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一剑吞鸿 > 第704章 忠款尽诚,胆干殊快(下)

一剑吞鸿 第704章 忠款尽诚,胆干殊快(下)

    残灯风灭炉烟冷,对影江湖却无言。

    不知是哪个想家的士兵,悄然吹起了激越的《秦风》,低沉悠扬的声音传来更增添了一丝,更增添了一丝悲情色彩。

    得到莫惊春的答复后,谢安彻底陷入了沉默。

    太子刘淮来阳乐城接他谢安回京,虽然他谢安对太子之举甚不赞同,但太子毕竟是心怀师生之情做出的举动,来阳乐城,接的,也是他谢安。

    刘淮虽然不合法理,但合人伦。

    如今,阳乐城已是‘风烛残年’,援军遥遥无期,秦军破城指日可待。

    到那时,太子被秦军生擒,后果简直难以预料。

    要知道,现如今,太子可是天子的独子,若他被俘,纵然陛下雄才大略,也必然会选择与秦国握手言和、割地赔款。

    以秦人睚眦必报的性格,拿回薄州和牧州后,必然奴役久居两地的汉人,甚至一纸诏书将汉人全部杀绝,也不是没有可能。

    国土沦丧,生灵涂炭,这是他谢安万万不能容忍、也是万万无法接受的。

    所以,不管这座阳乐城能不能守得住,也不管是老师对学生的师生之谊,还是臣子对天下的爱国情怀,谢安都必须保太子全身而退。

    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才是谢安辗转反侧的原因。

    围城期间,谢安对莫惊春做过很细致的暗查,他发现,这位已到中年的莫将军,实在是个传奇人物。少年坎坷,有幸得遇名师,出仕便威震南疆,后有镇守东境,杀的高句丽国十年不敢言兵。从他寥寥无几的简历上,谢安只看到了四个字:用兵如神。

    城破在即,如果能游说莫惊春领兵突围,说不定,能够挽回太子一条性命。

    不过,看莫惊春今夜的态度,这位沙场宿将,对自己并没有什么信心呢。

    这样的话,事情就有些难办了!

    良久,谢安神色凝重,侧脸看向莫惊春,再次出口问道,“城内尚有兵甲千余,若全部交予将军,趁夜突袭,是否可以护送太子殿下安然离去?”

    莫惊春不经意看了一眼谢安,两人视线悄然一错而过。

    莫惊春是个聪明人,同谢安短短几句对话,他便已经完全洞悉了谢安的全部想法。

    如今,阳乐城内无强兵、外无强援,人心惶惶,已经完全到了油尽灯枯的阶段。

    莫惊春自己估计:倘若秦军再来三次大规模攻城,那么,阳乐城便会被彻底攻破了。

    谢安对此自然业已洞悉,所以,谢安今晚登上城墙找上他莫惊春,为的就是让他莫惊春领兵出城,全力护送太子南下,而这座城,将落入秦军之手,城中百姓的结局,可想而知。

    想到此,莫惊春对谢安,生出了一种鄙夷之情。

    哼,天下文人,都是拎不清天下的家伙!

    莫惊春面上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情绪,反而缓缓道,“以我之本领,以帝国双剑之能,再加上数千将士性命相陪,自然可以护送殿下重返中原。”

    谢安微微一愣,旋即挑眉问道,“将军话里有话,不妨直说。”

    莫惊春意味深长地看着谢安,问道,“谢郡守是可以与之说真心话之人么?”

    谢安不冷不热,淡然道,“放心,今夜之言,不如三人之耳。”

    “和聪明人说话,真是一种享受。”莫惊春双手拄着城墙,眯起眼睛,“以数千将士,换一个太子刘淮,值得么?”

    谢安立刻故意佯怒瞪眼道,“将军这是何意?数千将士,换帝国后继有人江山永固,免得百代万世雨恨云愁,难道不值么?成大事者,怎能顾及天下非议?”

    莫惊春沉默了很久,却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此时无声胜有声。

    两人心里的想法,正在渐行渐远。

    稍顷,莫惊春直视谢安,反问道,“谢郡守想要这从龙之功?从此位极人臣?”

    “笑话!”谢安拂袖冷哼,“如果我是一个以权力为第一生命者,当年我完全可以推卸责任留在京城,又何必来此?莫将军有些轻视天下文人了。”

    “哦。”莫惊春淡淡地看了一眼谢安,转而问道,“谢郡守以为,当今汉室宗族子孙之中,哪个更具帝王气象,可领袖群伦抵御外虏兴盛汉室?”

    莫惊春语中之意,也已经非常明显了,

    经过太白山一役,王师败绩,十万儿郎殒命,薄州腹地沦丧,东境的百姓和将士对太子刘淮的不满,已经到达了顶点,再加上别有用心之人散布流言,太子的处境,已经极其危险,稍有不慎,便会引起民变兵变。

    传闻,陛下已经下诏废黜太子,如此一来,即使太子能从北境安然脱困,回到长安城也没有什么好果子吃了。

    而莫惊春骤问此话,不言而喻,他也对太子殿下十分不满,想另拥新主。

    基于此,请莫惊春率兵护送太子突围南下,简直是天方夜谭。

    大战之时,竟包藏祸心,谢安不由得大怒,压低了声音,斥责道,“将军大胆!汝此举动,天下以为如何?你我皆为臣子,怎敢妄议储君?此事不可再说,不然,将军恐有性命之危!”

    “呵呵,忠心谋国之臣,岂可因逆耳忠言而闭口?况且,纵闭我一口,谢大人还能闭得了天下百姓之口?”莫惊春哈哈大笑,毫不避人,大笑道,“我莫惊春这一生,不结党、不营私、不攀附,谁是太子自与我无干,但是,国家有没有明君,百姓能不能安生,便与我莫某人大有关系了。谢郡守安心,昏君当道,我莫惊春自会起兵拥戴汉室新主,莫某人说到做到!”

    此话一出,谢安默然,他找不到任何理由去反驳莫惊春。

    太子纨绔任性人人皆知,东境兵败皆因太子昏聩也摆在面儿上。

    古训有云:王有过,臣不谏,臣之罪。臣谏之,王不改,臣替王改之。

    而改正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为激烈的一种,当属另立明君。