点般落下,炸得整个冰面犹如沸腾了一般。八旗骑兵们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战马,希望尽快冲过空旷而没有遮蔽的冰面,杀入对方的步兵阵线中。到了那个时候,火炮就会因为怕误伤而停止射击,他们的马刀将占到上风。
八旗骑兵们拼命的加快马速,却没有发现因为大炮的猛烈轰击,脚下的冰面开始出现纵横交错的裂纹。哗啦一声响,冲在最前面的骑兵只感觉身子一沉,他的战马已经踏破了冰面,落入冰河之中。
后面紧跟着的骑兵来不及停下,也冲入了裂口之中。裂口在迅速扩大,前面的几排骑兵都落入了水中,那些战马还能挣扎一番,而八旗兵们却遭了殃。他们本就穿着厚厚的两层棉甲,这些棉甲落入水中立刻吸饱了水,拽着那些士兵往下沉。一些八旗兵会游泳,但是在沉重的棉甲拉拽下,就算水性再好也是徒劳,只要落入冰水之中,短短几秒钟就会被冻僵,随后任由棉甲拖拽着沉入水底。
后面的骑兵因为反应时间较长,勉强没有掉落下去,这些人发现冰层开始破裂,纷纷掉头往回跑。然而骑兵队已经冲到了河中心,往回逃谈何容易,整个冰层都已经被大炮震得脆弱无比,只需要有人纵马奔驰,立刻就会出现坍塌。结果周围的冰层快速坍塌,范围波及越来越广,三千名八旗精锐,很快就被淹没于鸭绿江的冰水之中了。
阿巴泰站在岸上,傻傻的看着河中心,半天也没有反应过来出了什么事情。直到有人请示他该怎么办,他这才意识到短短一刻钟时间,三千八旗精锐已经尽数沉入了水底。
“绕路,咱们绕过去进攻。”阿巴泰愤怒的说道。
旁边的一个牛录额真劝阻道:“六贝勒不要冲动,对方是有备而来,谁知道他们有多少大炮。万一他们将大炮遍布江岸,我们岂不是出击多少死多少?”女真人没有用过大炮,并不知道大炮也分许多品种,他们只知道明军的红衣大炮射速很慢,大概要两三分钟才能发射一次。
刚才佛郎机的快速发射,他们不认为是对方的火炮射速快,而是想当然的认为对方在山上恐怕布置了几百门大炮。如果对方在江岸遍布火炮,他们就算有再多人的也只是喂鱼而已。
“全军撤回。”阿巴泰不可能将所有人都扔在江里,否则回去他必然会遭遇斩首的命运。等到阿巴泰返回到巴牙喇护兵所在的正面时,恰好看到岳托也回来了,而在他身边还跟着两个熟悉的人。
“阿敏大贝勒,莽古尔泰大贝勒,你们怎么弄得如此模样?”阿巴泰吃惊的问道。听到阿巴泰询问,阿敏和莽古尔泰都是满面羞惭之色。大军被全歼之后,两人只能带着参与的百多骑兵逃走,结果袁宗第派兵四处围堵,他们又折了五十多人,无奈之下放弃马匹进入了山里。
凭借着出色的射箭工夫,他们在山里挖青苔打兔子,总算勉强没有被饿死,但是众人都不会游泳,又不敢大张旗鼓的扎木筏,难以过江返回辽东。直到昨天冰面彻底冻结实了,他们这才步行通过了江面,在江岸上游荡了一天时间,被出击的岳托偶然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