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奇谭 第802章 渐变
第802章 渐变
然后是,位于城南的长安病坊,居然成为了当下的医学圣地。因为孟铣为首的东宫药藏局,投入大量人手和资源,进行各种临床试验的缘故;也顺带治好了对古人而言各色疑难杂症,甚至是绝症。
因此也大量吸引和汇聚了,天下有所志向的医者和药工;以交流技艺和学习医典为由,纷纷参与和加入其中;由此也变相建立起第一家批量教习生员的医学院,包括人体解剖在内的研究场所雏形。
乃至在东宫的号召之下,以孟铣为首的创始者,已不满足于校准和验证诸多古籍医书的工作;而开始谋求编撰一部类似《本草纲目》《济世汇方》的大型药典,及相对统一标准和规范的《医范》。
而这项明显利国利民的工作,不但得到了朝野民间的一致好评,还获得了来自大唐天子的赞许和嘉勉;因此,不但有太医署、尚药局的官方名医陆续加入;还获得了来自王公贵族的大量捐助献纳。
因此,虽然当下负责编撰医书和药典的主导权,已经逐渐转移到了大内方面;但是作为初创的班底,再加上长安病坊的一线临床治疗,孟铣为首的东宫药藏局;还是获得了尤为隆重的名声与美誉;
或者说,在治死了数以千计的疑难绝症患者,也救活和自豪数倍于此,原本只能等死的病坊中人之后;孟铣及其带领的师兄弟和徒子徒孙们;已然成为这个世间,最为经验丰富和手段充沛的团队。
以至于作为他的恩师和长辈,原本早已经至仕在家,被称为当代药王的孙思邈;也被这场空前绝后的盛事惊扰和打动。以人瑞之身出山为之背书,不但献出多年心得加入《药典》和《医范》编撰。
甚至还号召广大门人弟子,襄赞其事绵尽薄力;乃至是交流、竞技医书、药方上的见解。更有人因为献方和捐书,得到朝廷的嘉奖。也将这场装点盛世的热门活动,如同滚雪球一般的进一步扩大。
因此时至今日,仍然不断有来自天南地北的零星医者抵达,以及千里迢迢汇聚京城的患者及家眷,汇聚在长安城南的病坊左近;排队等候被诊断和救治的机会。就宛如是进京赶考一般的热闹非凡。
相比之下,原本只是为了解决太子李弘,从小就徘徊不去的陈年痼疾,而专门进行大范围人体试验的初衷,早就被掩盖在这一片纷纷扰扰的一时浪潮之下;只剩几个特定小组还在孜孜不倦探寻着。
而他们的凭据,就是当初江畋随手留下的十几本医书;以及关于后世流传的青蒿素、青霉菌、胺磺等,有效抗病成分的方向性指示;进行无数次实验和探索,以获取某个微乎其微的概率和可能性。
而由太子李弘所主导的变化中,另一项最为显著的成果;就是矗立在泾水、渭河沿岸的一系列水力工坊了;这些取代了原本水碓、水磨的机关工坊,不但能够批量锻造打磨各色铁器、铅锡铜制品。
还能够带动碾磨机关来粉碎,树皮、竹木、腾麻等粗坯原料,将其变成制造轻薄坚韧耐用的新纸浆料;再就近通过窑烧的松烟墨和木焦油,调制而成的细腻油墨,在数丈高的活字印版机关上成书。
然后,这些大量翻印的各色廉价书籍和官方范本的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又通过东宫名下相关的产业,行销在天下大小城邑的书店、书局中;填充到各个名城大邑和要冲城池,官学所属藏书楼内。
因此,当下东宫在朝廷拨给和大内的份例之外,最为来钱的收益大项之一;就是这种已上规模的印书;毕竟相对天下亿兆生民,其中有志游学长进,科举晋身的读书人及其家庭,又何止千千万万。
毕竟,又有什么样的民间版本能够竞争的过,由当朝储君的文学班底,所校准的规范性书籍;而且,籍此弘扬的还是东宫的名声,而在民间隐隐被当做是当朝太子,施与天下读书人的恩泽与福利。
相比之下,作为多条腿走路的另一项赚钱之路,在东宫名下的产业中,尝试飞钱联营的项目,就相对要坎坷的多了。其中牵涉理由也很简单;官不与民争利,更何况是国之储君,怎能被铜臭熏染。
因此不要说是上达天听,就算是辅佐太子监国的几位宰相,都表示出不同程度的劝谏或是反对之意;甚至还有人籍此弹劾,在东宫之中出现了功利事君的阿谀之辈;唯有宰相萧德昭表示隐晦支持。
因此,太子李弘也只能在听政时,稍露口风之后就纳谏如流的接受了进言;同时以兴利去弊为由,整顿了一番投寄在东宫下的诸多产业;将一些直接涉及邸店、坊柜和质铺的营生都顺势剥离出去。
然后,再度在上书言称关中府兵之家,多有生计艰难,请求免于债务的老调重弹时;又捎带提及这些戍边、上番的士卒;虽有衣粮盐菜输供、财帛充饷,但总是多有延迟未及,导致家中生计困顿。
所以,恳请以天恩浩荡之故,在关内各路军府的侧近城邑;以原有的驿站馆舍为基础,别设专门的递送所;专职传递军卒书信私物,并接收民间的有偿寄递所需,以为劳使骡马的补贴和维持之用。
然后,在关内道的咸阳、扶风、冯翎等十几处军府富集、商旅发达的较大城邑内,建立专门的转运所;以为分区统管之。同时兼营民间初见苗头的飞钱兑付,金银绢帛丝绵等贵货的铜钱兑换业务。
但是,太子李弘这一次的奏疏,就被留中不发;然后再过了一些时日之后,由天后在朝会上令人重新拿出宣读;并且大为赞叹不已,言称太子监国多年颇有建树和心得;足以兴利去弊、与国分忧。
而后,日渐怠政的当朝天皇,也顺势宣布采纳了其中的部分条陈,而分别在京畿道和都亟道试行一二。其中位于京畿道的府兵运作;则是交给了辅佐监国的宰相/右庶子萧德昭,协助太子颁行其法。
当然了,这套万一在制度和架构上,早已经在另一个时空的版本下,运作成熟多年了;唯一的问题就是,需要培养和安排足够的人手;才能确保在大致执行运作中,不至于严重走样乃至变成祸害。
这时候,以半年为期的头两批,东宫内学堂/内书院出来,粗通书写和计算的生员;还有一些长期从事庶务的末微属官,就得以派排上了用场了。因此,当下遍及京畿二十余县的网点已铺设完毕。
但是相应的业务发展,却还在草创的收支相抵,甚至是略微亏损阶段;因为作为从未见过的新事物,除了朝廷所属的军府士卒之外;绝大多数民间的士民百姓、商旅行人,还是以暗中观望居多的。
为数不多的几十笔异地兑付业务,还是京中的那些宗室、外戚和勋贵、大臣,为了示好于监国太子;而采取得象征性投献。除此之外,太子李弘还小小利用监国职权,让各地宫庄、皇田籍此输转。
顺便,还利用这些宫庄、皇田内产出的钱谷储集,作为各处转运所的资本保证;总算是将这套全新亦然的体系,磕磕绊绊的运转起来;在略微赔本赚吆喝的同时,也相继获得各地府兵的齐声称颂。
而这一切的变化和进展过程,就被太子李弘的随侍舍人,记录在一套专程分门别类的起居注/备忘录中;以备日后的查询和调问。而在裴妃身边代管这份起居注的,便是身为六尚掌书的郑娘子了。
所以,光是这么一份掌管起居注的职责,就足以体现出她在东宫之中的要害和关键位置,以及潜在的重要性了。当然了,除了裴妃之外,婉儿也被特许阅读其中一部分;至于江畋就更是百无禁忌。
当然了,这一年多大唐境内同样还发生了许多其他事情;有些与东宫密切关联,有些则是只有不同程度的间接影响;还有一些则是按照既定的历史车轮轨迹,继续在混沌未明之中滚滚向前推进着。
比如,作为针对吐蕃扩张之势的战略上反击;随着上元元年(公元674年)十一月,于阗王伏闍雄来朝。上元二年元月以于阗国为毘沙都督府,分其境内为十州,封于阗王尉迟伏闍雄为毘沙都督。
籍以树立于阗国这个西域重要势力为标杆,在瓦解吐蕃外围同盟的同时,大唐朝廷也意图逐渐恢复在西域的统治和影响力。而后吐蕃派遣大臣论吐浑弥到唐朝求和,并请求与吐谷浑恢复睦邻关系;
然而为唐高宗所拒绝,反而回头就册封了吐谷浑的质子。没错,作为吐蕃崛起过程中的最大绊脚石,兼拉锯多年的宿敌;也是南北朝享国最长(八百多年)的五胡支系吐谷浑,还苟延残喘挺尸着。
而此时刚刚走出后藏之地的吐蕃,也没有来得及完全吞并广袤的青海,进而获得杀下高原的地理胜势。之前的大非川之战,论钦陵以绝对优势大败薛仁贵为首的唐军,青海西部逐步被吐蕃所控制。
吐谷浑可汗诺曷钵与妻唐弘化公主,引残部数千帐弃国奔走凉州。依附唐朝后,高宗封诺曷钵为青海国王;并扶持其在青海东部重新聚集残余部众,继续与吐蕃对抗;因此这未尝不是吐蕃的试探。
试探大唐对于失而复得的安西四镇,是否继续维持下去的决心。以江畋后世人的眼光看来,位于环境艰险恶劣高原上,吐蕃政权的一步步崛起过程中;其实是相当善于不断地学习和把握时机的。
然后是,位于城南的长安病坊,居然成为了当下的医学圣地。因为孟铣为首的东宫药藏局,投入大量人手和资源,进行各种临床试验的缘故;也顺带治好了对古人而言各色疑难杂症,甚至是绝症。
因此也大量吸引和汇聚了,天下有所志向的医者和药工;以交流技艺和学习医典为由,纷纷参与和加入其中;由此也变相建立起第一家批量教习生员的医学院,包括人体解剖在内的研究场所雏形。
乃至在东宫的号召之下,以孟铣为首的创始者,已不满足于校准和验证诸多古籍医书的工作;而开始谋求编撰一部类似《本草纲目》《济世汇方》的大型药典,及相对统一标准和规范的《医范》。
而这项明显利国利民的工作,不但得到了朝野民间的一致好评,还获得了来自大唐天子的赞许和嘉勉;因此,不但有太医署、尚药局的官方名医陆续加入;还获得了来自王公贵族的大量捐助献纳。
因此,虽然当下负责编撰医书和药典的主导权,已经逐渐转移到了大内方面;但是作为初创的班底,再加上长安病坊的一线临床治疗,孟铣为首的东宫药藏局;还是获得了尤为隆重的名声与美誉;
或者说,在治死了数以千计的疑难绝症患者,也救活和自豪数倍于此,原本只能等死的病坊中人之后;孟铣及其带领的师兄弟和徒子徒孙们;已然成为这个世间,最为经验丰富和手段充沛的团队。
以至于作为他的恩师和长辈,原本早已经至仕在家,被称为当代药王的孙思邈;也被这场空前绝后的盛事惊扰和打动。以人瑞之身出山为之背书,不但献出多年心得加入《药典》和《医范》编撰。
甚至还号召广大门人弟子,襄赞其事绵尽薄力;乃至是交流、竞技医书、药方上的见解。更有人因为献方和捐书,得到朝廷的嘉奖。也将这场装点盛世的热门活动,如同滚雪球一般的进一步扩大。
因此时至今日,仍然不断有来自天南地北的零星医者抵达,以及千里迢迢汇聚京城的患者及家眷,汇聚在长安城南的病坊左近;排队等候被诊断和救治的机会。就宛如是进京赶考一般的热闹非凡。
相比之下,原本只是为了解决太子李弘,从小就徘徊不去的陈年痼疾,而专门进行大范围人体试验的初衷,早就被掩盖在这一片纷纷扰扰的一时浪潮之下;只剩几个特定小组还在孜孜不倦探寻着。
而他们的凭据,就是当初江畋随手留下的十几本医书;以及关于后世流传的青蒿素、青霉菌、胺磺等,有效抗病成分的方向性指示;进行无数次实验和探索,以获取某个微乎其微的概率和可能性。
而由太子李弘所主导的变化中,另一项最为显著的成果;就是矗立在泾水、渭河沿岸的一系列水力工坊了;这些取代了原本水碓、水磨的机关工坊,不但能够批量锻造打磨各色铁器、铅锡铜制品。
还能够带动碾磨机关来粉碎,树皮、竹木、腾麻等粗坯原料,将其变成制造轻薄坚韧耐用的新纸浆料;再就近通过窑烧的松烟墨和木焦油,调制而成的细腻油墨,在数丈高的活字印版机关上成书。
然后,这些大量翻印的各色廉价书籍和官方范本的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又通过东宫名下相关的产业,行销在天下大小城邑的书店、书局中;填充到各个名城大邑和要冲城池,官学所属藏书楼内。
因此,当下东宫在朝廷拨给和大内的份例之外,最为来钱的收益大项之一;就是这种已上规模的印书;毕竟相对天下亿兆生民,其中有志游学长进,科举晋身的读书人及其家庭,又何止千千万万。
毕竟,又有什么样的民间版本能够竞争的过,由当朝储君的文学班底,所校准的规范性书籍;而且,籍此弘扬的还是东宫的名声,而在民间隐隐被当做是当朝太子,施与天下读书人的恩泽与福利。
相比之下,作为多条腿走路的另一项赚钱之路,在东宫名下的产业中,尝试飞钱联营的项目,就相对要坎坷的多了。其中牵涉理由也很简单;官不与民争利,更何况是国之储君,怎能被铜臭熏染。
因此不要说是上达天听,就算是辅佐太子监国的几位宰相,都表示出不同程度的劝谏或是反对之意;甚至还有人籍此弹劾,在东宫之中出现了功利事君的阿谀之辈;唯有宰相萧德昭表示隐晦支持。
因此,太子李弘也只能在听政时,稍露口风之后就纳谏如流的接受了进言;同时以兴利去弊为由,整顿了一番投寄在东宫下的诸多产业;将一些直接涉及邸店、坊柜和质铺的营生都顺势剥离出去。
然后,再度在上书言称关中府兵之家,多有生计艰难,请求免于债务的老调重弹时;又捎带提及这些戍边、上番的士卒;虽有衣粮盐菜输供、财帛充饷,但总是多有延迟未及,导致家中生计困顿。
所以,恳请以天恩浩荡之故,在关内各路军府的侧近城邑;以原有的驿站馆舍为基础,别设专门的递送所;专职传递军卒书信私物,并接收民间的有偿寄递所需,以为劳使骡马的补贴和维持之用。
然后,在关内道的咸阳、扶风、冯翎等十几处军府富集、商旅发达的较大城邑内,建立专门的转运所;以为分区统管之。同时兼营民间初见苗头的飞钱兑付,金银绢帛丝绵等贵货的铜钱兑换业务。
但是,太子李弘这一次的奏疏,就被留中不发;然后再过了一些时日之后,由天后在朝会上令人重新拿出宣读;并且大为赞叹不已,言称太子监国多年颇有建树和心得;足以兴利去弊、与国分忧。
而后,日渐怠政的当朝天皇,也顺势宣布采纳了其中的部分条陈,而分别在京畿道和都亟道试行一二。其中位于京畿道的府兵运作;则是交给了辅佐监国的宰相/右庶子萧德昭,协助太子颁行其法。
当然了,这套万一在制度和架构上,早已经在另一个时空的版本下,运作成熟多年了;唯一的问题就是,需要培养和安排足够的人手;才能确保在大致执行运作中,不至于严重走样乃至变成祸害。
这时候,以半年为期的头两批,东宫内学堂/内书院出来,粗通书写和计算的生员;还有一些长期从事庶务的末微属官,就得以派排上了用场了。因此,当下遍及京畿二十余县的网点已铺设完毕。
但是相应的业务发展,却还在草创的收支相抵,甚至是略微亏损阶段;因为作为从未见过的新事物,除了朝廷所属的军府士卒之外;绝大多数民间的士民百姓、商旅行人,还是以暗中观望居多的。
为数不多的几十笔异地兑付业务,还是京中的那些宗室、外戚和勋贵、大臣,为了示好于监国太子;而采取得象征性投献。除此之外,太子李弘还小小利用监国职权,让各地宫庄、皇田籍此输转。
顺便,还利用这些宫庄、皇田内产出的钱谷储集,作为各处转运所的资本保证;总算是将这套全新亦然的体系,磕磕绊绊的运转起来;在略微赔本赚吆喝的同时,也相继获得各地府兵的齐声称颂。
而这一切的变化和进展过程,就被太子李弘的随侍舍人,记录在一套专程分门别类的起居注/备忘录中;以备日后的查询和调问。而在裴妃身边代管这份起居注的,便是身为六尚掌书的郑娘子了。
所以,光是这么一份掌管起居注的职责,就足以体现出她在东宫之中的要害和关键位置,以及潜在的重要性了。当然了,除了裴妃之外,婉儿也被特许阅读其中一部分;至于江畋就更是百无禁忌。
当然了,这一年多大唐境内同样还发生了许多其他事情;有些与东宫密切关联,有些则是只有不同程度的间接影响;还有一些则是按照既定的历史车轮轨迹,继续在混沌未明之中滚滚向前推进着。
比如,作为针对吐蕃扩张之势的战略上反击;随着上元元年(公元674年)十一月,于阗王伏闍雄来朝。上元二年元月以于阗国为毘沙都督府,分其境内为十州,封于阗王尉迟伏闍雄为毘沙都督。
籍以树立于阗国这个西域重要势力为标杆,在瓦解吐蕃外围同盟的同时,大唐朝廷也意图逐渐恢复在西域的统治和影响力。而后吐蕃派遣大臣论吐浑弥到唐朝求和,并请求与吐谷浑恢复睦邻关系;
然而为唐高宗所拒绝,反而回头就册封了吐谷浑的质子。没错,作为吐蕃崛起过程中的最大绊脚石,兼拉锯多年的宿敌;也是南北朝享国最长(八百多年)的五胡支系吐谷浑,还苟延残喘挺尸着。
而此时刚刚走出后藏之地的吐蕃,也没有来得及完全吞并广袤的青海,进而获得杀下高原的地理胜势。之前的大非川之战,论钦陵以绝对优势大败薛仁贵为首的唐军,青海西部逐步被吐蕃所控制。
吐谷浑可汗诺曷钵与妻唐弘化公主,引残部数千帐弃国奔走凉州。依附唐朝后,高宗封诺曷钵为青海国王;并扶持其在青海东部重新聚集残余部众,继续与吐蕃对抗;因此这未尝不是吐蕃的试探。
试探大唐对于失而复得的安西四镇,是否继续维持下去的决心。以江畋后世人的眼光看来,位于环境艰险恶劣高原上,吐蕃政权的一步步崛起过程中;其实是相当善于不断地学习和把握时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