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俗人一枚 1603,电影杀青
热门推荐:
我,稳健金乌,只想娶妻过日子!
无敌皇子,开局迎娶女杀神
三国:最强家族,从并州开始崛起
试婚丫鬟
一胎双宝,流放路上跟亲爹相聚了
快穿:我命硬,炮灰不了一点!
一拳能打死吕布,你管他叫谋士?
小雌性是万人迷,养了一窝毛绒绒
梦幻西游:上神白锦瑟
十一这天,王勃开车去了姜梅的老家一趟,拜见了自己的另一对“岳父岳母”。
跟在田芯家中的彼此尴尬,大家都不自在相比,在姜梅的屋头,他就自在太多了,完全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一样。
进门前,他一直有点担心老丈人姜大有对他的态度,毕竟睡了人家的女儿好多年,而且还让人家的女儿这么多年来一直没名没分的跟着,对一个有正常价值观和伦理道德的父亲而言,始终是件有些憋屈和丢份的事。
然而,进门后,面对他这个上门女婿,姜大有以前对他的那种小心和讨好依然如故,但脸上却多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掩都掩藏不住的欢喜。姜大有看他的那种目光,对他的问候,脸上显露出来的热情,讨好,满脸的堆笑,在王勃看来,完全跟看自家的女婿别无二致!
两世为人的王勃太熟悉这种表情的含义了,以至于进门前不由自主冒出来的紧张感一下子没了用武之地,整个人顿时松弛了下来,人也自在了许多,心想,今天他终于可以不用吃了午饭就“落荒而逃”了,倒是可以好好在山上耍耍。
王勃在姜梅家歇了一晚,一直待到第二天上午才走。
在姜家过夜的时候,身份转变的好处一下子体现了出来:
他终于不用像以前一样偷偷摸摸,像做贼似的跟姜梅“偷青”,代之以光明正大的拉着姜梅的手去她的闺房睡觉。
拜别了姜梅一家之后,接下来的两天,王勃又走了两家亲戚,参加了一次高中的同学会,整个寒假便差不多宣告结束。
——————————
大四的最后一学期在正月十五过后如期开学。与此同时,由他初执导筒的处//女作《疯狂的石头》也到了开机的时间。
2005年2月17日,王勃开学后的第二天,电影《疯狂的石头》剧组人员齐聚山城,在双庆的某家赞助酒店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开机仪式后,敲大鼓,扯大旗,正式开机。
因为预算的不足,上一世,《疯狂的石头》不仅请不起有名的演员,整个拍摄周期也相当的仓促,所有的镜头,只用了四十多天就拍摄完毕。
这一世,虽然不缺预算,王勃也不打算将拍摄的周期搞得过长。而且,因为整部电影他上辈子看过好几遍,所有经典的画面都在他的脑海存留着,届时,原班人马,直接布景演戏就是,连多余的镜头可能都不会多拍,后期的剪辑也可以按照上一世的样子来剪,以便节约时间和成本。
这就是作弊的好处。
——————————
2005年的整个二月跟三月,王勃带着剧组,在《疯狂的石头》上一世的几个拍摄地:嘉陵江索道,才开通不久的2号线轻轨站,解放碑罗汉寺,解放碑步行街,南滨路江边,等一系列拍摄地辗转挪移。
拍摄的时候,王勃知道自己的斤两,整个拍戏期间,便跟宁好,这位上一世的原导演,这一世的副导演做了分工,全程由他来给演员们说戏,纠正、指导和调校演员们的演技;而宁好,则负责掌镜拍摄。两人分工明确,并行不悖,合作得十分的愉快。
宁好的看家本能就是摄影,在北影也是学的摄影,算是摄影的科班生。后来慢慢的开始拍些小广告和小片,这才朝导演的方向转。上一世《疯狂的石头》的拍摄,大部分时间,便是由他这个导演亲自掌镜拍摄的。
而王勃,因为对台词,布景,对各位主角配角在《疯狂的石头》这部戏中的表演实在是太过烂熟于心,历历在目,虽然没有说戏的经验,但跟一众演员们说起戏来,那也是头头是道,有的放矢。有时候,演员们一时半会儿没领悟到他王导的意思,他甚至亲自跳下场,手舞足蹈的跟演员们现身说法,以身示范。
在《疯狂的石头》的整个拍摄期间,不论是演职人员还是周围围观看戏的本地路人,时常都能看到一个二十出头,带着装笔大墨镜,倒扣鸭舌帽的年轻人,热情洋溢,激青四射,连比带划对着一群演员们说戏的身影。
戏,就这么在全剧组人员的共同的努力下按照剧本和分镜头一天天的拍了下去,除了最开始因为王勃这位导演,全剧组权力最大的人没怎么进入状态而导致拍摄的进度有点慢,NG了很多次,浪费了不少摄像机的内存外,越到后面,随着大家彼此的熟悉,最主要是王勃本人对导演这个以前没干过的行当的熟悉,拍摄的进度,便越来越快,甚至后面的很多镜头,都是一遍就过。
而剧组人员对王勃这位年轻导演的看法,也随着拍摄的深入,随着他“才华”的展露慢慢的从最开始的些许轻视到最后深深的敬佩和佩服起来。因为这位“小导演”的成长实在是太快了。尤其是看他给演员们说戏的时候,这种感觉尤为强烈。导演在拍戏的时候,虽然有剧本可依,但很多时候,剧本只是一个参考,在真实的拍摄中,导演,演员,都可能对剧本进行一定程度的更改,或者对一个镜头,一个画面进行不同演绎和不同的尝试,以期得到最好的效果。因为很多时候,对剧中人物的形象,导演虽然有一定的想法,但这个想法不是每一次都清晰无比,有时是模糊的,他自己也不太清楚,也难以用语言来形容,只有等演员们演一遍之后再来看表演的内容跟自己脑海中对这一角色的定位匹不匹配。如果不匹配,跟想象中的差得太远,那就只有再来,让演员们一遍又一遍的尝试。
有时候,演员们一遍一遍的NG,可能并非演得不行,而是导演自己心头对角色没有准确的定位,自己也搞不懂哪种效果最好,于是只有折磨演员,让演员们一次又一次的表演下去了,然后美其名曰,老子精益求精,要求严格。但被折磨的演员们心头则会想:
反正剧组里你导演权力最大,你说是就是喽。
然而,在王勃的剧组,演员们以及周围的工作人员们却吃惊的发现,这王导,尽管没什么导演的经验,甚至一开始还闹一些低级的笑话,让他们好笑又不敢笑,但对方对戏中角色的定位,却异常的清晰而精准。每个角色,在每一个场景的表情,动作和语言,包括神态,他都能用清晰、准确,而非模棱两可的语言表述出来。
有时候,为了加强说明的效果,更能为演员们理解,他甚至亲自跳下场连比带划的示范,尽管因为非专业演员的缘故其本人的演技并不咋滴,甚至让他们发笑,但却让一众演员们,包括龙套和配角,都十分轻松的明白了解了他想表达的意思,如何精确的去诠释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总之,王勃这位初出茅庐的年轻导演尽管在具体的导戏过程中因为经验的缺乏在很多方面还稍显稚嫩,但是,他对剧本的深刻了解,对剧中人物精准的把我和刻画上却了如指掌,无人能及,仿佛整个片子,每一个角色,包括配角都活灵活现,活生生的存在于他的脑海中似的。
《疯狂的石头》在经过近五十天的紧张拍摄后,于2005年三月的最后一天,电影终于杀青。
电影杀青后,接下来便是后期制作,这个,王勃全部扔给了宁好,让他先琢磨着,至于他,则需要临时抱佛脚,参加对整个外语学院的英文系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一次考试,TEM-8,英语专业八级考试。
跟在田芯家中的彼此尴尬,大家都不自在相比,在姜梅的屋头,他就自在太多了,完全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一样。
进门前,他一直有点担心老丈人姜大有对他的态度,毕竟睡了人家的女儿好多年,而且还让人家的女儿这么多年来一直没名没分的跟着,对一个有正常价值观和伦理道德的父亲而言,始终是件有些憋屈和丢份的事。
然而,进门后,面对他这个上门女婿,姜大有以前对他的那种小心和讨好依然如故,但脸上却多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掩都掩藏不住的欢喜。姜大有看他的那种目光,对他的问候,脸上显露出来的热情,讨好,满脸的堆笑,在王勃看来,完全跟看自家的女婿别无二致!
两世为人的王勃太熟悉这种表情的含义了,以至于进门前不由自主冒出来的紧张感一下子没了用武之地,整个人顿时松弛了下来,人也自在了许多,心想,今天他终于可以不用吃了午饭就“落荒而逃”了,倒是可以好好在山上耍耍。
王勃在姜梅家歇了一晚,一直待到第二天上午才走。
在姜家过夜的时候,身份转变的好处一下子体现了出来:
他终于不用像以前一样偷偷摸摸,像做贼似的跟姜梅“偷青”,代之以光明正大的拉着姜梅的手去她的闺房睡觉。
拜别了姜梅一家之后,接下来的两天,王勃又走了两家亲戚,参加了一次高中的同学会,整个寒假便差不多宣告结束。
——————————
大四的最后一学期在正月十五过后如期开学。与此同时,由他初执导筒的处//女作《疯狂的石头》也到了开机的时间。
2005年2月17日,王勃开学后的第二天,电影《疯狂的石头》剧组人员齐聚山城,在双庆的某家赞助酒店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开机仪式后,敲大鼓,扯大旗,正式开机。
因为预算的不足,上一世,《疯狂的石头》不仅请不起有名的演员,整个拍摄周期也相当的仓促,所有的镜头,只用了四十多天就拍摄完毕。
这一世,虽然不缺预算,王勃也不打算将拍摄的周期搞得过长。而且,因为整部电影他上辈子看过好几遍,所有经典的画面都在他的脑海存留着,届时,原班人马,直接布景演戏就是,连多余的镜头可能都不会多拍,后期的剪辑也可以按照上一世的样子来剪,以便节约时间和成本。
这就是作弊的好处。
——————————
2005年的整个二月跟三月,王勃带着剧组,在《疯狂的石头》上一世的几个拍摄地:嘉陵江索道,才开通不久的2号线轻轨站,解放碑罗汉寺,解放碑步行街,南滨路江边,等一系列拍摄地辗转挪移。
拍摄的时候,王勃知道自己的斤两,整个拍戏期间,便跟宁好,这位上一世的原导演,这一世的副导演做了分工,全程由他来给演员们说戏,纠正、指导和调校演员们的演技;而宁好,则负责掌镜拍摄。两人分工明确,并行不悖,合作得十分的愉快。
宁好的看家本能就是摄影,在北影也是学的摄影,算是摄影的科班生。后来慢慢的开始拍些小广告和小片,这才朝导演的方向转。上一世《疯狂的石头》的拍摄,大部分时间,便是由他这个导演亲自掌镜拍摄的。
而王勃,因为对台词,布景,对各位主角配角在《疯狂的石头》这部戏中的表演实在是太过烂熟于心,历历在目,虽然没有说戏的经验,但跟一众演员们说起戏来,那也是头头是道,有的放矢。有时候,演员们一时半会儿没领悟到他王导的意思,他甚至亲自跳下场,手舞足蹈的跟演员们现身说法,以身示范。
在《疯狂的石头》的整个拍摄期间,不论是演职人员还是周围围观看戏的本地路人,时常都能看到一个二十出头,带着装笔大墨镜,倒扣鸭舌帽的年轻人,热情洋溢,激青四射,连比带划对着一群演员们说戏的身影。
戏,就这么在全剧组人员的共同的努力下按照剧本和分镜头一天天的拍了下去,除了最开始因为王勃这位导演,全剧组权力最大的人没怎么进入状态而导致拍摄的进度有点慢,NG了很多次,浪费了不少摄像机的内存外,越到后面,随着大家彼此的熟悉,最主要是王勃本人对导演这个以前没干过的行当的熟悉,拍摄的进度,便越来越快,甚至后面的很多镜头,都是一遍就过。
而剧组人员对王勃这位年轻导演的看法,也随着拍摄的深入,随着他“才华”的展露慢慢的从最开始的些许轻视到最后深深的敬佩和佩服起来。因为这位“小导演”的成长实在是太快了。尤其是看他给演员们说戏的时候,这种感觉尤为强烈。导演在拍戏的时候,虽然有剧本可依,但很多时候,剧本只是一个参考,在真实的拍摄中,导演,演员,都可能对剧本进行一定程度的更改,或者对一个镜头,一个画面进行不同演绎和不同的尝试,以期得到最好的效果。因为很多时候,对剧中人物的形象,导演虽然有一定的想法,但这个想法不是每一次都清晰无比,有时是模糊的,他自己也不太清楚,也难以用语言来形容,只有等演员们演一遍之后再来看表演的内容跟自己脑海中对这一角色的定位匹不匹配。如果不匹配,跟想象中的差得太远,那就只有再来,让演员们一遍又一遍的尝试。
有时候,演员们一遍一遍的NG,可能并非演得不行,而是导演自己心头对角色没有准确的定位,自己也搞不懂哪种效果最好,于是只有折磨演员,让演员们一次又一次的表演下去了,然后美其名曰,老子精益求精,要求严格。但被折磨的演员们心头则会想:
反正剧组里你导演权力最大,你说是就是喽。
然而,在王勃的剧组,演员们以及周围的工作人员们却吃惊的发现,这王导,尽管没什么导演的经验,甚至一开始还闹一些低级的笑话,让他们好笑又不敢笑,但对方对戏中角色的定位,却异常的清晰而精准。每个角色,在每一个场景的表情,动作和语言,包括神态,他都能用清晰、准确,而非模棱两可的语言表述出来。
有时候,为了加强说明的效果,更能为演员们理解,他甚至亲自跳下场连比带划的示范,尽管因为非专业演员的缘故其本人的演技并不咋滴,甚至让他们发笑,但却让一众演员们,包括龙套和配角,都十分轻松的明白了解了他想表达的意思,如何精确的去诠释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总之,王勃这位初出茅庐的年轻导演尽管在具体的导戏过程中因为经验的缺乏在很多方面还稍显稚嫩,但是,他对剧本的深刻了解,对剧中人物精准的把我和刻画上却了如指掌,无人能及,仿佛整个片子,每一个角色,包括配角都活灵活现,活生生的存在于他的脑海中似的。
《疯狂的石头》在经过近五十天的紧张拍摄后,于2005年三月的最后一天,电影终于杀青。
电影杀青后,接下来便是后期制作,这个,王勃全部扔给了宁好,让他先琢磨着,至于他,则需要临时抱佛脚,参加对整个外语学院的英文系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一次考试,TEM-8,英语专业八级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